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3162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 【2011】217号;2、S323鸿门至旌德公路梅岭隧道及接线工程施工合同文件、二阶 段施工图设计;3、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4、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 分;5、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 果等。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 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

2、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 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 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二、工程概况(一)、隧道工程概况S323鸿门至旌德公路梅岭隧道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梅岭隧道进口位于宁国市胡乐镇梅树下村原曙光厂附近梅岭山脚,出 口位于宁国市胡乐镇梅岭脚村附近梅岭山脚。隧道进洞口离S323约300 米,有机耕道路前往,出洞即为S323,交通条件较好。隧道为单洞双车道, 隧道长度为939m,起止里程为K7+722K8+661,属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二)、桥梁工程概况本桥位于鸿门至旌德公路,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

3、宣城市宁国市胡乐 镇梅岭脚村附近。本桥上部结构为5X16m现浇普通钢筋砼连续空心板,下部结构桥墩 采用柱式桥墩下接扩大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三)、隧道设计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3、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0m,净高5.0m;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BZZ-100;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7、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1、设计基准期:100年;2、设计荷载:公路-II级;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V

4、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 设防;4、桥面全宽:净-9.0m(行车道)+2X0.5(护栏),全宽10m;5、斜交角:45度。(五)、工程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 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 组(O3X)基岩。(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 4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 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2)奥陶系新岭组(O3x)奥陶系新岭组(O3x):主要由灰、黄灰色砂岩和灰

5、绿色、灰黑色页岩 组成,其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工程性质相对较好。2、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隧址区位于绩溪复背斜的西北翼。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 岩层状况和地质构造尤为复杂。本区地震活动不强烈,属于低烈度区,地震频率不高。震动反应谱特 征周期分区为1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V 0.05g (相当于 原地震烈度VW度区)。3、水文地质特征隧址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种类 型。(1)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山体浅表的松散堆积物孔隙中,地下水赋水性较 差,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受地表气候影响很大,一般为 季节性存在的暂时性水。由于隧址区

6、松散堆积物分布面积小,厚度不大, 加上该区地形较陡,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 排泄,因此此类地下水不易大量富集,水量贫乏,除非在雨季,对隧道施 工无影响。(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为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斜坡地段由于基岩面较 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在沟谷地段,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由于直接 接受沟谷水体补给,风化裂隙相对比较发育,连通性比较好,但因风化层 厚度多不大,其水量比较有限,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基岩构造裂隙水赋存于砂岩、页岩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接受大气降 水补给和层间径流补给,顺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汇集、运动,

7、在斜坡坡 脚及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近源补 给,就近排泄特点。基岩构造裂隙水对隧道的稳定性和隧道的施工均有一 定的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可采用常规防护。4、不良地质现象隧址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 地质作用。5、围岩级别划分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统计表围岩级别IIIWV总长(m)长度(m)188305446939所占比例20.02%32.48%47.50%三、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桥梁 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 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

8、桥梁、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一) 、桥梁、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 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 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 系。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 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 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 标分类分值说明. VA建设规 模(A1)单孔跨径Lk (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 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 (总长L)6-8应结合 各地工 程建设 经验及

9、 水平,综 合判定, 其中拱 桥应按 高限取 值。Lk150 米或 L1000 米3-5100 米WLW1000 米或 40 米WLkW150 米1-2LV100 米或 LkV40 米0-1地质条 件(A2)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 石流、采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 等)4-6特殊性 岩土主 要包括: 冻土、膨 胀性岩 土、软土 等。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 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1-3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气候环境条件(A3)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 雪、台风等)4-6应结合 施工工 艺特征 综合判 定。q )ia气

10、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 显着2-3气候环境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0-1地形地貌条件(A4)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4-6应结合 勘察资 料,综合 判定。一般区域0-3平原区0-1桥位特 征(A5)跨江、 河、海 湾通航等级1级-3级4-6跨线桥 应综合 考虑交 叉的交 通量状 况。通航等级4级-6级2-3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0-1陆地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 殊桥3-6施工工 艺成熟 度(A6)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2-3应考虑 施工企 业工程 经验。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分类分值说明标地质G=

11、(a+b+ c)围岩情况a1. V、W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 上3-4根据设 计文件 和施工 实际情 况确 定。2. V、W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 上、70%以下23. V、W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 上、40%以下14. V、W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 下0瓦斯含量b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1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富水情况c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 地质2-3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开挖断 面 A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4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3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

12、道)2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1隧道全 长 L1.特长(3000m以上)4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33、中(大于500m、小于1000m)24、短(小于500m)1洞口形 式S1、竖井32、斜井23、水平洞1洞口特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从施工征C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UK等考虑注:.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二)、 桥梁、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W (极高风险)14分及以上等级111(高度风险)8-13 分等级11(中度风险)5-8分等级1(低度风险)0-4分隧道工

13、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W (极高风险)22分及以上等级111(高度风险)14-21 分等级11(中度风险)7-13 分等级1(低度风险)0-6分(三)、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标准,见下表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40.03 0.30.1可能30.003 0.030.01偶然20.0030.001不太可能1注:.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四)、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 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人员伤亡等级标

14、准后果定性描述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后果等级4321人员伤亡数量(人)N30 或W10010WFV30 或 50WSIV 1003WFV10 或 10WSIV50FV3 或 SIV10注:F=死亡人数(含失踪)SI=重伤(五)、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 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和各种费用, 如下表示: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 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后果等级1234经济损失(万元)ZV1010WZV5050WZV500ZN500(六)、专项风险等级标准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W级)、高度(III

15、级)、中度(II级)和低度(I级)。风险等级标准f * 后果等级 概率等级一*一般较大重大特大1234很可能4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极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七)、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页)(八)、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计算分值P等级描述等级PN14分以上等级W级(很可能)46WPV14 分等级III级(可能)33WPV6 分等级II级(偶然)2PV3分等级I级(不太可能)1(九)、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风险接受准则风险等 级接受准 则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接受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

16、期望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开加强监测,且满 足降低风险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接 受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靠的规避措施并加强监 测,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 序(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工准“况气象调查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设计文件的核对情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他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地质勘察资料收集情况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其他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管理培训情况检测情况应急预案情况人员管理情况施工队伍状况机械装备程度施工质量施工经验辅助工法的掌握与应用监理情况其他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交通事故司机运输设备交通

17、管理道路状况其他用电事故用电设备施工组织(一)、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1、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 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 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2、专项风险评估指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m级(高度风险)及以 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 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 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二)、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设计图纸对梅岭隧道和桥梁工

18、程危险单 元划分及风险分析:1、隧道出洞口仰坡陡立,有断裂构造,断裂带上岩石破碎,局部岩 性为角砾石混低液限粘土、含碎石、少量块石,中密,局部松散,稳定性 差。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V级围岩浅埋段。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 素。4、空压机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5、桥梁基坑较深,渗水量较大,需要爆破,存在人员触电和高空坠落 等危险因素。6、支架施工总荷载15KN/m2以上,高度大于11m,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支架失稳等危险因素。7、墩柱(10mMHV30m)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 等危险因素。(三)、隧道工程总体

19、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评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 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 具体见下表。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 标分类分 值说明地质G= (a+b+c )围岩情况aV、W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 度40%以上、70%以下2根据设计文件 和施工实际情 况确定。瓦斯含量 b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富水情况c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 地质1开挖断 面A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2隧道全长L中(大于500m、小于1000m)2洞口形 式S水平洞1L4,一_3 八洞口特 征C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从施工便道难 易、地形特点 等考虑隧

20、道施工安全总体大小计算公式为:R=G(A+L+S+C)=3X (2+2+1+1)=18, 14WRW21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 体风险分级标准,梅岭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III级(高度风险)。(四)、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 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 下表: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建设规模(A1)100 米WLW1000 米或 40 米WLkW150米1地质条件(A2)地质

21、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 全因素0气候环境条件(A3)气候环境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 工安全0地形地貌条件(A4)一般区域1桥位特征(A5)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0施工工艺成熟度(A6)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应考虑施工企 业工程经验。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A1+A2+A3+A4+A5+A6=1+0+0+1+0+0=2, 0R4依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桥梁工程总体风险等级为I级(低度风险)。(五)、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 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隧道工程施

22、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序号风险源判断依据1洞口开挖可能导致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 坠落2洞口边、仰坡防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护3洞内运输可能导致机械伤害4钻爆作业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5初期支护可能导致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6二次衬砌可能导致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填入下表:风险源风险分析表单位 作 业内 容潜在的 事 故类型致险因 子受伤害人员类 型伤害程度不安全状 态不安全行 为备注洞口工程坍塌地质因素作业人 员本身死亡变形较大 等违规作业 等物体打击作业场 所内设 施作业人 员本身轻伤无防

23、护等操作错误 等高处坠 落作业场 所内设 施作业人 员本身重伤无防护、无 警示标志 等忽视警告 标志等洞身开挖洞身开挖坍塌地质因素作业人 员本身死亡变形较大 等违规作业 等物体打击作业场 所内设 施作业人 员本身轻伤无防护等操作错误 等高处坠落作业场 所内设 施作业人 员本身重伤无防护、无 警示标志 等忽视警告 标志等机械伤害作业场所内设 施同一作 业场所 其他作 业人员重伤使用不安 全设备等设备带“病”运转等洞身衬砌触电人员活动作业能力作业人 员本身重伤未经许可 开 动、关停等(电气)未 接地等物体打击作业场所内设施 一 n作业人 员本身轻伤无防护等操作错误 等高处坠作业场所内设作业人 员本

24、身重无防护、无 警示标志忽视警告落施伤4寺标志等洞内 运输机械伤 害作业场 所内设 备同一作 业场所 其他作 业人员重伤使用不安 全设备等设备带“病” 运转等(六)、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桥梁、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咨询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 用指标系数法。1、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总包企业资质A一级1专业及劳务分包企 业资质B有资质0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 包企业历史事故情况C未发生过事故0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 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一事故情况作业人员经验D,

25、、 AU*一t -TT-t经验丰富0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施 工人员 的工程经验考虑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E符合规定0从“三类人员”的持证、 在岗情况考虑安全投入F符合规定0机械设备配置及管 理G基本符合合同 要求1专项施工方案H可操作性强0M=1+0+0+0+0+0+1+0=2, 0WMW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Y为0.8。2、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分 值说明围岩级别 aV级4可根据围岩节理发育 情况和岩性适当调整 分值W级3III级2断层破碎 情况b存在宽度20m以下小规模断 层破碎带1隧道出洞口处有断裂 带

26、渗水状态 c干一滴渗0.9渗水状态考虑天气影 响地质符合 性 d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基 本一致1施工方法 e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1施工步距 F=a+baV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 距离在70m以下或全段 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 离在120m以下1二衬跟掌子面的距离 影响隧道稳定性b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 8m以下1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分值:公式:P=y(CXA+B+D+E+F)V级 P=0.8X (0.9X4+1+1+1+1+1) =7, 7WPW11,属于 3 级(可能)。W级 P=0.8X(0.9X3+1+1+1+1+1) =6, 3WPW6,属于 2 级(偶然)。II

27、I级 P=0.8X(0.9X2+1+1+1+1+1) =5, 3WPW6,属于 2 级(偶然)。3、隧道涌水突泥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岩溶发育程度、断 层破碎带、外水压力水头等指标进行估测,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岩溶发育 程度 a岩溶不发育,有岩溶裂隙、小溶洞发育0根据设计文件和 超前预报结果判 定断层破碎 带施工区段及附近存在断层破碎带2根据设计文件和 超前预报结果判B-rrt124或较大裂隙定周围水体 情况C隧道附近存在补给性水体2根据现场调查情 况判定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P=YBX(A+C)。P=0.

28、8X2X(0+2) =3, 2VPV4,属于 2 级(偶然)。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系法进行动态风险评估。梅岭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序施工区段坍塌涌水突泥号可能性 等级严重程 度等级风险 等级可能性 等级严重程 度等级风险 等级1V级施工 区段可能较大高度偶然一般中度2W级施工 区段偶然一般中度偶然一般中度3III级施工区段偶然一般中度偶然一般中度4、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序 号评估指 标分类分值说明1基坑深度HV3m0按基坑实际深度,比照 基准分,综合判定。2岩土条件四类-六类土1需用爆破法开挖3地下水地下水深层分布,对施 工安全基本无影

29、响0临河、湖、塘等水系且 可能发生渗流的情况 时,可参照判定4基坑支护采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0无5作业季节较适宜施工作业季节0王要考虑季节因素对土 体力学特性影响程度6开挖方式筑岛围堰开挖1筑岛围堰开挖应考虑洪 水、潮汐及冲刷水平等 因素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XyP= (0+1+0+0+0+1)X0.8=2, PV3,属于 1 级(不太可能)。5、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分析评估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序 号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1支架规模5mWHW8m,搭设跨度10m及 以上,施工总荷10kN/m2及以 上;集中线荷载15kN/m2及以 上

30、;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 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4按支架实际高 度,比照基准分, 综合判定2地质及基础岩土条件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存在影 响施工安全因素0主要考虑地质灾 害及不良岩土条 件对支架结构安 全性影响3气候环境 条件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 施工安全,但不显着1主要考虑风荷 载、雪荷载对支 架结构安全及水 对支架基础承载 影响4支架设计采用专业设计方案0无九 L 人 q . 、M ITTT5交通状况封闭环境,无交通0应结合交通水平 综合判定桥梁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XyP= (4+0+1+0+0)X0.8=4, 3

31、 WPV6,属于 2 级(偶然)。6、墩柱(塔)施工事故分析评估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序号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1墩柱(塔)高度10mWHV30m1应结合当地施工经 验及施工水平,按墩 柱(塔)实际高度, 比照基准分,综合判 定2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 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着1应主要考虑强风、大条件雾等对施工作业安 全影响3施工方法支架模板法1应综合考虑作业人 员施工经验4临时结构 设计采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0无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P=(1+2+3+4+5+6) XyP= (1+1+1+0)X0.8=2, PV3,属于 1 级(不太可能)。五、风险对策

32、措施经过桥梁和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为I 级(低度风险),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 能),桥梁支架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2级(偶然),桥梁墩柱(塔) 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梅岭隧道总体风险评 估为III级(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V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 级为高度,严重程度等级较大,可能性等级可能。w级、m级施工区域段 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隧道施工区段涌 水突泥事故: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 件、

33、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一)、坍塌风险等级归类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得知:隧道风险被评定为“高度风险”等级,但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可能” 的施工区段为V级施工区段。(二)、风险处理对策1、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之规定,高度 风险是不期望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 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此,项目部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 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 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

34、、超前水平钻孔探测、 检测和必要的地质雷达检测。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与工序衔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积极 业主、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变更设计方案,规避风险;加强 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寅技术及时修 参。协助监控量测单位,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反馈、判识围岩稳定状态; 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 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 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 分析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及时施做二衬。2、加强施工监管

35、,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序管理,确保工序紧跟, 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以及仰拱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 理步距控制。(三)、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初砌、洞 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 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及时 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1、洞口排水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 据地形设置。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

36、量放样边坡控制桩, 采用随开挖随防护。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 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段开 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 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四)、软弱围岩及浅埋段预防坍塌、冒顶的其它技术措施1、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 工原则,调整开挖方法,优化开挖方法,视围岩稳定情况,决定喷砼封闭 与出渣的先后顺序,原则上先初喷封闭,再行出渣,尔后复喷直到达到设 计厚度。对V级围岩浅埋段,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塌方,为保证施 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

37、进尺,强支护,勤量测。 及时施作小导管超前支护,如果小导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与设计要求相差 太多,应停止施工,超前探孔,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 质资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100cm之内。 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并及时施作钢架,锚喷支护。钢架间 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钢架间距,钢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 杆。中空锚杆交错布置于钢架两侧并与钢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 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仰拱与掌 子面的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2、加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

38、度。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4、有仰拱地段,须考虑开挖掌子面与仰拱的间距,严格控制仰拱、 回填及二次衬砌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浇 筑。5、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6、进洞前,应对洞口段以及浅埋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 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岩土层的厚度,并据此调 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7、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 害发生。8、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五)、隧道大变形施工技术对策1

39、、隧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大变形的病害特点: 隧道支护变形量较大时,沿隧道拱部范围内出现纵向开裂; 施工面不封闭时,几小时后围岩会沿微节理面及层理面产生松弛破 裂,在拱顶、洞壁及掌子面会出现响声,且有围岩剥落掉块,开挖轮廓逐 渐呈不规则状等现象,之后暴露面呈现显出破碎或较破碎状态; 围岩应力释放缓慢,时间长,且具有突然大量释放的特点。使得锚 喷支护变形开始不明显,继而突然开裂,变形发展较快。2、隧道大变形技术对策总原则为“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 底部加强”。具体对策如下: 首先打超前锚杆,正面喷砼。 设置临时仰拱,向底部地层注浆加固,并打底部锚杆控制底鼓和侧 鼓挤入。 两

40、侧增打锚杆,长度应大于围岩塑性区范围。 下半断面、仰拱同时施工,缩短台阶长度,及早闭合。 初期支护应能满足大变形的要求,体现“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原 则。 加大预留变形量,提高二次衬砌的刚度。通过理论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并进行日常监测,建立控制值标准。(六) 、隧道涌水突泥的技术对策隧道施工中涌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应根据设计文件中关于隧道防、排 水构造设计资料对隧道可能出现涌水地段的涌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 规律及水质成分等进行详细调查、钻深及预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 宜,选择既经济合理,又能确保围岩稳定,并保护环境的治水方案,亦应 便于初期支护的施工,其具体的各种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41、1、处理隧道施工中涌水辅助施工方法(1) 采取超前钻孔或采用辅助坑道排水;(2) 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法堵水、止水;(3) 采取超前固岩预注浆堵水。2、采用辅助坑道排水施工要求(1) 辅助坑道应和正洞平行或接近平行;(2) 辅助坑道底标高应低于正洞底标高;(3) 辅助坑道应超前正洞1020m,至少应超前12个循环进尺。3、采用超前钻孔排水技术要求(1) 应使用轻型探水钻机或凿岩机钻孔;(2) 钻孔孔位(孔底)应在水流的上方,钻孔时孔口应有保护装置, 以防人身及机械事故;(3) 采取排水措施保证钻孔排出的水迅速排出洞外;(4) 超前钻孔底应超前开挖面12个循环进尺。4、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施工(1

42、) 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 定,一般宜在3050m之间;隧道深在50m以内可用地面预注浆;(2) 钻孔及注浆顺序,应有外圈向内圈进行,在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一水玻璃浆液。隧道埋深大于50m时, 应采用开挖面预注浆堵水。5、承压水排放和高压水处理(1)当预计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排水不会影响围岩稳定, 或进行注浆前排水降压,可采用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钻孔及辅 助坑道应保持1020m的超前距离,最短亦应超前12倍掘进循环进尺 长度;(2)当隧道施工中,遇有高压涌水危及施工安全时,宜先采用排水的 方法降低地下水的压力,然后用注浆法进行封堵涌水。封堵涌水注浆应先 在周围注浆,特别是向水源方向注浆,切断水源,然后顶水注浆,将涌水 堵住。(七)、隧道塌方的技术对策1、先排水,尽可能将坑外之水截于坑道之外;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减少围岩暴露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