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摄影构图基础.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433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摄影构图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4摄影构图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4摄影构图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4摄影构图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4摄影构图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摄影构图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摄影构图基础.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摄影技巧 公选课,第四讲 摄影构图基础 卢 小 平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系,本讲内容:,摄影构图的三要素摄影构图的视觉语言摄影画面的布局要求拍摄角度的选择 摄影依赖的基础:器材制作、经营、使用、收藏。拍摄对象有光(包括射线)的任何物体。影像反映在介质上的图象,可供记录、保存、传播、欣赏。,4.1 摄影构图的三要素,主体、陪体、环境。构图在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图是影像中的学问,存在于一定的画面之中,可以强化画面的视觉动力,从而影响观赏者的感官和思维活动,是研究如何发现符合自然规律的美学法则,是影像艺术化的基础。,4.1.1 主体 单一主体、多重主体,(1)如何突

2、出主体色调对比:明亮浅色主体安排在暗色调或中间色调上;暗色调主体安排在亮色调或中间色调上;中间色调主体安排在暗色调或亮色调上;冷色调主体安排在暖色调上。景深:小景深有利于突出主体。空气透视:近大远小。,()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a.对称式构图:把主体放在中心位置。效果:整齐,严肃,端正的静态感。适合:表现庄严隆重的场面、静止的场面。缺点:易给人以呆板的感觉。b.非对称式构图:把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线或黄金分割点上。效果:生动活跃,和谐的协调感。,(3)单一主体,单一主体:是画面中具有非常突出地位的物体,是拍摄者最先注意到的物体,拍摄后最想让观赏者第一眼就注意到的物体,并随之产生共鸣。单一主体的形式:

3、单一主体不是单指一件东西,可能是一个群落、一个村庄等等,处在一种形式和环境下,通过其它景物衬托可以很突出地出现在观赏者面前的那一类物体。,单一主体,单一主体,单一主体,单一主体,(4)多重主体,画面不是只靠一个突出物体组成,往往是有很多的物体充斥画面,而又不能都排除掉,有时出现在画面中的多个物体都同时极具观赏的对象。,多重主体,多重主体,4.1.2 陪体,作用:陪衬性、烘托说明,帮助主体表现内容。注意:陪体是次要部分,当主体能说明主题时,陪体可以不出现在画面上;陪体在颜色位置上不能喧宾夺主。,4.1.3 环境,作用:说明主体所处的地点,位置,环境气氛。(1)前景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渲染事

4、物,有利于画面事物的充分表现。深化主题,使难于表达的事物易于表达。给观赏者参与画面的感受。缩短观赏者与画面形象的距离。()背景:怎样处理背景?注意背景色调对主体的影响;注意选择特色背景烘托说明主题;注意纯化背景,不能太杂乱,与主题无关的背景不用。,4.2 摄影构图的视觉语言,形状 影响视觉感受的直观物。线条 直线:平行或纵横交错。斜线:相对另一条线而确定的线。曲线:纽动的线条,截成线段是一个个圆的线。色彩,4.2.1 形状,形状代表着物体自身的某种特征;形状表示着物体所处的生物机理;形状描绘着物体简洁的几何结构。形状的发现形状是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才会有所体会的,发现形状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几何

5、形态越复杂而处理的结构很巧妙,会极大地调动观赏者的情绪。形状是通过变换角度和依赖光影变化来发掘的,角度不同、光影不同,形状不同。,形状之美,形状之美,形状之美,4.2.2 线条,斜线,水平线,垂直线,自由曲线,三角形结构,曲线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三角形结构,斜线结构,()线条的视觉心理,(2)线条结构即“形”,(3)加强线条透视的方法,使照相机尽可能靠近最近的景物,并且用小光圈,产生近大远小的效果;利用前景来加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根据拍摄对象本身的线形来选择拍摄角度。,(4)线条的运用 线条的运用,线条的运用,4.2.3 色彩,色彩中的黑白灰 色彩的特性 色彩的感情与象征 色彩的运用 作

6、品赏析(1)色彩中的黑白灰黑、白、灰所占比例不同产生不同的影调 黑、灰、白的作用,用于强烈对比的色彩中,减少过于强烈的对比,使色彩和谐;衬托色相:黑色的衬托下任何色彩都显得鲜艳、明快,使暖色更暖、冷色更冷;灰色衬托下使明度较高的色相更加鲜明、柔和;白色作背景会显得高雅、纯净、明快。,(2)色彩的特性,冷暖色之分:暖色:红、橙、黄 冷色:青、蓝、紫 中性色:黄、绿 重量感(由轻到重):白、黄、橙、红、灰、绿、青、蓝、紫、黑 暖色产生动、膨胀、近的效果;冷色产生静、收缩、远的效果。,(3)色彩的感情与象征,(4)色彩的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对比:明度对比、纯度(饱和度)对比、色相对比、三原色对比

7、、互补色对比 和谐:两对比色之间用黑白灰过渡或用间色加以过渡;使对比双方在纯度上有较大差别。色彩的基调:即色彩的主导色调,根据内容、主题思想来决定。色彩的实现方法:用滤色镜、选择拍摄时机、选择不同的环境。,4.3 摄影画面的布局要求,原则:布局均衡;疏密得当 换面的结构布局给人一种稳定,合理,严谨的感觉。布局的均衡:画面中轴线两侧的被摄对象视觉等效现象。,4.3.1疏密得当,疏:排列松散,实体不充满画面。密:紧密,实体充满画面。关键是“疏”:即画面空白。如何留空白拍人物时,人物的视线前方必须留有空白,给观者留有回旋的场所。拍运动物体时,运动物体的前方要留留有空白,增强动体的动感。主体的四周留空

8、白,有助于主体形象的醒目突出动态画面中头顶上方要有空白,实现方法:仰拍,俯拍。,4.3.2 拍摄角度的选择,方向的选择高度的选择距离的选择,(1)拍摄高度,平拍:对着物体中心,符合人发视觉习惯,自然亲切。注意:如拍开阔场所,易造成地平线等分画面的现象,要利用某一物体“破线”。俯拍:高于被摄物体,拍景物全貌场面。效果:增加画面空间感,能利用单一景物连接画面。在拍地理、地质教学片时,表现地形地貌特征,表现人物渺小,丑化任务。仰拍:夸张被摄物体高度,表现宏伟庄严的气势。,(2)拍摄距离的选择,远景:离主体较远,没有一个具体可指的对象,突出景物的整体结构和环境特点。中景:主体形象较大,环境较少,能在一

9、定程度上体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近景:只有主体,无环境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结构。特写:人或物的局部,揭示任务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全景:画面有具体的主体对象,体现主体全貌的轮廓和特征及其主体关系。,4.4 列举构图的几个基本方法,趣味中心 对比的应用 营造立体框式引导节奏调动相对统一透视牵引趋势走向,4.4.1 趣味中心处理画面基本方法,单一主体为了能够吸引视线一定要运用黄金分割或九宫格的方法,处理主体在画面中占据的位置,这是为了符合眼睛观赏的需要。,典型九宫格法,4.4.2 对比的应用,对比是利用物体的差异性制造图片强烈气氛的好方法。对比可以通过大小、形状、色彩明暗、方向、情绪、质感、意识等方面。

10、,对比的应用,对比的应用,4.4.3 营造立体,图片是平面视觉作品,如何能够体现出立体的感觉,这就要利用一定的光线(如侧面光),还有很好的发掘前景物的作用,最有作用的是有排比现象的物体。,营造立体,4.4.4 框式引导,利用前景作框,可以强制引导视线注意到主体,从而达到控制观赏者的视觉感受。,框式引导,框式引导,框式引导,4.4.5 节奏调动,节奏是让人可以振奋的,加上韵律会让人陶醉的,让画面形成韵律节奏感是很奇妙的。节奏调动,节奏调动,4.4.6 相对统一,把相对一致的物体集中在一起,把分割线分离出去,形成一个较统一画面。,相对统一,相对统一,4.4.7 透视牵引,透视是图片经常应用的,但是

11、,透视牵引到什么方向去、什么物体上是研究的关键。,透视牵引,4.4.8 趋势走向,趋势线是比较有带动作用的线条,可能是明线,也可能是暗线条。,趋势走向,4.5 拍摄实践,4.5.1 彩霞、夕阳的拍摄 彩霞的拍摄 在大自然中,日出前的早霞色彩,往往格外鲜艳。这是因为:太阳升起的角度越低,红色光的成分就越多,反之就越少;另外,地球本身是个圆球体,太阳在上升接近地平线的时刻,低色温的红色光常常会提前映红东边的天际。根据这种自然现象,在拍摄早霞题材的照片时,若遇到早霞的色彩已经十分鲜艳,其形态又十分奇特,但太阳尚未露出时,不要刻板的非等到太阳升起后再拍摄,拍摄者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抓紧最佳时机先拍

12、摄几张,否则等到太阳升起以后,早霞的色彩往往就不如日出前那样鲜艳了。,夕阳的拍摄,夕阳色彩大都具有多黄少红的特点,拍摄前最好附加橙黄系列中最浅淡的一种校色温滤光镜或使用天光镜A,这样画面的色彩效果将会好一些。夕阳一般不太刺眼,光线比较柔和,景物的光比反差也不太悬殊,只要曝光控制比较恰当,景物的高光和阴影部分的影纹层次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用超长焦距的望远镜头拍摄光亮比较柔和的夕阳,比拍摄亮度很高的朝阳,要安全方便得多。,此外,拍摄夕阳前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因素,对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以及深思熟虑的构思活动,可以根据傍晚时刻天空的演变情况,作出具有一定预见性的判

13、断,使拍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夕阳的拍摄,4.5.2 夜景摄影,(1)拍摄月光夜景的方法 晴空万里明月升起,迷蒙的月色,拍摄时使用“T”门,光圈F/11,采用黑纸卡遮挡镜头控制曝光,曝光时间约15秒。注意:月光所在位置不能出现大片云彩或其它任何景物;下方不能有任何发光体存在,如:路灯;若月光离地平线较近无法避开月光下发光物体可将机身横侧或颠倒过来拍摄。(2)水面倒影夜景的拍摄方法 水中影像,实中带虚,虚中有实,变换无穷,使用250毫米长焦距镜头,光圈F/5.6,1/125秒。注意构图要合理。,雨中夜景的拍摄 雨中夜景晶莹闪亮,绚丽多彩,光、影、色三者交相辉映,别具情趣。拍摄时选择拍摄点能挡风雨

14、的地方,防止雨水落到镜头表面。当晚雨较大时,使用光圈F/11,“T”门,曝光时间约90秒。会产生地面积水与水珠倒影虚实相间,迷幻美景。,4.5.3 散射光摄影,要注重被摄物体的色彩饱和度,力避景物影调平淡,要尽量精心选择色泽深沉,凝重有力,造型生动的线条。尽量选择深色的后色彩鲜艳的背景作为前景,取景时就应该尽量减少包括或不包括天空部分。在散射光条件下进行彩色摄影应尽量选择一些中景,近景,特写的场景进行拍摄,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曝光控制应以地面景物的亮度为准。曝光控制宁多勿少。,4.5.4 动物摄影,动物摄影的环境表现应注重“三化”即:虚化、野化、美化。动物摄影有两种方法:一是现场抓取,二种是现场

15、抓取和后期特技加工相结合。后期特技在动物摄影中的应用:采用蒙片法,或反差增强。,4.5.5 静物摄影,布光要注重先后顺序,切忌一开始就将所有的灯光全部打开。先布好主光,再布副光。背景的处理要得当。拍摄时不能同时存在两种光源色温,不能让不断移动着的灯光无遮挡的直接进入画面。灯光在做上下左右不停移动照明时,应尽量注意光照面的均匀度。拍摄静物时,应注重“情节性和趣味性”。,4.5.6 洞穴摄影,构图画面构图,应抓住重点,突出主体,还要力求一个“深”字。布光技巧布光时,采用侧光、侧逆光为宜。单灯分区、分段布光。取景宜采用方框式取景器。在对焦时,可以用手电筒对主体景物的主要部分做远距离、小范围的集中照明

16、。影响曝光的几个主要因素:三度空间的差异变化;岩体色彩的浓淡深浅;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亮度所造成的错觉;长时间曝光与倒易率失效。,4.5.7 云海雾景摄影,大场景用光拍摄大场面的云海景色,必须采用逆光、侧逆光或顶逆光。拍摄雾霭景色,以采用逆光为宜。光圈的运用云海雾景需采用小光圈、快速度进行拍摄,要善于抓取完美的瞬间,力求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统一,随机应变,力争主动。色彩基调在拍摄阳光逆射或侧射下的云海雾景,画面色彩往往可以处理成以蓝色为主,青、绿、灰、白为辅的冷色基调。拍摄云海宜采用中焦或长焦的镜头。,4.5.8 江、湖、瀑布摄影,丰富色彩的手段拍摄江、河景色,最忌“平”和“直”。利用日出、夕阳低色

17、温所形成的红色色光,使江河流水呈现金红色泽。采用逆光可丰富色彩,利用晨雾暮霭也可丰富其色彩。合理运用前景和水面倒影。光照曝光不同类型的光照角度,可使瀑布、流水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在确定曝光数据时一定以瀑布、流水的亮度为准。,4.5.9 白雪、雾凇、冰凌的拍摄,选光、曝光 拍摄白雪、雾凇、冰凌等景色,应尽量少用正面光;白雪、雾凇、冰凌曝光控制一般都要比拍摄普通景物的曝光速度快级。取景 取景构图,要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色温 充分利用色温,发挥最佳功能。滤光镜 适当使用滤光镜。抓住最佳时机,速战速决。,复 习,1.名词解释(概念题)光学密度(透光率、阻光率、灰度)取景器(同轴、旁轴;LCD取景等)相对孔径(实际孔径)滤光镜、偏光镜、效果镜等 三原色原理(加色法、减色法)CCD 焦点和焦距(前、后;主点)镜头的分辨率、透光率、光强度 感光度(宽容度、反差、反差系数)闪光灯、闪光灯指数GN,世界著名作品欣赏,薄霭中的风车,Galapagos链岛,世界著名作品欣赏,世界著名作品欣赏,世界著名作品欣赏,天使之光 Angel Light,世界著名作品欣赏,风光摄影作品,风光摄影作品,田园风光摄影作品,田园风光摄影作品,山水摄影作品,名胜摄影作品,古迹摄影作品,特写摄影作品,特写摄影作品,特写摄影作品,夜景摄影作品,夜景摄影作品,夕阳摄影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