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防控.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468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型H1N1流感防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甲型H1N1流感防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甲型H1N1流感防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甲型H1N1流感防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甲型H1N1流感防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型H1N1流感防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甲型(H1N1)流感防控,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沙工作站2009.8.28,主要内容,流行性感冒简介甲型H1N1流感疫情概况甲型H1N1流感预防与控制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流感病毒。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膜上含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糖蛋白纤突。病毒分型: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A、B、C三型。A型流感病毒可见于人类、多种禽类、猪和马、其他哺乳动物,B型和C型一般只见于人类。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特性,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不同的亚型。H可分为H1

2、-H15,N可分为N1-N9。不同的血凝素和不同的神经氨酸酶会组成一个个具有不同抗原性和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流感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有145个。与目前人类流感病毒只包括H1、H2、H3及 N1、N2不同,在禽类中由这15种HA亚型和 9种NA亚型均可被检出。,甲型流感病毒存在于人、鸭、鸡、猪、鲸鱼、马、海豹,来源:Bean B等,JID 1982;146:47-51,流感病毒生存适宜温度和湿度,适宜湿度 35-40%适宜温度 28,流行病毒为A(H1N1)、A(H3N2)和B型近几年WHO针对北半球推荐的流感毒株包括:2006-2007年:A/新喀里多尼亚/20/99(H1N1)类似株、A

3、/威斯康星/67/2005(H3N2)类似株、B/马来西亚/2506/2004类似株;20072008年:A/所罗门群岛/3/2006(H1N1)类似株、A/威斯康星/67/2005(H3N2)类似株、B/马来西亚/2506/2004类似株”。2008-2009年:A/布里斯班/59/2007(H1N1)类似株、A/布里斯班/10/2007(H3N2)类似株、B/佛罗里达/4/2006类似株。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呼吸道症状:干咳、咽喉痛和鼻炎并发症: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

4、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病程: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天即可缓解,因为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都是不稳定的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宿主对病毒的选择性作用以及病毒的基因突变使某一病毒亚型的抗原性产生小幅度变异:每年要打流感疫苗的原因。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病毒可以和其他病毒交换基因并进行重配,产生一个新的亚型:大流行。,为什么流感病毒多变?,流感:物种之间的传播,可能在猪体内重新组合,如果人流感病毒和禽、猪流感病毒经过抗原转换形成新的人类流感病毒毒株,就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群对这种新的病毒毒株没有免疫力。,历史上抗原转换曾

5、造成人类流感大流行,历史上的流感大流行,1580年夏季,公认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起源于亚洲,传播至非洲、欧洲及美洲。1729年,起源于俄罗斯,6个月内传遍欧洲,3年传遍全球。17811782年秋,起源于中国,8个月传播至俄罗斯和整个欧洲。18301833年冬,起源于中国,自水路向南传播至菲律宾、印度、印尼,经俄罗斯至欧洲。18891893年,起源于俄罗斯。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H1N1亚型,起源于美国。19571958年,“亚洲流感”,H2N2亚型,首发于中国云南省。1968年,“香港流感”,H3N2亚型,起源于中国南方。1977年2月,“俄罗斯流感”,H1N1亚型,起源于中国辽

6、宁省。,流感大流行的特征,时间间隔:16世纪以来,每个世纪3次大流行,间隔10至50年不等起源地:中国、俄罗斯或亚洲居多流行波:多个流行波,后波更严重。罹患率、死亡率及人群分布西班牙流感:世界人口的1/3罹患,大约有2000万到4000万人在流感灾难中丧生。死亡曲线呈现出一种“W”型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人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亚洲流感、香港流感:总罹患率1030,大部分死亡发生在老年人和儿童。俄罗斯流感:主要影响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学校中儿童和青年罹患率较高。,人类甲型流感病毒出现的时间顺序,1918,1957,1968,1977,1997,1998/9,2003,H1,H1,H3,H

7、2,H7,H5,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香港流感,禽流感,2004-,“西班牙流感”的传播,西班牙流感1918年3月起源于美国,初始阶段流感疫情并不十分严重,流感造成的死亡率与往年相比相差不大。4月传到西班牙,疫情进展迅速,800万西班牙人患病,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9月流感疫情再次传回美洲,这是“西班牙流感”最严重的一个阶段的开始。10月美国国内流感的死亡率达到了创纪录的5。到了1919年2月“西班牙流感”迎来了它相对温和的第三阶段。数月后“西班牙流感”在地球上忽然间销声匿迹了。“西班牙流感”是人类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一次流感暴发。全世界大约20%的人感染了“西

8、班牙流感”。大约有2000万到4000万人在流感灾难中丧生。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1000万人死亡只有它的12到14。据估计,在这场流感之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10年。,猪流感,猪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到四种主要的亚型:H1N1、H1N2、H3N2和H3N1。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猪群中全年可以传播,但多数暴发于秋季末期和冬季,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猪流感并非首次侵犯人类,猪流感发病情况,1976年2月在新泽西州迪克斯堡兵营的士兵中出现猪流感暴发,引起200多例病例,其中至少4名士兵进展成肺炎,1人死亡。1986年,荷兰发现一起来源于禽

9、类的H1N1型猪流感病毒造成一位成人患肺炎。1988年9月1日,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孕妇在妊娠晚期接触到感染H1N1型猪流感病毒的猪后,患上原发性病毒性肺炎,8天后死亡。从她体内分离到的病毒与病猪感染的同为H1N1型流感病毒。1988年,美国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人际间传播的迹象,接触过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医护人员中出现了轻微的流感样疾病,并在血清中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抗体。美国学者肯德尔在2006年共检索到19582005年人感染猪流感的病例报告50例,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美国,其余的病例分别发生于捷克、荷兰、俄罗斯、瑞士、加拿大和香港。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期间,美国共报道了1

10、0个州12例人感染猪流感病例,但均未出现死亡。,5月2日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一猪场的猪身上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有猪被这种新病毒感染。卫生专家认为这些猪可能是被一名猪场工人传染的。这名工人近期曾赴墨西哥,返回后被确诊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

11、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 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 可灭活。,疫情概况,自2009年3月18日以来,墨西哥流感样病例呈上升趋势。截至4月24日,墨西哥先后发生3起疫情,共报告病例882例,死亡62例,病死率7.0%,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人群。同时,美国报告7例确诊病例和9例疑似病例,病例症状较轻,无死亡。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检测,它是11型猪流感病毒的一个变异毒株,包含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的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的特征,是一种奇特的“杂交型”流感病毒。以往未在猪或人类检测到引起此次疫情的猪流感A

12、/H1N1病毒。2009 年4 月25 日WHO 总干事召开了应急委员会会议,以评估墨西哥和美国报告的猪流感病例疫情,一致同意本次事件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和委员会提议,总干事建议所有国家采取加强对非正常暴发的流感类疾病和严重肺炎的监控等公共卫生措施。,27日美国和墨西哥出现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其中墨西哥为“重灾区”,截至日上午已有人确认或疑似死于猪流感。WHO日晚在日内瓦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目前的级提高到级,意味着一种新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可以引起“群体性”暴发。4月29日全球已经有个国家报告有人感染猪流感的确诊病例,其中墨西哥和美国报告有死亡病例。

13、WHO日晚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目前的级提高到级。意味着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已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月日时分,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例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例。当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由级提升至最高级级。即同一类型流感病毒人际传播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这意味一场全球性疫情正发生。,截至格林威治时间7月6日9:00(北京时间7月6日17:00),WHO共接到135个国家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94512例,死亡429人。从7月6日起,世卫组织不再逐日公布更新的全球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14、数字。7月16日,WHO指出无论是受影响国家还是全球水平,监测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展所需的数据都在时刻变化,尤其是诸多国家出现持续性社区传播,对所有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开展实验室确诊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能。此外,病例个案信息对这类国家制定或实施防控措施决策已不再是必需信息。考虑上述原因,WHO不再发布全球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疫情表,但会继续定期发布新受影响国家的疫情。,世界卫生组织8月19日通报说,全球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82166人,已造成1799人死亡,涉及国家177 个。世卫组织强调,一段时间以来,世卫组织已不再要求各国继续报告新增病例数,目前仅每周公布一次以地区划

15、分的甲型H1N1流感感染和死亡病例统计数据,因此目前掌握的全球确诊病例总数显然低于实际感染人数。巴西保健部门在26日称,巴西死于新型流感(甲流)的人数为557人,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新型流感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死者中孕妇为58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0%。,WHO4月30日宣布,从当日起,该组织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指代当前疫情,而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一词。与之相对应,我国从4月30日起用“甲型H1N1流感”代替原来的“人感染猪流感”。卫生部于4月30日发布8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

16、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卫生部陆续下发一系列文件指南: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09版试行)4.29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4.30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 5.7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5.8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5.13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试行)5.15,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等3个预防控制技术方案 5.11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中相关人员预防性用药指南(2009

17、年试行版)6.1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试行)6.11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6.22,卫生部于7月10日发布9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由“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调整为“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由“检疫传染病”调整为“监测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7.10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7.10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2009年修订版)7.13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7.13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8.11教育部办公厅、卫

18、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 8.14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方案(试行)8.17,4月28号浙江省卫生厅下发了浙江省卫生系统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5月25日卫生部确认我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根据浙江省卫生系统人感染猪流感应急处置预案的规定,现将我省蓝色预警上升为黄色预警。截至8月5日13时,浙江省共发现15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康复129例,1例意外触电死亡。现有1例居家隔离治疗,25例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无重症病例和病死病例。近期,浙江省个别地区出现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提示社区

19、传播的风险进一步加大。8月5日,浙江省卫生厅向全省卫生系统发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橙色预警。,截止8月26日15时,中国内地累计报告32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2949例,1例重症病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8月24日15时至8月26日15时,我国内地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08例,其中35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73例为境内感染病例。香港:超过10000例,死亡4例。台湾:约3万8000人例,死亡6例。澳门:18日289例。,疫情估计:全球:未来两年可能有多达20亿人感染“甲流”,占全球人口的将近1/3。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科学顾问24日警告,在今年秋天和冬天,

20、甲型H1N1流感可能将会至多感染一半的美国人口,并导致9万人死亡。台湾:预估岛内将有3成、约700万人染病,死亡500010000人。中国:?,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

21、、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

22、结果可呈阳性。(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临床诊断标准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1.密切接触者发病前7天内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的。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密切接触者是指

23、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而存在感染可能的人群,具体包括以下任一情况者: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或有过近距离(一般指2米范围内)接触的人员;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其他由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密切接触者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是否处于传染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方案(试行),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

24、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二)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高危病例及重症病例(一)高危病例。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5、2.年龄65岁的老年人;3.妊娠妇女;4.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5.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二)重症病例。当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重症病例:1.合并肺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2.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3.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分类处理原则(一)疑似病例 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单人房间进行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安排行甲型H1N1流感

26、病毒特异性检查。对其中的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二)确诊病例 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治疗,可多人同室。对其中的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治 疗(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警告!不要给确诊或是疑似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儿童或者青少年(18岁以下)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或者含有阿司匹林的产品(例如碱式水杨酸铋,又名次水杨酸铋),这可能导致一种罕见的严重疾病:雷耶氏综合症(Reyes syndrome)。建议使用其他退热药物来缓解发热症状,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是

27、非类固醇类的抗炎药。,(二)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奥司他韦(达菲)Oseltamivir(Tamiflu)瑞士罗氏制药公司扎那米韦(瑞乐沙)Zanamivir(Relenza)(乐感清)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 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缓解病情,加速康复。它们也可以防止严重的流感并发症。要防止滥用。儿童慎用。,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28、。对于需要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的病例,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内用药(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予45mg b.i.d.;体重23-40kg者,予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2009年4月27日,美国FDA发布抗病毒药物的紧急情况使用授权以对抗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包括:允许将达菲用于1岁以下儿童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并对1岁以上儿童提供可供选择的推荐

29、剂量。现在达菲已经被FDA批准用于1岁以及上患者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允许达菲(Tamiflu)和瑞乐沙(Relenza)这两种药物在人群中大规模分发而不用遵从美国联邦政府的标签要求(否则分发药物需遵从此规定),并允许伴有手写的紧急使用该药物的说明。,WHO8月21日公布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指南,重点针对达菲和乐感清两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建议应对重症患者或病情开始恶化的患者尽快用达菲进行治疗。包括孕妇、婴幼儿在内的所有群组的病人。大多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患者都会持续出现典型的流感症状,即使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患者也会在一周内完全康复。无需对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

30、行抗病毒药物治疗。,(三)其他治疗。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5.当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时,可根据当地医疗设施条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ICU治疗。,(四)中医辨证治疗1.风热犯卫2.热毒袭肺3.气营两燔 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31、病例诊断与报告,1、诊断权限: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的相关标准进行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危重病例和高危病例的诊断。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应及时予以确诊或排除,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由院内专家组会诊后确定,其他医疗机构由辖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区、县级专家组会诊后确定。2、采样检测:目前暂无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采集病人标本后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萧山区的医疗机构送萧山区疾控中心)检测。疾控机构接到医疗机构的标本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3、病例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报告方式、时限、程序进行网络直报。对

32、于重症病例需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辖区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接报后要立即逐级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关于调整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杭卫发191号),预防控制措施,(一)控制传染源 1、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的轻症病例在征得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后可实行居家隔离治疗。高危病例和重症病例进行住院隔离治疗。住院病例实行属地收治,其中外籍病例送浙医一院,主城区病例送杭州市六医院。其余县区送当地定点医院。,现场处置,2、密切接触者管理 县(区)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社区医生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做好

33、对密切接触者的居住地(含外地来杭人员暂住地)医学观察或健康随访工作,告知密切接触者和家属流感防控相关信息,要求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密切接触者管理可采取以下任一方式:(1)医学观察对象或监护人自我观察,主动报告,健康告知,家庭成员督促;(2)以医学观察对象主动报告为主,由专业机构在观察期限临近结束时进行随访评估;(3)指定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定期对观察对象健康状况进行电话随访或访视,并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在进行医学观察前,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书面并口头告知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以及法律依据、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介绍甲型H1N1流感科学防控知识,包括疾病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

34、感染等信息,同时告知负责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措施的医疗机构及其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1)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减少接触。(2)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3)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4)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记录。,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居家或住院治疗。根据需要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

35、与排查工作。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指与病例或其分泌物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算起顺延至第7天结束。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无发热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可解除医学观察。,(二)切断传播途经 1、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按标准要求做好隔离消毒和个人防护,控制院内感染。2、对疫点进行终末消毒。3、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消毒的意义有限。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开展消毒工作。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三)保护易感人群。疫苗:1、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现有的预防季节性流感的疫苗在对付甲型H1

36、N1流感方面预防作用很小或者根本无法为人们提供保护。2、特异性疫苗目前还在研制当中,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加强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当地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时,应减少或取消公众集会,必要时可依法

37、采取学校停课、工厂停业等措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108号)将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预警指标定义为: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停课和放假措施,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卫发明电200989号):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组织专家组对疫情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与教育部门一起,参照以下原则向地方政府提出停课或放假措施建议:(1)原则上,停课

38、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2)如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14天内,同一学校或托幼机构有2个及以上班级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14天内,同一学校或托幼机构有2个及以上年级停课时,该学校或托幼机构可以全体停课。,(3)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4)停课时间一般为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39、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5)鉴于学生和儿童的特殊性,学校或托幼机构放假后必须加强放假学生或儿童的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6)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7)复课后,学校或托幼机构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其他集体单位应要求员工做好自我体温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停止上班,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

40、6.22对计划开展的活动,应依据“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并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实际,进行认真审核;并依据“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要求活动承办单位制定疫情防控预案或工作方案,加强活动日常管理。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今年暑期应尽可能停止学生集中活动。,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2009.8.14,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各教育机构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必须指定具体联系人,并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园)长负总责,并按照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和本工作意

41、见要求,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落实到学校具体部门、落实到每个班级。,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前,应切实做好各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一)及时通知家长和学生,要求主动向学校报告学生开学前一周内有无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有无与流感样病人接触史以及外出旅行史等相关情况。1.对开学前一周内出现流感样症状的学生,应劝其及时就医,病愈后复课。2.对与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要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完成规定期限的医学隔离观察。对与流感样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应劝其居家隔离医学观察7天。学生隔离医学观察期结束后,如未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

42、症状,则可以正常到学校上课;如果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则应到医疗机构就诊或采取居家隔离治疗。,(二)及时通知并指导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做好返校途中的个人卫生防护。(三)甲型H1N1流感疫情严重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组织专家综合评估后所提出的防控意见,布置本行政内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合理错开开学时间。必要时,可推迟开学时间。,学校、托幼机构开学后,应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主要包括:(一)把有关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作为开学后的第一堂课,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争取学生积极配合学校防

43、控措施落实。特别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校内、外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二)每日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开展晨检,仔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一旦发现流感样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要立即按当地有关规定,要求其进行进一步诊治,其间不得返校参加正常教学等活动。,(三)指定专人每日负责学生和教职员工因病缺勤登记和随访工作。一旦出现学生、教职工因病缺勤,应及时了解缺勤原因,如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四)学生和教职工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须及时在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到校医院

44、或学校所在地医疗机构就诊。学校(特别是高校)应提供必要条件,对该学生和其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五)学校、托幼机构开学一周内,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应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以下防控措施:1.各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可要求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提前一周到校并实施一周的在校医学观察。2.避免举办大型集会活动,尤其是室内大型聚集性活动。开学典礼可安排在室外操场进行,或以视频、分年级、分班的形式进行。3.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辖区内学校尽可能避免大班授课,合理安排小班上课。,4.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开学后一周内尽可能避免到人群聚集

45、的场所,并做好自我健康状况观察。5.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学校,可根据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并在当地卫生部门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性服用中药措施。,加强学生军训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一)各参训学校及施训单位要按照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和本工作意见要求,结合学生军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工作预案。(二)参训学校及施训单位要配备随训医务人员,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疫情信息报告人,严密监测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三)在学生军训开始前,参训学校应以班为单位详细了解全体学生的健康状况,测量受训学生的体温,如

46、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的,不得前往参加军训。,(四)施训单位要为受训学生提供整洁、通风的住宿条件,合理安排每间宿舍的入住密度,经常开窗通风。做到科学施训,劳逸结合,适当调整每日军事技能训练的作息时间、科目和训练强度,保证每一名受训学生的身体健康。(五)以班为单位,指定一名学生为卫生员,每天两次对班内成员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随训医务人员要具体督促落实每日晨午检工作,对学生晨午检日志进行检查,对缺勤的师生和帮训官兵逐一进行登记,并查明缺勤的原因。,(六)在军训基地施训的,要对学生采取封闭式管理,受训学生不得随意出入军训基地,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军训基地,确有需要进入的,必须经医务人员

47、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并进行严格登记后方可进入,严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输入。(七)对患有流感样症状的师生和帮训官兵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按医嘱进行医学观察。遇有确诊病例的,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对相关场所实施消毒、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以提前结束军训。,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及时通报和措施联动机制。积极开展与社会媒体及家长的风险沟通工作。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尤其应加强并指定专人负责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防范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在

48、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为降低因罹患季节性流感及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减少甲型H1N1 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在加大宣传的同时,按照卫生部2005发布的中国流行性感冒预防接种指导意见,9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学生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卫生部有关指导意见,结合当地疫情形势和专家评估意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适时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结论和建议: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北半球流感病毒的传播通常会在五月初停止。然而,本次流感疫情在夏天也出现散在暴发、流行情况。反季节传播?病毒变异或适应性增加?第二冲击波将会以高致病性的特征在秋天重新出现在北半球?让我们拭目以待。,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