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610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313 大小:1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3页
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3页
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3页
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3页
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ppt(3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新闻史,参考书目:1、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3、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密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1958年中文版6、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中文版。,7、韦尔伯施拉姆:人类传播史,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8、程之行:新闻传播史,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1995年版。9、李瞻:世界新闻史,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10、李明水: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史,台湾大华晚报

2、社,1985年出版。11、美约翰梅里尔:世界新闻大观,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12、洛特菲马赫兹:世界传播概览,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13、(美)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著,陈昌凤,常江译: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相关网站:1、http:/传播学论坛 2、http:/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3、http:/中华传媒网 4、http:/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5、http:/传播研究网,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新闻史学,媒介史学,思想史,科技史,世界新闻史研究模式:1、A国新闻史+B国新闻史+C国新闻史 小野秀雄:内外新

3、闻史2、报纸史广播史电视史通讯社史 张隆栋、付显明:外国新闻事业史纲要3、专门史 王泰玄:西方著名报纸概要4、国别史 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兰克史学媒介中心论强国中心论解释史学: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法团主义、公民社会、公共领域、民主市场社会,现有研究模式的优点:,1、有利于逐个理清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新闻传播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2、有利于分析各主要国家、地区新闻传播的特性。3、在国别史研究的基本上,方便展开对不同国家、地区新闻史的比较研究。,现有研究模式的缺陷:,1、视野狭隘,不利于了解世界新闻史发展的全貌。2、相对封闭的历史体系,难以解释

4、不同国家和地区新闻史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3、难以把握国家、地区在世界新闻史上的地位和新闻业发展的特殊性。4、不利于把握世界新闻传播的普遍规律。,新闻史研究要注意的问题:,1、消除国家的、民族的偏见,尤其要正确处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2、正确处理新闻传播演变过程中人与事的关系。3、处理好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4、处理好史与论的关系。5、Nation/State 国家、民族、国族6、史料:语种、地区,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第二节 口头新闻时代第三节 手书新闻时代,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

5、,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1.新闻是什么?事实说,即将新闻视为一种事实。“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实。”(范长江)报道说,即将新闻视为一种报道或传播的活动。“新闻就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美】约斯特)信息说,即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手段说,即将新闻归结为一种手段。“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2.传播是什么?我们常用的新闻辞书新闻学大辞典的诠释是“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另一部新闻辞书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的诠注也强调其意为人类的思想、观念、情况等社会信息的交流。”,3、新闻产生于社会

6、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双辕马车图(长沙楚墓出土),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德国著名哲学家彼得斯劳特戴克,3、社会制度的制约,伊拉克人在巴格达街头举行示威,抗议欧洲报纸登默罕默德漫画,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社会作用:1、列宁: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口头新闻时代,一、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的形成二、口头

7、新闻的传播三、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四、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 会生活中的地位,一、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的形成,口头新闻时代主要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这时嘴巴是主要的传播工具。,腊玛古猿,公元前490年5月,波斯帝国重兵侵犯希腊城邦,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希腊人奋起抗击,以弱敌强,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士兵菲迪皮茨奉命从40公里外的马拉松战场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跑回雅典,向聚集在中央广场的人群激动地宣布:“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一报道完这一重大消息他就牺牲了。,二、口头新闻的传播,三、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结绳纪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新闻传播在今天仍然普

8、遍应用。,拉斯科野牛(洞穴壁画)法国约公元前20000年,四、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依然存在,并且作为一定时代主导性传播媒介的重要补充。这是在观察近现代新闻传播时不能忽略的。,第三节 手书新闻时代,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二、古罗马的手书新闻三、中国的手书新闻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500多年地中海东岸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标志 文字代替嘴巴成为主要传播手段后,就有了手书传播,纸张发明以前已有纸草、羊皮纸、龟甲、青铜和竹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廉价的纸张成为人类基本的书写材料。从而扩大的手书新闻的影

9、响,将人类推进到了手书新闻时代。,二、古罗马帝国的手书新闻传播,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命令将元老院的工作报告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大街的一块木板上。当时叫“Album”,后人称为每日纪事。后来,屋大维创办了每日纪闻,报道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等。,三、中国古代的手书新闻传播,甲骨文铭文秦汉邸报,车的古文字,唐朝进奏院状、报状宋朝邸报明清京报,据史料仿制的开元杂报,京报,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使得威尼斯首先出现了“搜集消息的机构”,继而是罗马。,新航路的开辟,威尼斯的新闻传播,提问:中国古代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都比欧洲更为完备,为什么中国没能产生近

10、代报刊?,从文字出现到15、16世纪,手书新闻主要面向社会少数的上层分子,到12世纪前都是免费的。12世纪以后,只有当它逐渐成为一种商品,读者才不受到政治身份的限制,社会需求扩大,新闻工作者才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思考题,1、口头新闻时代(学术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新闻传播的历史,称之为口头新闻时代。在此期间,嘴巴是主要的传播手段。)2、每日纪事(古罗马最早的官方公报。由犬利乌斯恺撒创立于公元前59年。当时又称为“阿尔布”。)3、在原始社会,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主要有哪几种?4、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 与集权主义报业理论,第一节 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 第二节

11、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第一节 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 三、定期刊物的出现 四、日报的诞生,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1、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产生的必要条件2、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要是近代报刊产生的必要条件3、邮政事业的产生是近代报刊产生的重要条件,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大多用于宗教事务,没有明显的新闻性质。最早的新闻印刷品是出现于公元11世纪的北宋小报。,早期印刷书籍,德国、俄国最早的印刷品,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闰十一月,监察御使张戬奏言:“窃闻近日有奸妄小人,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

12、至有矫撰敕文,印卖都市。迄下开封府严行根捉意、雕、卖之人行遣。”宋会要辑稿 绍熙四年十月四日臣僚言:“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是朝廷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气未曾实行之事。访问有一使臣及合门院子(按:衙门杂役)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之于省院之泄露,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选,日书一纸。”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下,三、定期刊物的出现,报刊的条件(1)定期出版(2)机械手段生产(3)付费者可以自由购买(4)刊登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5)对只具有普通文化水平的公众有吸引力(6)及时(7)稳定,法兰克福新闻,被人们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报,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13、第一次将英文NEWS作为新闻之意新闻报,俄国第一张近代报纸,1703年,彼得大帝创办新到新闻,世界上第一家日报,1656年,莱比锡,四、日报的诞生,17世纪初到18世纪,世界近代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首先,报刊从一般的印刷出版物中分离出来,同书籍区别开来了,形成了一门独立的以报道新闻评论实事为主要业务的行业。其次,在报业中又开始了分流,形成了报纸和期刊两个分支。书籍、期刊、报纸分工的明细化,标志着近代报业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第二节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和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一、集权主义报业理论 国家和团体比个人重要 反对言论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

14、化 报纸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被视为政府的一项垄断的权利。,马基亚维里,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1、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英王亨利八世建立,就是根据国王特许状规定,在英国范围内,除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外,其他人均不得从事出版事业,1649年最终废除。,2、新闻检查制度 新闻检查(censorship)是指国家权力机构或其他权力主体对新闻采访、报道、传递和发布所做的审查和限制。,星室法庭素描,3、知识税和津贴制度 知识税: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

15、,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津贴制度:为了保证对舆论的控制,英国政府实行了秘密津贴制度,用国库的钱来扶植官方或半官方的报刊。在沃尔波任首相期间报业津贴达到了高峰。,4、严刑峻法,思考题,1、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世界新闻史上四大报业理论之一。在16世纪到19世纪之间,流行于东西方各封建专制国家,成为这条国家报刊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它视报纸为政府的一项特权,强调报纸的报道言论须支持政府、维护安定,反对言论多样性和多元化拥护新闻检查。)2、特许出版制度 3、新闻检查制度,4、知识税 5、判断一份出版物能否称之为报纸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6、6、试分析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与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的新闻传播,第一节 思想的革命 第二节 革命时期的报刊论战 第三节 自由传统的确立,第一节 思想的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 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 三、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早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也被称为清教革命。半个世纪的清教徒革命历经内战、共和、护国制和复辟的起伏,以传统的君主制与现代的立宪精神实现妥协而告终。,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17、,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的概念,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伏尔泰,自然法是赋予人们平等、自由的理性法律反对封建贡赋和等级特权,要求信仰自由和言论出版自由,论法的精神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思想,孟德斯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卢梭,三、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17世纪时,欧洲有些男女在迫害下拒不放弃他们笃信的宗教,而逃离欧洲,移居于最终形成美利坚合众国的许多英国北美殖民地。,二、曾格案件,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都有“把事实真相讲出来、

18、写出来以揭露和反抗专断权力的自由”。曾格案建立起这样一个原则:新闻自由是一项重要的美国人民的自由权利。美国宪法的第一修正案保障了这项权利,并且也保障了宗教,言论,和集会自由,还赋予人民有抱怨政府的权利:“国会应尊重宗教的建立,不应阻止其自由活动,或剥夺其言论、新闻自由,也不应剥夺和平集会的自由,以及向政府和请愿要求矫正冤情的自由”。,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

19、,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第二节 革命时期的报刊论战,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刊二、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报刊 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报刊,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刊,1641年7月,“星院法”条令正式被取消,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了出版自由,各种报刊和新闻印刷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克伦威尔独裁时期恢复了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并赋予该公司垄断出版及处理非法出版活动的权力。在严厉的形势下,革命报纸纷纷停刊。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恢复了封建的出版管理制度。,英国资产阶级正式执政,政府对新闻出版的控制逐渐放宽。1693年,英国国会取消了过去的出版法案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报业终于从专制统治的大网中挣脱出来了。

20、,威廉三世,二、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报刊,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1776年1月以“一个英国人”的署名,发表了常识。1776年8月潘恩应征入伍,在紧张的军旅生涯中他又写了一系列战斗性很强的文章,特别是在华盛顿败走长岛时,潘恩危机,鼓舞了军队士气。法国大革命时他撰写了人权论引起轰动。次年又发表人权论续篇。1802年潘恩因反对私有制,遭到美国当局冷遇,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余生。1809年6月8日病逝于纽约。,自由,比所谓的“民主与和平”更重要;政府的意图和目的应该致力于公民的自由与安全;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托马斯潘恩 常识,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报刊,法国大

21、革命是法国报刊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第一次确立了新闻自由的各项重大原则,并在一段时间内将它予以实施;它激起了公众对重大事件的强烈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据记载,1788年法国报刊约有60种,1789年约有250种,整个革命时期出现过的报刊达1350种。革命前,报刊在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革命期间,报刊随着政治纷争而起伏动荡。从此,报刊自由度的大小成为政权是否民主的标尺之一。近代报刊的发展依照法国大革命的局势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法国历史上总是存在 两种对立的力量,缺乏 中间状态,绝对专制的 历史长久,典型的官报 时期代表是法国(16311789年)而不是英国。,法国公报(1631年),阶

22、段之一:大革命前夕(1788.7-1789.7),这一时期,法国革命形势高涨。围绕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猛烈的宣传运动,出现了一大批反封建小册子。持进步观点的思想家利用各种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包括: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罗伯斯庇尔对阿图瓦人的呼吁杜雷告善良的诺曼底人塔尔热致三级会议的信西哀士方丈什么是第三等级在舆论压力下,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允许小册子发行 禁止出版新报,资产阶级革命前(封建统治时期)出版特许下,三大官方报刊居于统治地位法国公报学者报文雅信使,在新闻、科学、文学方面垄断了法国的思想传播。到1788年5月19日,封建政府作

23、出全面让步,短短几个月,旧制度控制的报刊体系迅速土崩瓦解。正如雅克布里索在法兰西爱国者报的出版说明中所说:“应该找到有别于小册子的另一种宣传方式来教育全法国人,这种宣传方式就是创办一份连续出版、价格低廉、形式轻松的政治性报纸”法国近代报刊从政治报纸开始萌芽,阶段之二:大革命爆发重获自由的报业(1789.7-1792.8),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同年8月,国民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而,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与此

24、同时,大革命废除了行会制度,为报刊业的发展扫清障碍。,法律应赋予报纸永久之自由权,最不可侵犯之自由权,以及最无限制之自由权。报纸若无自由权,其他法律将无效可言。(法)奥诺雷米拉波,这一时期,报刊业空前繁荣,各种形式的出版物纷纷问世,各种政治倾向显露报端。由于各报竞争激烈,又都怀有炽热的政治激情,因此大多数报纸笔锋犀利,又因面向群众而文笔通俗。这些报纸寿命一般较短,他们的宣传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革命进展。比较著名的革命报纸有:自由派贵族米拉波普罗旺斯邮报 马拉人民之友报 阿贝尔杜歇老爹报,马拉与人民之友报,马拉1789年9月12日创办巴黎记者报,4天后改名为人民之友报,1792年9月22日又改称为法

25、兰西人民之友报。这是一份8开的出版物,并用卢梭的名言“将生命献给真理”作为题词。由于人民之友报极力宣传革命,并以犀利的笔锋和刻薄的语言抨击时政,很快就成为巴黎最著名的报纸;但这也使马拉在17891792年间屡受当局的追究和迫害,致使“人民之友”的出版多次被迫中断。直到1792年9月,报纸才得以连续出版。到1793年7月13日马拉遇刺前后一共出版了900多期。,马拉与人民之友报,人民之友报从一开始就以一份激烈论战的报纸、革命派的一个宣传工具的身份登上大革命的政治舞台。马拉给他的报纸指定了三重功能:揭发反革命、教育人民以培养公民和革命者、推动人民进行革命。人民之友报的内容正好符合这三个功能。它是资

26、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结合革命进程有力抨击封建势力的腐朽本质和反革命阴谋,及时揭露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变倾向,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主张颁布限价法,严惩情节恶劣的奸商。这些主张后来在雅各宾专政下付诸实现。,在革命报纸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保皇派报纸也不示弱,仍在负隅顽抗。如政治及国家报国王之友巴黎公报等等。也有少数非政治性报纸不过于介入革命,虽平平淡淡,但寿命较长,如巴黎新闻报普通箴言报论争及旨意报。,阶段之三:当报刊遭遇“恐怖时代”(1792.8-1794.7),路易十六里通外国,引入普奥联军干涉革命。1792年8

27、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掌权。吉伦特派掌权后,取缔了全部保皇派报纸,停止执行新闻自由。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政权从吉伦特派让渡到雅各宾派手中。之后,雅各宾派内部出现分裂。罗伯斯庇尔执政后,实行恐怖政策,并向整个自由新闻界进行打击。一时间,反对派所有报刊或者被取缔,或者自行停刊。布里索、阿贝尔、德穆兰等人相继被处决。雅各宾派专政后期,只剩小岳党报自由人报和为数很少的官方报纸。,阶段之四:政府镇压报刊的斗争(1794.7-1799.12),1794年,热月党人推翻了罗伯斯庇尔的统治,建立了督政府。督政府一面不断封闭反对派报纸,一面创办和

28、大额补贴拥护政府的报纸。至1799年,被停刊的报纸共97家,保留和新创办的报刊有73家。督政府重新建立了新闻检查制度,订立了出版物印花税。这些压制措施,接连不断的动摇了原有出版制度。拥护政府的报纸读者日益减少,如普通箴言报巴黎邮报保皇党报纸死灰复燃,如闪电报每日新闻雅各宾派报纸在迫害中幸存,如自由人报人民之友报,大革命之后的报刊发展,拿破仑在法国革命后,民主力量与反民主力量处于均势状态下,以“超阶级”和“全民”利益的保护者自居,在政局动荡不定的形势下篡夺了政权,建立了大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他深知报纸的重要性。梅泰尼什记载:“在拿破仑看来,报纸相当于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在安邦

29、定国、对外威慑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比不上半打受雇的整脚记者”。拿破仑时期,巴黎仅有篇言报、巴黎日报、帝国日报和法兰西公报四家报纸。大革命后新闻界再也没有像 1789年至1792年时的新闻自 由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戏剧、歌曲、小册子、告示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到最后,只有报刊能够坚持下来并一直充当中介者的角色。勒德雷尔,本身是一名记者,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成为一位显贵。他曾指出,人们已经发现,报纸很早以来就是人民和人民之间的有效联系的纽带,只有报纸能使大众统治完全行使,并且保证他不是一个圈套。他解释说,这是因为报刊发行的规律性,在所有公共场合都有报贩传发报纸,也因为报纸阅读的简易性和价格的低廉。

30、,报刊业的命运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革命高涨的时候,革命报刊就能因适合革命的需要而迅速发展,当革命形势暂时低落或遭遇挫折时,革命报刊就会受阻。报刊不仅构成了政治活动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政治生活的中心参与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报刊所起的作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关系,具有普遍的意义。,第三节 自由传统的确立,一、英国国会新闻报道的历程二、美国新闻自由政策 三、法国出版自由的确立,一、英国国会新闻报道的历程,约翰威尔克斯,1703年,鲍伊尔,英国人政治月刊,报道国会新闻 1731年,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以刊登国会消息出名,是英国第一份以杂志(Magazine)

31、做刊名的刊物 1762年,约翰威克斯,苏格兰人杂志,在争取自由报道国会新闻的斗争中贡献最大反对知识税的斗争持续100多年。1831年出版的工人报纸穷人卫报便是拒缴印花税的便士报(下图)。1861年,最后一项知识税被废除,英国限制新闻出版的法律全部消失,新闻出版自由得以最终确立。,二、美国新闻自由政策,杰弗逊是新闻自由的坚定拥护者,他曾说,“我们相信最终会证明,人是可以受理性和真理支配的。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杰弗逊的新闻自由观更多的着眼于从发挥报刊媒介监督政府、启迪民智的作用。,17331735年曾格案件,开创新闻自由的先河1

32、765年成功抵制报纸印花税1767年成功抵制纸张税,1791年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新闻自由。马克思:“你们可以在北美找到最纯真最标本的出版自由现象。”(全集1版1卷78页)下图:镌刻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不来梅公共图书馆门前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三、法国出版自由的确立,1881年,法国议会通过新闻自由法,废除了特许制度和保证金制度。该法第一条规定:“印刷出版享有自由权。报纸期刊之发行,无需事前申请许可,亦无需交纳任何财产保证,只要向政府申请报纸、期刊负责人的姓名。”,思考题,1、卢梭 2、托马斯潘恩 3、人民之友报 4、简述伏尔泰基本的政治观点。5、简述法国大革命时期主要的革命报刊及其宣传

33、。6、简述英国报人争取自由报道国会新闻的斗争历程。,7、以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例,说明报刊事业对于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要点: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报刊的宣传,革命的理论就无法为广大的群众所接受,革命就不可能成功。)8、论述杰弗逊与美国的新闻自由传统。9、评弥尔顿及其论出版自由。10、曾格案件,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第一节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刊,第一节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二、城市规模的扩张 三、工商经济的发展 四、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太阳报,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完成了

34、资产阶级革命,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大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家法制的保障。这种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直接转化成了大众化报刊滋生的沃土。,富兰克林的蛇漫画,二、城市规模的扩张,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迫切希望了解新的城市和找到工作需要一种载体承载大量所需信息。人口集中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都市成为商品贸易和信息交流中心,都市市民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城市发展培养了报刊的潜在读者群体。,三、工商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而广告又成了工商业进一步扩张的重要手段。广告费用的增加不但给报社带来高额利润和降价的空间,而且为其逐渐脱离经济上的依附关系,走上政治上独立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35、,四、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印刷技术的重大进展。交通电讯技术的发展。通讯社的出现及其发展。,哈瓦斯,第二节 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刊,英 国,法 国,日 本,美 国,大众化报纸的特点,一、美国大众化报刊的勃兴,纽约太阳报1834年11月26日头版,1、纽约太阳报原是由美国著名报人本杰明H戴于1833年9月3日创办的。该报以亲近小市民的面孔出现,大量刊登本地社会新闻,注重人情味,受到读者的欢迎。纽约太阳报被看作是“便士报”早期代表,开了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先河。,所谓“便士报”就是十分廉价的大众化报纸,又称为“一分钱报”。,2、1835年纽约先驱报,创办人贝奈特(J.G.Bennett).“我们将不

36、支持任何党派,不做派系或小团体的机关报。我们将致力于纪录事实,记录公共的和主要的事件与问题。我们不说废话,不带偏见,公正的、独立的、无畏的和善意的进行报道,并且适当的加以评论。”,先驱报报道杰克逊的葬礼,3、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是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1851年9月18日创刊。他们当时打算发行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形成美国高级报纸的传统(A.Ochs奥克斯开创)。,纽约时报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本报所有新闻都是值得刊载的.”All t

37、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本报不会玷污早饭的餐巾.”It dose not soil the breakfast cloth“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To give the news impartially,without fear or favor,regardless of any party,sect or interest involved,3、纽约论坛报由霍斯勒格里利(1811-1872)于1841年创办,以其高尚的理想、客观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成为便士报的最高典范,标志着美国大众化报刊进入成熟阶段。办报的指导思想

38、:“一方面不当政客的奴仆,另一方面也不伪装中立”思想倾向:肯定付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情工人农民;拥护工会制度;主张废除奴隶制;主张“均贫富”。,二、英国的大众化报纸,1861年新闻税废除,而该年也被公认为是英国最终确立出版自由的一年。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331836年。首先是1833年使广告税削减一半,然后1836年纸张税又削减一半;而最重要的还是印花税的从4便士降为1便士。第二阶段是从1853-1855年。先是广告税和附刊税于1853年废除,然后是印花税于1855年废除,最后才是纸张税于1861年废除。,1785年元旦泰晤士报(当时报名环球世鉴日报创刊 17851

39、908年,约翰沃尔特(JWalter)家族四代掌管。下图为沃尔特一世,1788年3月正式使用“The Times”报名的第1期版面,19世纪,泰晤士报作为唯一的世界级大报统领世界新闻潮流下图:伦敦报业聚集地:舰队街下右图:沃尔特二世(18031847年掌管报纸),泰晤士报19世纪50年代报道克里木战争的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William Howard Russell 18211907)获得同南丁格尔一样的巨大荣誉。他回国后,首相与他共进早餐,母校授予其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报道出色,成为英国第一个被封为骑士的记者。,19081922年,北岩报团所有。19221966年,阿斯特家族所有。196

40、61981年,罗伊汤姆森报团所有,1979年因报社工人罢工而停刊11个月。1981年至今,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所有。右上左:北岩右上右:汤姆森右图:默多克,泰晤士报的报道传统,1、在经营方面,该报完全割断和政府的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2、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报抢先报道的。当时泰晤士报在国外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报社的驻外记者常被人们视为第二大使。,3、在言论方面,它崇尚独立,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网经常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作为评论依据,因此逐步成为舆论界的重要力量4、在技术方面

41、,重视新技术,率先采用蒸汽印刷机、轮转印刷机,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1855年首家便士报诞生,此后七八十年是英国大众化报刊大发展时期。同时,也形成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的自然划分。右图:每日电讯报150周年纪念册,利维大胆改革父子爱德华利维劳森时期的大展拳脚,三、法国大众化报纸,法国的廉价报纸具有较鲜明的政治色彩。此外法国的廉价报纸还具有以下特点:政治上,标榜超党派和独立性;经济上,不依靠政党津贴;编辑内容上,努力扩大新闻报道面,广泛刊登文化、教育、小说、知识性文章、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经营管理上,尽力招揽广告,用广告收入补贴报纸降价造成的损失。,1、吉拉丹的新闻报,新闻报的特点:刊登社会新闻

42、和法院新闻;刊登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性、实用性材料;多刊登文学作品,巴尔扎克的老处女,开长篇连载的先河;改革报业经营,增加广告收来降低报价,这在法国是首创。,吉拉丹,2、杜塔克与世纪报,该报独立经营,在政治上是共和派的支持者,反对七月王朝走向专制。该报政治立场鲜明,主张通过合法途径,按照公众意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世纪报报道广泛,对社会新闻、法院案件、犯罪案件的报道上,比新闻报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编辑内容上注重社会新闻,文字通俗,又有著名小说连载,因而在中下层阶级中拥有广大读者。,四、日本的“小报”事业,日本报业的初期历史开始于德川幕府时代,但大规模发展是在明治维新时期。此时期,除了代表各个政治利益

43、阶层的政论报刊之外,以东京和大阪为中心出现了一批以报道娱乐为中心的“小报”,它们价格低廉,文字简洁,适合大多数社会底层人民阅读。,读卖新闻的第一张报纸版样,东京的小报读卖新闻1874年创刊,创立者为子安俊。现在是一家全国性的报纸,它极力突出报纸的“群众性”,“庶民性”,以一般市民,中小企业主为主要对象特点是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的花样繁多。它每天出早刊和晚刊。,大阪的小报朝日新闻 创刊于1879年1月25日,是日本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从创刊之日起一直到1976年都是日本三大报纸发行量之首。朝日新闻的特点是:读者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一向被称为“高雅而不俗”的报纸.一向强调时效,不断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44、,时事新报,凡与此精神不悖者,无论是现任政府、诸多政党、各工商企业、各学者团体,不问对方是谁,我们都将其作为朋友相助。若是违背此精神者,亦不问谁,皆作为敌人而排斥之。福泽谕吉,时事新报(1921年3月2日)载“若愚”撰稿“德国特约通讯”.其内容包括:相对论在德国受攻击;爱因斯坦生平及其表示将赴中美两国旅游讲学。,五、大众化报纸的特点,思考题,1、每日电讯报 2、福泽谕吉 3、简述广告对于大众报业的重要意义。4、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大报与小报的主要区别。5、大众化报纸的主要特点。6、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第五章 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第一节 通讯社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 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

45、第三节“联环同盟”及其解体 第四节 通讯社的发展 第五节 近代通讯社的类型分析,第一节 通讯社的历史前提,通讯社的性质:近代通讯社有别于报刊及其他新闻媒介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实际是一个大规模的消息批发商,或者说是消息工厂。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物,它为各种新闻发布机构,提供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诸方面的服务。,通讯社的历史前提:,工业革命的进展,通讯技术的革命,近代报业的初步发展,通讯社的出现,第二节 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1835(法)哈瓦斯通讯社 Havas Agency,1849(德)沃尔夫通讯社Wolff Telegraph Bureau,1851(英)路透通讯社Reuters Lt

46、d,1848(美)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联 环 同 盟,1944改组为法新社,1938年改组为德国通讯社二战后分裂为(民主德国)德意志通讯社 和(联邦德国)德意志新闻社,一、哈瓦斯通讯社,1835年,由法国人哈瓦斯组建,目前一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通讯社。1840年,哈瓦斯开始训养信鸽,展开了布鲁塞尔巴黎和伦敦巴黎的信鸽传递业务。1845年,在罗马、布鲁塞尔、维也纳、马德里及美国等地设立分社。1848年,开通巴黎与布鲁塞尔间的电报传递业务。1857年,与法国广告机构和地方报刊签约,将通讯业务与广告业务合并起来。1879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38年实际上国有化了。1940年成

47、为德国通讯社的支社。1944年根据光复后的法国政府法令,该社因投敌而不得存在,由独立社、法非社、自由社在原哈瓦斯社的社址组成法国新闻社(AFP)。法新社名义上为各报刊的联合通讯社,但由于部分接受政府的资助而成为半官方的通讯社。目前是法国惟一的大型通讯社。,二、沃尔夫通讯社,1849年由德国人伯纳德沃尔夫(Bernard Wolff)在柏林创办,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是世界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1856年,与路透社交换经济及股票行情。1859年与路透社、哈瓦斯社及纽约美联社共同签约,相互交换政治及经济新闻。1860年该社才经常对德国商业公司和报纸供应商业、政治新闻。,沃尔夫,三、路透社,18

48、51年,德国人朱利叶斯路透(Julius Reuter)在伦敦创办。1858年,争取来该社的第一个报纸订户伦敦的广知晨报,后来泰晤士报也不得不采用路透社的消息,终于取得伦敦报业的认同,发展成为提供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其他消息的新闻通讯社。1941年,路透社改组成为英国报业联合组织的托拉斯,但保持着最初提供金融信息的优势。2007年,路透社被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控股。,路透社老总部大楼,路透社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四、美国联合通讯社,1900年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正式成立。(并非他们自己吹嘘的1848年!)社长斯通(Melville Elijah Stone,184

49、81929)纽约新闻联合社,一开始就是以报纸之间合作社性质的组织出现的;其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不在乎营利,而在于为报纸提供消息。这也是现代美联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的重大区别。,美联社总经理,美联社报道挑战者号失事,第三节“联环同盟”及其解体,一、“联环同盟”的缔结 二、“三社四边协定”对世界的瓜分 三、“联环同盟”的解体,一、“联环同盟”的缔结,19世纪60年代,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和路透通讯社分别在法国、德国、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发展成为国际性通讯社。它们竭力扩大和争夺市场,到60年代末基本上把世界新闻通讯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成事实和彼此的垄断权与势力范围,1870年1月7日,路透、哈

50、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所以又称“三社四边协定”,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由此,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二、“三社四边协定”对世界的瓜分,哈瓦斯社: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同路透社共享)路透社:大英帝国、埃及(同哈瓦斯共享),土耳其、远东。沃尔夫社: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俄国和巴尔干各国。纽约联合新闻社:美国。采集的新闻经伦敦供给欧洲三社,欧洲三社发往美国的消息也只供给该社。,三、“联环同盟”的解体,1914年,美联社宣布退出联环同盟,开始向南美及远东地区寻求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