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与三视图(第二部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3663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图与三视图(第二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制图与三视图(第二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制图与三视图(第二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制图与三视图(第二部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制图与三视图(第二部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图与三视图(第二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图与三视图(第二部分).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制图投影及三视图,课程性质:设计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建筑学;环艺设计;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建筑环境与景观规划;工程管理等专业课程总学时:54学时课程分配:理论课(30学时);实训课(24学时)授课班级:08艺术设计2409室,2-1 正投影作图基础,2-2 点、线、平面的投影,2-3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第二章 投影作图基础,2-1 正投影作图基础,三、三视图的作图方法,二、投影与制图,一、投影法的基本概念,一、投影法的基本概念(一)投影法的概念(二)投影法的分类 1.中心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1)斜投影法(2)正投影法(三)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真实性 2.积聚性 3.类似性,(一)

2、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物体在阳光或灯光等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在墙面或地面上投下影子,投影法就是将这一现象进行科学地抽象,其中,光源称为投射中心,光线称为投影线,墙面或地面称为投影面,影子称为物体的投影。这种研究空间物体与其投影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投影法。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种。,投影中心,投影面,投影线,空间点,投影,图2-1 投影法的概念,S,B,A,b,a,1.中心投影法 如图2-2所示,设S为投射中心,通过三角形上各点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交点称为点在平面上的投影,这种投影线都通过投射中心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日常生活中,照相、电影和人眼看东西得到的影像,都属于中心投影。由于用中心

3、投影法绘制的图形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立体感强,因而常用来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但是,由于中心投影法作图复杂,且度量性差,故机械图样中很少采用。,图2-2,中心投影法,S,2.平行投影法 将投射中心S移到无穷远,使所有的投影线都相互平行,这种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按投影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平行投影法又可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1)斜投影法 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的投影法 2)正投影法 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图2-3,平行投影法,A,B,C,D,A,B,C,D,由于正投影能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便于测量,且作图简便,所以机械图样通常采用正投影法绘制。今后若不特别说明,投影

4、均指正投影。,图2-4,真实性,当直线(或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实长(或实形),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真实性,图2-5,积聚性,当直线(或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积聚成点(或直线),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积聚性。,图2-6,收缩性,当直线或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仍然是直线,但长度缩短,平面的投影是原图形的类似形(与原图形边数相同,平行线段的投影仍然平行),但投影面积变小,这种投影特性称为收缩性。,二、投影与制图(一)概述 1.物体的单面视图 2.物体的三视图(1)建立三面投影体系(2)形成物体的三视图(3)展开投影体系(4)三视图的规范形式(二)三视图的对应关系,图2-7,物体的单面

5、视图,结论:利用单面视图无法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V,H,W,图2-8,建立三面投影体系,V面:正立投影面 H面:水平投影面 W面:侧立投影面,图2-9,形成物体的三视图,V,H,W,V,H,W,图2-10,展开投影体系,注:投影面无限大,应删除其边线,图2-11,物体的三视图,(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下图所示,主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由此可得到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下,左,右,前,后,上,上,下,后,前,左,右,图2-1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三、物体三视图的画法,(1)分析形体的形状(2)选择主视图 选择反映物体形状特征最明显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3)作图 将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放正,然后保持物体不动,按正投影法向各投影面投射,图2-13,物体三视图的画法,例1:由立体的轴测图画三视图。,例2:由立体的轴测图画三视图。,绘制如图所示组合体的三视图,线面分析,例3:,训练一,训练二,训练三,训练四,训练五,训练六,训练七,训练八,训练九,训练十,训练十一,训练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