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导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3803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劳动经济学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劳动经济学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劳动经济学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劳动经济学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导论.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大学本科生专用,教材简介:,主要教材:杨河清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参考教材:何承金主编:劳动经济学,东北财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二版陆铭著: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一、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教师对现代劳动经济学学科系统的课堂讲授和学生广泛参与的较为深入的课堂讨论,使学习者全面、系统和较为深入的掌握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应用的主要内容。学习用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和成长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微观及宏观的问题。并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二、学习方法,1

2、、课堂讲授:教师就现代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些主要内容的要点、难点 及发展动向、实际政策应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教授。2、课外阅读及网上案例收集:教师将在每章内容讲授后提供课后阅读书目及有关刊物文章目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人本学期通过INTERNET或其他媒体或其它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个劳动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实证案例(2000字左右)。3、课堂讨论:每章讲授完后,就每章有关理论和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每次讨论前,指定5人一组中2人作为重点发言者,并提交书面发言材料。其他同学应积极参加讨论。,三、考试方式,1、课堂闭卷考试:占70%,包括基本概念、范畴及理论模型、实际运用等。2、

3、课堂讨论及平时作业等:占30%,包括到课率,作业是否完成、完成的质量,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及水平。,网上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http:/garnet.acns.fsu.edu/dmacpher/cle.htm 当代劳动经济学http:/www.andromeda.rutgers.edu/jwgraham/eco304.html州立新泽西大学劳动经济学教学资源http:/wuecon.wustl.edu/E4801F99/coursepage.html华盛顿大学劳动经济学教学资源芝加哥大学学术期刊,有权威的劳动经济学杂志 劳动经济学家Ronald G.Ehrenberg and

4、 Robert S.Smith的教学主页http:/garnet.acns.fsu.edu/dmacpher/cle.htm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David Macpherson教授的教学和研究资料,国际劳工组织 http:/康乃尔大学劳动经济学课程主页 美国西北大学劳动经济学主页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E 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 WebEc-World Wide Web Resources in Economics Economics America Dr.Ed Yardenis Economics Network Eco

5、nomic History Services,注意事项:,要有较好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基础关注经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过多的缺课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也不利于你成绩超过60分的目标,大学生招聘会现场,2006年11月29日,招聘单位展台前挤满了求职者。当日,2007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800家用人单位进场提供就业岗位17000多个,吸引了3万多名研究生前来求职。新华社发(张越 摄)新华网北京月日电(记者 李亚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十五”期间(2001年至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以两位数以

6、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这份报告名为“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估算显示,2003年至2005年,离校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分别达到75万、99万和120万。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导 论,“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社会计划所必需的,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它地方,都是如此”。G.Ehrenberg&S.Smith,你知道吗?,为什么你要读大学?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难找工作?为什么女性的工资比男性更低?大学生为什么会就业难?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有失业现象?为什么收入会出现两极分化?为什么会存在工会?为什么

7、太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太强的工会组织反而可能对劳动者不利?,学习劳动经济学的理由,劳动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微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运行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宏观层面的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从这门学科入手,我们可以接触到有关经济运行、有关人和社会的一些本质问题。,1 导论,劳动经劳济学是一门既引人入胜又非常实用的学科。它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发生直接的联系。如:有什么样的职业可供选择,工资水平如何决定,劳动条件如何等等。它涉及社会热点和争议的问题。如:应不应当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应不应当实行失业救济金制度,工会的作用如何,技术进步与失业的问题,效率、公平、就业之间如何

8、兼顾等。本章将简要介绍这门课程概况。,1 导论,1.1 劳动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1.2 劳动经济学的地位1.3 劳动经济学的体系1.4 劳动经济学的方法1.5 我国劳动经济问题现状,1.1 劳动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1.1.1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1.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劳动的定义 劳动力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劳动的定义,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劳动力的定义,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

9、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经济学的定义,角度一:强调劳动经济学涉及到人的行为的特征“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朱通九“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 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员对工资、价 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 条件)的行为反应”。伊兰伯格和史密斯,劳动经济学的定义,角度二:强调劳动力的市场特征或劳动的投入和产出“劳动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经济学问。它涉及到影响劳动参与率、工资谈判、培训、工作小时和劳动条件、以

10、及有关雇佣、劳动力流动、移民和退休年龄等的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牛津经济学辞典“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及配置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劳动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大卫桑普斯福特,劳动经济学的定义,角度三:强调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和实现这些作用的条件。“劳动经济学分析和设法探讨个人作为劳动力的经济活动。正如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者职能的性质和作用一样,劳动经济学是探讨在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力的性质,以及其作用的环境。”英汉劳动辞典,劳动经济学的含义,何承金:一门专门研究通过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

11、源与其它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我给的定义:是研究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一门学科,1.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各种劳动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包括三个层面:劳动供给分析雇员(劳动者)的经济行为,劳动者对工资、价格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包括工作时间决策、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和迁移)、工会等。劳动需求分析雇主(企业)的经济行为,雇主对工资、价格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包括劳动力需求量决策、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劳动市场失败与政策调整:失业、劳动力市场歧视、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及

12、政策调整。,1.2 劳动经济学的地位,1.2.1 管理学中的地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1.2.2 经济学中的地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1.2.3 与其它劳动学科的关系是劳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劳动力的闲置(失业)与劳动力的稀缺性并不矛盾。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劳动力(雇员)的行为和企业(雇主)行为都是理性的。,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天然的本质的联系,由于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的市场,研究企业和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反应。它不仅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而且已开始深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内进行研究

13、。,劳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理论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一般机理和市场上供求的变动行为的科学。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行为的科学。,劳动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劳动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是微观经济学要素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内容是劳动经济学的主体。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比如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也促进了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劳动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失业问题一致是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劳动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联系:发展经济学中有关二元经济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14、转移问题和城市失业问题都是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1.3 劳动经济学的体系,劳动力市场概论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供给分析工资水平与工资差距就业与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歧视人力资本问题工会贫困和社会保障政府与劳动力市场开放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导论,劳动力市场概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工资,失业,劳动力市场歧视,人力资本问题劳动力流动工会,贫困与社会保障,政府与劳动力市场,开放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1.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劳动力的闲置(失业)与劳动力的稀缺性并不矛盾。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劳动力(雇员)的行为和企业(雇主)行为都是理性的。,1.4.劳动经

15、济学的研究方法,总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般方法:实证方法规范方法具体方法:社会调查法实验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法统计方法,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形成,背景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劳工问题劳动经济学的形成:1886年 埃利里查德 美国劳工运动 1925年 布卢姆 劳动经济学 1936年 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需要劳动经济学,西方劳动经济两大学派的比较,新古典学派 强调市场机制以及市场性因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而把经济运行中的其他非市场性因素的影响抽去或视为事先给定的。理论基础:经济人模型、市

16、场的本质与与运行理论 方法论:逻辑推理方法、边际决策规则 制度学派 利用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来解释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结果;强调公司政策、工会、阶层、歧视等影响因素。理论基础:适度行为模型、有限理性、偏好内生 方法论:案例研究、归纳法,劳动经济学可能带来的收获,进一步训练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工具成本、收益、约束、选择、均衡、制度、效率实证研究、规范研究、经济分析、经济政策加深对一些经济学问题的理解思考一些与自己有关的问题:收入与贡献、读书与就业思考一些社会问题:为什么会有失业、贫富悬殊、农民进城,1.5 我国劳动经济问题现状,简单历史回顾当前主要问题,1.5.1 简单历史回顾,七十年代末以前政府对劳动力供求试图计划分配,完全排斥市场,不存在职业、职位选择,报酬不反映劳动付出。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强调物质刺激,工资和奖金有时甚至超过劳动生产率近年来工资企业自主决策,政府通过财政、货币、就业收入、培训等政策和手段调节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1.5.2 当前主要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体制与制度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