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4012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怀古诗鉴赏.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一、概念,二、题目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如:咏怀古迹 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

2、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四、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石城/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D.特定的

3、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F、自然景物: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明月、江水、归燕(永恒不变的事物,见证历史沧桑);地上的青苔、孤寂的残垣、无名的断碑、荒松、古墓、落日、悲风、巢鸟(标示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充满悲秋的色彩),五、常见典故1、投笔:“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5、化碧:人们常用

4、“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五柳:“五柳”隐者的代称。7、东篱: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8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9.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10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11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12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5、”。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13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指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六、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诗人怀古咏史的两种主题,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就史论史,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理性反思,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借题发挥,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怀人伤己、怀古伤今,【七、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6、,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怀人伤己,作者追思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

7、际遇和自己有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1、对比失落型 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感慨身世,关照自我,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身死,徒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诗人正是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

8、身世之慨。,2、同病相怜型(类比),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与古代人物同病相怜,拿古人与自己类比,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小结一:怀人伤己寄寓作者情感,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建功立业之渴望,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救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把目光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他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希望能引起世人的警戒。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这类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感伤兴衰,借古讽今,1、昔盛今衰型,感慨国

9、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2、忧国伤时型,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

10、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借感叹历史上六朝都因为淫逸享乐而相继覆亡来讽刺并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小结二:怀古伤今寄寓作者情感,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理性反思,此类诗歌,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11、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用来启迪世人。,别有寓意,启迪后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情感:,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

12、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八、常用的技巧手法,用典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明用、暗用或反用历史故事。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反衬(今昔对比、事物之间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借古讽今 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在

13、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侧面烘托、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如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虚实、想象 因为是怀古诗因此对往事难免要进行想象,因此虚实相生手法也就成了这类诗歌中常见手法之一。如姜夔的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表楼梦好,难赋深情。,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

14、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总结: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拟人、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三部曲,(1)写了什么:弄清史实(怀什么“古”咏什么“史”:何地、何人、何事)读好注释,注重积累(2)为什么写: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史”?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情感?)找连接点,知人论世,归类探究(3)怎样写:分析技巧(诗人的态度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掌握

15、术语,结合文本,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连接点:关注作品中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三条线索(主题思想)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鉴赏要点总结方法,连接点,讨论?,解读范例探寻方法,挖掘二者连接点,人物,角度,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安史之乱 战争不断,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大业未成,壮志难酬,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仕途坎坷失意难耐,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4.(

16、2016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鉴赏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汉江远去的感想。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汉江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渲染出一派雄壮气象,绘制了一幅极其宏

17、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诗的中间两句写六朝的沦亡。诗的后四句运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既有对唐代盛世的热烈歌颂,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全诗感情深沉而表达稳妥,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比喻贴切得体,盛世才子的失落惆怅蕴含其中。(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解题思路:_,答此题,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再思考其作用。诗歌以金陵为中心,抒发眺望长江的感想,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诗的前四句“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写出了长江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诗歌中的写景,一般的作用是为下文议论抒情铺垫蓄势,并

18、突出主旨;具体到这首诗,要联系“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的意思,即为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铺垫蓄势,使诗歌的主旨更加突出。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出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豁中国”写出了江水横流的情景,“飞迅湍”表现了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的盛唐气象,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形成答案:_题型归类:_对应考点:_,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诗歌形象及其作用概括题,鉴赏文学作品

19、的形象,(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思路:_,李白经常用历史上的人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本诗中任公子的典故是在“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之后抒发的,结合注释的意思可知,诗人用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目前国泰民安,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以此来歌颂大唐帝国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的丰功伟绩,但是,任公子“沧浪罢钓竿”,也流露出诗人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的悲哀。,形成答案:_题型归类:_对应考点:_,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领悟诗歌情感题,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