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35265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胁痛,常因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所致。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一、护理评估(1)按中医整体观念,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评估患者病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2)评估患者腹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和放射痛、持续时间、腹部体征及消化道症状。(3)评估患者影响疼痛发作的因素,如随呼吸加重、体位改变;腹痛发作前有无进油腻食物,过度疲劳或情绪变化等。(4)监测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皮肤弹性、有无黄疸及黏膜干燥、尿量改变情况等,判断有无休克及脱水。(5)询问患者既往史、有无类似发作史、治疗及检查情况,女性患者是否有多次妊娠生育史,注意有无胆囊肿大、发

2、热及黄疸Q(6)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证。证候: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而增减,善太息,伴有胸闷气短、脱腹胀满、纳呆、暧气频作。舌苔薄白,脉弦。肝胆湿热证。证候:胁肋胀痛或灼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常伴有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或有黄疸,或有身热恶寒、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瘀血停着证。证候: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人夜尤甚,或胁下有瘢块,或见面色晦。舌质紫暗,脉沉涩Q肝阴不足证。证候:胁肋隐痛,悠悠不休,绵绵不已,遇劳加重,伴有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外科

3、及肝胆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生活起居。病室环境宜安静幽雅、清洁舒适,恶寒发热者及时增减衣被。“卧则血归于肝”,所以要注意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以不疲劳为度,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动静适宜,使气血流通Q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偏向患侧卧位为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变动体位要缓慢,避免因体位的突然改变而加重疼痛。起居有常,活动中不要用力过猛,避免碰撞而伤及胁肋。伴有恶心、呕吐者,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免引起恶心刺激。(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舌苔、脉象及伴随症状等,以辨别胁痛的证候。观察患者体温、肤色等变化,注意有无合并黄疸及黄疸的

4、进退情况。若出现高热寒战、上腹剧痛、腹肌紧张、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状,提示可能有胆囊、胆道急性化脓、穿孔等并发症,应立即汇报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Q肝胆湿热者,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发热者,根据病情选择降温措施,如酒精擦溶、冰袋冷敷等Q(4)给药护理:胁痛者可给予木香粉、郁金粉、延胡索粉各15g,用温水调服,以理气止痛;或用芒硝30g,布包后敷于胁肋部,以助止痛。若疼痛如钻顶样,或呕吐出蛔虫,可能为胆道蛔虫症,可服食醋50100mL,或用乌梅10枚,煎服,以安蛔止痛。伴有恶心、呕吐者,可用丁香、柿蒂煎水代茶服。肝气郁结者,指导其平时可服用中成药逍遥丸或越鞠丸,每日2次,每次9g,以疏肝

5、、理气、止痛。肝胆湿热者,可用金钱草30g,煎水代茶,每日1次,以清肝利胆。(5)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时定量。宜食用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等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忌食肥甘、辛辣、生冷之品,如动物内脏、肥肉等,禁饮酒Q(6)情志护理:告知患者胁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做好疏导解释工作,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怒、过悲及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可选择适宜的乐曲欣赏等活动,以分散注意力,或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地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肝气郁结者,应保持乐观情绪,使肝气条达,以利康复。肝阴不足证者,戒恼怒,以防动火伤阴。(7)临证(症)施护:肝气郁结证,宜疏肝利胆,理气开郁。肝胆湿热证

6、,宜清利湿热,通里攻下。瘀血停着证,宜祛瘀通络。肝阴不足证,宜养阴柔肝。(8)中医特色治疗护理:腹痛:a.遵医嘱按摩:采取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在两侧肋胁部自上而下按摩1次,每次10分钟。b.遵医嘱给予耳穴埋籽:取肝、胆、神门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35分钟。C,遵医嘱给予穴位注射:实证选用期门、阳陵泉、太冲、三阴交、支沟等穴,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虚证选用肝俞、肾俞、期门、三阴交等穴,以补益肝肾。d.遵医嘱拔罐,取背俞穴。恶心、呕吐:a.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取中脱、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b.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等穴。高热:a.遵医嘱针刺曲池、合谷等穴Qb.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

7、取大椎、曲池、合谷等穴。c.遵医嘱给予中药保留灌肠。d.遵医嘱给予退热剂穴位封闭。三、康复及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2)嘱患者养成多饮水的习惯,避免进食油腻、肥厚之物,主要饮食要有规律。(3)观察患者腹痛变化,注意恶心呕吐的程度,注意补充营养Q(4)嘱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和愉快心情。(5)术后搬运患者:家属和护士都站在同一侧,双手插入患者身下,一起用力将患者托起Q(6)术后翻身:先用双手扶持患者肩部,将患者上半身移向自己;然后用双手将下半身移向自己:接着一手握住患者的脚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双膝转向对侧。(7)早期下床活动:先侧卧,再坐起,再行走:协助患者离床,将患者手搭在协助人

8、员的肩上,慢慢站起、行走Q四、中医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1)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外邪入侵。(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用药指导:中药汤剂宜温服。(4)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戒烟酒,注意保暖。(5)有效咳嗽训练;可帮助患者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炎发生。患者取半坐卧位,上半身微向前倾,双手手指交叉横压在伤口上,固定伤口。采用横膈式呼吸,由鼻深吸一口气。由口3次短促地呼出所有气体。维持口微张,快速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地咳嗽12次。(6)中医特色饮食调护;肝气郁结证;宜食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如梅花粥、橘皮粥、佛手酒,或将玫瑰花瓣6Iog泡水代茶日饮。肝胆湿热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OmLQ宜食清热利湿食物,如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季菜汁等。忌食油腻、海腥、辛辣之品。瘀血停着证:饮食不宜过冷,可饮用藕汁、梨汁,或将当归、牡丹花人水煎服,桃仁加槟榔煎酒服。肝阴不足证:饮食宜富含营养,多食补养气血之物,如瘦肉、清炖母鸡、沙参枸杞粥、麦冬粥、枸杞南枣煮鸡蛋、蘑菇猪瘦肉汤、合欢花蒸猪肝等,多食水果及新鲜蔬菜,如西瓜、梨、藕、百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