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心肌梗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缺血心肌梗塞.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或因斑块不稳定、病变部位痉挛等,即可引起 病变部位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主要影响心室的复极过程,主要表现为ST-T异常改变,亦可出现心律失常、u波异常等。,本文由医学百事通志愿者医师提供医学百事通免费健康咨询,心肌缺血,正常冠状动脉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一般情况下,少量斑块不会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只有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70%时,临床上才可能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或表现。,心肌缺血,一、T波改变的产生机理 复极与温度、压力、供血有关,正常情况下心肌的复极从心外膜开始,除极从心内膜开始。心外膜缺血时
2、从内膜开始,出现与正常相反的T波。而心内膜缺血时,缺血心肌复极更为迟缓,以至最后复极时已没有与之对抗的向量存在,使得这部分复极向量十分突出,出现与QRS方向一致的狭长高大T波。内膜、外膜均缺血,向量互相抵消,T波常低平。缺血的心肌常过度极化,出现ST段压低。,心肌缺血,二、心电图表现 1、缺血T波改变(1)T波平坦,双向或倒置,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这种缺血倒置T波的改变双对称,波底变窄,形似箭头,称作冠状T波。(2)T波易变性,时轻时重,时有时无。(3)部分可定位。,心肌缺血,一、ST-T改变的产生机理 1、轻度心肌缺血时,缺血心肌过度极化,ST向量由心外膜指向心内膜,使基线上移,出现相
3、应导联的ST段下移。1、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损伤心肌部分去极化,ST向量由心外膜指向心内膜,使基线上移,出现相应导联的ST段下移。2、心外膜下心肌损伤,ST向量由心内膜指向心外膜,出现出现相应导联ST段抬高。,心肌缺血,二、心肌缺血的ST段改变(1)缺血型ST段下移0.05mV,表现为:水平型下移 下斜型下移 低垂型下移(2)近似缺血型ST段压低:R波顶点垂线与ST段交角接近90度。下移ST段0.075mV 长度0.08秒(3)ST段水平延长:ST段在等电位线上的时间0.12秒,ST段 与T波交角尖锐。(4)变异型ST段抬高 此外,心肌缺血还常表现为U波异常,ptfV1阳性,心律失常,Q-T间期
4、延长等。,ST-T改变的临床意义,ST-T改变,冠心病,其他疾病,鉴别诊断,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见于青年女性,常由于受体功能亢进所致。用心得安试验可以鉴别,心得安可以阻断心肌的1受体。2、心肌劳损:继发于心室明显肥厚,ST-T改变多持久不变,T波可倒置,但波底较钝,两肢不对称。3、洋地黄作用:ST段直线向下倾斜,然后徒然向上,伴有Q-T间期缩短,鱼钩样改变。4、低钙血症:ST段水平延长,ST-T连接角变锐,伴有Q-T间期延长,其改变见于所有导联。,心肌缺血,心电图虽然是诊断心肌缺血最常用简洁经济的方法,但阳性率较低,小于50%。正常的冠脉有很强的代偿能力,运动和安静时的血流量相差数倍以上。
5、而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随着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增加血流量,从而出现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故可通过心电图负荷试验使冠心病阳性率提高。,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适应症1、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进行鉴别诊断。2、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体力活动鉴定。3、评价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4、流行病学调查。,心肌梗死,绝大多数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进一步加重。心肌梗塞时往往有较明显的症状,如持续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部分伴有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皮肤湿冷,心力衰竭等。有些老年患者缺乏症状。心肌梗塞后,心肌相继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梗死,一、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原
6、理(一)缺血型T波改变:T向量背离缺血 区,自缺血层指向非缺血层 1、表现: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 两肢对称,冠状T波 2、原理:同心肌缺血时T波改变,心肌梗死,(二)损伤型ST段改变:1、表现: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ST 段抬高;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ST段 压低 2、原理:损伤电流学说:舒张期 损伤电流、收缩期损伤电流 除极 波受阻学说,心肌梗死,(三)坏死型Q波改变:1、表现:以坏死型Q波为特点,表现为相应的导联上出现坏死型Q波,可呈QS型,Qr型,QR型,Q波时间0.04秒,深度同导联R波的1/4。2、原理:心肌梗塞时,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细胞不能正常除极、复极,产生动作电位,而对侧心肌正常,表
7、现为背离梗塞区的向量,故相应导联上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死,如果心内膜或心外膜下的坏死层很薄,可仅出现R波振幅降低,如超过室壁的1/3-1/2,则出现QR型,如贯穿室壁,则出现QS型,如坏死区内尚有存活心肌,则于QS或Q波内出现切迹(梗塞内阻滞)。梗塞时,梗塞区靠近心内膜处中心坏死,周围呈损伤改变,外周呈缺血改变,楔形分布。记录到缺血、损伤、坏死的混合图形。,心肌梗死,二、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与分期 根据心肌梗塞的典型演变过程可以将急性心肌梗塞分为四个期:1、早期(超急期):梗塞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心肌表现为缺血、损伤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巨大高耸T波,ST段斜形抬高,并与T波升肢融合成单向曲线,
8、但未出现坏死Q波。超急期实际上是急性严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及时治疗可防止进一步恶化为心肌梗塞。,心肌梗死分期,心肌梗死,2、急性期:梗塞后数小时至数周,为损伤合并坏死图形。从ST段抬高到出现Q波,到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及直立T波倒置并逐渐加深。三种表现可以同时存在。,心肌梗死,3、亚急性期:梗塞后数周到数月,从抬高的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到倒置的T波逐渐变浅直到恢复正常或趋于不变。,心肌梗死,4、陈旧期:梗塞后数月(6个月),ST-T不再变化,仅留下坏死Q波,理论上将持续不变,但随着周围心肌的代偿肥大,和瘢痕组织的缩小,数年后范围可缩小,Q波可变小。,心肌梗死定位诊断,发生心肌梗塞的部位与冠状
9、动脉分支的供血区域有关,以左冠脉的前降支发生梗塞的机会最多。主要依靠代表一个面的某些特定导联的异常Q波或ST段抬高来判断。常见的梗塞部位有:,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分类,1、Q波型和非Q波型 部分急性心梗只有ST段抬高或显著压低及T波倒置,仍有规律性演变,称“非Q波心梗”,过去称“非透壁性心梗”,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心肌酶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心肌梗死的分类,2、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心梗 急性心梗可以分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型,并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此种分类可以指导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主张早期溶栓。如不早期治疗都可演变为Q波型和非Q波型 心梗。,心肌梗死的鉴
10、别诊断,1.非Q波心肌梗死2.正常Q波顺序异常。正常Q波的顺序QV4QV5QV63.R波的顺序异常。正常:RV1RV2RV3RV44.V1、V2呈rS型,r波极小,几乎呈直线,又呈线状r 或胚胎r。5.右心导联R波异常高大,排除右室大、预激、完右,考虑后壁心梗。6.V1V2呈rS型,r波时间极短,几乎呈直线,为线状r 或胚胎r,可见于未累及室间隔的前壁梗塞。7.右心导联R波异常高宽,排除右室大、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考虑后壁心肌梗塞。,说明,心电图诊断心梗无可替代,不仅可以判定有无梗塞,而且还可以判定梗塞的范围、预后、分期。但由于有很多不典型心梗,诊断时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化验诊断,综合考虑才能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