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5514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6/28,1,外国教育史,曹 辉江苏大学2008,2023/6/28,2,第一章 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时期是国外教育发展的萌芽时期。本章主要应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及其意义。掌握东方古国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国外教育发展的价值。,2023/6/28,3,第一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第二节 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2023/6/28,4,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二、原始社会教育的演进三、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及其内容四、原始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2023/6

2、/28,5,一、教育的起源,教育是在人类生存和劳动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这种活动起源于原始人类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在教育起源中的特殊作用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2023/6/28,6,生产劳动在教育起源中的特殊作用,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原始人的文字和语言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这些条件是教育得以进行的前提。生产劳动又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必须把通过劳动实践获得和积累的经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也要把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各种生活习惯

3、、行为规范及原始宗教等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2023/6/28,7,Cookies: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一)生物学起源论(二)心理学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四)神学起源论,2023/6/28,8,“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并非人类特有的现象。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教育已在动物界存在了。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上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教育起源于动物保护物种的本能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人类只是继承了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而在其上作了某些改进而已,但在本质上与动物界没有区别。这谓之“生物起源说”。,2023

4、/6/28,9,心理学起源论,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教育史课本中提出:“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该学说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应该从心理学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2023/6/28,10,劳动起源论,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1.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2.教育是适应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需要说)。教育的两个基本职能: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2023/6/28,11,神学起源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上帝)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5、。,马丁路德,2023/6/28,12,二、原始社会教育的演进,前氏族时期母系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军事民主制时期,2023/6/28,13,(一)前氏族时期的教育,教育由家族中的老年人负责,他们在看管动物的同时,照管和教育着儿童,发挥着特殊的作用。,2023/6/28,14,(二)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已有性别的区分,男孩由男子指导,学习男子应做之事;女孩由妇女教以妇女应尽的职责。后期还产生了一种叫“男子之家”的机构,负责青年男子的教育和训练。,2023/6/28,15,(三)父系氏族时期的教育,父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早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则由父权维系的若干代近亲所

6、构成的“大家庭”负责。男孩在童年期,女孩在童年期和青年期,一般全由大家庭的成年妇女教导。,2023/6/28,16,(四)“军事民主制”时期的教育,随着私有制、剥削和阶级的产生,一些小家庭从父系氏族公社中脱离出来,按居住地域的关系结成新的社会经济组织,叫做农村公社,父系氏族公社解体。恩格斯将这一时期称作“军事民主制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则由部落和部落联盟设立的“青年之家”来进行。每个儿童不但是大家庭的成员,而且是部落的成员。部落通过“青年之家”这一学校的雏形,给他们以种种行为上的约束,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强的。,2023/6/28,17,三、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及其内容,社会道德的教育生产劳动的

7、教育宗教的教育军事训练1视频材料:人类历史的开端2视频材料:文明的起源,2023/6/28,18,(一)接受社会常识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主要包括取得氏族成员资格的训练,接受家庭传统和氏族部落传统的训练。对儿童少年来说,他们要了解并熟悉各种亲属和血缘关系,以及自己应尽的义务。了解氏族公社的名称、墓地,在社会生活中,崇敬共同的神祗或图腾。要求儿童从小严格遵守家庭的惯例,恪守家族的传统。例如尊敬长辈,互助互援,服从禁忌,遵守礼法等,特别是在婚姻方面,禁止族内群婚。从小养成对氏族、部落和家庭的光荣感、自豪感、责任感,并能忠于部落和氏族。,2023/6/28,19,(二)学习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技能,在生产

8、工具发明和使用的不同阶段,年长者要将这种制作的技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在劳动中积累的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以便他们尽快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这种传授最初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据人类学家观察,原始部落的儿童自幼年起就从旁观察并在游戏中模仿成年人的生产劳动。年龄稍长,女孩在家跟母辈学习家务劳动,男孩由父辈带往劳动现场去学习。成年人在制作器具时,在设陷阱、捕野兽时,在养育动物时,在播种收割时,儿童即由观察而充当帮手,慢慢变成独立的劳动者。,2023/6/28,20,(三)原始宗教文化的教育,原始宗教是在人类社会早期产生的宗教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最初精髓之一,也是

9、后来宗教文化教育发展的基础。原始先民为着宗教和其他原因而产生了音乐、舞蹈、绘画等,并让儿童学习、掌握这些艺术以参加礼神的活动。在这些宗教仪式的训练中,启发了儿童的想象,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2023/6/28,21,(四)接受军事的训练,恩格斯说,氏族社会出现了“自治武装力量”,战士和人民成为两个等同的概念。世界各地的民族史表明,原始社会末期,青年的军事训练备受重视。氏族时期的日耳曼人曾指导青年练习军事攻击,在剑和长矛之间跳跃操练,以培养其勇敢、机警、干练等战斗品质。,2023/6/28,22,四、原始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原始社会的教育注重实际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这种知识技能的方法主要是

10、通过参加实际生活引导儿童在应用中锻炼实际的本领。教育方法一:游戏、模仿、做中学教育方法二:解说、训诲、启发教育方法三:奖励、帮助和引导,2023/6/28,23,教育方法一:游戏、模仿、做中学,儿童的学习始于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行为。以生产劳动为例,非洲儿童以模仿成人设陷阱猎兽为游戏;美洲爱斯基摩儿童以仿照母亲为玩具娃娃作衣服为游戏;亚里逊河谷的儿童以仿制陶器为游戏;维达的儿童以爬登山岭、模仿采蜜为游戏。这些游戏就给儿童掌握实际劳动的能力提供了机会,等到适当年龄,他们要到现场由观察而逐步成为合乎规格的劳动者。至于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军事生活的学习,也莫不如此。,2023/6/28,24,教育方法

11、二:解说、训诲、启发,长辈的解说、训诲和启发诱导,是原始社会中重要的教育方法。这在社会道德的培养方面最为显著。以美洲的印第安人为例,他们每当天寒的季节,各家老少都围炉向火,由父辈或祖辈讲述氏族传统和历史故事,有时一项故事连续讲述达数夜之久,十分生动有趣。另外,印第安人在处理其部落重大事务和与其他部落有关的事务时,每每由群众以辩论方式取得决议,其辩论之优美合度,常使参观的人种学者深为赞赏。儿童到一定年龄即由长辈领到会场,倾听议论和辩难,既能获得有关部落的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判断能力的发展。类似这种利用讲述故事和参观会议来诱导青年成为部落的忠实成员,是人种研究者在原始民族中普遍发现的事实。,2023

12、/6/28,25,教育方法三:奖励、帮助和引导,许多原始性民族都在教育儿童青年时注意有意识的指导,知道奖励的效果大于惩处,能够把善良的习惯与愉快的后果联系起来,以求其巩固;使不愉快的后果跟随在不善良的行为之后,以求其改正。譬如,印第安的苦美族人就很会利用激励、警告和申斥作为引导学习动机的手段,利用示范、解说、表演作为指导学习的方法,利用奖品、帮助、称赞作为鼓舞优良成绩的工具。别的印第安民族也以奖励、特权、赐名等办法,鼓舞学习优良和行为优良的青少年。“特权”常常是对于生产劳动能力好的儿童,允其早日参加实际生产劳动。“赐名”就是以有名望者的名字作为他的名字,赐名时常举行隆重典礼。,2023/6/2

13、8,26,本节要点,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并为当时的生产服务;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公社,年长者对新生一代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不是盲目不自觉的。3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那种教育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在氏族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教育逐渐有所差别,这是由于社会劳动的分工所引起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多方面的。只因当时生产力很低,社会生活简单,所以教育的内容也较贫乏。5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它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因而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14、,它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2023/6/28,27,第二节 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起源较早,内容充实,范围广泛,机构多样,且尊师重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放射出人类教育的曙光,是东方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珍贵历史遗产。,2023/6/28,28,第二节的主要内容,一、人类早期学校及其产生的原因二、文明古国及其文化概况三、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2023/6/28,29,一、人类早期学校及其产生的原因,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文字的产生(视频材料:文字的起源)意义:使文化教育和人类的学习活动得到更快的

15、进一步的发展。东方文明古国正是首先产生人类早期学校的地区。(一)最初的学校及其考证(二)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2023/6/28,30,(一)最初的学校及其考证,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其一是说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青年之家”,是社会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其二是说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马里城的学校遗址是人类最早的学校。其三是为学界大多数人们公认的,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可能是人类最初的学校。因为埃及考古发现的“纸草”文书,证明当时已有了学校教育。,2023/6/28,31,(二)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非形式化的:没有固定的校舍、教师等。教育工作是附着在社会实

16、践过程中进行的。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2023/6/28,32,Cookies:文字,教育的曙光,古代文字一般是图形文字,即照事物形象画出简单的图形,以为记忆之助;后来才出现象形文字、表音文字、表意文字,这样,文字就成为记载当时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所以只有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和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的人教师。可见,没有文字,教育只靠人们的口传心授,就不会有上述意义的学校。文字的产生和学校的出现是直接联系的。,2023/6/28,33,古代埃及学校教

17、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2023/6/28,34,二、文明古国及其文化概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东方的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印度,相继进入奴隶制社会,在这里出现了外国最早的奴隶社会的教育,这是人类第一个有阶级的社会的教育,它开始了阶级教育的历史。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代印度,2023/6/28,35,(一)古代埃及,地理历史文明视频材料:古代埃及文明1视频材料:古代埃及文明2,2023/6/28,36,古埃及地理,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北濒地中海,西南是浩瀚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尼罗河纵贯全境,有发达的农业文明。为了准确计算河水的泛滥期,埃及人在很早就有了丰富的天文知识。泛滥后的土

18、地年年需要重新划界,还需防止瘟疫流行,这又使得几何学、医学崭露头角。雨季过后,农作物几乎全靠尼罗河灌溉,因此大量的水利工程需要修筑,这使得埃及的建筑学大为发展,并且开始了社会联合,形成了公共权力。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实现了埃及全境的统一。美尼斯被认为是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个统治者。从此,埃及进入了有记载的历史时期。视频材料:尼罗河(上)视频材料:尼罗河(下),2023/6/28,37,古埃及历史,从美尼斯一直到公元前11世纪,古代埃及先后经历了前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及后期埃及等几个时代。以后,埃及逐渐衰落,先后遭到利比亚和亚述等国的侵略。公元前7世纪,埃及

19、曾获得短暂的独立,但不久又为波斯帝国和马其顿帝国所征服。公元前30年,埃及被并入罗马帝国版图。,2023/6/28,38,古埃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延续了3000多年,在遥远的古代,埃及人建立了国家,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他们发明了铜器,创造了文字,制作了“纸草”,并掌握了较高的天文学、几何学、建筑学、医学等知识,建造了巍峨宏伟的神庙和金字塔,并且有了人类最早的学校。它不愧为人类远古文明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2023/6/28,39,(二)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文明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之前。这个区域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

20、,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划分为两个地区,南部濒临波斯湾口的地区称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的地区称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称为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苏美尔人在这里创造出来的。视频材料: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视频材料: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2023/6/28,40,古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之一。这个王国产生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汉谟拉比。汉谟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他集宗教、军事、行政、司法及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有效地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他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

21、典条文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声称,他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公平正义于国中”,使臣民“不得以强凌弱”。但法典所规定的奴隶、半自由民和自由民的法律地位迥然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等级的人来说,公正也就不存在了。这一法典后来即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2023/6/28,41,亚述帝国,亚述帝国是世界性的庞大帝国,它的疆域和文化远远超出了两河流域的范围。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联合米底人推翻了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帝国重新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历史上称为“新巴比伦王国”。这个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达到极盛。尼布甲尼撒

22、二世先后两次攻陷耶路撒冷,毁灭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人掳往巴比伦。这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二世还下令重建巴比伦城,建造了一座假山堆砌的花园,这就是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新建的巴比伦城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公元前6世纪中叶,位于新巴比伦以东的波斯国家逐渐兴起,并于公元前538年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此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2023/6/28,42,(三)古代印度,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

23、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古印度历史古印度文明 视频材料:古代印度,2023/6/28,43,古印度历史,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

24、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2023/6/28,44,古印度文明,古代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了象形文字,后来创造了梵文。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波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

25、自然科学方面,公元前1000年印度已有相当精确的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5年闰一个月。在数学方面,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印度学校教育的发展。,2023/6/28,45,三、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埃及是依靠宫廷和政府机关设置学校,培养统治成员和行政才干,来强化阶级统治的。印度和巴比伦是依凭宗教教育,通过诵读呔陀经等,达到控制思想意识、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从教育内容上看,埃及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而

26、使农产丰收,极需天文、历法、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自然科学成为重要教学内容。多数东方古国不但天文、历法、数学、医学上有所成就,而且在诗歌、艺术、文学、哲学方面也有所发展。教育机构多样化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各类学校。宫廷学校、祭祀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等等,一一出现。这些初级学校和高等学府、公立和私立的教育场所,种类众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级的需要。,2023/6/28,46,(一)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1类别与任务:2对象与年限:3学习内容:,2023/6/28,47,1类别与任务:,宫廷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宫廷内,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大臣)子女就学。祭司学校设在大寺庙(院

27、)里,专供高级僧侣人员子弟就学。前者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所以也可以说是高级官吏养成所。后者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未来的高级僧侣,所以又称僧侣学校。,2023/6/28,48,2对象与年限:,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都是早期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级的学校,一般人家的子弟或中级以下的官吏和僧职人员的子弟是不能到这类学校学习的,而且也只有这些学校才能培养高级官吏和高级僧侣。但是这种学校却是在早期奴隶制国家最早出现的一类学校。王子、王孙及大臣和高级僧侣之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送到这种学校,连续学习很长时间,一直到长大成人,能为官为僧才离开学校。,2023/6/28,49,3学习内容:,(1)经典文

28、献的教育。(2)道德与政治教育。(3)军事武备教育。(4)修辞与科学知识教育。,2023/6/28,50,(二)神庙学校,1学校与教师:2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3办学经费与教学方法。,2023/6/28,51,1学校与教师:,在古代埃及、巴比伦和亚述,人们把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或生物(像太阳、天、地、水、火及家畜等)作为神灵来信奉。例如印度在奴隶社会早期,就出现了等级森严、种姓压迫的婆罗门教。在公元前6世纪,才出现讲因果报应、种姓平等的佛教。为适应人们对宗教或神的崇信,建筑了各种庙宇和寺院。附设在神庙内的这种学校,称为神庙学校。神庙里的僧职人员,也就是神庙学校的教师。由于在古埃及和巴比伦等地神庙

29、的僧职人员一般都是一身三任,既是祭司(僧侣),又是政府的官吏,也是学校主管人和教师。他们是僧侣奴隶主。这些人利用特殊地位、身份和权力,保管或垄断着广大劳动者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各种知识和经验,并加以神化和歪曲,再传授给神庙学校的学生。,2023/6/28,52,2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神庙学校一方面要给学生以普通的知识,例如文字书写、语言、计算、几何、天文等学科的初步知识,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神学、巫术、占星术、法律、医学、建筑(机械等)、数学、历法等比较高深、比较专门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传授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联系的。就学校的程度来说,神庙学校比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的地位要低,

30、神庙学校的培养目标却较为广泛,它既培养一般官吏、一般僧职人员,也培养为皇家修建宫殿、陵墓、寺庙及医治疾病的人员。因为神学、历法是未来僧职人员所需要的;法律、数学、天文、历法是政府官吏所应了解的;至于建筑、数学(几何、计算)和医学的知识,则是为将来兴建宫殿、寺庙、陵墓、堤坝及充任宫廷医生所必需具备的。印度的神庙学校主要是由婆罗门的祭司结成的一个教学集团,招收生徒,教授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和对吠陀经书进行诠释。这些经书,在文字与内容上,都是相当荒诞繁琐,玄奥难懂的。印度神庙学校把婆罗门教的经典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目的是使他们对奴隶社会的种姓制度深信不疑,并坚决维护。,2023/6/28,53

31、,3办学经费与教学方法。,埃及、巴比伦、亚述和印度的神庙学校,都要收取高昂的学费。僧侣把这作为寺庙经费收入的一部分。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神庙学校也绝非一般人家的子弟所能上得起的。神庙学校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一般只限于教师问、学生答。文字书写和背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特别注意和加强宗教神学精神和巫术思想的灌输。,2023/6/28,54,(三)“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文士”学校是在古埃及、巴比伦出现的一种学校。“古儒”学校是在古印度出现的一种学校。,2023/6/28,55,古埃及的“文士”学校,在古代的埃及,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和神庙学校的数量是很有限的。那些想成

32、为政府官吏或寺庙祭司的地位较低的奴隶主子弟,大多数进入“文士”所设立的学校学习。培养对象是文士。“文士”是古埃及所特有的一种人物,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所谓“士”,即知识分子。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神庙学校出来的。他们本来也是准备为官为僧的,其中有的已获得一定官职,握有一定权势;有的并无任何官职,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些人的最大特点是他们都长于文墨,并具有一定初步科学知识。在他们待官求职之际,也乐于为那些不能上神庙学校的一般奴隶主和其他一些自由民的子弟设坛讲学,以备这些青年将来也能为官为僧。这种学校一般设在“文士”家里,平常也可在露天或大树下教学。“文士”学校一般是比较初级的和启蒙性质的学校,主要教

33、一些识字、阅读、书写和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对少数程度较高的学生,可加授天文、医学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但全部学习内容中都浸透着迷信、巫术、神学精神。“文士”学校的入学年龄无严格限制,学习年限也长短不一。这种教育靠收学费维持,家境贫寒的学生即使上了学也很难长时间坚持学习下去。“文士”学校的师生,必须经常参加各种崇拜神灵的仪式。,2023/6/28,56,古印度的“古儒”学校,印度“古儒”学校出现的时间较晚(公元前8世纪),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古儒”学校设在“古儒”家庭中。这便不

34、是一般劳动者或贫寒人家的子弟所能问津的。入学年龄一般在七八岁以上,学习年限不定。学习内容一般为识字、阅读、书写及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古儒”对有些学生,还要教以占星术、天文、几何以及正确诵读、解释吠陀经有关的文法学、发音学、音韵学、字源学等学科的知识。“古儒”学校的全部学科都渗透着婆罗门教的神学精神。无论埃及的“文士”学校,还是印度的“古儒”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都艰深难懂,课业又相当繁重,“学校的功课像山一般多得做不完”。学校里盛行着严酷的体罚,认为“男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脊背上的,你不打他就不听。”在这样的学校里,除上述科目外,还教学生了解一些奴隶制国家的法律和各种行为规则、宗教仪式,等等,使学生从小就知道奴隶制社会有严格的种姓等级界限以及各等级间不同的地位。,2023/6/28,57,本章思考题,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5.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