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36847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 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1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一些文学常识。2、理解文中故事的寓意,和作者对爱情的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收集有关爱情的歌曲、名言、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最浪漫的事)刚才的这首歌曲是最浪漫的事,老师很喜欢其中的几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孩子们,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呢?(相守到老的爱情

2、),那么爱情是什么呢?(学生发言)有一个小姑娘也曾经向她的父亲提出过这个问题,而她作为教育家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致女儿的信。二、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说说阅读感受。2.学生讲述童话故事。一生讲述,其他学生补充、评价。四、小组交流展示1、多媒体出示问题。(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想一想,为什么把这三者放在一起解释“爱情”?(2)在信的开始和结尾,父亲表明了对爱情的态度,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回答:父亲是告诉女儿应怎样对待爱情呢?2.小组长组织讨

3、论。3.学生展示。(1)学生回答:第一次:爱情(不可理解美和从未见过的力量)勃然大怒第二次:忠诚(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怒不可遏第三次:心灵的追念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可以是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2)学生回答:要做明智的人、要懂得爱、要有人性美才能成为真正的人。4、学生自主质疑(可针对含义深刻的语句、写法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五、我提升,我幸福同学们,爱情是最美好的感情,她像春天里的百花,带来浓郁的芬芳;她像夏日的晨风,带来丝丝的凉爽;她像冬日的阳光,带来融化冰冷的温

4、暖。那么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经典的爱情故事,你知道吗?1、说说你知道的经典爱情故事、成语、物品歌曲、诗词等。(学生发言后多媒体展示)2、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的爱情,然而过早的摘取爱情的果实,能收获甜美吗?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1)学生发言。(2)教师小结:的确,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生活的智慧。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视爱情、善待爱情,相信一定会有一天,你们能够享受至纯至美的爱情。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2

5、【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重点】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收集有关爱情的歌曲、名言、诗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1、由学生熟知的爱情故事,激发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2、课件展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3、畅谈体会和感受,通过

6、辨析探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4、拓展延伸,资源交流,深入理解爱情的真谛,进行爱情教育。5、知识积累,辨析理解,提高认知水平,学习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教学步骤】一、投影仪播放影片梁祝、泰坦尼克号的精彩片段,导入新课1、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以上的影片你熟悉吗,请回忆一下故事情节并谈谈你的感受。2、你是否和父母谈论过“什么是爱情”这个话题?曾经有个与你同龄的女孩向她的爸爸问过这个问题,想知道这位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致女儿的信。(多媒体课件展示文题、作者。)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动画展示课文内容。

7、)2、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提问。)面对女儿的问题,父亲持什么样的态度,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3、学生自主质疑,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例: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的上帝。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略)三、课堂小结:请谈谈你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学生甲:感觉*中的父亲是一位通情达理,善于教育子女的慈父

8、学生乙: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爱情.(班里有学生在窃笑并小声说“缺少实践”)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讨论:爱情是美好的,是需要实践,同学们现在去实践合适吗?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同学们现在犹如一株成长中的小树,脚下的土地是如此贫瘠知识贫乏,身体稚嫩,精神有待丰富,个性有待成熟,还在不能解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还不具备爱一个人的能力,应等到自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再供爱情之鸟栖息。教师再次引导,男_交往中可能产生爱慕之情,这是爱情吗?学生讨论后回答:不是,并引用政治老师的话“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这只是“异性友情”,

9、而决不是爱情!教师总结:大诗人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见,作为青春期的你们,异性之间产生好感是正常而又美丽的事情,但那可能只是纯洁的友情,要把握好“度”,别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迫不及待地把那根本还没有成熟的果实摘下,那你获得的将是苦涩。(教师让学生在探讨、辩论中认识到友情和爱情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师让学生继续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学生丙:了解了爱情与友情的区别(不少学生会心的笑了)学生丁:知道对于抽象的道理可以运用小故事来阐述学生戊:再次巩固学习了书信的写法学生己:感觉那个女孩胆子怪大的,敢对她爸爸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在笑

10、)(其他略)四、拓展延伸,资源交流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爱情歌曲、名言、诗句,唱唱、听听、谈谈自己的理解。五、作业布置1、课下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诗句、歌词。2、学习运用故事来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以“友情”为题写一段话。【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爱情忠诚人成了大地的上帝心灵的追念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书信的写法,积累重点词语和名言警句。2、体会*采用故事阐明爱情真谛这一构思的巧妙。能力目标:体会用对话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征,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爱情的

11、诠释,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教学难点: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学方法:鉴赏发现法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课型:新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在孩子没学会劳动前,先教会他劳动;在孩子没有涉及爱情前,先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孩子只有了解了爱情,知道爱是理性与智慧的选择,他们才不会为了好奇,过早地盲目追寻爱情。这或许就是编者选择这篇课文的用意:给正处于十四五岁的你们一点情感的理性指导。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然而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想,正值花季的你们,或许也曾经有过憧憬和困惑,然而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说,对吗?今天我们不妨抛

12、开所有的顾虑,敞开心扉来真诚地面对爱情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看看我们的教育家是如何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的。(板书课题)一、听读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并拿上笔做这样几项工作: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你原来不认识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读音的生字。画出你原来读的和老师不一样的字。你还可以认真听一听,老师有没有那个字读错了?繁衍(yn)忐忑(tnt)一抔黄土(pu)无与伦比(ln)刹那间(ch)怒不可遏()伫立(zh)幢(zhung)麦穗(su)2、听了这封书信,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个什么样的人?(好爸爸)有

13、谁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资料?(见注释,学生一起读一遍)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曾多次获得的勋章和称号。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苏霍姆林斯基从心灵深处特别爱孩子。他写过一本书,题目就叫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与孩子一起郊游,他担任校长,同时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坚持上课。他后来是工作岗位上心脏病突发,被抬上担架,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回来。我特别感动他的一些细节。他每天早晨都来到学校大门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走进校门。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什么地方,总

14、有孩子围上前去,每当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3、苏霍姆林斯基在这封信里和女儿谈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是爱情?)1、我们的教育家在这封信里是采用什么方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的?(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转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祖母玛利亚所讲的一个童话故事)导入:老师第一次读这封信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童话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转述的这个童话故事。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具体内容和精彩的语言特色。请几位同学分角(ju)色朗读童话故事部分,我们先一起来看看需要几个角色?(奶奶、上帝、大天使、我),那几个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朗读这则童话?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帝几次

15、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态度如何?用笔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三次,一次次引导学生边说边板书重点词句)1、第一次上帝所见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1)那么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爱情)为什么不可理解?(因为他从未见过)(2)他的态度如何?(勃然大怒)(3)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因为人类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师明确:对呀,在上帝的眼里,人类只是他创造出来的一种生物,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2、那么,上帝在五十年之后看见的东西变了吗?(没有)(1)请一名学生把描写上帝看到的内容的文段朗读一遍“从

16、这次他看到还有一种新的东西”其余学生思考,这次上帝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东西?(无与伦比的美)(2)请一名学生解释“无与伦比”是什么意思?然后问:为什么上帝眼里见到的美会是无与伦比的呢?(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3)我们请所有的女同学把这段文字声情并茂的再读一遍,请所有男同学思考上帝眼里看到的这种“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是什么?(忠诚)这次上帝又是什么样的态度?(怒不可遏)师明确:爱情就是忠诚!忠诚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哪怕过了五十年!3、三年以后上帝又来了,这时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什么

17、样的爱情好像都应该黯淡一些,他看到的东西如他所愿发生改变了吗?(没有)(1)这次他仍然看到了什么?(请一名学生回答)(2)为什么第三次上帝看到的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这里的“不可理解”与第一次的“不可理解”意思相同吗?(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早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3)上帝除了看到老爷爷目光里的那种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之外,还看到了什么?(请所有学生将23自然段朗读一遍)思考讨论:作者在这里安排上帝在老奶奶死

18、后看到青年男女们眼里的爱情,用意是什么?(告诉上帝人类的爱情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不管他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人类都会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传承下去)(4)面对这一现象,上帝并没有象上两次一样发怒,那么上帝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久久地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5)学生讨论:上帝为什么没有继续发怒而是“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他离去后,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爱的无法毁灭,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当然也有感动。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了,都被感动了,正说明了

19、“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第二课时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继续上节课的讨论:1、在上帝的眼里爱情是如此的完美,在作者笔下爱情更是被描写的美轮美奂,在上面的这三个片段描写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片段?那句话?或者哪个词语?,请你找出来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片段中反复描写的那个场景“一会儿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作者这样写是在告诉我们爱情其实很简单、很平淡,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语言,就是一个眼神就足够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2、作者安排的三个场景基本相同,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呢?(用对话推动

20、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对爱情的认识是通过上帝和大天使的对话层层深入)3、奶奶告诉“我”说“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在奶奶眼里爱情是什么样的?4、*最后作者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我们大家一起把最后一段朗读一遍。师生一起讨论,在作者的眼里爱情是什么样的?5、老师读过很多爱情小说,我一直以为爱情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山盟海誓、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生死不渝、是琼瑶笔下男女主人公的卿卿我我,今天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封信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爱情是我们最容易忽视其实也是最伟大的。现在在我的眼里的爱情是这样的:每天清晨和傍晚,我那60多岁的老

21、母亲牵着我70多岁的老父亲的手,在江边的树荫下一边走一边小声说着话,母亲不时还停下来帮我的老父亲扯平褶皱的衣服,眼睛里露出一种柔情,我想这就是爱情;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个女人左手提着凉茶右手提着可口的饭菜,来到劳动着的男人身边,心疼的为他递上毛巾擦把汗,看到男_口大口的吃着饭菜,女人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想这也是爱情你眼里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再续说一段,和刚才我说的这两个片段组成排比段。教师明确:是啊,爱情不是情人节的那朵玫瑰花,不是生日时的一份精美礼品,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就像一首歌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

22、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老师不会唱这首歌,但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被深深感动,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们这些平常人眼里的爱情。三、深入探究*主题,拓展延伸。作者在给女儿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大声的朗读一遍。思考讨论:(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呢?()(2)在我们中学的校园里或者大街上,经常会看到一些14、5岁的男孩女孩,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毫不顾忌的做出一些亲热的动作,在高中校园里甚至还有男孩子为了给女孩子过生日不顾校规校级,在晚自习后在

23、操场上燃放烟花炮竹,完全听不进去老师和家长的劝告,宁愿耽误学习影响自己的前途也要去追求他们心目中的所谓的爱情,你们认为他们是有智慧的人吗?()那么他们能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呢?()(3)那么我们来想想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何在?作者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什么时候才能追求爱情的幸福?才能体会到爱情的幸福?结束语:“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爱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短短的一节课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

24、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板书设计: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爱情)勃然大怒第二次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忠诚)怒不可遏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和同过去一样的力量(心灵的追念)伫立凝视深沉的思索离去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4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体会运用小故

25、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教学方法: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导入 新课: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

26、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介绍作者: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

27、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阅读*,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2.浏览课文,理清*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

28、儿该如何对待爱情。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的写法: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

29、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阅读课文第525段:(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4.故事中为何

30、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7.作者在*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品味语言: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

31、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延伸拓展: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致女儿的信教学课件5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理解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3、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4、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5、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教学设想:学生有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

32、把这一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深入理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这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教师准备:摘录三个片断制成投影片。学生准备:看至少一部古今中外爱情名篇。教学过程 :一、设疑创设情境课一开始,我作了如下设计:无论哪个时代,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歌德也曾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但正处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

33、是爱情?或许我们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得到些启示。受我的问题的触动,学生开始思考了。二、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在学生思考时我适时提出了如下要求:请你从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述形式的技巧、*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对*的感悟等方面理解、体会*,尝试运用 “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等方法发现问题。于是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寻找问题。在留给学生10分钟阅读思考时间后,我提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并对本组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讨论时,我旁听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发现由于前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诜多学习小组都注意到了对本组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34、,小组的记录员也都作了记录。三、组织学生讨论疑问各学习小组讨论整理问题之后,我让小组的记录员把本组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去掉相同的问题,学生共提出了这样七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是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呢?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告诉了女儿什么是爱情?3、“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智慧的人的时候”?5、上帝由“驳然大怒”、“怒不可遏”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6、为什么说“爱情高于上帝”?7、爱情除了“忠诚”,死后会有“心灵的追念”,是否还有其他?在学生板书时,我一边看一边迅速归纳、整理学生

35、的问题,我发现这七个问题,其中第4题是文中句子的理解,第2、3、5、6题是对文中故事内容的理解,第1题汲及表达技巧,第7题是文中故事的拓展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先说对第4题的理解。在三位同学的互相补充后,学生有了以下的理解:这句话意思是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才能明白自己是否幸福,作者这样说是在提醒女儿当爱来临时需要保持理解,这样才能享受到爱情带给你的幸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故事来思考2、3、5、6题。四、课外资料延伸课文学生有了共识后,我又补充问学生“故事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学生王促晨说“这正好说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接着他的话说“

36、王促晨说得真好。是啊,真正的爱情是一辈子的忠诚,是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会时时心中追念,但是除了这以下还有其他吗?作者在最后提到以人的方式去爱必然还包括其他故事所没有提到的爱。处在花季年龄的你们必然有一些关于爱情的看法,你能说说你的爱情观吗?”不知是由于羞怯,还是由于希望自己的回答不令同学哄笑,学生们都低着头,静静地不发一言。为了使学生不感到尴尬,我出示了三段文字(三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中的关于“爱情”的片断),并对学生说:其实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经历爱,所以关于爱情的思考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小说都在探讨这个话题,你们爱看的武打小说里也有许多爱情观。大家

37、看看投影片上的三段文字,这是金庸先生三部作品中的爱情观,看看你欣赏哪一种?你是否还另外的见解?你能结合其它爱情作品谈你的观点吗?由于这些片断出自学生最喜欢看、最熟悉的作品,因此看完后,大家都开始了议论。五、写箴言拓展课文最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用箴言的形式写出来作为礼物送给同学。六、总结看了一些同学的箴言,在下课前一分钟,我作了总结:老师今天从同学们中了解了许多爱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成熟的爱情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附投影资料:瓦耳拉齐又问:“刚才我叫你出去,你为什么不听话?要是你出去了唉。”李文秀轻轻的道:

38、“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白马啸西风郭靖丝毫不懂这种女儿情怀,只觉这个“黄贤弟”的举动很是特异,当下问她道:“你说有要紧事对我说,是甚么事?”黄蓉笑道:“我要跟你说,我不是甚么黄贤弟,是蓉儿,这不是要紧事么?”郭靖也是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样多好看,干么先前扮成个小叫化?”黄蓉侧过了头,道:“你说我好看吗?”郭靖叹道:“好看极啦,真像我们雪山顶上的仙女一般。”黄蓉笑道:“你见过仙女了?”郭靖道:“我没见过,见了那还有命活?”黄蓉奇道:“怎么?”郭靖道:“蒙古的老人家说,谁见了仙女,就永远不想再回到草原上来啦,整天就在雪山上发痴,没几天就冻死了。”黄蓉笑道:“那么你见了我发不发痴?”郭靖脸一红,急道:“咱们是好朋友,那不同的。”黄蓉点点头,正正经经的道:“我知道你是真心待我好,不管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好看还是丑八怪。”隔了片刻,说道:“我穿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对我讨好,那有甚么希罕?我做小叫化的时候你对我好,那才是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