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媒体识读.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6929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课媒体识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课媒体识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课媒体识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六课媒体识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六课媒体识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课媒体识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课媒体识读.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課 媒體識讀,壹、媒體、資訊、閱聽人貳、媒體資訊的生產參、媒體監督與近用權,CoCo漫畫,資訊,壹 媒體、資訊、閱聽人,口耳相傳的時代:人們以語言或非語言進行溝通資訊社會:媒體是傳播資訊者和接收資訊者之間的傳播工具。,大眾傳播媒體,閱聽人,大眾媒體是將訊息傳遞給廣大群眾的傳播工具。電子媒體中的電視、電影、廣播、平面媒體中(報章雜誌)與書本等。,選擇、反思,媒體識讀對公民社會的重要性,透過媒體識讀的推廣,讓公民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思考媒體呈現的各項迷思與刻板印象有能力去分辨、選擇優質的媒體及其內容創造力:主動去創造具創意的媒體內容促進民主素養與多元社會的存續,2002年教育部完成媒體素養教育

2、政策白皮書,正式宣布推動媒體識讀等相關教育。,媒體素養教育政策http:/mediaportal.moe.gov.tw/front/bin/home.phtml,一、言論自由,中古世紀以來西方國家多由教會、王室掌握傳播知識的權力人民只能被動接收篩選後的知識藉此合法化他們控制世界的權力,英國的彌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言論在自由市場上應公開傳播,具理性的人們可以自己辨別是非對錯政府不應在事前審查、限制言論的自由流通,真理會愈辯論愈明確人民享有言論與出版自由的權利逐漸受到世人重視,直到十七世紀,開始有人反省這樣的現況民主的國家,充分的意見表達有助於落實主權在民言論自由被

3、認為是民主的基本價值表現我國在憲法中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權個人可以按照自由意願,不受政府的審查,充分表述、聽取他人陳述意見,當代憲政學理認為言論自由具有三種主要價值:一是追求真理 二是健全民主程序 三是實現自我這些價值彼此之間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影片:人權第十九條:表達的自由http:/,新興科技的開展人民的言論自由可透過媒體加以表現保障媒體自由權,使社會的民主法治能順利運作讓媒體能夠充分報導、批評和監督時政(第四權),媒體自由:言論自由的一種表現(常被稱為新聞自由)保障媒體,使其能成為政府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以外的第四權,用以監督政府,防止政府濫權,在一個民主社會,媒體應該要:讓人民擁有可

4、理解的、中立的資訊充分了解有哪些因素影響其個人或政治事務上的選擇。,二、媒體的公共角色,1.提供資訊2.評論事件3.設定議題4.凝聚公益5.形成輿論,媒體生產娛樂與教育的訊息在眾多的資訊中,為公眾挑選出社會中值 得注意的重要資訊媒體被稱為守門人(gate-keeper),守門人http:/,三、媒體如何影響閱聽人的認知,媒體在提供訊息上的特色 1.資訊的片面化 2.缺乏深度探討 3.偏向娛樂化侷限了閱聽人對世界的認知,單向度的人,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http:/www.marcuse.org/herbert/booksabout.htm,單向度的

5、人。赫伯特.馬庫塞(Herbert Marcuse)著,劉繼譯,久大出版,1990年 http:/http:/,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http:/www.marcuse.org/herbert/booksabout.htm,1.資訊的片面化,現實限制:媒體組織受人力、新聞版面、播出時間等限制以管窺天?僅從一則新聞中,閱聽人無法從中一窺事件的全貌排擠效應片面化:因播出這則新聞,使得其他值得報導的事件無法被報導,造成資訊的片面化,影片:09/06/01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假記者、假媒體、假政績?http:/,影片:假新聞 http:/,以管窺天http

6、:/,2.缺乏深度探討,法國的社會學家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http:/www.barbier-rd.nom.fr/journal/article.php3?id_article=922http:/gluon-,新聞產出過程中求新、求快的獨家壓力新聞新聞造成新聞缺乏深度、容易出錯,3.偏向娛樂化,觀看相關訊息時應關注媒體:說了什麼?!說與不說什麼?!它為什麼這樣說?!,曾報導美國水門案記者: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1944-)http:/,在強調新奇、刺激的新式文化中,雖然提供大量的資訊和娛樂性語言,但對真相尊重的報導,卻日漸式微,將促成

7、白痴文化(idiot culture)的形成。,貳 媒體資訊的生產,產出資訊的媒體,在過程中受到層層因素的影響呈現的新聞並不如我們所見的那樣單純,美國的學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http:/,扮演溝通角色的媒體,必須揭露被隱藏的事實,並釐清事實間的相互關係,以呈現一個真實的圖像,“There can be no liberty for a community which lacks the information by which to detect lies.”Walter Lippmann,不能察覺謊言的社會是不會有自由的。,美國的學者李普曼(Walt

8、er Lippmann,1889-1974)http:/,一、資訊生產與營利事業,媒體本應作為公眾自由表達、溝通意 見、形成民意與共識的管道但當商業考量遠重於媒體的公共角色,就可能失去媒體第四權獨立批判的能力,廣告:新聞行銷http:/,1.擴大廣告收入,媒體利潤來自刊登廣告的費用媒體須和具有影響力的廣告公司、廣告公司背後金主(企業/廠商)、公關公司建立良好的關係,媒體與閱聽人、消費者的互動圖,媒體的作法:調查閱聽人的收視行為精心設計(內容、型態與編排)符合企業與廣告主的要求媒體即可藉由賣出廣告版面與時間,獲得更多利益。,從廣告中,你看到、感受什麼?,Mazda5狗狗篇:生命中的最愛,值得最好

9、的 http:/,2007mazda5:新方式開啟新關係 http:/,Mazda5烏龜篇:陪伴是最珍貴的禮物http:/,消費者心中最具好爸爸代表車款Mazda5 Mazda5廣告賦予家庭用車的意涵:不單是貼心與實用的多功能車格更因科技便利讓家人可隨心沉浸於幸福滿載的用車旅途中,Mazda5http:/,置入性行銷:指企業或政黨透過各種方式將品牌、產品、商標等,以聲音、視覺等方式,置入媒體的內容中,希望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對產品產生印象。台灣八點檔vs.政黨理念有時,又只是個誤會.政府變成廣告大買主,宣傳政績?,2.納入置入性行銷,2010/01/18三立新聞郝台北!台鐵涉置入性行銷郝龍斌 h

10、ttp:/,09/06/01公共電視有話好說:假記者、假媒體、假政績?http:/,新聞:中天新聞報導鄉土劇疑似置入性行銷http:/,3.迎合政治現實,企業化經營的媒體 有追求獲利目標 必要時也要迎合政治現實 以維護或擴大自身相關利益,新聞:080318西藏問題 中共如何封鎖媒體 http:/,影片:日本藍藍路的網路文化 http:/Original McDonalds CM http:/,二、新聞資訊的幕後,新聞資訊是媒體組織的產品受到企業營收的影響、經層層關卡,才呈現在閱聽人面前,個別的媒體從業人員有意強調或刪減對新聞事件的描述不同角度、處理議題都會影響公眾接收訊息的反應與態度,消息來源

11、(source),媒體立場也對記者有所影響記者在媒體組織中潛移默化(社會化)揣摩上意(經營者言行、企業組織政策)求升遷發展形塑記者立場,影響對新聞的價值判斷,電影:【爆料大師】http:/,新聞強調消息來源(source)必須具備:重要性與顯著性 記者須經常與政治人物、學者、社會意 見領袖等消息提供者等,建立長期性的關係,才有可能拿到獨家新聞,爆料大師劇照http:/www.hacken.cc/bbs/viewthread.php?tid=511799,參 媒體監督與近用權,民眾監督媒體的面向:認識新聞專業倫理規範與自律理解媒體近用權公民社會中的公民行動,商業化媒體愈來愈重視收視率傾向,圖檔來

12、源:王沛娣,一場不公平的競爭收視率是導致電視產業惡質的罪魁禍首!?,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1期,2007/03/15,一、新聞專業倫理與自律,各國新聞組織+我國的新聞自律公約系統性地歸納出新聞學中的基本倫理與專業規範1.正確與完整 專業的媒體為追求正確與完整,應追求真相、避免隱藏或扭曲新聞事件,清楚地交待資訊來源。同時,對錯誤資訊所造成的傷害,媒體應該立即以顯要的版面予以更正,例如:取消、更正、解釋或道歉,使傷害減至最低。2.客觀與公正 媒體應根據真實,公正地表明意見,不得失衡,亦不得偏頗與歪曲。對於爭論問題,媒體必須包容不同民眾的不同意見,致力營造健全的輿論環境。3.與公共利益相關媒體的第四權是

13、用來監督政府,因此必須以公共利益為優先考量。所謂的公共利益,包括:揭露重大犯罪、危及公共健康與安全的事件,揭發個人與組織不當誤導,或是公職人員嚴重瀆職。因此媒體在報導時,必須承擔監督權勢者的責任,亦為弱勢者發聲。媒體報導時應考量當事人的個人資料與新聞是否有重大關連,避免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二、了解媒體近用權,大法官釋字第364號解釋文中,強調主管機 關應以公平合理的原則來分配廣播電視的資 源之外,也希望藉此能使人民有更多接近、利用媒體的機會。具體而言,媒體近用 權包含接近和使用的權利。,1.接近權,接近權:指民眾以間接、有限度的方式改變媒體內容,通常包含答覆權與更正權答覆權:意指當媒體報導、

14、評論內容涉及相關人事、機關的權利時,應給予相關人事答辯的機會更正權:媒體須給予報導關係人更正事項的權利,如讀者投書、付費刊登評論廣告;對可能妨害個人名譽與隱私的新聞,提出更正、答覆或表達不同意見的管道。,2.使用權,使用權,是指人民可以自行提供或製作節目內容,並要求媒體播送的權利;人民甚至可進一步要求公平分享電波頻率,自行建立及經營媒體的權利。使用權可以讓公民直接越過專業媒體人員,在媒體上自由發言,而無須擔心相關言論可能被錯誤解讀、片面擷取等相關問題。在接近使用權的概念下,人民可據以要求政府積極作為,打開意見表達的管道,提供每人公平表達意見的機會,以促進不同意見之表達及討論,有助於民主社會之和

15、諧與實踐。因此,為確保弱勢族群近用媒體的可能性,歷經爭取,我國先後開放客家、原住民族專屬的電視頻道(簡稱客家臺、原民臺)。,三、公民行動與媒體監督,可受公評是媒體接受社會公評與監督的方式,但監督媒體並不等於箝制相關言論。當媒體近用與公民社會的概念更緊密結合之後,接受新聞資訊的閱聽民眾不再是弱勢、單向接收訊息的一方,許多公民轉而以主動、多向地發掘切合個人需求、有助社會進步的訊息,進而展開了與媒體對抗的行動。,與媒體對抗的方式,除對媒體忽略的事情提出補充、更正之外,更進一步自主接近事件、集體書寫的新媒體也正蓬勃發展。這類公民由網路社群產製新聞,雖然沒有嚴謹的組織運作,卻展現協同合作、平等參與、不以營利為目的等特質,真正落實了公民參與公眾事務,並創造彼此溝通的可能。例如:People Post 公民新聞平臺http:/www.peopo.org/,由此,我們可以看見分散各地的公民,應用新興科技,如網路、部落格等進行串聯與行動,對組織化的媒體資訊,進行嚴格的監督與檢查。進而培養公民能創造出具有創意的、良性的、教育性的訊息,從而提高社會的文化品質。媒體識讀因此激發並培養現代公民的行動力!,影片補充:福爾摩沙事件簿-台灣電視發展史1 http:/-台灣電視發展史2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