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逻辑方法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7171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5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与逻辑方法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科学与逻辑方法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科学与逻辑方法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科学与逻辑方法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科学与逻辑方法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与逻辑方法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与逻辑方法论.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与逻辑方法论,授课教师:哲学院 陈慕泽 Email:C,本课程的目标:第一,介绍现代逻辑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成果,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中倡导分析理性和科学精神。第二,对现代逻辑诸多具有挑战性意义的成果进行哲学分析与概括,为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提供新的理论视野与科学营养。第三,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全课程分18讲,每一讲或数讲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不假设学生具备相关的逻辑学专业基础知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如何理解?分析理性的较真。,什么是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s)?科学方法的特征:合理 其合理性或可经验证实,或可逻辑判定。逻辑是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方法

2、合理的非科学方法:如哲学思辩 非科学方法(non-scientific methods)不合理的非科学方法:伪科学方 法、反科学方法,基于科学方法的学科称为科学。哲学(philosophy)、艺术(art)、人文学科(humanities)、不是科学(Science),第一讲 分析理性、思辨理性 与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与思辨,这里所说的分析(analysis),是相对于思辨(speculation)而言,分析理性因而是相对于思辨理性而言。思辨的方法,是传统的或经典的哲学方法;科学的方法,本质上是分析的,而不是思辨的。从这个意义上,经典的哲学,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不是科学。,从何种意义上说,

3、思辨的方法,本质上不是一种科学方法?,思辨结论,有的既不依赖经验,也不依赖推理,而来自于哲人的悟性。得出这种结论,需要悟性;理解此种结论,也需要悟性。此种悟性是实实在在的,但究竟是什么,说不清楚。,推理无疑是思辨的重要形式。如果说中国古代哲学很多是不依赖于推理的箴言式的,那么,西方哲学则是靠推理构建的。在词典中,“思辨”因而被定义为“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的纯理论纯概念的哲学思考”。但问题在于,思辨推理,从总体上不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推理,即不存在一组相应的规则或标准可以无疑义地确定此种推理成立或不成立。从逻辑的眼光看,思辨推理时时发生“链接”中断,要依靠非逻辑的东西例如悟性过渡。这使得这种推理的“有

4、效性”成为不可判定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哲学家第100次地宣布驳倒了对方,但第101次继续驳斥。,思辨也可以强调经验的重要,但并不确认经验(包括实验)证实的必要。例如康德的“物自体”,是不需要经验证实的。相比之下,作为科学理性的分析理性,则具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强调实证,即强调经验(包括实验)证实。第二,强调逻辑,这种逻辑是严格的,这种严格性是可验证的。什么叫科学?这就叫科学。,指出分析和思辨的上述实质性区别,不包含贬低乃至否定思辨理性的意思。事实上,对于认识真理这个目标来说,经验证实和逻辑推理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科学的作用也不是无限的。特别是当进入形而上的领域,哲学思辨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思

5、辨作为一种素养,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那么,指出分析理性和思辨理性的上述实质性区别,究竟意义何在呢?,全球化和中华文化 经济的 全球化 文化的 政治的 兼收并益 优胜劣汰,什么是支撑全球化大厦的钢筋骨架?现代科学技术 法制,李亚瑟问题,一个叫李亚瑟的英国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几乎和中华文化无关呢?这就是著名的李亚瑟问题。这个尖锐的问题是成立的。完全有理由认为,如果不是一百多年前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大地是衍生不出李政道、杨振宁这样的子孙的;中华医学中是推导不出DNA的螺旋结构的;算盘珠子是无论如何不能进化为电

6、子计算机的。,为什么中华文化不能成为全球化大厦的担纲之梁?,爱因斯坦如是说,爱因斯坦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二是基于实证精神的实验科学。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精神支柱,一是逻辑精神,一是实证精神。而这两种精神,亦即分析理性,正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中所缺少的。爱因斯坦的断言无意中提供了对李亚瑟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分析理性?实证精神 逻辑精神 分析理性是科学方法的灵魂,实证精神是实验科学的思想基础。实证精神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基于包括实验手段在内的经验证实;二是强调可判定的逻辑分析。实证精神对“实事求是”的解读。“实事”=可通过经验,包

7、括科学实验这种延伸的理想化的经验模式得到确认的实证对象。“求是”=运用一种有别于思辨的分析方法,即自身具有准确性,同时此种准确性又能得到准确判定的逻辑分析方法。中华文化中没有发展出成形的实验科学,就在于缺少这种用实证精神解读的“实事求是”。,实证精神和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以实用验证合法性、合理性;实证精神:以实验和逻辑验证合法性、合理性。,西医和中医 西方医学主要是依靠实证性来确立自己的合法性的。小到基因、细胞,大到组织、器官,都是能通过实验手段得到确认的实证对象;基于之上的机理,都是一种甚至是可观察的实证过程。中华医学则主要是依靠实用性来确立自己的合法性的。为什么中医是科学的?因为它能治病。

8、至于中医理论中的实体要素及其机理,如精经气血如何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则无法也无须实证。中医学中贯穿着一种非实证精神,这是中医科学化的障碍。,至死也不愿求助中医的孙中山“即使能到达彼岸,我也不愿乘从一艘没有罗盘的航船”,中国有用实用性来论证合理性的传统。实用主义有其积极与合理的一面。一般地说,有用的东西总有某种存在的道理。肯定有用的东西毫无疑问比肯定有害的东西有道理。,实用主义是对教条主义的反动。教条主义者最可憎之处就是只知道对原则负责。对他们来说,原则本身就是目的,至于某些原则产生过或正在产生什么作用,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为了维护某些原则,他们可以全然不顾“家中失火雨泼场,小孩走到井沿上”。,

9、一段经典的对话,万里:联产承包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为什么不让干?某高干:因为它违反社会主义!万里:社会主义和群众利益,如果只能选一样,你选哪样?某高干:我选社会主义。万里:我选群众利益!,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带有明显片面性的典型的实用主义命题在当代中国为什么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革命性的震撼力?就在于它对曾使中国窒息的僵化教条提出了痛快的棒喝。尽管如此,实用主义自身毕竟不是一种科学理性。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华文化需要汲取的营养,不是这种实用主义,而是与之相对的崇尚分析的实证精神。,执政党的合法性,逻辑精神 逻辑精神是诡辩和一切伪科学的天敌。,中华文化中为什么没有衍生出形式逻辑?非不

10、能也,乃不为也。,中华传统文化不乏“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思辨理性,但就是重实用,轻实证;尚圣人之言,慢逻辑推理。先秦文化中曾有注重推理、论证、辩驳的墨学名辨,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分析理性的一丝血脉,但很快在被罢黜之列未能延续光大。,中华传统文化缺失分析理性,原因有二。,第一,它是人本文化,关心的不是自然的本质及其开发利用,而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目标不是“求物之是”,而是“求人之是”。,第二,这种人本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治背景。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前者讲逻辑,后者不讲逻辑。前者依据分析理性为自己辩护,后者依据圣人之言为自己辩护。国人是如此习惯“子曰,马克思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这

11、种表达模式,原因就在于此。,罗素上世纪初在北京讲学,罗素是分析哲学家。分析哲学的目标,是运用现代数理逻辑,通过对语言的精确刻画,为哲学思考提供一个精确的平台,以澄清充斥其中的含混、歧义乃至诡辩,并使一些无意义的哲学陈述和争论最终得以终结。,当我们指出了分析理性和思辨理性的区别,并进而断定哲学不是科学,一个紧接着的问题自然是,哲学要不要科学化?哲学能不能科学化?哲学能在多大程度上科学化?分析哲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某些哲学结论,而在于它在哲学研究中提倡分析理性,提倡科学精神。分析哲学实际上提出了“哲学科学化”这个命题。,“哲学科学化”的基本含义首先是:思辨理性虽然超越分析理性,但它首先必须合乎

12、分析理性,即合乎逻辑。否则,这样的“思辨”就是反科学的,伪科学的,就是诡辩!思辨与诡辩只有一步之遥。,辨证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辨。但一些所谓的“辩证思维”,实际上就是诡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辩证矛盾的错误解读。,作为对事物对立统一的正确抽象,辩证矛盾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强调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例如毛泽东断定“帝国主义既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无非是强调要从本质和现象、战略和战术不同的角度全面动态地看帝国主义。这一断定完全可以合乎逻辑地形式表达为“A并且B”。但这一断定却被错误地表达为一个不合乎逻辑的形式“A并且非A”。,这样,辩证矛盾就被解读为一种神秘的东西,它具有矛盾的形式,但表达的却是真理。某些

13、同样神秘的辩证逻辑也就产生了,并把自己称为高等逻辑,把形式逻辑称为初等逻辑;在初等逻辑中,矛盾的形式只能容纳错误,而在高等逻辑中,矛盾的形式却可以容纳真理,或者干脆耸人听闻地断定:矛盾,然而是真理!思辨就这样成为诡辩。,这样解读的“辩证矛盾”的一个典型例子有关恩格斯的断定:“运动着的物体每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一方面,普通人的思辨素养就可以接受这是个真命题;另一方面,这个命题似乎更有理由具有“A并且非A”的矛盾形式。,“运动着的物体每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什么是“瞬间”?两种可能的解读:现实的“瞬间”=有长度的时间区间 理论的“瞬间”=无穷小的时间区间 理论的“瞬间”,如同“绝对真

14、空”一样,是一种科学抽象,并不是一种现实存在。,如果“瞬间”解读为现实的“瞬间”,现实的时间瞬间无论多么短,都是一个时间区间,如同2006年1月1日是个时间区间一样。既然我们认为“布什2006年1月1日既在华盛顿又不在华盛顿”(假设当天布什早晨在华盛顿。下午飞往纽约)是个真命题但并不矛盾,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运动着的物体每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是个矛盾的真命题,并强加于它一个被曲解了的辩证矛盾命题的称谓呢?,如果“瞬间”解读为现实的“瞬间”“运动着的物体每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运动着的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既在这儿又在那儿”。不矛盾!,如果“瞬间”解读为理论的“瞬间”,“运动着

15、的物体每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处于一个无穷小的时间区间,则它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这一命题既不断定有“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的物体存在,也不断定有无穷小的时间区间存在,这一命题仅仅断定: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处于一个无穷小的时间区间,则它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对比牛顿定律: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作匀速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并不断定有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存在也不断定有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存在,事实上,这样的物体都是不存在的。牛顿定律只是揭示二者的逻辑关系。,“既是又不是”是对辩证法的歪曲,是一种纯粹的诡辩!,上述这样的辩证思维如果只是一部分哲学家

16、的思维游戏也就罢了。问题在于,在当代中国,情况不是这样。如果说中国传统思辨理性只是缺少科学精神的传统的话,中国当代思辨理性则经历了一段肆意叫板分析理性的恶梦。至少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未和60年代,一种被称为“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辨,神奇地展示了一种能表达一切、证明一切的能力。,在现代和当代中国,当传统文化中的辩证理性取得了现代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形态后,它的自我感觉一直非常良好,并且一直以居高临下的贵族心态,教导和批判着分析理性。但事实上,辩证法离诡辩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没有实证精神和逻辑精神的约束,辩证法会膨胀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法师。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处处留下了这个法师作法的痕迹。,

17、作为一个哲学工作者,我有一个难以抹去的怨恨:那个年代败坏了哲学的名声。哲学被从高雅的书斋中解放出来,成为市场中每个小贩都能擅长的吆喝。哲学被严重庸俗化。充斥其中的伪方法、伪问题、伪命题、思辩的滥用和诡辩等,并没有从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进行过认真的清理。,何谓之“伪”?“伪”自然是“假”,但并非“假”都是“伪”。“伪”,就是那种带了妖气的“假”。不受分析理性的约束,辩证理性就会带上妖气。,2000年的研究生入学政治考试中有一道哲学试题: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负面影响的关系。答案要点:(1)两点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某些负面影响是必然的;(2)重点论:巨大成就是矛盾的主要方

18、面,决定改革开放的性质;(3)转化论:不能忽视负面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负面影响有可能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改变改革开放的性质。,不难发现,上述这些理论要点,当年就是用来论证“文化大革命成绩最大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最小”的,就是用来分析大跃进的“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的。现在几乎一字不动地用来论证改革开放。假设有一天改革开放被否定,我们又回到短缺封闭的状态。上述理论可否用来论证这种短缺封闭状态的合理性呢?完全可以的!,“大跃进”明明已显示灾难性的后果,我们的哲学家却能通过对“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分析,雄辩地论证其合理性;文化大革命明明已显示灾难性的后果,我们的哲

19、学家却能通过对“成绩最大最大最大”和“损失最小最小最小”(林彪语)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分析,雄辩地论证其合理性;后来大家都认识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错了。那么,合理的结论应该是:论证不合理为合理的论证不合理,至少有不合理之处。我们的哲学家有责任对此进行理性的总结。,但我们的哲学家总体上缺乏这种责任感。大学生们仍然几乎一字不动地学习着当年论证文化大革命合理性的哲学要点,并要求用来论证改革开放的合理性。我们的社会应该惊奇地发现,这些当年论证文化大革命合理性的哲学要点,今天用来论证改革开放合理性时,可以同样地雄辩!,我们的哲学家怎么没有发现,他们的理论原来可以证明一切!,什么样的理论能证明一切呢

20、?,逻辑学告诉我们,只有一种理论能证明一切,这就是不一致或者说不协调的理论。数理逻辑的命题演算中有一条定理:(AA)B,这条定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理论中包含自相矛盾的东西,它就能证明一切。,诸多违背分析理性不合逻辑的矛盾,通过滥用思辨的途径,以辩证矛盾的名义混入了我们的哲学理论,导致了它的不协调和能证明一切的神奇功能。事情非常可能是这样。,包含矛盾的理论为什么能证明一切?,罗素的机智 有人挑战罗素:在算术理论中增加一个定理“1=0”,考虑到“10”原本是定理,这样,这个理论就是包含矛盾的理论。请依据这个包含矛盾的理论证明:罗素就是罗马教皇。,罗素思考了一下,给出如下的证明:1=0 1+1=0+

21、1 2=1 罗素和罗马教皇,就其人数来说是2,既然上述算术理论能证明“2=1”,自然也就证明了罗素和罗马教皇就是同一个人,即罗素就是罗马教皇。,这是个幽默。但这个幽默对我们来说带点苦涩。既然我们的哲学家能同样雄辩地证明文化大革命的合理性和改革开放的合理性,那为什么就不能证明上海就是罗马?,数理逻辑用一个概念来刻画这种能证明一切结论的理论:不足道!,我们的民族,甚至包括她的知识阶层,缺乏逻辑的感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10亿中国人 每天都唱两首歌,“万寿无疆”和“永远健康”,低级错误:张春桥当了回“稻草人”,凤凰台屏幕上的辩论,无知何以为耻?愚昧何以为耻?实际想表达的意思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

22、(制造)愚昧(炫耀)无知为耻。语不达意。思维的纠偏功能。,让我再举个例子。它的份量可能重了点,中华民族缺乏逻辑思维的传统 我们需要补历史的课 我们正在补历史的课,冯胜利 从人本到逻辑的学术转型 开篇语 爱因斯坦有言曰: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成果为基础:一是形式逻辑,二是系统实验。平心而论,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的是辩证法,是“相辅相容、相反相成、执端取中、过犹不及”的历史基因。这是我们的长处,这使我们善于把握变化,执耳宏观。然而历史和现实还告诉我们:没有逻辑,我们的学术不会强大,不会造就领导世界学术的大理论家,不会出现领导科学革命的大科学家。“逻辑”如同金融领域的金钱一样,有之虽不万能,离之则万万

23、不能。这就是本文所欲阐明者:东土学术汲养必待逻辑化入吾人血脉而后可大补。,请思考-,试分析以下论证:健康 和 金钱 何者首选?答:健康。疾病 和 贫穷何者首弃?答:贫穷。孝顺 和 贞洁 何者首选?答:孝顺。虐待父母和 淫乱何者首弃?答:淫乱。上述两组答案同时都不协调。因此,“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不协调。,试评价杨奎松(北大教授)的下述论证:50年代工资差距:中国: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21倍。西方: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8-10倍。结论:中国的特权差别远高于西方。参考数据:当时最低工资 中国:18元(人民币)西方:1500元(美元)(杨赞成取消供给制,主张参照西方标准评价中国的上述工资标准。)

24、,请思考-,甲乙丙三人处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端点上,持手枪进行决斗。甲的射击准确率是100%,乙是80%,丙是50%。三人互相之间都知道各自的准确率。三个通过摸阄确定射击的次序。每人每次只能朝选定的目标射击一次,决斗在三人中有两人被打死的情况下结束。设三人的推理无误,则谁在决斗中存活的可能性最高?谁次之?谁最低?,先考虑一下:轮到丙射击,他的最佳处置是什么?,在甲乙两人都仍存活的情况下,如果轮到丙射击,他的最佳处置是朝天开枪。(想想看,为什么?),本题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三人存活的概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第一,丙;(最可能存活)第二,甲;第三,乙。(最不可能存活)三人的存活概率比是47:27:16。在归纳和概率一讲中,我们将掌握这种逻辑方法。,考考你的抽象能力:从这道题中你能悟出什么?,本题似乎揭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规律:在生死存亡的角逐中,(官场、商场的许多角逐也是一种非生理意义上的生死存亡角逐),处境最危险的是那些有点实力但并不太大,同时又对别人构成威胁的人;出奇制胜的往往是那些看来无甚实力,无甚威胁的人。竞争的胜负,不光取决于各方的实力,而且取决于各方的关系及对此种关系的正确认识与恰当运用。,我们正在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下发展经济和运作人生。有时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关系也是生产力。,本课程第一讲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