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7821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0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瘫儿童的言语训练,构音障碍,主要表现可能为完全不能说话、发声异常、构音异常、音调和音量异常和吐字不清。,构音障碍的常见治疗方法,一、放松训练(一)、肩、颈、头的放松:1、双肩向上耸,保持3秒钟,然后放松反复数次。2、头向前下垂,然后平稳地向后伸,缓慢地将头由一侧转向另一侧。在慢慢地做转头运动,可以闭目以防眩晕。3、为了确保头部运动平稳和缓慢,治疗师可站在病人背后,用手扶住病人的头部做上述动作。4、将眉毛向上挑起,皱额,然后放松,反复数次并注意感觉紧张与松弛的差别。5、咬牙、紧闭双唇,保持3秒钟,然后放松,嘴张开,反复数次。6、缓慢平稳地移动下颌,上下左右旋转,然后放松。7、尽可能用力皱起脸,

2、保持3秒钟,然后放松,反复数次。,二、呼吸训练(1)坐姿:如果患者可以坐稳,应做到躯干挺直,双肩水平,头保持正中位。(2)口、鼻呼吸分离训练:平稳的由鼻吸气,然后从口缓慢呼出。(3)呼吸控制训练:吹气/吹风车/吹肥皂泡/吹哨子等;(4)最长发音:持续发a,10-20个次,23次天。,三、发音训练,(一)、发音启动1、呼气时嘴张圆发“h”音的口形,然后发“a”,反复练习后可发不同长短的“h”、“a”或“ha”音。最后可练习发其它音。2、让病人做打呵欠动作,在哈欠呼气时发出字词。因为打哈欠时可以完全打开声门,停止声带的内收。3、双手突然用力按压桌面或椅子的扶手,然后继续练习发元音a。4、先做无声的

3、发音动作,最后引出目的音。原则先发元音,然后辅音,熟练掌握后采取元音+辅音+元音的形式练习,再过度到训练单词和句子。,(二)、持续发音 1、当病人能够正确启动发音后可进行持续发音训练,一口气尽可能长时间地发元音,用秒表记录发音时间,最好能够达到1520秒。2、由一口气发单元音逐步过度到发两个或三个元音。,(三)、音量的控制 1、保持松弛体位,深吸气后数数120,音量尽量大。2、为改善音量控制,进行音量变化训练时可数数时音量由小到大,然后由大到小,或音量一大一小交替,或发元音时音量逐渐改变,在复述练习中,鼓励病人用最大音量,治疗师逐步拉长与病人的距离,直到治疗室可容下的最长距离。鼓励病人让声音充

4、满房间,提醒病人尽可能的放松,深呼吸。,3、如“a、a、a”或“ma、ma、ma”。可集中训练三个不同音高,以后逐渐扩大音高范围。4、它是语调训练的前提,发元音,由低-中-高;高-中-低,中一高;中一低;高一中一高;低一高一中滑动5、病人模仿治疗师做下列练习:la-la你好!Ma ma/ma ma ma你吃饭了吗?Ma ma/ma ma你要笔吗?病人倾听时,模仿这些不同的音高变化,应清楚这些音高的改变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语气,如果病人已掌握了上述练习,可复述一些惊叹句、疑问句和问候句。,(五)、鼻音控制 鼻音过重是指发音时,鼻腔共鸣的量过多,这些常见特征通常由于软腭、腭咽肌无力或不协调造成的。1、

5、深吸气,鼓腮,维持数秒,然后呼出。2、使用直径不同的麦杆,放在口中吹气,有助于唇闭合,增加唇的肌力。3、练习发双唇音,舌后音等,如:“ba da ga”。4、练习发摩擦音,如“fa、sa”5、唇、鼻辅音交替练习,如“ba、ma、mi、pai”。软腭训练清参看发音器官的训练。,发音器官训练,1、下颌抬高:1)、尽可能大的张嘴,使下颌下降,然后再闭口。缓慢重复5次后休息。以后加快速度,但需保持上下颌最大的运动范围。2)下颌前伸,缓慢的由一侧向另一侧移动。重复5次后休息。2、唇闭合、唇角外展 1)、双唇尽量的向前噘起(发u音位置),然后尽量向后收拢(发i位置)。重复5次后休息,逐渐增加交替运动的速度

6、,保持最大的运动范围。2)、一侧嘴角收拢,维持该动作3秒,然后休息,重复5次后再休息。健侧与患侧交替运动。3)双唇闭紧,夹住压舌板,增加唇闭合力量。治疗师可向外拉压舌板,病人闭唇防止压舌板被拉出。4)、鼓腮数秒,然后突然(排气)用嘴呼气。有助于发爆破音,病人也可以在鼓腮时用手指挤压双颊。,3、舌的伸出,舌抬高等运动 1)、舌尽量向外伸出,然后缩回,向上向后卷起,重复5次后休息,逐渐增加运动次数,治疗师可将压舌板置于病人唇前,由病人伸舌够压舌板或用压舌板抵抗舌的前伸,以加强舌的伸出力量,以最大的范围将舌伸出,并且增加重复次数和增加运动速度,可用秒表记录重复次数和运动速度。2)、舌尖外展尽量上抬,

7、重复5次后休息,逐渐增加练习次数。练习时可用手扶住下颌以防止下颌抬高。当舌的运动力量增强时可用压舌板协助和抵抗舌尖的上抬运动。3)舌面抬高至硬腭。舌尖可紧贴下齿,舌面抬起。重复5次后休息,逐渐增加运动次数。4)、舌尖伸由一侧口角向另一侧口角移动,可用压舌板协助和抵抗舌的一侧运动或增加两侧移动的速度。5)舌尖沿上下齿龈做环形“清扫“动作。,4、软腭抬高 构音障碍常由于软腭的运动不协调造成共鸣异常和鼻音过重。为了提高软腭运动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用力叹气可促进软腭的抬高。2)重复发“a”音,每次发音之后休息35秒。3)重复发爆破音与开元音“pa、da”;重复发摩擦音与闭元音“si、shu”;

8、重复发鼻音与元音“ma、mi”。4)、用细毛刷等物直接刺激软腭。5)用冰块快速擦软腭,数秒后休息,可增加肌张力。刺激后立即发元音,同时想象软腭抬高,然后鼻音与唇音交替发声,“ba、ma、mi、pai”,作为对照。6)、发元音时将镜子,手指或纸巾放在鼻孔下观察是否有漏气。,5、交替运动: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对发音的准确性和言语的可理解度起重要作用。交替运动主要是唇舌的运动,是早期发音训练的主要部分。方法如下:1)、颌的交替运动做张闭嘴的动作。2)、唇的交替运动需唇前噘,然后缩回。3)、舌的交替运动如伸出缩回,舌尖于口腔内抬高降低,舌由一侧嘴角向另一侧移动。4)、尽快重复动作,随后发音练习。尽快重复

9、动作,随后发音。u-I da-ta;ga-ka ba-pa:kala,lakate-ke,ke-te;ptk,bd-g.,五、语音练习,(一)、语音训练 由易到难,根据病人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如练习发“b”,鼓励病人看治疗师的发音动作,病人在发音时照镜子,以便及时纠正自己的发音动作,双唇紧闭,鼓腮,使口腔内气体压力升高,在发音的同时突然让气体从双唇间爆破而出。还可朗读由“b”音组成的绕口令。对成年人最好使用真实语言,这样病人容易接受,对于治疗师来说在这个阶段语音的建立比词的应用更重要。,1)、“l”为舌尖音,舌尖抵住齿龈为难发音,其补偿方法是舌体抬高,保持舌尖于低位。2)、“s”为舌尖前音,舌尖

10、跟上齿背接近。可将舌尖于下齿背去发“s”。3)、“p/b”音为唇音,双唇紧闭,气流爆破而出,可将上齿抵住下唇来发这个爆破音。4)、“m”为唇音,双唇闭紧,气流出自鼻腔,可将上齿抵住下唇而产生鼻音。5)、“n”舌尖音,舌尖抵上齿龈,气流从舌两边溢出。可将舌体抬高,保持舌尖于低位再发此音。,六、语言的节奏训练 语言的节奏是由音色、音量、音高、音长四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就可形成节奏。由音色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押韵上,由音量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重音上,由音高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平仄和语调上,由音长造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速度和停顿上。在构音障碍中,共济失调型和运动

11、减退型均在存在重音、语调和停顿不当与不协调。,(一)、重音与节奏训练在连续读两个以上的音节时有轻重之分,因为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治疗时两者使用共同的方法。1、呼吸控制可使重音和轻音显示出差异,从而产生语言的节奏特征。因此,进行呼吸训练不但有助于发音,而且为节奏和重音控制奠定基础。2、为了促进节奏的控制可让病人读诗歌。诗歌有很强的节奏,治疗师用手或笔敲打节奏点,可帮助病人控制节奏。3、利用生物反馈技术,把声音信号变为视觉信号可加强病人对自己语言的调节。4、强调重音是为了突出语意重点或为了表达强烈感情而用强音量读出语言来的重音,是由说话人的意图和情感所解定的,没有一定的规律,如“谁今天去上海”

12、。“谁今天去上海”。“谁今天去上海”。5、当病人已经建立起节奏和重音的概念就可以让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和监视自己话语中的重音。病人与治疗师一起把日常生活对话的语句标出重音然后朗读。,(二)、语调训练 语调不仅是声带振动的神经生理变化,而且也是说话者转达情感和感情的方式,疑问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语句使用高升调。表示惊讶,厌恶、迟缓情绪使用曲折调,一般陈述句使用平稳、没有显著变化的平直调。1、练习元音的升调与降调。aaaaa2练习简单陈述句、命令句的语调,这些语句要求句尾用降调。如:我看你是对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呢。过来,坐下!别再说那种话了!把那本书给我!3练习疑问

13、句,这些语句要求在句尾用升调。你喜欢紫色吗?我可以进来吗?这是你的自行车吗?你在工厂工作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定义 语言发育迟缓指的是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原因,听力障碍儿童自闭症精神发育迟缓受语言学习限定的特异性障碍脑性瘫痪癫痫语言环境脱离构音器官异常,语言迟缓的主要特征,说话很晚一旦可以说话,比别的孩子慢即使最后会说话,他的技能也较低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均低于同龄儿童,其它表现,在表达要说的词有困难说词有困难句子短语法错误交流技能降低回答问题反应差遵循指令困难,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定义针对事物基础概念尚未形成的患儿,诱导其注意并注视外界事物及人的

14、存在,进行主动交往乃至对事物能够进行功能性操作的训练方法。,操作方法与步骤,(1)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力。(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4)事物的操作: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注意事项,(1)训练场所:安静(2)训练频率:训练次数多、时间长、项

15、目少的训练效果大。时间一般安排上午,每次以30至45分钟为宜,每次课题设定以23个为宜。(3)训练选材:应丰富多样,颜色鲜艳,趣味性强,有助于儿童的配合。(4)训练中要对儿童正确的反应予以鼓励强化,避免直接否定儿童的错误反应。,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1、定义对尚不能理解手势语及言语符号的患儿,通过训练对事物的操作及多种事物辨别性操作,以达到对事物基本概念理解的训练方法。,操作方法与步骤,(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的用途。(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球分组。2)以功

16、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可利用匹配、选择等方式进行训练,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3)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其他地方让其寻找。5、注意事项参见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定义针对未学会语言符号的患儿进行手势符号和语言符号的理解及其表达的训练方法。,操作方法与步骤,(1)手势符号训练:例如利用玩具娃娃训练,在患儿面前放置作为选择项目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如帽子、手套、鞋,训练者拍打娃娃的头部或者拍打训练者自己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患儿选择帽子,此时必须充分让患儿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要利用已经存

17、在建立的道具与事物的选择关系,并以此作为启示,令其逐渐对训练者单纯用手势符号予以注意。2)利用手势符号进行动词及短句训练:根据儿童的行为,训练者在给予言语刺激的同时给予手势符号,并让儿童模仿手势符号,逐渐将此手势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符号。也可利用手势符号作为媒介进行组句训练,如儿童学习“吃苹果”,训练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体态,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儿童模仿,将短句顺序固定。,(2)改善理解力训练: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杯子、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儿童感兴趣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如在儿童面前放34种物品的图片,训练者说

18、物品的名字让儿童选择,逐渐增加图片的数量和物品的种类,从而增加训练难度。(3)口语表达训练:训练顺序应从口语模仿到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到生活使用。,2)词句的口语表达: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成人语的组合训练,如:“吃”的手势语+“苹果”的成人语,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表达完整的句子。训练中对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回答“苹果”,训练者可提问“做什么?”。3)文字符号的辅助作用:已形成文字学习的儿童优势适用文字符号作为发出信号媒介,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对照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一边有手势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发出信号,逐渐

19、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4)代偿性交流手段:有明显运动障碍时,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困难的B群儿童可尝试几种措施,但若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有必要使用代偿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5、注意事项参见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定义对已获得事物概念以及体态或语言符号能够理解的患儿,进行语言符号的理解及其表达的训练方法。,操作方法与步骤,(1)扩大词汇量的训练:1)名词的分化学习:把各种青菜如大白菜、菜心等图片放在一起,对儿童进行分类学习。2)动词的学习:操作的模仿体态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如学习动词“吃”:儿

20、童吃东西时,训练者在旁边做体态语符号如用手拿且放入口中和说成人语“吃”,让儿童模仿体态语和诱导言语表达;训练者做“吃”的体态语,儿童将面前的饼干放入口中;训练者发出成人语“吃”,训练儿童用体态语表达;训练者做体态语,并询问“我在做什么呀?”,鼓励儿童用言语表达;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用言语来表达要求。3)形容词学习:分类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如学习词汇“红色”、“绿色”:在儿童面前放红色和绿色的卡片数张,让儿童分类,儿童每拿起一张卡片,训练者用成人语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模仿发音;通过游戏来促进和强化,训练者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选择并模仿发音;训练者指着卡片问“这是什么颜

21、色?”,要求儿童用言语表达;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用言语表达来形容事物。,1)名词句的学习:选用大小、颜色等事物特征对比明显的实物、模型、镶嵌板、图片等。如学习“大、小+事物名称”:选用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图片数张,在儿童面前放同一事物不同大小的两张图片,训练者问“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让儿童选择,同样方法确定儿童理解事物的名称。2)两词句的学习:主语+谓语,具体训练与名词词句基本相同,最后训练者与儿童交换位置,儿童用言语发出指令,训练者选择相应的图片。3)三词句的学习:主语+谓语+宾语,训练方法基本与上述相似,三词句的理解,可从4张图片选1张逐渐过渡到8选1。4)语法训练:不

22、可逆句的学习,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然后表达。如学习句子“男孩吃苹果”:在儿童面前放一张“男孩吃苹果”;训练者将小图按“男孩”+“嘴巴”+“苹果”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并让儿童注意主语的位置,然后让儿童练习排列顺序;儿童说出句子。5、注意事项参见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定义对已能理解词句主要成分的患儿,进行语法学习和句子表达的训练方法。,4、操作方法与步骤,(1)语法训练:学习组成句子的规则,能理解和自己说出被动句。训练程序为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然后表达。如学习句子“兔子被乌龟追”,训练方法参见不可逆句的训练。(2)文字训练:1)文字形的辨别训练:辨别几何图形、单字字形、单词水平。2)文字符号与意义的结合训练:文字单词图片、文字单词的选择、文字单词图片匹配、图片的匹配。3)文字符号与音声的结合训练。4)文字符号与意义。(3)交流训练:1)语言前儿童的训练:促进视线的接触,主要是爱抚行为。2)单词水平阶段儿童的训练:事物操作、交换游戏3)语句水平阶段儿童的训练:在训练、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训练者与儿童或母亲与儿童相互用身体动作和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要求。,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原则,患儿语言发育所处的阶段为出发点横向扩展纵向扩展去除影响因素:智力障碍、听力障碍交流障碍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