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8245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相同点:(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2)、内容: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3)、情感: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引用诸葛亮事迹的角度、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构思或布局谋篇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合作探究的要求一、立足于诗文,揣摩字句,有概括有论据。二、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比较阅读。三、(1)、学习小组任选一个角度合作探究;(2)、小组长做好文书的记录工作;(3)、选派一个代表发言,同组或其他组同学可做补充发言。(交流时间5-6分钟),1、引用

2、诸葛亮事迹的角度: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B、“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A、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结合具体的诗句阐析)追慕、敬仰之情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惋惜之情、壮志未酬之感“出师未捷身

3、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书愤中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知人论世,关注作者生平以及诗作的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他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

4、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同时感慨万千,一代蜀相诸葛亮有丰功伟绩,却也出师未捷身先死;自己要“致君尧舜上”,可是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只好寓居成都。,陆游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及其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游诸葛武侯书台)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秋感)陆游喜欢写诸葛亮的原因: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机之境。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而诸葛亮又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也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

5、写吟咏诸葛亮的诗。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3、在表现手法上A、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融情于景中,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感慨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B、书愤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对比。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一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译文:阶前的草一到春天自然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鉴赏:“自”“空”的表达效果自”“空”,这两个字是“自然”“徒

6、然”之意,使乐景反增悲情:春色固然美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五百年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大有英雄不再的伤感。实例: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4、构思(布局谋篇或结构)不同:蜀相是一首登临怀古诗。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书愤是一首记事咏史诗。由过去到现在写自己,再以诸葛亮自况。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

7、具体化。诗的五、六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只好徒自抒发蹉跎岁月,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最后两句诗人节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发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着他们高尚的品格。那么这种凝结在爱国诗人身上的品格的内核是什么?,离乱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核。“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8、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课堂作业: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答题提示:抓本诗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句的“衰鬓”“先斑”也即两鬓斑白,借此抓住“白发”这一意象,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