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530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社会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学习与交流,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2011-11-6,主要内容,对现代信息系统研究的一点看法社会学在信息系统研究中应用的实践,2,一、当前IT的五大热点,无线宽带:3G/4G(移动通信)、wifi(无线网)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创造智慧”(Smart)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企业、智慧环境、智慧经济,3,Web2.0、Web3.0时代,Enterprise 2.0 企业系统2.0又名:Social Busine

2、ssInnovation 2.0 创新2.0,社会化创新,4,理解现代信息系统:五元系统,5,理解信息系统:社会技术视角(Socio-Technical Perspective),6,技术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互动、融合,comprises the people(at all levels)and the knowledge,skills,attitudes,values and needs they bring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reward system and authority structures that e

3、xist in the organization,comprises the devices,tools and techniques needed to transform inputs into outputs in a way which enhances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benefit of society.,including institution,partners,an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formal and informal,which govern the relations of the orga

4、nization to society at large,认识信息系统学科的FPC(Fundamental and Powerful Concept),A fundamental and powerful concept(FPC)is one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ain or think through a vast body of questions,problems,information,and situations in a subject area or discipline.IT-enabled innovation as an FPC in Infor

5、mation Systems,7,Robert G.Fichman,Brian L.Dos Santos,Zhiqiang(Eric)Zheng,IT-Enabled Innovation as a Fundamental and Powerful Concept in Information Systems,例如:IT使能的产品创新,8,产品创新模式,围绕客户需求延伸产品线,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基于IT的新功能/价值,实现客户自我服务,实现产品远程服务,增加产品状态/自检功能,整合产品,一站式服务,整合产品,全程服务,基于客户群增加新的产品,基于现产品增加新的产品,基于GPS的售后服务平台,实

6、时了解挖掘机的地点、油耗、状态等,客户冲着这个系统来购买,大大提升产品竞争力。,开发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进入电梯服务业,目前35%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大大提升。,利用互联网商务系统,客户自配电脑、支付和跟踪,个性化服务,开辟了互联网时代新模式。,与客户内部ERP系统相连CitiDirect Online Banking为全球机构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把面向家庭、渠道商、大客户的产品整合,并整合制造商、物流商的实时信息,为客户提供one stop、全程可跟踪的服务。,基于QQ的客户群,开发了几乎涵盖所有互联网的产品。,应用GPS和无线通信技术提供汽车安全和信息服务,如路边求援协助

7、、全音控免提电话、实时按需检测和全程音控领航,成为公司最成功的品牌之一。,9,信息系统领域研究多维度Diversity in IS Research,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工程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信息技术与方法,-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管理,-,-.,分析层次,个人,组织内部,团队,参考:Vessey 2002,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设计科学,计算元素,系统,-社会学,组织之间,产业,社会,信息系统研究中的理论(http:/www.fsc.yorku.ca/york/istheory/wiki/index.php/Main_Page),Absorptiv

8、e capacity theory Actor network theory 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theory Agency theory Argumentation theory 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 Boundary object theory Chaos theory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Cognitive fit theory Cognitive load theory Competitive strategy(Porter)Com

9、plexity theory Contingency theory Critical realism theory Critical social theory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Deferred actionDelone and McLean IS success model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Dynamic capabilities Embodied social presence theory Equity theory Evolutionary theory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

10、heory Feminism theory Fit-Viability theory Flow theory Game theory Garbage can theory General systems theory General deterrence theory Hermeneutics Illusion of control Impress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Institutional theory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theory Knowledge-based the

11、ory of the firm Language action perspective Lemon Market Theory,10,信息系统研究中的理论(http:/www.fsc.yorku.ca/york/istheory/wiki/index.php/Main_Page),Management fashion theory Media richness theory Media synchronicity theory Modal aspects,theory of Multi-attribute utility theory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ory

12、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Portfolio theory Process virtualization theory Prospect theory 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 Real options theory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Self-efficacy the

13、ory SERVQUAL Social capital theory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ocial exchange theory,Social learning theory Social network theory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Socio-technical theory Soft systems theory Stakeholder theory Structuration theory Task closure theory Task-technology fit Technological frames

14、of referenc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echnology dominance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framework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ransactive memory theory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sage control model Work systems the

15、ory Yield shift theory of satisfaction,11,信息系统研究框架,12,修改自:Alan R.Hevner,and Salvatore T.March,Design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MIS Quarterly,Vol.28,March,2004,System,PeopleRolesCapabilitiesCharacteristicsOrganizationsStrategiesStructures&CultureProcessesTechnologyInfrastructureApplicat

16、ions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Development CapabilitiesThingsLocationTimeStateSense-making,信息系统研究的贡献体现,研究成果的理论贡献新的概念或思想新的模型或命题新的机制或解释,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13,行动者个体应用,IT系统发展,组织管理改进,2、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社会学研究的是关于社会人行动、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研究是探讨人的行动与行动中的自我的性质,研究应该如何从概念上理解互动及其与制度的关系取向模式行动类型有取向的行动者的互动互动的制度化地位、角色、规范的社会系统7大核心理论主题,14

17、,功能论,进化论,批判论,冲突论,互动论,交换论,结构论,参考:乔纳森.H.特纳著,邱泽奇、张茂元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七版),华夏出版社,2006年,功能论,通过将社会视为具有一些基本需求的系统,功能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研究复杂系统的途径。社会的每个部分都被看作是具有某种“功能”或是对某个基本需求的满足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理论例子:社会系统的转化、行动者理论行动者的行动受到动机(调动能量的需要和愿望)和价值观(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观念)的驱使,同时,行动有时情境取向的。随各种不同取向的行动者(不同行动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结合)互动,就会产生约定,并维持互动模式,就形成“制度化”。网上虚拟社区

18、、新一代互联网商业欧式开放创新、众包模式企业信息化深化,15,进化理论,社会学理论将进化看做是功能和活动的分化或者说专业化的过程驱动力:对资源的争夺(达尔文:物竞天择)生态学理论主要概念:进化阶段论和竞争、自然选择(不同的环境创造了新的物种)强调主要资源的竞争带来了不断增强的专业化和分化,如果不能适应所进入的生境,就必须创造新的生境。一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被组织起来以适应环境的整体:变迁、增长、进化再生适应的三种机制:(1)亲属选择(包容性选择);(2)互惠性(互惠的理他主义);(3)强制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战略,16,冲突理论,稀缺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产生了固有的利益冲突,冲突是无所不在的。社会是一

19、种客观存在的“结构”。社会中包含两种利益对立的群体:一种是控制“稀缺资源”,拥有“权力”的“统治群体”。另一种是“被统治群体”。社会就是两种对立群体的冲突关系的“制度化”。“冲突理论”将“矛盾与冲突”作为解释对立群体成员的相互关系的基础现有的研究是关于冲突发生的条件如:技术条件、政治条件(组织能力)、社会条件(交往能力)又如: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整合的不均衡导致冲突群体形式化的程度冲突的激烈程度冲突的暴力程度社会结构变迁的程度社会结构变迁的速度,17,批判理论,认为理论不是智力的操练,而是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并且这种分析与思考应该与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人们把它当做理性和

20、行为的全部,把它普遍化。认为:有必要对讨论整个社会系统的基本过程持批判态度。这种批判有可能为建立各种社会联系提供各种方法。几种基本的行动类型:目的性行动、循规性行动、拟剧性行动、交往行动,18,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产生于50年代末期的美国,它认为分析、理解人际间大多数行为的最佳方法是把行为当做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商品或者服务来交换主要有三个特征:(1)借用了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交换概念并将其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社会活动中;(2)它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混合体;(3)它把社会交换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表达。理性行动者在公开和自由的市场里追逐自己利益时,伴随着道德和符号力量以及有关秩序的“看不见的手”。

21、供求法则,19,互动理论,社会是个体内心关于互动关系的模式互动理论认为,社会并不是外在于人的某种客观存在的模式或制度体系。社会不过是人们的互动行为模式化了的互动。“模式化”的内容扎根于人头脑中,表现在人们的“角色互动”行动中。社会是微观的、具体的个人与他人结成有多少种互动关系,对个人来说,就有多少种“社会”。因此,在互动理论看来,社会是具体的、微观的。社会变迁是人们内心“互动关系模式”的变化社会变迁,是人们的”需求”、“动机、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发生变化,导致原有的“互动模式”的内容发生变化。,20,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版权所有,21,社会学理论在IS研究中的应用,结构化理论(Struct

22、uration Theory)制度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生态系统理论等,(1)(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结构的二重性假设是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一方面,社会本身存在着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通过制度关系及规则限制来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另一方面,人们在自己的社会行动中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并以此来影响,规范和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以及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程中“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指的是社会在生产过程里反复涉及的规则与

23、资源”规则是指社会化的行为规范(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文化、习惯、传统等)和意义系统(话语、符号、身份和解释框架)。资源是行动者用来处理事务的工具社会结构制约着人们的社会实践,而人们又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着社会结构,二者是不断的双向循环过程。,22,23,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一个结构到另一个结构的不断跨越;结构包含了“规则”(制度)和“资源”。,行动者,结构,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互动情境中维持或再生产了结构,结构化理论与IS研究,24,结构化理论“专注于行动者、结构以及其结构的时变性”,技术系统的结构,组织和工作团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研究兴趣,物

24、系统的结构,(2)制度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制度是一种影响行动者行动规范形式”制度框架包括习惯、传统、社会规则、宗教文化信仰、家庭、亲属关系、伦理约束、组织、社团、阶级、身份认同、市场、法律和国家等等(马克斯 and 韦伯 1987)制度理论关注社会结构中的更深层次。它考虑与结构有关的规则、准则、规章等等变成人们日常行为的较权威的指导原则的过程。探讨这些元素如何被创建、扩散、接受和调整以及这些元素如何被替代和更新。制度对人的行为有三种层次的影响:强制性的、规章性的:你必须遵守你所处团体所规定的强制性的法律规章社会义务下的规范行为:作为社会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道德理

25、念(即使不是法律所强制的);文化认知行为:在这种环境下中形成的相当然的行为意识,25,26,制度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制度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机制:(DiMaggio and Powell 1983)强制(Coercive)、模仿(Mimetic)和社会规范(Normative)主要变量,常用的组织制度理论,制度被刚性化为一种结构和环境,决定了组织对信息技术的采纳和使用行为。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IT及其使用影响制度,(3)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基本观点行动者网络的构成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转译(transl

26、ation)过程(网络重构)问题化、利益赋予、招募、动员分析原则:公平性原则、普遍对等原则(自然与社会)、自由组合原则ANT中的关键变量有:行动者(actor)、网络(network)、问题化(problemization)、必经点(OPP)、利益化(interessement)、招募(enrollment)、动员(mobilization)等。深化企业信息系统采纳与扩散网络社区IT产业,28,行动者网络理论:对IS研究的启示,信息系统实施中各主体之间利益异质性非常常见。ANT理论提供的分析框架为我们分析信息系统实施中的行动者、组织、环境等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框架凸显信息技术本身的作用过程论

27、的框架异质性利益之普遍性信息技术的社会性 不考虑组织层级的影响:自由组合,29,30,(4)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Social network theory views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terms of nodes and ties.Nodes are the individual actors within the networks,and ties a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tors.There can be many kinds of ties between the no

28、des.In its most simple form,a social network is a map of all of the relevant ties between the nodes being studied.The network can also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ocial capital of individual actors.These concepts are often displayed in a social network diagram,where nodes are the points and ties are t

29、he lines.Social networks have also been used to examine how compani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characterizing the many informal connections that link executives together,as well as association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employees at different companies.These networks provide ways for compan

30、ies to gather information,deter competition,and even collude in setting prices or policies.,(5)生态系统理论,例子:电子商务企业生态系统及其战略演化规律研究研究成果的整理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经济管理,2009 年第06 期(总第462 期),p111-116。胡岗岚,平台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自组织机理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Barney Tan,Shan L Pan,Xianghua Lu,Lihua Huang,Leverading digita

31、l business Ecosystems for Enterprise Agility:the Tri-log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2009,Arizona,USA,Dec.,2009.,31,Copyright复旦大学管理学院,32,研究背景,阿里巴巴的快速发展,驱使我们思考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快速尝试,快速改进”的实践,从理论层面来讲就是企业敏捷性的问题企业敏捷性定义为持续快速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公司2007年提出了电子商务生态

32、概念,从理论上是有价值的阿里巴巴的数字生态系统逻辑的研究意义是否存在?,1)电子商务企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概念引入到企业竞争战略中,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Moore 1993)电子商务企业的生态系统概念模型,33,阿里巴巴集团,34,2)电子商务企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研究,电子商务企业生态系统演化一般性路径,35,3)电子商务企业生态系统中“领导者”战略逻辑的演化规律,36,现代企业战略的三种核心逻辑的基本原理(Lengnick-Hall and Wolff,1999),Copyright复旦大学管理学院,37,如何形成和分析研究问题:阿里巴巴案例的现象概念化,阿里巴巴在不同阶段采用不

33、同策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态系统Different strategic logics(Lengnick-Hall&Wolff 1999)战略管理的核心逻辑Business Ecosystems(Iansiti&Levine 2004)商业生态系统Phase 1:利用公司特有的资源和能力(1999-2004)Dynamic capabilities(Teece et al.1997)动态能力Phase 2: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能力(2005-2006)IT-Enabled Enterprise Agility(Sambamurthy et al.2003)企业敏捷性Phase 3:发展成员的能力(

34、2007-目前)Business Ecosystems(Iansiti&Levine 2004)商业生态系统结果:企业敏捷性(的类型)三个阶段,三个战略逻辑,三个商业生态系统 等于 三个企业敏捷性的类型,38,Phase 1:利用公司特有的资源和能力(1999-2004),Phase 2: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能力(2005-2006),39,Phase 3:发展成员的能力(2007-目前),讨论并构建理论,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战略逻辑的演化模式,41,阿里巴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组织网络结构的演化,42,小结,IT应用的发展:从二元、到三元、到五元系统我国管理研究的创新成果:立足于我国特定的情境下,离不开我国现实的社会及其环境信息系统研究的FPC:IT-enabled Innovation我们需要学习和拓展研究视野和理论基础,43,QUESTIONS&ANSW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