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入门、绪论、第一节上古文学.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299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入门、绪论、第一节上古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学科入门、绪论、第一节上古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学科入门、绪论、第一节上古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学科入门、绪论、第一节上古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学科入门、绪论、第一节上古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入门、绪论、第一节上古文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入门、绪论、第一节上古文学.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文学(一)授课者:余老师,本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先秦文学第二章 秦汉文学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 宋辽金文学第六章 元代文学第七章 明代文学第八章 清代文学第九章 近代文学,第二学期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之唐散文、唐传奇、唐五代词第五章 宋辽金文学第六章 元代文学第七章 明代文学第八章 清代文学第九章 近代文学,二学期课程教学内容,第一学期第一章 先秦文学第二章 秦汉文学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之 唐代诗歌,古代文学第一课,学科入门 请注意,老生常谈:学习古代文学需注意,1.教师引导,学生主体2.紧抓课本,重视课外3.既重考试,更重素质4.语

2、感培养,名篇读背5.认真作业,上课发言,还要强调:,作业要自己写,这比到网上或同学处抄来要好很多很多,得分也要高于抄袭。要勇于发言,就算是不成熟的发言,也是老师很喜欢的。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的内容和教学会有交叉,同学们不可完全割裂开来,也不可完全等同看待。,小教专业古代文学主要采用“诵品悟研”教学模式“诵”,诵出情感和韵味。“品”,品赏精彩和情操。“悟”,体悟形象和经验。“研”,研究疑难和重点。,“诵”,诵出情感和韵味。通过吟诵,朗诵,背诵,训练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诵出词语的抑扬顿挫,诵出文句的舒缓轻重,诵出节律,诵出情感,诵出韵味。“品”,品赏精彩和情操。在品赏中获得艺术熏陶,得到思想教育,

3、人格教育,审美教育。“悟”,体悟形象和经验。悟出文本的深刻含义,悟出人生的意义,对同学们的今天乃至将来的做人做事、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研”,研究疑难和重点。在研究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教材研究能力。,实施“诵品悟研”教学模式,1.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学生是快乐的学习者、研究者。2.凸显学生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凸显古代文学课程的特色。3.意义重大 诵读铭记血脉相承的文化 品赏搭起语言和审美的桥梁 体悟开拓文学经典的意义 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诵”,一是无情感

4、朗诵,二是吟诵陌生感扭捏态,三是背诵压力感。“品”,一是浅尝辄止,形成了浅见就沾沾自喜,二是固执己见,不愿听取和吸收异见。“悟”,一是浮于表面,不能体悟文本深邃的内涵,二是缺乏联想,体会不到文外之意,三是离开文本乱联系,得出的是与文本毫无关联的结论。“研”,一是研究积极性不高,二是研究流于形式,三是研究不能深入。,成绩考核方法,视同学们的参与“诵品悟研”教学模式的热情程度和学习能力打分,分数纳入平时成绩体系。即态度、情感、能力都是重要的考核依据。追求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我们运用的是过程评价法。,期末总评成绩考核方法,态度、情感、能力都是重要的考核依据。追求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我们运用的是过程评

5、价法平时分可能比期末考试分在期末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还要高。一般是占50-60%。(1)如有期中考试,期末总评=平时40分+期中20分+期末40分(2)如无期中考试,期末总评=平时50分+期末50分平时分的构成:出勤率(20分)+上课表现(认真听讲10+课堂笔记10+参与“诵品悟研”40)(60分)+作业(20分)=100分,文学基础(三)教学大纲,第一章 先秦文学,绪 论,先秦文学就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前的中华大地上的产生发展的文学。从社会形态来说,它包括:原始社会文学、奴隶社会文学、封建社会初期文学。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开创时期。,绪论部分要掌握四个问题,1、中国文学的源头2、先秦文学

6、的形态3、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4、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一、中国文学的源头,文学起源于什么?文学产生于文字之前?文字产生于文学之前?,文字产生前后的原始文学,文字产生以前:远古歌谣和神话以口耳相传为基本形式。文字产生以后:原始散文甲骨文、金文(其中部分是韵文),标志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原始诗歌歌、乐、舞三位一体。,二、先秦文学的形态,第一、诗、乐、舞紧密结合 第二、文、史、哲不分家 第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第一、诗、乐、舞紧密结合,(1)传说时期:吕氏春秋古乐篇(P4):“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

7、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2)西周、春秋时期: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3)春秋以后:诗歌渐渐从乐舞中分化独立出来。,第二、文、史、哲不分,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从散文方面说,文史哲一体,有:以文学与哲学融合为主导的诸子散文 以文学与历史融合为主导的历史散文 从诗歌方面说,宗教、政治与文学结合 宗教颂赞祷祝诗政治叙事诗言志抒情诗 据此,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文学的综合性和创作的集体性。,第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1.非一时一人所作。诗经中的多数作品采自民间,经乐官整理加工。2.传承过程中有所损益。(1)师说和后学相混杂。论语,孔门弟子所记。墨子孟子庄子,很多篇幅出自后

8、学之手。(2)秦火之后,汉人重新编定,产生了很多异说。,三、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一)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巫觋占卜辞、祭歌;【觋x,男称“觋”或“祝”,女称“巫”】(二)西周、春秋时期:贵族1.史官历史记叙2.公卿、列士箴、赋、诗(箴文重在阐述道理 以警世人的文体)(三)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士(士人)诸子散文。“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四、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化发展的轨迹,(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

9、化(四)楚地文化与楚辞,(一)夏商时期,2、夏商文学(1)诗歌(夏商时代已有完整的诗歌出现)涂山氏 候人歌(传说南音源头)夏孔甲 破斧歌(传说东音源头)A 夏启时的九歌,祭祀歌谣。B诗经商颂五篇,用于祭祀(颂咏祖先,歌舞娱神)C周易中的某些卦爻辞是商代诗歌。(2)散文:叙事散文(巫史文化的昌盛的结果)A 夏代作品:尚书中夏书禹贡、夏书甘誓等 B 商代作品:尚书中商书盘庚等。,1、原始 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西周春秋时期,1.礼乐文化殷商时期的浓厚的巫术色彩至此渐减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原来的宗教职责迅速淡化,他们以自己的历史知

10、识和职业信念自觉的肩负起对现实的责任,所谓的史官文化因此成熟。,2.西周春秋文学由于史官文化的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因此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精神和风格上体现为和谐、典雅的特质,婉而多讽的特征。(1)诗歌:诗经(2)散文:A 叙事散文:尚书周书、春秋、左传、国语B 说理散文:论语、墨子、老子,战国时期,2.文学:形成各自不同风貌。(1)诗歌:楚辞(2)散文 A 叙事散文:战国策 B 说理散文:孟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1.文化: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出现: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农、纵横、

11、杂、小说,战国时期的楚国,2.楚文学楚辞 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楚辞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1.楚地文化 楚民族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完全进入理性时代,还保留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神话思维照样存在,宗教气氛同样普遍,封建伦理观念比较淡薄。楚地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总结:中国开创期的文学包括,1.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标志我国古代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3.体现我国古代散文从发端到成熟,成为后代史传文学、说理文学乃至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和诸子

12、散文。4.光耀千古,以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为主体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中国开创期的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就突出。,第一节 上古文学,一、上古歌谣 二、上古神话,一、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蜡辞)P5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弹歌(宍:古“肉”字,代指禽兽),这是比较可信夏代诗歌遗文,“禹行功(文选注引作“行水”),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吕氏春秋音初篇候人歌(涂山:浙江绍兴县西北。一说

13、四川巴县。一说安徽怀远县。一说河南嵩县。),大禹巡视治水之事,途中娶涂山氏之女。禹没有来得及与她举行结婚典礼,就到南方巡视去了。涂山氏之女就叫她的侍女在涂山南面迎候禹,她自己于是作了一首歌,歌里唱着:“候望人啊”,这是最早的南方音乐。,(二)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1.是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与上古音乐、舞蹈在劳动中三位一体同时出现)见P42.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这明显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源头。)3.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大都是二言、三言或四言)4.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比兴”极少见,因为“比兴”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和艺术的长期积累过程,而赋是一种即兴式的直接铺陈事物的艺术方法,不需要这个过程

14、,因而成为上古歌谣基本表现手法。),二、神话传说,你知道几则神话故事?,(一)神话的基本知识(请认真阅读教材),你会解释这几则神话吗?,1.P12 盘古故事2.P13女娲故事,1.什么叫神话,神话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初始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认为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茅盾认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故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们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神话研究袁行霈认为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

15、社会形式本身。”袁行霈中国文学史,2.神话定义的掌握点,1)时间:产生于远古时期。2)创作者:集体口头创作,这种创作是无意识且不自觉的。3)艺术手段:借助幻想和想象等艺术方式。4)内容:叙述的是神,反映的是自然和社会现象。,3.神话产生的原因,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先民们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如天地形成、日月运行、风云雷电等等,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惊奇、迷惑和恐慌,人们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由此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凭借自身的生活体验,创

16、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并由此造出神的故事。,4.神话的功能,首先,神话保持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上具有重大意义。其次,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再次,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5.神话的保存,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等古籍保存了许多零零星星的神话传说。,(2)楚辞保留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3)庄子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另一些则是古神话的改造 鲲鹏之变、倏忽凿浑沌,(4)淮南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不周山、

17、后羿射日、嫦娥奔月,(1)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夸父逐日 西王母传说 鲧禹治水 刑天 舞干戚,(二)古代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1.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发现了战国楚帛书,中间八行一段文章,讲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时代最早的创世神话文献。帛书记载:伏羲生四子,即春、夏、秋、冬四时之神,四神从一团混沌中开天辟地,使日月分明和四时运行,而日神与火神祝融奉天之意及炎帝之命统率四神,进一步完成创世工程,使天象由混乱到有序,这是南方楚文化所传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伏羲是开天辟地的始祖。,创世神话,2.淮南子所载有二神混生,经营天地之说: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窈窈冥冥,

18、芒芠wn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淮南子精神训)翻译:上古还没有形成天地的时候,只有模糊不清的状态而无具体形状,这种状态是昏暗幽深、混沌不清,无法知道它的门道。那时有阴阳二神同时产生,一起营造天地;其深远得不知它的尽头,宽广得不知它的边缘。这时便分出天地阴阳,散离成四方八极,阴阳二气互相作用,万物才从中产生形成。,3.气生型神话,“太始生虚霩(ku,古同“廓”,空阔),虚霩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之说。(淮南子天文训)淮南子所说带有道家所主张宇宙

19、万物由气生说的哲学思考,有别于外国神话所描述的卵生型和尸体化生型创世形态。可以说,战国楚帛书和淮南子所载是中国本土的创世神话。,4.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其本源是伴随佛教而传来的印度神话,它的创世形态分为卵生型和尸体化生型,但传入中国后被改造,与气生型神话相融合。尸体化生型 元气濛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绎史卷一引三国吴人徐整五运历年纪),三

20、国时吴人徐整在五运历年纪中记录了盘古死后化身的神话:元气濛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绎史卷一引徐整五运历年纪)翻译:朦朦胧胧的无边无际的一团大气,它在不断运动之中,一切都从这里萌芽滋生,天地也从这里开始分别,阳性的物质化成为气,不断的上升、上升,遂成为所谓的蓝天,阴性的物质不断的凝聚、凝聚,遂成为广袤的大地,阴阳之气不断的运动着,分布着,变化

21、着,大地母亲孕育产生了动物、植物、大海、高山,而最至中和的就是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始祖神话,始祖神话,1.人类不仅对万物起源感兴趣,而且对于自身是如何产生的也努力探究。原始社会探索人类起源与祈求子孙繁衍、人丁兴旺观念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中记载着伏羲与其妹女娲兄妹成夫妻而繁衍了人类的传说,大量少数民族传说以及考古发现的汉画像砖画也证实了这一点。汉画像砖上伏羲与女娲人首蛇身,或异体交尾,或同体异首,是人类的始祖。2.女娲抟黄土造人之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也选入。)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太平御览风俗通

22、),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所载P14: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战争神话,1.黄帝和炎帝阪泉之战: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ch、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2.黄帝和蚩尤之战P14,发明创造神话,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

23、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 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燧人氏,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巢氏,巢即穴、屋也。这个神祇的任务是是教人们不再住在地面上,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简陋的蓬盖,作为示范,这就是原始的房屋了,可以躲

24、避野兽和洪水。神农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农业社会结构完成。因为他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这样能分辨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不可以吃,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本草。仓颉,中国文字的创造神。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是双瞳四目。通鉴外纪“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姬弃。农耕文明始祖,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助禹治水。,(三)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它童年时代的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同样,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25、民族精神的形成。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1)“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思想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曰:“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 训记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可谓关 怀备至,甚至不惜以身试毒。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自 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反映了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这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显著的不同。2)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后羿射日”

26、的神话(文学史稿第11页)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精卫填海”神话形象如龙、凤等,“见则天下安宁”(山 海经南山经),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反抗自然的神话英雄。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所载的刑天: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P15(干,盾牌;戚,大斧)即使断首以死,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象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一。,课堂作业:请判断下列图片代表什么神话。,【思考题与课外作业】,【思考题】1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有何特别的意义?【课外作业】2 请同学们到网络上有关神话故事的视频,或借碟片看宝莲灯。3.下次课上诗经,请做好预习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