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二首1230(上海中学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594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二首1230(上海中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元曲二首1230(上海中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元曲二首1230(上海中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元曲二首1230(上海中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元曲二首1230(上海中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曲二首1230(上海中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曲二首1230(上海中学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元曲二首,2009.12.20,元曲知识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一般只有一支曲子,相当于单调的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则由多支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从语言风格上看,曲的语言以通俗为本色,明人王骥德在曲律中说:若曲,则调可累用,字可衬增。,元曲知识2:,宫调,是乐调调式的统称。乐音有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声。以宫声为主的乐调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六声为主的调式称为调,统称宫调。“曲牌”,曲调的名称,有一定的调子和唱法。按曲调填的曲词,字数、句法、用韵和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每一个曲牌部分属一定的宫调。题目是作者根据所写的内容或创作曲

2、词的目的动机自己加的。有的曲词有题目,有的则没有。,简介作者,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有东篱乐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元杂剧四大悲剧”:马致远汉宫秋、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3、”。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景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交待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夕阳西下,宁静的小镇与江滨(岸边)“闲”字的作用是什么?(写出了什么)?写出了江边小镇的宁静闲适的气氛,也为全曲定下了闲适的基调。本句选取景物远景结合,很有讲究,并通过这些景物,远景结合,来写江边小镇的宁静气氛,令人心向往之。能否找出哪些景物属于近景,哪些

4、属于远景?“两三航未曾着岸”是怎样的情景?写的是渔船欲归而未归那一刹那的情景,“未曾着岸”四字,隐含了“即将帆归”的意思“两三航”三字,有何好处?请进行鉴赏江上有两三只尚未靠岸的小船,说明船数量之少,进一步突出了小镇的宁静。以上为第一层次,写“远浦”。,“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帆归)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休息的宁静安详的生活场面。这符合全曲宁静闲适的氛围和作者在曲中需要表现的主题:对于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宁静生活的向往。作者不用人群熙攘来形容小镇,而用断桥头指代小镇,有什么用

5、意?有意突出小镇幽静的气氛。这两句总体写了乡村晚景的宁静秀美,这样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了渔人生活的悠闲自适,怡然自得。全曲的境界轻疏,淡雅,令人向往。,介绍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为官正直敢言,故为权贵记恨。后以办理振灾积劳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其作品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对社会现实也有所触及。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这首小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并说他“到官四月,忧劳以死”。就他的作品和有关史料看,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疾苦相当关心。

6、他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山坡羊,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者从东方走来,纵目四望,看到了潼关的险要形势。“峰峦如聚”第一句写山,一个“聚”字,运用比拟,不仅写出“峰峦”的数量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那许多峰峦,仿佛为了同一目的,从

7、不同的方向奔来,拱卫潼关。,“波涛如怒”第二句写河,一个“怒”字,同样运用比拟,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山河表里潼关路”总括山、河,归到“潼关”。一“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他在“潼关路”上行进,其目的地,就是用潼关作东方屏障的“西都”。因此,在看清了眼前的潼关形胜之后,自然要遥望“西都”了,“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引出下文“望西都”,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望西都”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

8、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历代的兴亡了。关中,曾经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0个王朝在那里建都,历时达千年之久。那些都城,可以统称“西都”。,“意踌蹰”当他“望西都”之时,由于想到了那许多王朝的兴亡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心情很沉重。所以,他才会“踌蹰”,“踌蹰”本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在前面加一“意”字,表现了心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意踌蹰”下面所写,就是“意踌蹰”的原因和内容。“伤心秦汉经行处”所谓“处”,指的正是“西都”。作者用“秦汉”代表在那里建都的所有王朝。(“意踌蹰”的内容),“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踌蹰”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历

9、朝历代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亡,百姓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在本曲中批判与揭露了历代王朝的黑暗统治,既指向历朝历代,又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对于人民的关怀与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