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16章第一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16章第一节.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课前自主学案,核心要点突破,课堂互动讲练,知能优化训练,第一节,课前自主学案,一、实验目的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3)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2)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2追寻不变量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
2、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果速度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则速度取正值,否则取负值依据猜想与假设,依次研究以下关系是否成立:,三、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四、实验步骤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1用天平测相关质量2安装实验装置3使物体发生碰撞4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5改变碰撞
3、条件,重复步骤3、4.6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碰撞中的守恒量7整理器材,结束实验,核心要点突破,一、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论1实验数据的处理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如下表格,然后探究不变量.,从表中所列的三个关系中,找出碰撞前和碰撞后守恒的量.2.实验结论经过验证后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不变的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m1v1m2v2m1v1m2v2.,二、误差分析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原因,设计实验方案时应保证碰撞为一维碰撞2碰撞中是否受其他力(例如摩擦力)影响是产生误差的又一个原因,实验中要合理控制实验条件,避免除碰撞时相互
4、作用力外的其他力影响物体速度,三、注意事项1保证两物体发生的是一维碰撞,即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2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3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4碰撞有很多情形我们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才符合要求,课堂互动讲练,(2011年盐城高二检测)某实验小组选用水平气垫导轨、光电门等测量装置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仪器如图1611所示,图1611,实验过程:(1)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并使光电计时器系统正常工作(2)在滑块1上
5、装上挡光片并测出其长度L.(3)在滑块2的碰撞端面粘上橡皮泥(或双面胶纸)(4)用天平测出滑块1和滑块2的质量m1、m2.,(5)把滑块1和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上,让滑块2处于静止状态(v20),用滑块1以初速度v1与之碰撞(这时光电计时器系统自动计算时间),撞后两者粘在一起,分别记下滑块1的挡光片碰前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1和碰后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2.(6)先根据vL/t计算滑块1碰撞前的速度v1及碰后两者的共同速度v;再计算两滑块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并比较大小实验数据:m10.324 kgm20.181 kgL1.00103 m,【精讲精析】,【答案】见精讲精析,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
6、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612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图1612,(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613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则应选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或“DE”),图1613,(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 kg,小车B的质量m2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Av0_kgm
7、/s;碰后(mAmB)v共_kgm/s.由此得出结论_【思路点拨】小车拖着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的点迹记录了两个小车碰撞前后的情况,要根据实际碰撞的状况来判断纸带上哪一段是碰前的,哪一段是碰后的,【精讲精析】(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情况看,BC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BC段计算A的碰前速度,从CD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小车A、B碰撞后:(mAmB)v共(0.200.40)0.695 kgm/s0.417 kgm/s.所以在误差许可的范围
8、内可证明碰撞中mv的矢量和是守恒的量【答案】见精讲精析,某同学用如图1614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图1614,(
9、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 cm.(2)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_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测量A球与B球碰撞后,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与B球的质量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思路点拨】两球下落高度相同,由平抛运动规律知,其初速度可由水平位移求出,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可变求质量与速度乘积为求质量与水平位移乘积,从而来探究碰撞过程中mv的矢量和是否是不变量,该方案相比教材中三种方案从实验操作过程来说更方便,【精讲精析】(1)本题利用了高度相同、小球运动时间相同,在比例式中,可以用位移代替速度,即变难测物理量为易测物理量,围绕10个落点所在的范围作最小的圆,其圆心即为平均落点,sB64.8 cm.(2)还应测出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A和B碰后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及A、B两球质量【答案】(1)64.8(2)ABC,知能优化训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