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赠诗鉴赏(节妇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0357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酬赠诗鉴赏(节妇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酬赠诗鉴赏(节妇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酬赠诗鉴赏(节妇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酬赠诗鉴赏(节妇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酬赠诗鉴赏(节妇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酬赠诗鉴赏(节妇吟)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杨霞原创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修改)酬赠诗鉴赏(节妇吟)教学目标:1、 了解酬赠诗特点;2、 鉴赏酬赠诗比兴艺术手法;3、 引导学生委婉含蓄地传情达意,让生活更有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鉴赏酬赠诗比兴艺术手法,感受委婉含蓄语言的魅力;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委婉含蓄地传情达意。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方法:教读法、自主一一合作一一探究方式、“读一一思一一联仿”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协助)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酬赠诗,相识酬赠诗的概念和特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怀旧空吟闻笛赋, 沉舟侧畔千帆过, 今日听君歌一曲,二十三年弃置身。到乡翻似烂柯人。病树前头万木春。暂凭杯酒

2、长精神。酬赠诗:诗人赠送酬答之作特点: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二、【高考链接】2008年高考语文题(北京)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题中的诗歌鉴赏,除了送别诗(词、曲)、咏物诗、羁旅诗、咏史诗、写景诗、贬谪诗等我们熟识的材料外,又新增了酬赠诗、节令诗和题画诗等。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闻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与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复原。【答案】肝胆:指自己的

3、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苍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旧矢志不渝、坚持究竟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酬赠诗的鉴赏应留意:要知人论世,熟识写作背景,考试时特殊留意原诗后面的注释。三、结合学过的酬赠诗,思索:什么是酬赠诗?1、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与今人靠酒肉交友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经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挚友的手段,挚友之间经常相互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经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O2、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概括酬赠诗的特点(学生写作)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枝短笛,清

4、爽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酬赠诗是老师示例1、酬赠诗是刘禹锡贬谪之后豁达的襟怀,巴山楚水,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恒久主动争取、慷慨昂扬!老师示例2、酬赠诗是顾炎武国破家亡后对故国的赤胆忠心,浊酒、黄花,离怀、愁眼,肝胆、鬓华,仍旧矢志不渝、坚持究竟!四、鉴赏新课:节妇吟一一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专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诗歌大意:你明知我有丈夫,而送我两粒珍宝。我感谢你的好意,而系在我红裙上,可是我家的高楼连

5、着内苑,我的丈夫在明光宫作侍卫,我知道你的心思是光明正大,不过我和丈夫是誓同生死。我确定还你两粒珍宝,可是我眼泪流了下来,为什么在未嫁之前,没有遇着你呢?!1、粗读一一你觉得像什么诗?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华蜜;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哀痛;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2、知人论世不能单纯地把它看成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而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背景】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o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

6、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壮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限制,割据之势日成。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一文宛转地加以劝阻。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见统一,反对分裂。此诗便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3、比兴手法:请同学们结合背景指出表层与实质的对应关系主子公:妾一一第三者:君一一“我”丈夫:良人4、【质疑问难】1、你觉得诗中女主子公的所思所想真的符合女性之“节”吗?从情感上讲,她对这位第三者的求爱究竟持怎样一

7、个看法?5、对比阅读陌上桑一一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细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帽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蹦蹦。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

8、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雪白皙,鬃鬃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主旨不一样:张籍深知李师道有野心,朝野一片怨声载道,躲都躲不掉,还能跟随他硬往火坑里跳吗?这样的权臣势大心狠,得罪不起,也不能横眉怒目地回绝,张籍深深地陷入了两难的选择。残酷的现实逼迫张籍必需做出明智的决择,达到“既不受聘、又不交恶”的目的。聪慧的张籍最终以奇妙的构思,塑造了一位含情静默的年轻少妇形象,以感君盛情,心有仰慕,但又不能爱恋的绵绵深情,委婉自然地向李师道表明了不能应聘的看法,未露半点瑕疵,让权势遮天的李师道无懈可击,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维护其“节妇”之名了。一场政治危机就以这么一首节妇吟奇妙地化解

9、了,留给各方一个相安无事的喜剧结局。此时此刻,读诗的人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张籍的安贫乐道、委婉机灵而拍案叫绝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而称赞不已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诗中塑造的这位温情理性的节妇而心存敬意呢?诗人胜利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灵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她不畏权贵、义正辞严、抗恶拒诱、刚洁端正,斥责“使君”,使显赫的“使君”无言以对、无地自容。五、酬赠诗的鉴赏应留意(补充):1、要知人论世,熟识写作背景,考试时特殊留意原诗后面的注释。2、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能研读出比兴之外的深意。六、作业:1、请用这两种方法鉴赏近试上张籍水部2、【拓展延长练习】结合这首诗,思索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学会说“不”。教学后记这节课因为结合高考实际,加上老师示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体设计思路较宽,而且一环扣一环,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