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上)第一堂课内容安排.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0528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会计(上)第一堂课内容安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级财务会计(上)第一堂课内容安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级财务会计(上)第一堂课内容安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级财务会计(上)第一堂课内容安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级财务会计(上)第一堂课内容安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会计(上)第一堂课内容安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会计(上)第一堂课内容安排.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级财务会计,主讲人:朱新满 13736963466 2005077552-209C,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第三节 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第四节 会计确认与计量第五节 财务报告要素,目 录,财务会计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投资者、所有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定 义,一、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主要解决: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非矛盾,各个国家财务报告目标的区别主要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2、因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双重目标,我国就是其中之一。,受托责任观,向资源所有者(股东)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经营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决策有用观,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的决策有用的信息,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发展,我国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双重目标,我国目标,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1

3、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A.投资者和债权人 B.企业管理层 C.政府部门 D.社会公众,例子,2 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A.反映受托责任和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B.提供企业管理所需信息和国家宏观管理所需信息C.反映受托责任和提供企业管理所需信息 D.反映受托责任和提供国家宏观管理所需信息3财务会计向企业外部提供的会计信息通常不包括()。A.财务状况信息 B.经营成果信息 C.产品成本信息 D.现金流量信息,二、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总的来说,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其他组织,但他们不

4、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管理。,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绝大部分是属于“强制性的”或是“必需的”,对外财务报告的主要面向团体,企业的内部员工也要使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等)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每位员工使用会计信息的具体目标不同,但这些目标都是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三、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所有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达到一定质量要求。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可靠性,真实性,如实表达,不加修饰,可核性,信息经得住复核和验证

5、,中立性,不偏不倚,不带主观成分,例题,4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这体现了()要求。A相关性B可比性 C可靠性 D实质重于形式,例题,5 可靠性要求包括的基本要点有()。A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B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C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D保证会计信息内容完整,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

6、价值。,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预测价值,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反馈价值,同时并存,相互影响,例子,6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即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可理解性是决策者与决策有用性的联结点。可理解性不仅是信息的一种质量标准,也是一个与使用者有关的质量标准。,信息是否被使用者所理解,使用者理解信息的能力,信息本身是否易懂,例子,7如果会计

7、信息的表达含糊不清,就容易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歧义,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这违背了()的要求。,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统一性和一贯性是构成可比性的两个因素,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它们从属于可比性。,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统一性,慎重选用会计方法或原则,一旦选用,不得任意变动,连贯性,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比较不同企业,例题,8 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要求。A.可靠性原则B.可比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D.一贯性原则,例题,9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8、可比性要求的含义包括()。A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B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C不同企业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D同一企业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例子,10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体现了()。A.可靠性原则 B.谨慎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

9、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确认、计量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经济实质,法律形式,二者统一,交易事项,二者分离,11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并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AS股份有限公司本月未确认收入,这是根据()会计核算质量要求。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可比性 D相关性,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重要性可以从质和量两

10、方面进行判断。从性质方面讲,只要该会计事项发生就可能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事项。从数量方面讲,当某一会计事项的发生达到总资产的一定比例(如5%)时,一般认为其具有重要性。,例子,12在会计实务中,将低值易耗品列入存货进行管理与核算,体现了()。A.相关性原则 B.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会计确认确认标准和方法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之上,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和利润的数额,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会计信息,特别是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谨 慎 性,处理原则:应

11、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8.及时性所谓及时性是指信息在对用户失效之前就提供给用户。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及时性在会计确认、计量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例题,13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个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所反映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A.重要性 B.实质重于形式C.谨慎性 D.及时性,一、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它是对会计活动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和基本程序等所作出的

12、合理设定。,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这一假设认为,一个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相对独立,而且独立于所有者之外。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意义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即法人)是有区别的。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会计主体非法人,会计主体法人,会计主体法人,会计主体非法人,非会计主体法人,独资与合伙企业,拥有,业主,财产,负债,拥有,资产,

13、拥有,拥有,企业集团,所属企业A,子公司A1,子公司A2,子公司A3,所属企业B,子公司B1,子公司B2,(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意义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此外,企

14、业还需按半年度、季度、月度编制报表,即把半年度、季度、月度也作为一种会计期间。,意义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问题,(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意义明确了会计的计量方法。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14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10会计分期的前提是()。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例子,15某企业本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支付上月份车间部门设备维修费5 000元;(2)收回上月的应收账款10 000元;(3)收到本月的营业收入款8 000元;(4)支付本月应负担的办公费900元;(5)支付下季度保险费1 800元;(6)应收营业收入25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7)预收客户货款5 000元;(8)负担上季度已经预付的保险费6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