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圣李商隐.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0958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0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圣李商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情圣李商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情圣李商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情圣李商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情圣李商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圣李商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圣李商隐.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凌云诗才李商隐,哭李商隐唐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注:1.鸟啼花落: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2.竹死桐枯凤不来: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李商隐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科举不第)。3.鹓雏(yunch)古书上指凤凰一类的鸟。在传说中都是瑞鸟。用以比喻贤才或高贵的人。,李商隐(813-858)生活于中晚唐,历经宪宗、穆宗、敬

2、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六朝皇帝均为平庸之主:不是崇信方士,就是游幸无常,不是早夭,就是遇弑。其时“阉人暴横、党祸蔓延”,(文宗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王朝政治处于“夕阳无限好,只惜近黄昏”阶段。因而其诗“谲而晦”。,诗人的家世祖籍河南沁阳。没落贵族:“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肖院-肖道成;李渊-李广二十三代后裔;李商隐-李广三十一代裔孙)高祖李涉当过县尉,曾祖李叔洪才气横溢,十九岁中进士,安阳县尉,二十九岁死;祖父李甫以疾早逝;父李嗣,李商隐三岁时罢令,五六年后病死江南(821)。弟羲叟,进士及第(847);三位姐姐大早夭,裴氏大十七岁,九岁时,死,徐氏十六岁时死(827)。-“内

3、无强近,外乏因依”,不幸的童年:家难旋臻:李商隐二岁时,出嫁不到一年的二姐与丈夫闹翻,黯然回娘家,九岁时病逝;父亲罢获嘉县令-江南幕僚(绍兴、镇江)十岁时丧父-荥阳发奋苦学:早熟而有才“五岁读经书,七岁弄笔砚”,虽无煊赫家世,却为世代儒墨书香门第。十六岁温卷、干谒当道,受知令狐楚,十九岁辟著巡官。828应举,837中进士。838与王茂元女儿结婚:得罪令狐綯:“以商隐背恩,尤恶其行”。正史:“放利偷合,诡薄无行”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情圣: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柳枝(柳枝五首)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

4、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宋华阳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锦瑟 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

5、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明王士桢:“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獭祭:又叫作獭祭鱼,

6、獭是一种两栖动物,喜欢吃鱼,经常将所捕到的排列在岸上,从古代中国人的眼里,这情形很象是陈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就称之为獭祭鱼或獭祭。獭摆放鱼的现象,含有堆砌的意思。所以後来就有人用獭祭鱼来形容文学上喜欢多用典故的现象。)清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鲁迅:“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自宋开始,对李商隐诗歌的推崇与贬黜,大约经历三个时期:宋初杨亿标榜学习李商隐的“西昆体”,李商隐诗歌因而受重视;元明崇尚盛唐诗歌,忽略晚唐诗歌;清代对李商隐诗歌重新确认。李商隐诗歌为后人重视,主要在于其典丽精工的诗风、与杜甫的因承关系以及诗歌中曲折委婉

7、地表现出来的士人失意心态。张戎岁寒诗话:“咏物似琐屑,用事似僻,而意则甚远。世但见其诗喜说妇人,而不知为世鉴戒其言近而旨远,其称命也小,其取类也大。”此为后清人刻意追求无题诗隐义的滥觞。,“西昆体”,中国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这部诗集在当时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法,号为西昆体,在宋初风靡了数十年。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故最能代表西昆体的是杨,刘,钱等人.西

8、昆体诗人宗法李商隐。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技法圆熟,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以求意旨幽深。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词采精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西昆体,少有现实内容,多为酬唱之作,内容空虚,点缀升平;形式华美,严重脱离社会生活。,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奠定全诗基调热恋中的双方,由于种种原因,硬生生被拆散,天各一方,这种生离甚于死别。故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首句两个“难”,来突出“别”。其一难:久别之后,亟谋一见,难于上青天。第二个“难”,推进一层,相见既然是不可能,那么设想短暂的相见之后更长久的离别,就愈益是

9、一种难能的期盼了!就连品尝一下短聚长散的痛苦需求都被剥夺了,活生生火辣辣的生命硬是在热切的期盼中,慢慢归于死!何其残酷!“人面桃花”之典出之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钟情怀春的热恋男女,不得不承受无边无沿的别离对爱情的摧残,不得不付出似水流年,青春不再的沉重代价。景语,即情语。,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说自己之情思悠悠不尽,至死才断;又是喻意,以“蚕丝”,喻“情思”,绵绵不断的情思,至死吐尽。此外,还有一种象征意蕴:从春蚕以死殉职的精神中,看到一个无私无畏的以死殉情的精神形象。因而“春蚕”意象能超越爱情意蕴而

10、获得更为宽泛的内蕴启迪。“泪”谐“虑”,言对对方的煎心虑念,永不止息,直至煎尽熬干;以“烛泪”喻“人泪”,说“相丝之泪、别恨之泪”,至死始干。于蜡烛自煎、成灰泪干的形象中,象征因一往情深的思念而痛苦煎熬自己的牺牲精神。明知追求无望而偏执着不渝,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蚕柔软之体,丝之韧之曲,赋予纯洁柔韧的爱情内质;烛刚直之躯,从头燃烧到脚将光明送给人间的胸襟,是一个风骨凌然的伟丈夫爱情的象征,曲直相应,柔韧与刚直对应,银白色同殷红色对应,春蚕为爱情凄绝而死同蜡烛为爱情悲壮而亡对应。阴柔与阳刚、优美与壮美、男与女对应。,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云鬓改色,感慨韶华易逝而倍增思念;夜吟月

11、寒,因思念而辗转难眠。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希望中绝望。,锦瑟-古典诗歌最难解的一首,一、本身的内蕴的多层面性与多指向性。二、传统一味考据、实证思维。,传统的几种破译与解说,一层:咏物与咏人;咏人:令狐楚的丫环或侍妾(计有功唐诗纪事);咏物:写瑟、写曲。中间四句表示“适、怨、清、和”四曲。系令狐楚侍人所奏。(见许彦周诗话)二层:情感层面:悼亡与恋情说。三层:自伤与伤世说。四层:纯美说:,周振甫和王富仁,一、诗词例话:前六句写形象-锦瑟,后两句写自己的感慨。二、1、全诗主干:梦幻、寄托、失意、无为;象征性结构:人的四种精神素质:梦话、情感、意志、无欲;3、人的四种行为方式;4、人

12、生各阶段的特征:少年、青年、中年、老年。5、艺术境界与人的精神境界相联系:奇幻、热情、凄清、中和。,得意忘筌、舍筏登岸之法,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何景明:“佛有筏喻,言舍筏则达岸矣,达岸则筏舍矣。”锦瑟:汉书。郊祀志:“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弦,为二十五弦。”“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没有开端、起点:始乎无端,卒乎无穷。1.“锦瑟”是触媒,或情感的媒介,一种移情。2.思绪与锦瑟形象的关联性。“思”是核心,“华年”是内容:青春年华。,纵向思维:从历史纵向返回遥远的往古:“庄生梦蝶”人生幻梦、历史幻梦、世界幻梦的人生宇宙观;“杜鹃啼血”=矢志不渝、哀怨。历史性

13、思绪。横向展开:无限阔大的空间。首先是从下到上的空间拓展,“月明”、“日暖”在诗意上跨越了黑夜与白昼的更迭。“珠”泪;“玉”烟,作为空间的中介物,在意念上造成了,一种迷蒙、朦胧的无限情境。其中,“泪”、“暖”等意象,也蕴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抽象空灵的情感体验和人世象征。颔联与颈联,既创造了一种无限阔大的时空境界,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人生内容。古人云:“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尾联:思绪回到现实,虚实反差。追忆:思绪的展开是何等的阔大,但它毕竟是稍纵即逝的;“惘然”:迷糊不清貌。宇宙历史太苍茫无际了,人生世界,也实在难以看透说清了。诗人经历一番大范围的情感游历后,最终得到的只能一种无奈的感受

14、。,尾联:思绪回到现实,虚实反差。追忆:思绪的展开是何等的阔大,但它毕竟是稍纵即逝的;“惘然”:迷糊不清貌。宇宙历史太苍茫无际了,人生世界,也实在难以看透说清了。诗人经历一番大范围的情感游历后,最终得到的只能一种无奈的感受。,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掾吏 yunl官府里的办事员,无题诗的“间隔心态”,一、人神之隔: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

15、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神人之隔”是“间阻”的夸饰表现,或者说诗人自己无奈切断了通往仙界的欢娱之路,表现诗人情感的深度幻灭。二、生死之隔:生存意志的挫败。生死阻隔是“间隔”的极致表现,死亡本身就是冰冷的墙,书写着生命的悲凉与无奈,更无情击碎诗人痴情的幻想。三、现实之隔:诗人常用雨、夜、雾一类视觉、触觉受阻的意象,形成幽暗凄冷的难以遥视、难以穿越的神秘氛围。夜雨寄北 客观层面:爱情体验、身世感慨;主观层面:儒教传统、悲剧意识;诗美层面:深度象征;历史层面:从蒹葭到蜡烛,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少。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黄檗 bao,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