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4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1884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4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篇1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确保20_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中小学部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跑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

2、康课程刚性要求,初中每周3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制度,每天安排中小学生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节课间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值周生督促检查。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部要求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QQ群和微信平台等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中小学部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学部要求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

3、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开设篮球、排球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

4、指导,进行评价。中小学部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_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中学部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七、健全责任机制中小学部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5、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篇2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关于转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重要部署,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制度。一、组织与管理1、领导工作小组:组长:祁建敏副组长:金秀张玲芬组员:级部主任、体育组教师2、学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且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

6、任制,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3、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安排、班主任等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实施的计划和监督工作,体育教师负责测试的组织成绩记录、等级评定,负责本班的组织工作。4、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体育教师评估工作内容之中。二、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条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从严加强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

7、督导和评估制度,深化健康教育,实施好各项健康工作的“达标细则”,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校现有学生2700多人,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中每年都有部分班级项目成绩处于区级中下位,准备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学生体质得到全面增强。三、主要工作1、首先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

8、不拔的意志品质。2、其次,体育教师作为主体向学生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介绍体质测试的内容、方法。介绍信关于加强身体素质辅助练习内容。利用导师制致家长一封信,告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督促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3、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促进家校联动,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校外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效益最大化;在休息日或者寒暑假设计家庭体育锻炼活动菜单,明确锻炼内容、运动强度与

9、时长等要求,加强反馈指导。4、最后,强化动态监测,合理运用学生体质监测结果。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_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健全包括学校测试上报、接受部门逐级审查、随机抽查复核、动态分析预测、信息反馈公示、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内的区域、校级常态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形成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四、实施步骤:1、九月向学生介绍体质测试的内容、标准以及测试的方法。布置增强体质的辅助练习手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锻炼。2、从九月中下旬开始,利用体育课上的素质练习时间,加强

10、此方面内容的练习,为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奠定基础。3、10月一11月对学生进行测试。4、12月初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测试数据。五、强化措施1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列入课表形成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减少学生的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和体育课。2 .保证开齐上好体育课程。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开齐上好体育课。3 .保证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器材设备和场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校园运动设施建设,添置必要的器材设备,确保安全科学适用,坚决杜绝一些器材设备被封存备检不使用以及体育设施成人化的现象,力求尽快达标。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

11、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4 .保证学生体质监测和学生体检。我校现已配齐配齐监测器材,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要求每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做到一年两次检测。规范监测方法,公示监测结果,确保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并将监测结果在规定的时间上报。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要加强对学生的测试及体检结果数据分析和运用,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介绍疾病预防处方、营养处方、运动处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5 .搭建赛事平台,完善学校和级部各类竞赛体系。学校要健全体育锻炼制度,普及性体育运动项目,以赛促建,积极参加区域各级各类

12、阳光体育大联赛,学校每年一度积极组织运动会和体育学科周活动。完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联赛,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搭建青少年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展示平台,进一步激发运动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6 .优化项目布局,不断丰富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在区域原有学校体育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优化项目布局结构,丰富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学校以武术、击剑、篮球、游泳、羽毛球、网球为重点项目课程在各级部中做普及,在学校层面呈现特色项目,积极营造形成“一校多品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局面。打造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发展的学校体育新格局。7 .保证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健全对学校

13、体育投入的长效机制,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投资计划,保证体育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六、加强领导学校校长是学生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和管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加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加大素质教育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形成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共同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学校和家庭形成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

14、的良好氛围。此外,利用导师制引导家长为孩子科学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心态,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常态机制的形成。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篇3一、学校健康教育制度1 .学校要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确保班班开课、人人有书,做到有课时、有课本、有教案、有考核、有评价。2 .宣传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心理卫生。3 .结合季节特点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学校、班级设卫生宣传栏(角),定期刊登有关卫生的知识。4 .宣传形式力争丰富多彩。每季度出黑板报1至2期,每月

15、广播播1至2次;5 .做好学校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常见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6 .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要“管起来”,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同时尊医嘱对患者隔离或休学。二、学生健康教育制度1.定时作息,每天学习与课外活动时间不超过八小时,课外作业量不超过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的规定,保证学生睡眠不少于八小时。7 .自觉养成坐正、立直的良好习惯。8 .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六勤”、“六不勤刷牙、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洗衣、勤晒被褥,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变质食物,不吸烟饮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杂物。9 .保护视力,做到“五要”、“五不要”。10 不用手指沾唾液翻课本,不把笔衔在嘴

16、里。11 饭前,饭后要洗手。12 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13 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学习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100%,行为形成率达到95%以上。三、教师健康教育制度1 .衣着整洁、仪表端庄、公共场合不准穿拖鞋、平脚短裤、背心。2 .上课时不对着学生咳嗽、打喷嚏,不抽烟,不与学生口对口近距离讲话。3 .保持教室门窗玻璃齐全,窗明几净,墙壁无污迹、灰尘,地面无纸屑、杂物,课桌椅排列整齐。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注意饮食,预防疾病。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篇41 .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学生、教师、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完成

17、各项预防接种工作。建立的健康档案属于公有财产,任何人不得为私有,不得随意撕毁、篡改、损坏。原始材料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处理需经学校领导书面批准。严格档案管理,要求制度化、规范化,分年度、年级等类别管理,便于查询,严格执行保密制度。2 .开展全员体检。新学年初为每个新生开展健康体检,对体检中发现有器质性疾病、特殊疾病、体弱病残的学生,要通知和配合学生家长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做好登记,名单分别交班主任和体育、劳动任课老师,以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照顾,实施卫生保健措施。对因故未能按时参加体检的学生,要另行安排时间组织补检,确保体检率达到100%o学生体检率纳入班级卫生工作评估内容。3 .开展健康

18、教育。学校广泛开展形式灵活的健康教育,加强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与了解。加强学生食品卫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掌握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平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应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根据季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要切实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使学校环境整洁美观,师生员工人人讲卫生。4 .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活动特点,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5 .认真做好“两操”。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每个科任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坐、立、读、写的姿势及眼保健操的穴位。6 .建立疾病防控预案。发现师生员工有病及时让其到医疗机构就医,禁止带病工作和学习。若发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应在10分钟内上报学校主要领导。协助医疗机构根据病人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防止疾病传播。7 .严把饮食从业人员管理。学校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持有食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并且在有效期内。若体检发现从业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或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