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42030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电专业群典型案例建立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项目建设背景随着机电行业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和塑造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学生,我校结合实践经验,探索出了适合我校机电专业群的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玉林市机电行业、企业、区域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任务明确、组织形式合理、与理论结合紧密的工作(训练)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训导。相对于传统教学,该模式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的学科知识,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产教融合可以

2、将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方面的直接经验,如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等,融入中职教育,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可见,产教融合有利于强化中职校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实施过程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机电专业群逐步形成了“内外交替、交互实践”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高素质机械、电气维修与管理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玉林市机械、电气、机械加工类企业深度合作,针对机电专业突出职业岗位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以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全岗位实践为平台,通过校

3、内实操实训室、校内电子社团、党群服务中心对外服务性基地提供的服务与管理岗位虚拟仿真训练与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的岗位训练的交替进行(交互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一)充分利用好为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平台,每周二、周四两天常态化开展义务为民“家电维修服务活动”;利用周六时间,轮流深入周边49个社区(镇忠社区、江滨社区、玉铁社区、竹美社区、泉塘社区等),开展义务为民“家电维修服务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服务活动促教学提升。其具体做法是:在电子电器专业、机电维修专业和制冷专业的班级,以班为单位,全员参与,设立“家电维修”服务队,每个服务队又分成若干个“家电维修服务

4、”小分队,每个小分队由四个人组成,四人里面设一个小分队长。小分队长由学习优秀,自控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同学担任。机电专业的老师利用自习、自修的时间对小分队长进行加强专业知识及维修技能的培训。在维修服务的过程中,小分队长带领3个同学开展为民维修服务活动,带队老师在场指导。志愿者礼貌地接待群众,热情为社区居民们服务,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加深了党和人民的感情,使志愿精神更好走进千家万户,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掀起志愿服务新高潮,学生专业技能和情感也得到充分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等;有利于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

5、学习和工作以及提升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的思想情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一体化人才,让广大群众了解我校的“特色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办学”、“立足本地,拓宽就业出口”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二)开展校内外企业实践活动1 .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以班为单位,以到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的4人小组为一个单位,在每周六、日安排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合作公司、企业、社区等进行实际工作。学校负责联系实习单位,用人单位指定师傅指导学生的实习。学校负责跟踪检查学生的实习业绩,老师定期走访合作公司、企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工作实习进行指导和鉴定。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工作中

6、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就业奠定了基础;用人单位发现优秀学生,用年轻的技术人才充实企业的发展未来;学校则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策略,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2 .统一规划,改造和新建机电专业群的实训场所。新的实训场所为机电专业群的600多名学生提供了实践实习的机会,使人才培养与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紧密对接。同时,依托实训基地先进的实训设备与师资力量,每年为社会、企业培训300名以上维修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当地产业的升级,提升了当地产业的竞争力。优质师资与先进的设备,也为学校开辟了“产教研培”共同发展的新路,为玉林市加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

7、人才储备和技术保障,促进玉林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1)带动机电类专业群实训环境、实践水平的快速提升。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基地建设中,构建5个大型的实训室、改造整合原有的实训室,带动相关专业群的教学水平与实操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在实训基地成立真实企业及创业创意中心,为学校多个专业提供兼职、实习、创业机会,让学生在学校就能熟悉了解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流程、制度、做事方式方法。(2)促进机电行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效培养。通过现代化的实训环境、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实训、实践、创新为一体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示范基地,基地采用“教师、学生合伙经营,行业专家定期指导”的模式成立

8、真实企业,“学校、企业、行业联盟、兄弟院校”联动的模式成立创业孵化中心,促进机电业高技能实操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效培养。学校与相应的机械、电气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了产教学校。学校先后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招就办的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寒暑假和第三年顶岗实习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缩短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贴近生产一线,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训I、实习条件,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为毕业生的生产实习提供实践场地,使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地进行顶岗技术培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岗

9、位意识、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学业与就业更好地对接。(3)增强学校对外服务能力,示范带动区域周边学校,辐射带动区域产业转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成为区域实训基地建设的标杆项目,其真实企业、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的技术服务周边学校,对周边学校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同时,基地的对外服务中心,提供对外培训、技术外包服务、商品质量检测服务,培养大量的机电类技能型人才及相关领域的实操人才,推动玉林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三、成效与经验机电专业群在教学中开展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上推动和保障这一模式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提高机

10、电专业群学生技能,受益学生500多人。学生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比赛项目逐年增加,含金量增加,各项技能比赛硕果累累。(二)提高机电专业群学生就业率和升学率。在就业方面,与十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活动,为当地企业解决技能岗位人才需求,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更容易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岗学习率、毕业生就业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毕业生人数深受企业欢迎;在升学方面,进入本科和高职深造的学生逐年人数增加,为高校输送人才。(三)提高实训设备配置及利用率。现专业设备总值达555.06万元,新增实训室5间,新增工位240个,满足所有本专业(群)学生实训课实

11、训要求;实训课开出率达100%,设备利用率达100%o(四)提升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明确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加强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提高培训学习,项目建设后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由40%提高到84%,自治区认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6%,专业教师团队结构不断优化。四、体会与思考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机电专业群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使我校的机电专业群在社会、行业和企业具有良好的口碑。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深化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和探索。对机电专业群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继续在校内外实训营造“车间”的真实情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车间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都得到较大提高。(二)把志愿服务、校内外实践活动和真实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在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中深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