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作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作业1 .“清议是东汉后期官僚、儒生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来臧否人物的一种舆论风尚。“清议”的主要斗争对象最有可能是A.外戚B.豪强地主C.宦官D.地方军阀2 .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管理皇帝家族事务C.管理全国军务D.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官员3 .在中国古代政治中,皇权、贵族、官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政治局势的三种力量,皇权更希望与官僚,而不是与贵族结合。从王朝统治成效的角度来看,下列能反证上述观点的是()A.七国叛乱B.国人暴动C.废除宰相D.
2、朋党之争4 .秦始皇下令焚书时,因人们均认为周易是占卜之书,周易从而成为“独不禁”的儒家经典。由此可知,秦朝时A.先秦学术得到选择性保留B.孔子的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C.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开明D.占卜等活动的地位有所提高5 .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6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
3、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相关记述出处馆仲,仓朦实而知礼行,衣食足而知柒醉.卜令如淹水之源,今m帏Tf.法希.tXFW*f.赏罚0尸民心J帏Ff定法丽联陇甭大卜力必先浙兼民赤也:能肝疑故布.必先肿我民.放胜民之本住治民法柠,所以爱民也.画册mH更法A.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和的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活跃的理论创新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高度“忠君”D.法家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民本”思想7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据此可知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国家统一是郡
4、县制实施的前提C.分封制下难以形成家国一体D.秦始皇是设置郡县制的首倡者8 .山东东部地区通鱼盐之利,历来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主要是由于A.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B.丝路贸易高度繁荣C.政府经济控制的加强D.儒家义利观的影响9 .西周初年,周天子以公社为单位进行赏赐和剥削,并不以个体公社农民为对象,因此这一时期”不料(统计)民而知其多少”。但是到了西周末年,周语记载,周宣王多次安排官员“料民”。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西周末年A.战事频繁推动君主集权的加强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治理C.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D.统治者深受法家管理思想影响10 .小张的
5、历史笔记中记录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齐桓公首霸B.商鞅变法C.郡县制确立D.百家争鸣11 .西汉初年,全国设立54郡,中央直接管辖15个郡:人口在450万左右,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3。而诸侯国中“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反映A.西汉仍处于分裂的状态B.诸侯国完全动摇了中央的统治C.郡县只隶属于中央政府D.西汉没有实现有效的中央集权12 .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荀子的主张A.意在突出儒家的地位B.奠定了法家的思想基础C
6、.顺应政治发展的潮流D.改变了社会动荡的局面13 .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贵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汉初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干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体制。这说明汉初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C.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14 .1953年,河北兴隆副将沟出十了大量战国晚期时燕国铸造铁农具的铁范,其中镰范上铸有“右縻(地方官府粮仓)o在距铁范出土处约1.5公里处的古洞沟发现冶铁遗址1处,并在遗址附近发现了2处采矿井。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晚
7、期A.官府垄断手工制造B.铁制农具普遍使用C.社会经济加快发展D.大土地所有制盛行15 .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千里之地中,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中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A.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B.分封制下用森严的等级制巩固宗法制C.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D.各诸侯严格按照补制规定履行权利义务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承秦制,货币有黄金和铜钱两种。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还未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币制紊乱,有仿秦半两所制铜钱,又有三铢、四铢钱等等,民间
8、私铸钱币的情形也很猖獗。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行以前钱币,改用五铢钱。此后又将五铢钱的铸行权收归中央,任用专职官员管理,自此西汉的货币制度得以规范统一。五铢钱是古代中国比较先进的货币。它大小轻重适中,与同时期罗马钱币第纳留斯轻重相类,钱币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外廓,不易磨损和冒仿。从汉武帝铸行五铢钱之后,五铢钱就取得中国主要流通货币的地位长达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钱币之一。唐初改行通宝,仍继承了五铢钱的许多优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杜永涛、姜德富著世界古代后期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9、五铢钱的特点。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日世异则事异。”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2)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并说出其所代表的学派。参考答案:1.C2.A3.A4.A5.B6.D7.A8.C9.CIO.BH.D12.C1
10、3.C14.C15.C16. (1)背景:货币制度混乱,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诸侯国在地方上还是很有势力,积累着大量金钱,依然对中央安全构成威胁,;战争耗费大,国库空虚。(2)特点:大小轻重适中;钱文严谨规矩;铸工精细。17. (1)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崛起。(2)观点及学派:材料一主张兼爱,兼爱则天下无争:是墨家的主张;材料二主张关注人民,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或民贵君轻);是儒家的主张;材料三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道家的主张;材料四认为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不应教条地遵循前代的传统,是法家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