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2894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PPT 页数:429 大小:8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9页
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9页
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9页
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9页
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ppt(4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EMS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讲义,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2,自我介绍,姓名学历及专业工作单位工作经历和EMS/QMS/OHSMS经历学习目的对培训的要求注:每人不得超过一分钟,3,课程介绍,共十二章第一章:环境管理体系概述第二章: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第三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第四章;审核概论第五章;审核启动第六章:文件评审第七章:现场审核准备第八章: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第九章;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第十章: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第十一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过程第十二章;审核员注册管理的通用要求,4,培训方法,直接授课小组活动书面作业

2、独立练习角色扮演,5,考核方式介绍,连续评价:-学习态度-15-口头表述-25-书面作业-25-角色扮演-20-课堂纪律15评价依据:70分以下为C级(不及格)7090分为B级 90分以上为A级,6,考核方式介绍,笔试:题型 选择题:10110分(标准部分5分、审核部分-5分)判断题:10110分(标准部分5分、审核部分-5分)填空题;51-5分(标准部分的判断题)简答题:35分和215分45分 按例题:56分;-30分(4个判标、1个跟踪题)时间 2小时 合格分 70分,7,考核依据,评价依据 培训通过:连续评价B级以上,笔试70分以上。补 考:连续评价B级以上,笔试不及格,允许 补考一次。

3、培训不通过:连续评价C级(不允许补考,连续评价 不合格的学员必须重新参加另一次全课程的培训)或笔试不合格(允许补考一次),8,学习要求,积极参与培训全过程上课时应将手机、BP机关闭或调节到振动档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不从事与培训无关的活动课堂内禁止吸烟,9,第一章,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10,第一节,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11,ISO14000C产生的背景,全球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采取对策和行动ISO/TC207成立各国标准的出台推动了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1

4、996年910月正式颁布了五项标准,12,环境问题的恶化,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海洋污染和海洋保护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与保护问题生态环境恶化,13,环境问题的恶化,我国的环境状况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物污染 生态恶化和资源破坏 A林草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B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C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D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E非工业点源 F城市生态脆弱,14,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采取对策和行动,1972年6月5日到16日,在瑞士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世界环境行动计划19

5、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15,ISO/TC207的成立,199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了“环境与安全”问题,而且被认为是目前 标准化工作最紧迫的课题之一1991年ISO/IEC成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ISO/SAGE)”1992年12月SAGE向ISO技术委员会建议;制定一个与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相类似的环境管理体系方法,以帮助企业改善环境行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1993年6月正式成立TC207,16,ISO 14000产生的基础,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

6、保证标准(1987年)环境标志和绿色产品清洁生产英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1992年颁布)欧盟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审核制度(EMAS,1993年6月颁布,1995年四月生效),17,第二节,ISO 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18,ISO 14000标准的组成,分会 名称(标准子系统)标准号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SC2 环境审核(EA)1401014019SC3 环境标志(EL)1402014029SC4 环境行为评估(EPE)1403014039SC5 生命周期评估(LCA)1404014049SC6 术语和定义

7、(T&D)1405014059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WG2 可持续森林备用 1406014100,19,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1996 idt ISO 14004:1996 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20,ISO14001和14004关系,ISO14001是规范,ISO14004是指南 ISO14001只提出EMS的要求,ISO14004指出方法和途径;ISO14001要求必须满足,ISO14004不是必须的;ISO14001是认证审核准则,ISO14

8、004不是。ISO14001标准的运行模式是描述EMS建成后的运行状态的,ISO14004标准的运行模式是描述EMS的建立过程。,21,ISO14001和ISO9001的关系,相同点:管理性标准,而非技术性标准自愿性的国际标准运行模式相同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可以运行第三方认证的标准都以过程控制为基础,要求文化体系,22,ISO14001和ISO9001的联系,不同点:对象:ISO9001标准的承诺对象是顾客 ISO14001标准的承诺对象是相关方管理的内容:ISO9001标准控制的核心是产品的质量 ISO14001标准控制的核心是环境因素,2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B/T19

9、011-2003/ISO19011:2002,本标准代替GB/T 19021.1-1993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第1部分:审核GB/T 19021.2-1993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第2部分:质量体系审员的评定准则GB/T 19021.3-1993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第3部分:审核工作管理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 通用原则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 审核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B/T 2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24,与所代替的六项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1.范围的变化 2.结构的变化 3.内容的变化 此标准为实现审核员双重资格和两体系同时

10、审核提供了依据,而且是促进管理体系一体化的重要措施,25,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第二章,ISO14001环境体系标准,26,第一节,ISO 14001标准概述,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27,ISO14001组成,ISO 前言引 言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附录A(提示的附录)规范使用指南附录B(提示的附录)ISO14001与ISO9001的关系附录C(提示的附录)文献目录,28,引言,有效的环境管理需要组织实施结构化的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遵循自愿原则,不增加,不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标准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

11、预防,协调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 发展的关系认证性标准,提出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标准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绩效)的绝对要求;采用“标准”有助于但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结果;环境管理体系不必独立于其他管理体系。,29,范围,适用于下列愿望的组织: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向外界展示符合性;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对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30,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PDCA循环),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与其他要求目的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信息交流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

12、准备和响应,管理评审,监测和测量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持续改进,PLAN,ACT,DO,CHECK,31,ISO14001特点,自愿原则广泛适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全过程预防持续改进原则,32,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体系实施的重点是污染预防体系实施的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体系实施的关键是过程控制体系实施的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和重视体系实施的依据是程序的管理,33,第二节 术语和定义,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34,术语和定义,1、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

13、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5,术语和定义,2、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6,术语和定义,3、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7,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关系,38,术语和定义,4、环境方针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39,术语和定义,5、环境目标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40,术语和定义,6、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

14、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41,方针、目标、指标的关系,42,术语和定义,7、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或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 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43,术语和定义,8、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44,术语和定义,9、环境表现(行为)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 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15、45,10、污染预防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的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术语和定义,46,11、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术语和定义,47,术语和定义,12、环境管理体系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48,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客观地获取审

16、核证据并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给管理者。,术语和定义,49,第三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50,4.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51,要素4.1要求与理解要点,建立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EMS保持按本标准要求运行和持续改进所建立的EMS,52,4.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

17、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53,要素4.2要求与理解要点(1),环境方针的内容要求:a.适宜性(适合于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两个承诺c.一个框架,54,要素4.2要求与理解要点(2),环境方针的管理要求:a.最高管理者负责制定方针b.形成文件c.付诸实施(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d.予以保持(惯彻执行、定期评审、适时修订)e.传达到员工(宣传、教育与培训、理解与落实)f.公众可获取(公开性),55,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18、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56,要素4.3.1要求与理解要点(1),建立并保持程序:对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及其相关信息的更新实行程序化管理;识别环境因素: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可以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及时更新有关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信息: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的工作要动态适应客观变化;将重要环境因素转化为具体的环境管理对象:如目

19、标的制定;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结果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是实现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57,要素4.3.1要求与理解要点(2),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以及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因素;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下的环境因素;三种运行装态(正常、异常、紧急)下的环境因素;涉及七个方面环境问题的环境因素;如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废物管理、d土地污染、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f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g其他方面:如特别行业的特殊环境问题;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及时更新环境因素

20、的识别与评价。,58,要素4.3.1要求与理解要点(3),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影响的步骤与方法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影响的步骤:a.选择和划分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b.识别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c.确定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a.过程分析法 b.工艺流程(物科衡算)分析 c.生命周期分析 d.对比法 e.现场观察 f.问卷调查 g.其他,59,要素4.3.1要求与理解要点(4),环境因素识别时易被忽视的方面 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 能源、资源合理使用方面环境因素,60,要素4.3.1要求与理解要点(5),重要环境因素评价依据环境方面环

21、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61,要素4.3.1要求与理解要点(5),重要环境因素评价依据商业方面环境法律法规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改变对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影响相关方关注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62,要素4.3.1要求与理解要点(5),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a.定性判断法b.定量打分法c.定性判断与定量打分相结合,63,64,草捆,喂料输送机,切草机,筛选及除尘,皮带或刮板输送机,蒸煮,喷放,提取废液,筛选,漂白,打浆,施胶或染色,造纸,成品,分切包装,65,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22、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66,要素4.3.2要求与理解要点,建立并保持程序,对有关法律及其他要求的收集、适用性确认,建立获取渠道等工作进行程序化管理;收集和识别与本组织的因素有关的法律及其他要求;确定适用的法律及其他要求;跟踪法律及其他要求的变化信息;建立有效的获取渠道。,67,4.3.3 目标和指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与指标应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是,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

23、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68,要素4.3.3要求与理解要点(1),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应针对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目标和指标要具体、尽可能量化;目标和指标要适时评审、修订、更新,以实现持续改进;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要依据:a.环境方针;b.法律及其他要求;c.重要环境因素;d.组织的规模、经济、技术、经营状况、发展机会;e.相关的观点;目标、指标应该与方针一致,应包括体现污染预防的目标和指标。,69,要素4.3.3要求与理解要点(2),目标、指标的建立与评审确定环境管理优先领域/项目建立目标、指标的重要基础;应考虑法律及其

24、他要求、重要环境因素、相关方的有关要求;应该符合组织的实际,满足经济、技术可行性,考虑可达性;应包括污染预防的内容;目标、指标的设定应科学,尽可能设定适当的可测参数,或采用具有明确特征要求的定性描述,以使其具有可检验性。,70,4.3.4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的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71,要素4.3.4要求与理解要点,制定并保持环境管理方案:规定如何

25、实现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应具有可行性,以保证全部目标、指标的实现;管理方案的内容应包括:a.与目标、指标相一致的有关职能与层次的职责;b.为实现目标、指标而采取的方法、措施、资源配置,以及时间安排;适时评审和修订管理以适应变化了的内、外部条件(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确保环境管理的持续适用性。,7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关系,a.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建立,73,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关系,b.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相互关系 方针 目标 1 目标 m 指标 1 指标 n 方案 方案 措 施 1 措 施 r,74,4.4.1 组织结构和职责,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26、,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于以传达。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运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75,要素4.4.1要求与理解要点,以文件形式规定个层次的职责、作用和权限,并于以传达:最高管理者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可不止一人,可专职或兼职),明确其作用、职责和权限,确保其:a.按

27、“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与保持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体系运行情况,为体系改进提供依据;各级管理者应确保为体系实施与保持提供必要的资源:人力、专业、技能和财务。,76,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组织应确定培训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是处于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28、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经验,胜任他担负的工作。,77,要素4.4.2要求与理解要点,建立并保持程序:所有培训工作在程序的控制下进行,培训应收到预定效果,使组织的人员满足有关意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不同职能、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确认重要环境岗位人员,确保对其实施有效的培训;按程序实施培训,确保对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标准”要求的a)、b)、c)、d)培训效果;确定重要环境岗位人员所需的经验、培训水平和能力,确保其胜任工作;应要求代表本组织工作的相关方证实其员工已接受必要的培训。,78,4.4.3 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a.组织内部个层次和职

29、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b.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79,要素4.4.3要求与理解要点,建立并保持程序:对与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信息的交流工作进行程序化管理;根据各职能与层次的相互关系,确保有关的内部信息及时、有效准确的交流;对于外部信息,确保有效的联络、成文和答复;对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外部信息,要认真处理,并记录有关处理决定。,80,要素4.4.3要求与理解要点(2),环境信息的主要类别内部信息:a.管理者环境承诺、决定和环境管理要求的信息;b.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信息;c.职责和权限的信息;d.环境因素与环境影

30、响及其更新的信息;e.运行控制和紧急状态的信息;f.体系运行的其他信息(培训、监测与测量、不符合纠 正与预防、内审与管理评审等),81,要素4.4.3要求与理解要点,外部信息:a.法律及其它要求变化的信息;b.需与外部相关方沟通、向其通报或与其联络的信息(相关方的要求或抱怨、组织运行的环境影响、应急计划及其它有关的环境事件或事宜、环境方针及环境承诺、环境绩效评价等)c.市场环境需求变化的信息;d.可考虑交流的其他外部信息。,82,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83,要素4.4.4要求与

31、理解要点(1),应建立并保持结构化的体系文件,描述环境管理体系;对文件形式的要求:书面或电子媒体,或两种形式并存;充分描述核心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应明确获取相关文件的途径。,84,要素4.4.4要求与理解要点(2),体系文件内容足够详尽;明确各体系要素的实施要求,明确各相关要素职责、工作程序、有关管理活动等关联和衔接关系;根据组织实际,选择文件层次、形式;可将环境体系文件与其他体系文件结合。,85,4.4.5 文件控制,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志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a.文件便于查找;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有授权人确认其适宜性;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

32、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d.迅速将失效文件所发放和适用的市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e.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和职责。,86,要素4.4.5要求与理解要点,应建立并保存程序:对所有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有效管理(批准、发放、使用、保管、更改、作废、撤回);要求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注明日期、规定留存期限并予以留存文件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a.规定文件制定的程序和职责;b.明确文

33、件定期评审、修订的职责和制度,保证文件的有效性、适应性,以及制定的连续性;c.明确文件的存放位置及查找的方法,并予以妥善保管;d.确保“关键岗位”可得到现行有效文件,确保按正确文件操作;e.采取措施,确保及时从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失效文件,避免连续使用 f.具有法律性和(或)保留信息需要的失效文件,要标识清楚,以免误用。,87,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a.对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

34、件支持的程序;b.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88,要素4.4.6要求与理解要点(1),建立并保持程序:对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程序化管理,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针对有关的运行与活动,策划程序,确保它们在程序控制下实施运行控制程序应重点考虑:a.对没有程序指导可能偏离方针、目标的所有运行和活动制定指导程序,预防可能的偏离;b.对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规定运行与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c.对相关方的产品或服务中可识别并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建立并保持程序和管理要求,并

35、予以通报,使其行动符合组织的要求。,89,要素4.4.6要求与理解要点(2),实现要素的关键工作直接控制和改善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是实现要素的关键;要科学、全面地识别并确定出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以及相关的活动或过程;针对所确定的运行与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考虑控制环境影响的措施和预期效果,由此策划相应的控制程序,规定运行程序以及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标准。,90,要素4.4.6要求与理解要点(3),运行控制可能的活动研究开发中的设计采购订立承包合同原材料的搬运和储存生产和维护实验室工作产品运输能源供应后勤服务其他有关活动,91,要素4.4.6要求与理解要点(4),可能的程序文件水污

36、染控制程序 大气污染控制程序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设备管理程序能源管理程序资源管理程序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清洁绿化管理程序其他可能需要的程序,92,应急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93,要素4.4.7要求与理解要点(1),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确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进行程序化管理,确保预防或减少环境影响;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作出响应,(预防环境

37、影响和减少环境影响的程序、计划/预案等);必要时,特别是事故后,分析原因并对原有关键规定(程序、计划/预案等)进行评审和必要修订;可行时对程序、计划/预案进行定期试验。,94,要素4.4.7要求与理解要点(2),实现要素要求的关键工作结合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运行与活动、部位或岗位等)针对确定的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分析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确定可采取的避免或减少环境影响的预防和应对对策;制定程序、计划/预案、(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信息、内外部联络、培训等),95,练习一(环境因素识别),请识别“发电机房、化学品库、油库、污水处理站、车库、水泥厂、火电公司、油脂厂

38、、织染厂、扎钢厂、造纸厂”的环境因素。要求:每组织识别一个单位或部门。,96,4.5.1 监测和测量,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记录。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97,要素4.5.1要求与理解要点(1),建立并保持程序:在程序的控制下对有关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征实施例行监测与测量,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以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明确与重

39、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实施例行的监测与测量;监测与测量内容应主要考虑:组织的环境表现、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有关的运行控制;应对检测与测量仪器/设备保持校准和维护,保存相关记录;建立并保持程序,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定期评审实施程序化管理;,98,要素4.5.1要求与理解要点(2),识别与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 运行与活动,针对有关的运行活动,判断其中的关键特性(对有效控制可能产生的严重环境影响起关键作用的活动、控制因子、包括特征性参数),是实现因素要求的基础;要保持例行的(规定的方法、频率、内容和标准等)监测与测量;要注意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的成效实施监测与测量,判断污染预防成

40、果、环境绩效的提高程度,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要程序化,不仅需要关注污染排放指标,还应关注那些“管理”性的“规范”性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与符合GB/T24001标准不同,99,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饱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的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100,.,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41、或其他不期望 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 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区别: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 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101,要素4.5.2要求与理解要点(2),建立并保持程序:处理、调查不符合,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规定处理与调查不符合(已存在的、潜在的),减少影响,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等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对不符合进行处理,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原因,针对已存在和潜在的不符合,实施旨在消除产生原因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纠正与预防措施要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环境影响的大小相一致;纠正与预防措施可能引起文件的更改,组织应按新的规定

42、实施并记录。,102,4.5.3 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记录,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懂得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记录。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103,要素4.5.3要求与理解要点(1),建立并保持程序:对反映体系运行状态的记录实施有效的保存和管理;对各种环境管理记录(应包括培训、审核与评审的相关记录)实施程序化管理:标识、保存与处置等;对记录本身要求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

43、;对记录的保存和管理,要规定并记录保存期限、满足方便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的保管要求;应保存记录,以满足在适宜时,可以从中获取体系及其运行符合性信息的需要。,104,要素4.5.3要求与理解要点(2),记录的种类有关法律与其他要求的信息投诉记录培训记录过程信息产品信息检查、维护与校准记录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记录,105,要素4.5.3要求与理解要点(2)-续,有关的供方与承包方的信息事故报告应急准备与响应信息环境因素信息审核结果管理评审遵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情况的定期评价记录,106,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组织应制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程序,进

44、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a.判断环境管理体系:1)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率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107,要素4.5.4要求与理解要点,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制定并保持内部审核方案;内部审核应定期进行;审核程序应明确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及工作要求,明确审核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方案(时间、人员安排、审核范围、审核内容等)制定应考虑:运行中的环境因素及其

45、影响的重要性、以前的审核(内部、外部)结果;审核程序、方案及其实施应确保标准要求实现的审核目的(符合性、有效性)审核结果要向管理者报告。,108,4.6 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需要。,109,要素4.6要求与理解要点,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实施管理评审;评审工作要形成文件;评审的目的:评价审核体系

46、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的内容:内部审核结果、客观环境变化的信息、持续改进的要求,方针的适宜性、目标的实现程度、体系要素实施和体系运行的情况;根据评审内容的要求,确保收集充分的信息(输入);评审的结果(输出):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改进的机会、方向和要求;方针、目标以及其他体系要素调整、修订的决定。,110,第四节,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系统化,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111,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逻辑系图,4.6管理评审,4.2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与其他要求,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 方案,审核,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

47、,文件控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记录,检测和 测量,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112,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间的协作关系,基础要素:主线要素:保障要素:辅助要素:,113,第三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114,环境法的概述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环境法律,法规介绍主要环境法律制度主要环境标准介绍,115,第一节 环境法概述,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116,环境法,定义:由国家指定的,或国际间共同制定我国参加并认可的,为调整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中产生的各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也城环境保护法。目的:保护和改善人类生

48、存环境和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社会关系环境社会关系,117,环境法原则,环境权;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民众参与。,118,第二节,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119,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结构图,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环境资源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其他法律中的环 境保护条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通过,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省、市人大通过,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有关部、委、办、局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政府

49、规章,地方政府颁布,全国人代大会通过,人大常委会通过,120,第三节,主要环境法律,法规介绍,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编制,121,我国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22,我国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单行法-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123,我国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建筑法、文物保护法、乡镇企业法民法通则、刑法、消防法我国加入的环境保护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24,我国主要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部门规章例:交通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