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定位介绍.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2946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轮定位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四轮定位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四轮定位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四轮定位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四轮定位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轮定位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轮定位介绍.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车辆四轮定位,车辆四轮定位的定义及作用,1,车辆四轮定位的主要参数及作用,2,F6车辆四轮定位标准参数及调整,3,影响车辆跑偏的其它因素,4,所谓车轮定位,就是汽车的每个车轮、转向节和车桥与车架的安装应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汽车的转向车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这种具有一定相对位置的安装叫做前轮定位。这是对两个转向轮而言,对两个后轮来说也同样存在与后轴之间安装的相对位置,称后轮定位。这样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总起来说叫四轮定位。,车辆四轮定位的定义,当汽车行驶一定的里程后,各部位零件都有所磨损变形。特别是悬架机构,由于长时间受来之地面和零件之间的摩擦,加上在各种不同路况下行

2、驶,甚至受到来自外力的撞击,很容易对部件造成磨损变形。从而改变了原厂的设计角度,降低汽车性能。为了将其恢复到标准角度,必须对其进行四轮定位。四轮定位是通过专用四轮定位仪对车辆进行精确测量后,技术人员根据测量数据机综合原厂设计标准,对车辆的各种角度和零部件进行更换、修复、整形、调整。使车辆的技术指标达到原厂要求,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车辆四轮定位的作用,车轮定位的作用是使汽车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和转向轻便,并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1增加行驶安全;2减少轮胎磨损;3保持直行时转向盘正直,维持直线行车;4转向后转向盘自动归正;5增加驾驶控制感;6减少燃烧消

3、耗;7减低悬挂部件耗损。,车辆四轮定位的作用,1:增加行使安全性,舒适性;2:直行时方向盘轻松操纵;3:转向后方向盘自动归正;4:减少油耗,降低底盘零件磨损;5:维持直线行车;6:增加驾驶控制感;7:防止因偶然瞌睡,方向跑偏出现事故;,车辆四轮定位的好处,四轮定位是汽车维修保养必需的工作内容之一。除非在做四轮定位到,否则凭感觉您很难判断做的好不好。由于目前汽修行业的良莠不齐,维修质量相差很大,所以建议您尽量到较好的维修企业维修以保证四轮定位的质量,确保行车安全。,(1)每行驶10000公里或六个月后(2)直线行驶时车子往左或往右(3)直行时需要紧握方向盘(4)直行时方向盘不正(5)感觉车身会漂

4、浮或摇摆不定(6)前轮或后轮单轮磨损(7)安装新的轮胎后(8)碰撞事故维修后(9)换装新的悬挂或转向有关配件后(10)新车每行驶3000公里后,什么情况下做四轮定位,主销:是传统汽车上转向轮转向时的回转中心,是一根较粗的销轴。现在,许多独立悬架的汽车已经没有主销了。但在车轮定位中,仍然沿用主销这个名词,把它作为转向轮的转向轴线的代名词,认为转向轮在转向时,是以主销为轴线向左右转动的。回正力矩:使转向车轮回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力矩,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从而保证汽车稳定地直线行驶。拖距:车轮接地点与主销延长线和地面交点在车辆前后方向之间的距离。偏置距:车轮接地点与主销延长线和地面交点在车辆左右方向之

5、间的距离。,车辆四轮定位的相关概念,四轮定位包括前轮定位、后轮定位;前轮定位主要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角四个内容。后轮定位主要包括后轮前束、后轮外倾角。,车辆四轮定位的主要参数及作用,定义:所谓主销后倾,是将主销(即转向轴线)的上端略向后倾斜。从汽车的侧面看去,主销轴线与通过前轮中心的垂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即主销后倾角。,车辆四轮定位之主销后倾角(Caster),作用:主销后倾的作用是当汽车直线行驶偶然受外力作用而稍有偏转时,主销后倾将产生车轮转向反方向的力矩使车轮自动回正,可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车辆四轮定位之主销后倾角(Caster),主销后倾作

6、用原理:由于主销后倾,主销(即转向轴线)与地面的交点位于车轮接地点的前面。这时,车轮因受到地面的阻力,总是被主销拖着前进。这样,就能保持行驶方向的稳定。当汽车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地面对车轮的侧向反力作用在主销的后面,使车轮有自动回正的趋势。主销后倾角越大,方向稳定性越好,自动回正作用也越强,但转向越沉重。汽车主销后倾角一般不超过30,由前悬架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来保证。现代轿车由于采用低压宽幅子午线轮胎,高速行驶时轮胎的变形加大,接地点后移,因此主销后倾角可以减小,甚至为负值(变成主销前倾),以避免由于回正力矩过大而造成前轮摆振。,车辆四轮定位之主销后倾角(Caster),影响:转向节主销

7、的后倾角不准确,会使汽车在转向时前端横向位移,也就是汽车摆头。因主销后倾转向内轮,在转向时会使汽车前端升高,而转向外轮在转向时会使汽车前端降低。如果空车停在平地上,用力左右转动方向盘,站在车头前面的人就可以看到汽车前端左右高低摇晃,这就充分证明转向主销后倾和转向节对前桥中心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当转向内轮摆转角在10-15度时,前桥中心的位置基本上保持不变。如果主销后倾因弹簧钢板变形、工字梁弯曲或扭曲、车架变形等原因而异常,对汽车轮向轮的稳定是有很大影响的。转向主销后倾角定得太小时,转动方向盘很轻便,尤其是在行驶速度不高的时候。但因此而失去主销后倾的稳定作用。转向稳定只能依靠主销后倾来维持,

8、在汽车制动(刹车)时很容易失去控制。所以,转向主销必须具有一定的后倾,以保证制动时汽车的稳定。主销后倾角太小时,汽车前轮制动会抵消后倾角或使其变为负值(主销前倾),这对转向车轮的稳定非常不利。如果转向主销的后倾角太大,转动方向盘很费力。由于汽车前桥的负荷,在转回直线行驶时就显得方向盘过轻或过猛,会引起转向车轮的振摆。故在选择后倾角上,要以具体车况而定,不要只是认定原车主销后倾角的楔片。往往旧车修复时它的车架、前钢板弹簧、前横梁等主要件都有变形失准,用再标准的主销后倾角楔片装上去也不合适。,车辆四轮定位之主销后倾角(Caster),定义:是将主销(即转向轴线)的上端向内倾斜。从汽车的前面看去,主

9、销轴线与通过前轮中心的垂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即主销内倾角。,车辆四轮定位之主销内倾角(K.P.I),作用:使车轮转向后能及时自动回正和转向轻便。注意: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都有使转向轮自动回正的作用。但主销后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有关,而主销内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无关。因此,高速时主要靠主销后倾的作用,而低速时主要靠主销内倾的作用。,车辆四轮定位之主销内倾角(K.P.I),原理:当车轮以主销为中心回转时,车轮的最低点将陷入路面以下,但实际上车轮下边缘不可能陷入路面以下,而是将转向车轮连同整个汽车前部向上抬起一个相应的高度,这样汽车本身的重力有使转向车轮回复到原来中间位置的效应,因而方向盘复位容易。此外,

10、主销内倾角还使得主销轴线与路面交点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交线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转向时驾驶员加在方向盘上的力,使转向操纵轻便,同时也可减少从转向轮传到方向盘上的冲击力。但主销内倾角也不宜过大,否则加速了轮胎的磨损。,车辆四轮定位之主销内倾角(K.P.I),定义:为由车前方看轮胎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向外为正,向内为负。其角度的不同能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及施力点,直接影响轮胎的抓地力及磨耗状况。从前后方向看车轮时,轮胎并非垂直安装,而是稍微倾倒呈现“八”字形张开,称为负外倾,而朝反方向张开时称正外倾。,车辆四轮定位之前轮外倾角(Camber),过去,前轮外倾的目的是,由于由于轴承的间隙,车轮

11、承载后有可能形成前轮内倾。如果有意识使前轮外倾,就可避免汽车重载时出现前轮内倾而加重轮毅外轴承及锁紧螺母的负荷,有利行驶安全。此外,前轮外倾和主销内倾相配合,可以减小主销偏距,使转向轻便。前轮外倾角一般不超过100 不过,现代轿车由于采用低压宽幅子午线轮胎,轮胎接地面积加宽,前轮的外倾会造成轮胎内外磨损不均,并增加滚动阻力。因此,前轮外倾角定得很小,有的甚至定为负值(即变为前轮内倾)。,车辆四轮定位之前轮外倾角(Camber),原理:因为假如空车时车轮正好垂直于地面,则满载时,车桥因受压产生变形,中间下沉,两端上翘,车轮便随之变为内倾,这样将加速轮胎的磨损。另外,内倾的车轮从两端向内挤压轮毂上

12、的轴承,加重了它的负荷,降低了使用寿命。因此在安装车轮时要预先使车轮有一定的外倾,这也使其与拱行路面相适应。使用斜线轮胎的鼎盛时期,由于使轮胎倾斜触地便于方向盘的操作,所以外倾角设得比较大。现在汽车一般将外倾角设定得很小,接近垂直。汽车装用扁平子午线轮胎不断普及,由于子午线轮胎的特性(轮胎花纹刚性大,外胎面宽),若设定大外倾角会使轮胎磨偏,降低轮胎摩擦力。还由于助力转向机构的不断使用,也使外倾角不断缩小。尽管如此,设定少许的外倾角可对车轴上的车轮轴承施加适当的横推力。,车辆四轮定位之前轮外倾角(Camber),零外倾角指的是车轮和轮胎完全垂直于地面,此时轮胎的磨损最小。正外倾角使轮胎外胎面比里

13、胎面磨损得要快;负外倾角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较小的外倾角有助于操纵和转向,符合技术规范的外倾角对轮胎的磨损几乎没什么影响,但是过大的外倾角则会造成轮胎的磨损明显增加,从而缩短轮胎的寿命。正外倾角就像正的后倾角一样影响汽车的直线行驶稳定性和转向轮的回正功能。当汽车转向时,由于正的外倾角作用,外侧悬挂有向上抬离车轮的趋势,当车轮回到直线方向时,汽车的重量压在转向轴上,帮助车轮回正。负外倾角在转弯时防止轮胎侧滑,同时也增加了转向阻力。大多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都设计成正的外倾角,但很多赛车和一些高性能的市内汽车则采用负外倾角。,车辆四轮定位之前轮外倾角(Camber),后轮一般采用零外倾角,但某些独立后悬

14、架则设计有一定的外倾角(通常是负的)。如果前轮外倾角左右不等,汽车被拉向具有正外倾角较大的一侧;后轮外倾角不相等也会影响汽车的操纵性。外倾角能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及施力点,直接影响轮胎的抓地力及磨耗状况。并改变了车重在车轴上的受力分布,避免轴承产生异常磨损。此外,外倾角的存在可用来抵消车身荷重后,悬吊系统机件变形及活动面间隙所产生的角度变化。外倾角的存在也会影响车子的行进方向,这正如摩托车可利用倾斜车身来转弯,因此左右轮的外倾角必须相等,在力的平衡下不致影想车子的直进性,再与束角(Toe)配合,提高直进稳定性及避免轮胎耗不均。增加负的外倾角需配合增加Toe-out;增加正的外倾角则需配合增加

15、Toe-in。,车辆四轮定位之前轮外倾角(Camber),定义:车轮前束(Toe-in)是指从上往下看两个车轮指向的方向。在前端指向内的一对前轮(或后轮)是车轮前束,指向外的则称为车轮后束(Toe-out)。车轮的前束或后束可用英寸、毫米或角度来表示。,车辆四轮定位之前轮前束角(Toe),前轮前束的作用是保证汽车的行驶性能,减少轮胎的磨损。前轮在滚动时,其惯性力会自然将轮胎向内偏斜,如果前束适当,轮胎滚动时的偏斜方向就会抵消,轮胎内外侧磨损的现象会减少。前轮前束可通过转向横拉杆长度来调整,前束角之和(总前束):一根轴上左右两个车轮前束角度之和。,车辆四轮定位之前轮前束角(Toe),影响:零前束

16、即车轮指向正前方,这时轮胎的磨损最小。太大的前束或后束将导致轮胎胎面花纹边缘羽状化的磨损。前束过大则磨损轮胎面外部花纹边缘,每排轮胎花纹内部边缘被羽状化;后束过大则会出现相反的轮胎花纹磨损效果。当汽车为后轮驱动时,前轮通常具有前束,而当汽车为前轮驱动时,前轮则为后束,这是为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补偿转向杆系和转向轮的变化。当汽车行驶时,前束或后束减小(或消失),这是因为车轮在加速度的作用下要回位,同时转向杆系有轻微的弯曲。当一个转向机构的杆件长度不符合设计规范或安装角度不正确,就会使车轮前束发生变化,或者转向时出现抖动,随着悬挂系统的压缩和拉伸,杆件的外端会上下运动。如果杆件的长度和角度不正确,它

17、就会推拉转向臂,把车轮转向另一个方向,当汽车驶过一个突起或一个凹坑时,驾驶员会感觉到转向轮猛地转向另一边。,车辆四轮定位之前轮前束角(Toe),后轮定位,上述的四种定位值都是前轮定位的指标。后轮定位值与前轮定位值相似,但大多数轿车的后轮定位不可调。,四轮定位的正规调整程序,第一步:症状询问与试车仔细倾听并记录司机对车辆不适应症的表述,有定位角度不当所引起的症状,有些可以通过目视就可以发现的,如吃胎;有些则不能直观的看到。倾听司机的描述是很重要的。必要时应该去试车以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缺陷的大致区域。在国外,试车的工作一般由店堂经理完成。店堂经理应该熟悉四轮定位业务,通过试车应对车辆故障可能做出

18、大致地判断,同时还要做系统的检查,看是否有明显的松动及弯曲部位,弹簧及轴套是否有磨损或断裂,轴头及控制臂磨损程度等等。第二步:转向悬挂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在询问或试车做完之后,下一步要对车辆进行检查,应该建立起这样的概念:单靠四轮定位自身,并不足以排出转向故障和磨胎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在进行四轮定位工作之前,应检查所有转向与悬挂系统等。四轮定位技师应建立并遵循一种逐项检查的程序。通过这一程序技师应能彻底、快速地获取准确分析和判断故障所在的信息.,四轮定位调整步骤,车辆调整的顺序规则是:先调后轮,再调前轮;后轮先调外倾角后调前束,前轮先调主销后倾角,后条外倾角,再后调前束。,四轮定位调整技巧,在

19、对汽车进行电脑四轮定位仪检测后,一定要做一个故障综合分析,从理论上讲,四轮定位要求每项参数都一定调整到原厂规定值,然而,由于很多汽车无预留调整部位,往往只能调整外倾和前束,甚至有的只能调前束,但当前束调整的非常准确时,由于轴头间隙的因素,轮胎磨损度的因素,左右轮胎气压不相等因素,转向系统不良等因素的影响等,汽车行驶时仍会产生不良现象,这也是做电脑四轮定位最头疼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凭经验对产生的现象作综合分析,排除影响因素或更换配件。这是会产生新的维修费用,有时车主会无法接受。全部四轮定位参数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因此,当某一个角度无法调整时或调整正确后仍然产生不良现象,这时可灵活的

20、考虑将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参数跳到非标准状态,来弥补无法调整参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跑偏为例,一辆车如果可采用将前轮外倾调整为向相反方向跑偏的趋势来抵消退缩角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一种现象,原本不跑偏或轻微跑偏,但在前轮前束调整后出现跑偏或跑偏加重,人们很容易把这一现象归因于前束调整,其实不然,因为车辆在直行时总是处于左右两轮前束相等位置,所以前束本身不会造成跑偏。但如果前束不对,轮胎与地面摩擦力加大,反而可以掩盖跑偏。事实上此时车辆内由于其他原因已经具有跑偏倾向,不过是被掩盖了而已。跑偏倾向被掩盖时,往往表现出吃胎较为严重。此时如果不综合的分析跑偏因素,盲目的调整前束,将会把原本不严重的故障彰显出

21、来。总之对疑难问题一定要小心地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车辆定位 总结,轿车车轮定位的发 展趋势疑问解答,思考题,为什么现代轿车的后轮外倾角大都设计为负值,且前轮外倾角也较小?为什么现代轿车有的前轮正外倾却可用负前束来配合,而后轮负外倾却可用正前束来配合?,对于传统的设计思想,设置外倾角的目的是为了掌控轮胎车身重量压力点,以适应汽车载荷的变化,减低轮胎的偏磨损,并减轻轮毂紧固螺母的负荷,防止该螺母滑丝飞出而酿成事故。这对于大型车辆是必要的。而相对于轿车来说,载荷相对不大且载荷变化也较小,而车速却愈来愈高,这样,解决因高速行驶引起的轮胎偏磨损和操纵稳定性问题便更为重要。高速

22、转向时汽车具有很大的惯性离心力,即使悬架具有横向稳定杆,车身也会自然向外侧倾斜。因此在静止状态具有正外倾的车辆在转向是外倾角更大,造成外侧车轮的侧偏角比内侧车轮大得多,内外车轮的实际转向角与纯滚动时的转向角差距较大,从而引起内外车轮产生不同程度的侧滑。这种拖滑状态不仅增加了轮胎不正常磨损,还使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减小,降低了车身的横向稳定性。基于上述考虑,车轮具有负外倾,即车轮在静止状态下向内倾斜,在转向时车轮外倾角趋于零,从而减小转向时的磨损和提高转向时的横向稳定性,防止高速行车时出现的“激转”及危险的自动转向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发生在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后轮也是独立悬架的现代轿车上。因为是

23、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汽车在前轮牵引力矩作用下,由于转向杆系存在间隙和弹性变形,前轮前端发生了绕主销向内的靠拢滚动,因而这种车辆设置的前束值都比较小,有的甚至为负前束,以给前轮一个恰到好处的修正量。而后轮作为从动轮,要克服后轮滚动阻力矩的作用,因后轴杆系存在间隙和弹性变形,后轴将产生一定弯曲,使后轮出现前张现象,因而这种车辆的后轮前束角大都为正值,以给后轮一个恰当的修正量,即使后轮外倾角为负值。,1、前轮前束角(Toe)前轮前束的作用是保证汽车的行驶性能,减少轮胎的磨损。前轮在滚动时,其惯性力会自然将轮胎向内偏斜,如果前束适当,轮胎滚动时的偏斜方向就会抵消,轮胎内外侧磨损的现象会减少。前轮前束可

24、通过转向横拉杆长度来调整,前束角之和(总前束):一根轴上左右两个车轮前束角度之和。,调整位置,脚尖向内,所谓“内八字脚”的意思,指的是左右前轮分别向内。采用这种结构目的是修正由于前轮外倾角引起的车轮向外侧转动。由于有外倾,方向盘操作变得容易。另一方面,由于车轮倾斜,左右前轮分别向外侧转动,为了修正这个问题,如果左右两轮带有向内的角度,则正负为零,左右两轮可保持直线行进,减少轮胎磨损。,2、前轮外倾角(Camber)定义为由车前方看轮胎中心线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向外为正,向内为负。其角度的不同能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及施力点,直接影响轮胎的抓地力及磨耗状况。从前后方向看车轮时,轮胎并非垂直安装,

25、而是稍微倾倒呈现“八”字形张开,称为负外倾,而朝反方向张开时称正外倾。,现代汽车中,由于悬架等比过去的坚固,加上路面平坦,车轮外倾角都较小,并且零倾角或负外倾角的车辆越来越多。,四轮定位,设置主销后倾角后,主销中心线的接地点与车轮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之间产生距离(称作主销纵倾移距,与自行车的前轮叉梁向后倾斜的原理相同),使车轮的接地点位于转向主销延长线的后端,车轮就靠行驶中的滚动阻力被向后拉,使车轮的方向自然朝向行驶方向。设定很大的主销后倾角可提高直线行驶性能,同时主销纵倾移距也增大。主销纵倾移距过大,会使转向盘沉重,而且由于路面干扰而加剧车轮的前后颠簸。,4、主销内倾角(K.P.I.)内倾角在车

26、辆悬吊设计之初就已设定好,通常是不可调整的。当车轮以主销为中心回转时,车轮的最低点将陷入路面以下,但实际上车轮下边缘不可能陷入路面以下,而是将转向车轮连同整个汽车前部向上抬起一个相应的高度,这样汽车本身的重力有使转向车轮回复到原来中间位置的效应,因而方向盘复位容易。,此外,主销内倾角还使得主销轴线与路面交点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交线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转向时驾驶员加在方向盘上的力,使转向操纵轻便,同时也可减少从转向轮传到方向盘上的冲击力。但主销内倾角也不宜过大,否则加速了轮胎的磨损。,5、后轮前束 F6车辆的后悬架为五连杆独立悬架,后轮前束是可以进行调解的。通过调整五连杆中的控制臂上的偏心螺栓来

27、改变前束值。,牵引臂,上臂,导向臂,控制臂,下臂,1、外倾角不相等:汽车直行时方向朝较大外倾角边偏;2、外倾角过小:悬架(挂)系统零件及轮胎内缘磨损;3、外倾角过大:悬架(挂)系统零件及轮胎外缘磨损;4、正前束角过大(内八字):方向盘飘浮不稳定,轮胎内缘快速磨损,胎纹外缘羽毛状磨损。;5、负前束角过大(外八字):方向盘飘浮不稳定,轮胎外缘快速磨损,胎纹内缘羽毛状磨损。;6、主销后倾角不相等:汽车直行时方向朝较小后倾角边偏;7、主销后倾角过小:直行时方向盘摇摆不定,转向后方向盘无法自动回正;8、主销后倾角过大:转向时方向盘太重。,不正确的定位参数引起的行驶故障:,四轮定位参数及调整,现代四轮定位仪多是采用推进线定位方法来决定前轮前束的,若改变了后轮前束角造成推进线改变,此时虽然前轮前束没有变化,由于其基准线(推进线)变动了,单轮前束也会跟着变化,前轮的总前束不会变化。,影响车辆跑偏的因素,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