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原理与应用简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S原理与应用简化.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IS原理与应用(专升本),主要内容,第1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基础第2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第3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4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第5章 地理空间信息基础,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是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地球系统,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自身)等四大圈层组成的作为整体的地球。它包括了自地心到地球的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研究内容: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机制、地球系统变化规律和控制变化的机理。研究方法:系统方法,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方法,从地球
2、系统科学的概念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这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科学思维方法;模型方法,针对地球系统科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特点,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或地球的虚拟模型、数字模型,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科学思维方法之一。,第1章 GIS的科学基础,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或 Geo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 GISci)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地球表层信息流的科学,或研究地球表层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综合信息流的科学。就地球信息科学的技术特征而言,它是记录、测量、处理、分析和表达地球参考数据或地球空间数据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问题:研究地球表层的资源、环境和
3、社会经济等一切现象的信息流过程,或以信息作为纽带的物质流、能量流,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等的过程。研究方法: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即“3S”技术。,GIS的科学基础,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是信息时代的地理学,是地理学信息革命和范式演变的结果。它是关于地理信息的本质特征与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地理信息,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贮、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技术问题。地球空间信息科学(Geo Spat
4、ial Information Science 简称 Geomatics)是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为主要内容,并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用于采集、量测、分析、存贮、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球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技术。,GIS的科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更多地强调在技术层面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存储、处理和空间分析利用。因而人们认为将地理信息系统称之为一门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更为合适。,GIS的科学基础,GIS 以采集、存贮、
5、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含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GIS作为集计算机、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GIS 研究计算机技术与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的结合,通过一系列空间操作和分析方法,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乃至企业经营提供对规划、管理和空间决策有用的信息。,第2章 GIS的基础理论,2.1 地理系统理论 地理系统是指某一个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地理要素或过程所组成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行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并能自动调节和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整体。地理系统是一种宏
6、观范围的时空有序结构,具有自组织功能。地理系统的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无外界的强迫(制)条件下,系统自发形成的有序行为,能自身调节功能的行为。地理系统发展经历了从混沌到平衡状态。混沌可用混沌理论研究;平衡状态可用协同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理论/人地系统论、整体性与分异性理论/地带性规律、地理空间结构与空间功能/区位理论等来描述。,地理信息理论,地理信息理论:地理科学理论与信息科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地理信息熵、地理信息流、地理空间场、地理实体电磁波、地理信息关联等。地理信息熵:用来度量地理信息载体的信息能量,即地理信息载体的信息与燥声之比,简称“信燥比”,是评价地理信息载体的质量标准。地理信息流:
7、由于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不均衡现象所产生的,它依附于物质流和能量流而存在,也是物质流、能量流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表征和知识。地理空间场理论:地理能量场信息理论,不同的地理实体可形成不同的地理空间或地理空间场;不同地理实体的地理空间可以形成某些特殊的地理空间或地理空间场;不同的地理空间或地理空间场具有不同的能量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信息理论,地理信息关联性理论,是从事物间的联系、依存和制约的普遍性原则出发,研究地理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和机理,把握庞杂和瞬间变化的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地理信息综合集成的优势,更全面、客观、及时地认识世界,以次作为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种进行模拟、评估和预测,
8、以及指导高水平的地理信息共相的基础理论。GIS相关理论问题: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中表示,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精度和质量,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网络传输,数据分析,空间数据的表达与显示,变化的检测与空间数据的更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数据的安全性,GIS的应用与管理。,地理(地球)空间认知理论,地理(地球)空间认知是研究人们怎样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其中的诸事物、现象的相互位置、空间分布、依存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这里之所以强调“空间”这一概念,是因为认知的对象是多维的、多时相的,它们存在于地球空间之中。地理(地球)空间认知包括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和思维过程等基本过程。,地理(地
9、球)空间认知通常是通过描述地理环境的地图或图象来进行的。地图空间认知中有认知制图和心象地图概念。认知制图可发生在地图的空间行为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地图使用过程中。空间行为是指人们把原先已知的长期记忆和新近获取的信息结合起来后决策过程的结果,其能力可用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的正确程度完全取决于模拟模型和输入数据是否客观地、正确地反映现实系统。心象地图是不呈现在眼前的地理空间环境的一种心理表征,在过去对同一地理环境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它是简介和概括的,具有不完整性、变形性、差异性和动态交互性。可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字资料、使用地图等方式建立。,地理(地球)空间认知理论,第3章 GIS概论,3.1 基
10、本概念 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形、图象等介质或载体,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其特点: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共享性。数据:对某事件、事务、现象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含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形图象及其转换形式。信息和数据密不可分。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并不就是信息。信息处理的实质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在这个意义上,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是可以不加区分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
11、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地理信息的特性:空间分布性、数据量大、多维结构和时序特征。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之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及时态特征三个基本特征部分,它们是GIS技术发展的根本点,也是支持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信息系统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空间位置数据描述地理实体所在的空间绝对位置以及实体间存在的空间关系的相对位置。空间位置可由定义的坐标参照系统描述,空间关系可由拓扑关系,如邻接、关联、连通、包含、重叠等来描述。
12、属性特征有时又称为非空间特征,是属于一定地理实体的定性、定量指标,即描述了地理信息的非空间组成成分,包括语义数据和统计数据等。时态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时态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正受到GIS学界的重视。地理信息的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是GIS技术发展的根本点,也是支持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空间位置数据及其特征,GIS概念与特点,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型信息系统。可定义为,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IS特点:外壳是计算机
13、化的技术系统,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操作的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由点、线、面这三类基本要素组成的地理实体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和空间分析评价能力的成功应用更强调组织体系和人的因素的作用,1、GIS按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全球的、区域的和局部的三种,分别适用于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2、按照表达空间数据维数,可分为 2 维、2.5 维和布满整个三维空间的真三维GIS,以及考虑时间维的时态GIS,或 4维GIS。3、按照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可分为地理相关模型、地理关系模型、面向对象的模型的GIS。4、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专题GIS、综合GIS和GIS工具。,GI
14、S的分类,GIS的构成,完整的GIS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基本软件、应用软件、用户界面、通讯界面)、地理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模型和系统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数据处理及分析人员。,GIS的功能,GIS作为空间信息的处理、管理和分析系统,其功能遍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应用的全部过程,并能回答和解决以下五类问题:位置问题条件问题变化趋势问题模式问题模拟问题,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GIS发展简史,GIS在技术发展导引和应用驱动两大动力因素作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主要归因于三个因素,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二是空间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的发展,牵引着 GIS 的发展,三是对海量
15、空间数据处理、管理和综合空间决策分析应用的推动,驱使着 GIS 向前发展。1、195060 年代为 GIS 的开拓期,注重于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2、1970年代为 GIS 的巩固发展时期,注重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3、1980年代为 GIS 大发展时期,注重于空间决策支持分析。4、1990 年代为 GIS的用户时代。5、21 世纪初期为 GIS 的空间信息网格时代。,第4章 GIS的技术基础,4.1 数据采集技术4.1.1 遥感数据采集技术 卫星遥感 航空和低空遥感地面车载遥感4.1.2 数字测图技术 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或其它联机测角仪器和数字测图记录、处理软件组成。4.1.3 GPS技术采
16、集GIS数据,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是GIS网络化的基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构建企业内部网GIS、因特网GIS、移动GIS和无线GIS提供了多种网络互联方式。,现代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传递信息的技术。通信系统是传递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称,泛指通过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将大量用户终端(如电话、传真、电视机、计算机等)连接起来的数据传递网络。通信系统是建立网络 GIS必不可少的信息基础设施,宽带高速的通信网络俗称“信息高速公路”。,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一般来讲,一个大型网络,需要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建立GIS的通信网络。,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
17、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最好的开发技术结合起来,就是软件工程。把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与 GIS 软件设计开发和维护的工程活动结合起来,便产生了 GIS 软件工程。与一般意义上的软件工程不同,GIS 软件工程既是一项软件工程,又是一项特别关乎数据组织与管理的信息工程双重工程活动交互的复杂特点。,软件工程技术,一、软件开发的基本模型 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组件对象模型二、软件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方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组件对象方法,信息安全技术,地理信息是一种重要和特殊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信息时
18、代,地理信息的传输安全是 GIS 工程设计和建设应当高度关注的问题。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应当满足:信息的保密性、信息的认证、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以及信息的完整性。,当前可利用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公钥基础设施(PKI)(单钥密码、数据加密标准、公开密钥数字签名、数字签名与数字信封、数字证书)、防火墙技术(包过滤防火墙、状态/动态检测防火墙、应用程序代理防火墙、网络地址转换、个人防火墙)和信息伪装技术(叠像技术、数字水印、替声技术)。,信息安全传输的保护方式有认证传输方式、加密传输方式、混合传输方式。,网络空间信息传输存在的问题,在网络 GIS 环境,空间信息的传输模式主要是客户/服务器、
19、浏览器/服务器和客户/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信息传输的模式有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和多点对多点等。(1)大量结果数据的触发问题(2)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问题(3)网络传输的带宽问题(4)网络传输的流量问题(5)网络传输的速率问题(6)网络传输的接入问题(7)网络传输的信息安全问题,网络接入技术,1、广域网连接,即提供因特网服务的大型主机和众多主机构成的网络,通过路由器和租用通信线路接入因特网。2、局域网连接,即众多个人计算机可以先连接成局域网,然后通过服务器与因特网连接。如果每个机器没有独立的IP,则在服务器上安装代理系统,通过代理系统接入因特网。3、拨号连接(PSTN):仿真终端方式和
20、SLIP/PPP方式。4、宽带连接:数字用户线方式(ADSL、VDSL、HDSL、SDSL 等);HFC方式,即以有线电视网(CATV)为基础的接入方式;FTTx方式,使用光纤传输方式的接入方式。5、通过 ISP的接入方式,信息传输的技术,1、局域网:(1)基于高速局域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典型的有:100Base-VGanyLAN,成为需求优先局域网。(2)令牌环,是令牌环路网的简称,用令牌环的方式控制访问,并且可以分配优先权,实时数据优先权高,普通数 据优先权低。其数据速率有 4Mb/s 和 16Mb/s 两种。(3)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协议是标准令牌环协议的拓宽,其
21、数据速率为 100Mb/s。2、基于广域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 IP 分组交换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广域网,由多种不同技术的子网构成,而 IP 协议提供这些网络工作站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功能。,主要有数据编码压缩技术和客户端缓存技术。,网上信息的处理技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VR)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它综合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人工智能、微电子等科学技术。被认为是数字地球概念提出的依据和关键技术;通过系统生成虚拟环境,用户通过计算机进入虚拟的三维环境,可以运用视、听、嗅、触等感官与人体的自然技能感受逼真的虚拟环境,身临其境地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作用,
22、乃至操纵虚拟环境中的对象,完成用户需要的各种虚拟过程。虚拟现实技术可应用于“数字工程”中的工程设计、数据可视化、飞行模拟、模拟实验等多个方面,提供地理环境的各种信息作全视角、多层次的查询、分析、决策、发布。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须有大容量数据存储,快速数据处理和宽带信息通道的技术支撑。,第5章 地理空间信息基础,5.1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空间”的概念是GIS的重要概念。在地理学上,地理空间是指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形式在形态、结构过程、功能关系上的分布方式、格局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地理空间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幔莫霍面。地球表层地基准是陆地表面和大样表面,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人地关系最复杂
23、、最紧密。在 GIS 中,地理空间被定义为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两种形式。绝对空间是具有属性描述的实体的空间位置的集合,它由一系列不同位置上的实体的空间坐标值组成;相对空间是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实体的集合,它由不同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构成。为了表达地理空间信息,就需要建立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模型和方法。,一、地球空间模型描述 地球表面的几何模型是定义合适的地理参照系统的依据。根据大地测量学的研究,球表面几何模型分为四类:地球的自然表面模型、地球的相对抽象表面模型、地球的旋转椭球体模型和地球的数学模型。1、地球的自然表面模型 2、地球的相对抽象表面模型 由大地水准面描述的模型。假设当海水面处于完全静止的平
24、衡状态时,从海平面延伸到所有大陆下部,且与地球重力方向处处正交的一个连续、闭合的水准面构成的地表模型。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就可以利用水准测量对地球自然表面任意一点进行高程测量。,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5.1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3、地球的旋转椭球体模型 地球的旋转椭球体模型,是为了测量成果计算的需要,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地球,且这个旋转椭球是由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它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的。凡是与局部地区(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大地水准面符合得最好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4、地球的数学模型 地球的数学模型,是在解决其它一些大地测量学问题时
25、提出来的,如类地形面、准大地水准面、静态水平衡椭球体等。,二、地理空间参照系的建立 地理空间参照系是表示地理实体的空间参照系统,在 GIS 中,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必须纳入统一的地理空间参照系。主要有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1、地理坐标系 为确定地面点的位置而定义的空间参照系。,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2、投影坐标系统 投影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将椭球面上的点,通过投影的方法投影到平面上时,通常使用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分为平面极坐标系统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统。,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GIS的地理空间通常是指经过投影变化后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地球表层特征空间。它的理论基础是旋转椭
26、球体和地图投影变换。,三、地图投影的概念 地图投影在 GIS 中是必须的。在计算机显示和地图输出时,需要将地球球面上的实体表示在平面上。1、地图投影的概念 转换三维地球表面到二维地图平面的数学处理方法称之为地图投影。它是一种透视投影。,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由于要将不可展的地球椭球面展开为平面,且不能有断裂,那么图形必将在某些地方被拉伸,某些地方被压缩,因而投影变形是不可避免的。投影变形通常包括三种,即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2、地图投影的方法 地图投影的方法主要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平面(方位)投影等,它们均包括正轴、斜轴、横轴等投影方式,在此基础上又分为相切、相割方式两种
27、情况。,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我国常用的地图投影的情况为: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 万、1:50 万、1:25 万、1:10 万、1:5 万、1:2.5、1:1 万、1:5000)除 1:100 万外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地理基础;我国 1:100 万地形图采用了 Lambert 投影,其分幅原则与国际地理学会规定的全球统一使用的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一致。我国大部分省区图以及大多数这一比例尺的地图也多采用Lambert投影和属于同一投影系统的Albers投影;Lambert 投影中,地球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大圆航线)表现为近于直线,这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中和空间分析量度
28、的正确实施。,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四、地理坐标系转换 通常是指两个地理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分为地理坐标之间的直接转换或经由大地坐标之间的间接转换。如从NAD1927 到WGS1984 的转换。大地坐标系统是一个地心坐标系统,经由大地坐标的转换的关系可由下图描述。,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转换方法:三参数法、七参数法。,五、地图对地理空间的描述 地图是地理空间实体的图形模型。它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一定的投影原则,有选择地将复杂的三维地理实体的某些内容投影绘制在二维平面媒体上,并用符号将这些内容要素表现出来。地图上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按照地图投影建立的数学规则,使地表各点和地图
29、平面上的相应各点保持一定的函数关系,从而在地图上准确表达空间各要素的关系和分布规律,反映它们之间的方向、距离和面积。在地图学上,把地理空间实体分为点、线、面三种要素,分别用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来表示。六、影像对地理空间的描述 影像是记录了地理实体分布的写照模型。写真的程度受摄影比例尺的影像,或空间分辨率的影响。,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七、地理信息的数字化描述 在 GIS 中,地理信息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的。表达地理信息的地理数据的几何空间数据主要有三种数据类型,即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1)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是用坐标对、坐标串和封闭的坐标串表示实体点、线、面的位置及其
30、空间关系的一种数据格式。,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矢量本身是数学上的概念,运用到 GIS中,则不同的空间特征具有不同的矢量维数。(1)零维矢量表示空间中的一个点,点在二维欧氏空间中用唯一的实数对(x,y)来表示,在三维空间中用唯一的实数组(x,y,z)来表示。在数学上,点没有大小和方向。在GIS 中,点的类型包括实体点、标记点、面标识点、结点和节点等,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2)一维矢量表示空间中的一个线状要素,或者空间实体对象之间的边界,包括线段、弦列、拓扑连线、弧段、链、环等。线段是两个结点之间的连线。弦列是点的序列,表示一串互相联结无分支的线段。但连接点为结点或节点。弧
31、段是形成一曲线点的轨迹,该曲线可由数学函数定义。在不支持曲线的 GIS 中,弧段是由弦列近似表达的。拓扑连线是两个结点或节点的连线,其方向可由结点或节点的顺序确定,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链是一个非相交线段和(或)弧的无分支而有方向的序列,包括全链、面链和网链。全链是可以显式定位其左右多边形和起结点、终结点的链,它是一个二维拓扑面的组成部分(a)。面链是一条可显式左右多边形但不能确定起结点、终结点的链,它也是一个二维拓扑面的组成部分(b)。网链是一个可显式定位起结点、终结点,但不能定位其左右多边形的链,它是网络的组成部分。,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环是一个不相交的链或弦列、或弧
32、的闭合序列,一个环表示一个闭合的边界,但不包括封闭的区域。包括 G-环和GT-环。前者由无方向链组成(a),后者由全链或面链组成(b),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一维矢量可以闭合,即弧段首尾相接,存在 x1=xn,y1=yn,或 z1=zn。但弧段不能自身相交。如果相交,则应以交点为界,将该一维矢量分成几个一维矢量。,二维矢量表示地理空间的一个面状要素,在二维欧氏平面上是指由一组闭合弧段包围的空间区域。由于面状要素是由闭合分弧段决定的,故二维矢量又称为多边形。面状要素包括内面、G-多边形、GT-多边形、广义多边形、虚多边形等。,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2)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表达
33、中,栅格由一系列的栅格坐标或像元所处栅格矩阵的行列号(i,j)定义其位置,每个像元独立编码,并载有属性。栅格单元的大小代表空间分辨率,表示表达的精度。在影像中,栅格单元的值是栅格内的平均灰度。,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3)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 GIS 表示 2.5 维地形数据的重要格式。是由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共同定义的地形表面模型。,5.1 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矢量数据除几何特征外,还具有属性特征。空间属性特征分为两种,一种是类别特征,即它是什么;第二种是具体的说明信息,或者统计信息,以解决两个同类目标的不同特征问题,如道路的宽度、等级、路面质量等。第一类特征一般用类型编码
34、来表达,第二类特征用属性表格来说明。属性数据表格的一行称为一个记录,描述一个地理实体特征的属性,用空间数据对象的联接则通过特征的标识码找到对应关系。,5.2 矢量数据的属性描述,5.3 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一、矢量数据的表示类型 从前面的内容知道,表示地理现象的空间矢量数据可以表示为点、线、面三类。但按其表示的内容,又可进一步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它们表示的内容如下:类型数据,如考古地点,道路线、土壤类型等;面域数据,如多边形的中心点,行政区界线、行政单元等;网络数据,地下管线的设施、管线网、供水区域等;样本数据,气象站、航线、实验区等;曲面数据,高程点、等高线、等值区域等;文本数据,地名
35、、河流名称和区域名称等;符号数据,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等。,二、矢量数据的空间关系 空间关系是指地理实体之间存在的与空间特性有关的关系,如度量关系、顺序关系和拓扑关系等。是刻画数据组织、查询、分析和推理的基础。空间关系的描述和表达,是 GIS区别于 CAD 等计算机图形处理系统的主要标志。空间关系的研究,直接影响 GIS 的设计、开发与应用。1、拓扑空间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 GIS 中重点描述的空间关系。“拓扑”(Top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意是“形状的研究”。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即拓扑属性。在变换中,图形的有些属性会消失,
36、有的属性则保持不变。前者称为非拓扑属性,后者称为拓扑属性。象拉伸、压缩这样的变换,称为拓扑变换。,5.3 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5.3 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在 GIS 中,连接性、多边形区域定义、邻接性是三个重要的拓扑概念。,5.3 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5.3 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5.3 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空间拓扑关系用来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相邻、包含、相交、相离和重合等空间关系。主要包括面-面、面-点、面-线、线-线、线-点、点-点等多种形式上的空间关系,5.3 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2、空间顺序关系 空间顺序关系描述空间实体之间在空间上的排序,如实体之间的前
37、后、左右和东、南西、北等方位关系。同拓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类似,也具有面-面、面-点、面-线、线-线、线-点、点-点等多种形式上的空间关系。3、度量空间关系 度量空间关系用于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距离关系。这种距离关系可以定量描述为特定空间中的某种距离。,5.3 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5.4 元数据,一、元数据的概念 原意是关于数据变化的描述。现在的含义一般认为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实际上,传统的图书馆卡片、出版图书的介绍、磁盘的标签、拍摄照片的说明、产品的说明等都是元数据。地图的元数据表现为地图类型、图例、图名、比例尺、参照系、图廓坐标、精度、出版单位、日期等
38、。元数据的作用:帮助数据生产者有效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提供数据生产者对数据产品的说明信息,便于用户查询利用空间数据;提供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数据的方法和途径,便于数据交换和传输;帮助用户了解数据的质量信息,对数据的使用作出正确判断;提供空间数据互操作的基础。,5.4 元数据,二、元数据的标准,5.4 元数据,三、空间元数据的获取与管理 空间元数据的获取是个复杂的过程,相对于基础数据的形成时间,它的获取可分为三个阶段,数据收集前、数据收集中和数据收集后。第一阶段是根据建设数据库的内容设计元数据。第二阶段是元数据随数据的形成同步产生。第三阶段是根据需要和设计,对元数据进行描述和管理。元数据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五种,即键盘输入、关联表、测量法、计算法和推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