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制程培训课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3568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to制程培训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ito制程培训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ito制程培训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ito制程培训课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ito制程培训课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to制程培训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o制程培训课程.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TO制程培训课程,让 我 们 一 起 上 一 个 台 阶!,培训计划一览表,1、负责首件的确认及中途的巡检工作。2、报表的填写。3、品质量的判定及检测。4、监督制造部员工是否有按公司文件执行。5、体现制程过程能力的数据采集。6、产品异常时及时反馈、跟踪处理并发出相应的表单:生产异常 反馈单/品质限期改善单。7、产线不良状况的记录。8、对客户投诉的质量问题加以控制、预防。9、各检测设备的保养维护,制程品管的工作职责,ITO产品的类型、结构,二:产品的类型 1、矩阵式(Matrix):用于玩具、电子字典、电子记事薄、计算 器、电子书、电子棋盘及各类电子产品 2、类比式(Analog):多用于PD

2、A、手写板、通讯系统等高档文件产品上 3、电容式(capacitive):多用于PDA、自动售票、终端仪器等高价位产品上,原材料方阻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OK,开料尺寸与工程规格书要求相符OK,ITO产品的结构、类型,一:ITO产品的结构 1、薄膜对薄膜结构:a、Mylar或FPC引出,ITO产品的结构、类型,1、薄膜对薄膜结构:B:ITO Film直接引出,ITO产品的结构、类型,2、薄膜对玻离结构 a、Mylar或FPC引出,ITO产品的结构、类型,2、薄膜对玻离结构 b、ITO玻璃直接引出,ITO产品的结构、类型,2、薄膜对玻离结构C、ITO Film直接引出,ITO产品的结构、类型,3、薄

3、膜对薄膜对承托板结构(F+F+承托板),ITO产品的结构、类型,4、电容式结构,a、纯玻璃电容式,b、薄膜电容式,ITO产品常用术语,ITO工程图(矩阵式机种),ITO工程图(类比式机种),ITO产品常用术语问答题,1、A/A区的定义是。?2、敏感区是指?,ITO产品的生产流程,手机类机种:1、上线:原材料开料-背面保护胶-缩水-印刷耐酸-蚀刻-正面保护胶-印刷AG-绝缘-粘胶-贴离形膜2、下线:印刷耐酸-蚀刻-印刷绝缘点-正面保护胶-背面保护胶-印刷AG-印刷透明油-绝缘(带面版的机种在此处印刷面版)-粘胶1+2(上下线组合)-镭射上线-裁切下线-压合-封胶、喷码-测试-外观全检-QA检验-

4、包装-入库-出货,ITO产品检验方式及抽检频率,一:检验方式:仅针对外观检验部分眼睛距离待检产品的距离应为300400mm,在产品的检验上方400500mm处放置一盏1220瓦的冷白色的荧光灯(除成品外其它工序按各车间实际上检验光源为准-请参考光源暂行文件),产品与检验员视线成45度角,产品平放光台上进行检验;如图:,1、首件:正常生产1-3片后做首件确认,首件每次5片;2、巡检:制程品管需不定时对生产出产品进行巡检,巡检频率一般要求1小时内需做一次巡检;巡检时抽检数量可依据生产产品之数量多少及产品特性决定抽检,每次抽检数量为5-10片(如生产产品为大张,则1大张为1片)。3、如生产之机种有品

5、质控制计划或客户有特别要求,则按品质控制计划或客户特别要求执行首件检验及巡检,ITO产品首件、巡检抽检频率,操作步骤:1、裁切操作人员在裁切前首先要确认裁切设备各部件运转是否正常,机器工作台面是否有尘埃或杂物,以免刮伤污染材料表面;2、裁切操作人员在裁切前要对照裁切流程单确认待裁切材料料号是否正确;3、裁切操作人员在裁切前要先通知QC品管确认首件,QC品管应对该卷材料确认材料料号、型号、规格是否与流程单相符;检验外观、方阻是否正常;QC品管确认合格后通知裁切;4、开始裁切5片左右后,QC品管再次确认裁切片料有无刮伤或污染异常,裁切尺寸是否符合规格;5、裁切过程中,QC品管将进行不定时巡检,抽取

6、裁切片料检验有无刮伤或污染异常,裁切尺寸是否符合规格,发现异常,即刻停机确认解决;6、裁切班每更换一卷材料裁切,都要求QC品管确认首件合格后才能裁切。7、QC品管同时巡检时需确认设备是否异常,人员操作是否规范(SOP),环境是否达标,方法是否得当(SOP),一旦发现异常将要求停机整改;8、QC品管对裁切过程中检验发现的各种质量情况都将记录于“裁切首件&巡检QC报告”上。,ITO原物料裁切检验规范,ITO原物料裁切检验标准,检验标准:,开料尺寸与工程规格书要求相符OK,原材料方阻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OK,ITO原物料裁切提问,1、FILM裁切时ITO制程主要要控制的外观问题点为?2、原材料载切时在

7、确认的电器性能是。?,ITO印刷检验规范,一:投产准备事项1.根据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内容是否齐全。2.网版以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符合(1)网版:印刷面右上角需有:a机种编号b版次名称c日期d检验员 e网版目数(2)方向性:图案是否晒反。(3)外观:感光胶脱落或锯齿,感光乳胶厚度与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一致。3.材料:以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相符(1)尺寸:是否有缺料现象。(2)规格:材质、方阻值是否正确。(3)外观:刮伤或折痕,玻璃是否破裂。4.刮刀:刮刀角度、类型以ERP工程规格书做参照,生产以实际效果为准。(1)外观:是否平滑、长度适合、是否有变形及缺口。5.油墨:以

8、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要求一致。(1)烘干和UV条件。(2)油墨的粘度。,ITO印刷检验规范,二:首件确认(1)保护胶印刷:a.厚度:千分测试仪测量保护胶厚度,以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相符b.外观、附着力:印刷无透空,边缘无锯齿,烘干后保护胶好撕且边缘无残胶。(2)耐酸层印刷:a.厚度:千分测试仪测量耐酸层厚度,尺寸以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相符。b.外观:平滑无锯齿、透空、渗透现象。c.尺寸:用卷尺或光学尺测量其印刷尺寸,公差+/-0.2mm(3)导电线路:a.电气功能:万用表测量上线、下线最长线路回路电阻(只针对于矩阵式机种)且规格符合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要求。b.硬度:用

9、2H铅笔45度角划过线路后不会有脱落现象。c.附着力:用刀片划“井”字,后用3M810测试胶带紧贴线路后以45度角反向拉脱。检查油墨有无脱落现象。d.厚度:千分测试仪测量导电线路厚度,以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相符e.外观:线路无透空、锯齿、暗断、套版偏(+/-0.15MM)、渗透现象。f.尺寸:用卷尺或光学尺测量其印刷尺寸,公差+/-0.2mm,ITO印刷检验规范,(4)绝缘层:a.硬度:用2H铅笔以45度角划过绝缘层后是否有脱落现象。b.附着力:用刀片划“井”字后用3M810测试胶带紧贴线路后以45度角反向拉脱。检查油墨无脱落现象。c.厚度:千分测试仪测量绝缘层厚度,以ERP中相应机种工

10、程规格书相符d.外观:外观无透空、气泡、套版偏差(+/-0.15MM)、渗透现象。(5)绝缘点:a.外观:外观无少点、拖尾、渗透且绝缘点大小及间距正确。b.附着力:用橡皮擦,在绝缘点表面用正常力度擦来回擦拭三次无绝缘点无脱落。(6)粘胶:a.外观:外观无渗透、拉丝、套版偏差(+/-0.15MM)、干版现象。b.厚度:千分测试仪测量粘胶厚度,以ERP工程规格书相符,ITO印刷检验规范,(7)面版:a.根据规格书要求进行对色确认,无误后由带班干部与制程品管人员双方确认签名后方可生产。b.印刷首件时需以标准色样及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核对:文字内容、印刷位置、方向性,套版准确(+/-0.15MM

11、)、无毛边、线条粗细、断字、渗透、锯齿,遮蔽性良好c.附着力:用刀片划“井”字后用3M810测试胶带紧贴线路后以45度角反向拉脱。检查油墨无脱落现象 d.硬度:用2H铅笔以45度角划过油墨后是否有脱落现象。(8)导电热熔胶:a.厚度:千分测试仪测量导电热熔胶厚度,以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相符b.外观:平整无气泡、杂质,套版准确(+/-0.15MM)。(9)确认签名及处理程序:a.操作人员正常生产1-3片需做首件确认;重工、补投、换机台、中白班交接印都要机手与制程品管确认后方可生产,并双方同时在首件确认单及产品上签名。b.制程品管确认不通过之不良现象与制造带班或机手有不同意见时,制造带班需主

12、动找QC一起协商解决或呈上级主管(制造或品管)确认,在未解决之前,制程QC有权停止生产。,印刷时制程须注意事项,印刷时制程须注意事项,ITO印刷工序小结,1、印刷的作用是什么?2、印刷FILM及GLASS时应分别注意那几点?,4.3.操作步骤 ITO蚀刻检验规范4.3.1.蚀刻前准备工作:(1)生产设备的检查:酸蚀段、碱蚀段及水洗部分的各段喷头要畅通,不能有堵塞现象,各段传送滚筒须运转良好,吸水海棉要干净,各段喷淋压力和运转速度按 ITO蚀刻生产工艺要求来设定。(2)酸碱浓度的检测:每次开启机器,运行10分钟后,蚀刻前需由品管制程人员对槽内的酸碱溶液进行浓度的检测,若浓度符合 ITO蚀刻生产工

13、艺规定的蚀刻浓度,则可进行蚀刻,反之若浓度不符规格要求,则由品管部按 ITO蚀刻生产工艺所计算的酸碱溶液的添加数量,由制造部添加,待机器运转5-10分钟后,再由品管部检测浓度,若槽液之酸碱浓度符合规格要求后,方可蚀刻.否则,再重复上述步骤。(3)纯水:检测按 ITO蚀刻生产工艺要求检测,符合要求则可生产。4.3.2.蚀刻首件确认:(1)严格按工程规格书之要求进行检查:a.外观:蚀刻的材料分Film和Glass两种,蚀刻后Film和Glass之保留图案正确,其蚀刻区无污渍、水渍,导电膜无折伤、刮花,蚀刻区无残留的耐酸油墨,导电面干净,无杂质,导电膜无脱落。b.电气性能:蚀刻后的Film和Glas

14、s方阻和各导电膜之电阻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蚀刻区各导电膜间阻抗100M,100V。c.导电膜电阻方阻:需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用万用表和方阻测试仪测试)(2)首件由ITO机手制做完成后并自检,同时在首件记录单上签名以示完成首件制做,制程品管人员需审核首件,并签名确认后方可投产。(3)遇大批量之机种蚀刻时,蚀刻过程中,制程人员与生产人员应随时与首件核对,防止中途遇变,影响品质。,蚀刻线注意事项,1、蚀刻烘干后的材料无变形无刮花、折伤 2、导电面无刮花、水渍、污点 3、蚀刻干净无蓝点 4、GLASS透明度良好,蚀刻面正确 5、监督生产工艺参数及相关文件规定(温度、速度、酸碱浓度)1、用绝缘表检查材

15、料蚀刻区是否蚀刻干净,方法 是:红黑表笔尽量靠近,但不能接触各导面膜,导面膜间阻抗=100M100V 2、万用表测量最长线的回路阻值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 3、方阻测试仪测试类比式各导电膜的方阻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每次开机蚀刻前须由实验室人员检测酸碱度是否符合要求,并由品管人员核对,若不符要求,需在品管指导下添加酸碱量,蚀刻中途实验室人员须定时抽测酸碱度以保证酸碱度符合要求。,外观,功能,ITO蚀刻检验规范小结,1、蚀刻后须注意哪些产品外观问题?2、导面膜间阻抗一般需大于多少?3、测量回路电阻时有哪些要求?,ITO裁切QC检验规范,首件确认:1.镭射切割1)待生产之机种要与ERP中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

16、进行核对,确实其参数设置、图档、材料规格正确。2)镭射时不能有冒烟现象。3)各外形尺寸准确,与ERP中相应机种之工程规格书内图纸要求相符,不能切到银胶线、ITO膜及出现大边现象。4)镭射切割后FILM不能有黄边、毛边、锯齿、镭射不断、刮花、崩角、裂痕等现象。5)镭射切割后的材料内不能有烟尘进入。6)电气性能检测OK(针对单片镭射或直接玻璃引出线机种)2.热压1)热压参数应符合要求,依热压参数设定表2)热压后的产品不能有溢胶、牛顿环、上线拱起/变形现象。,ITO裁切QC检验规范,3.玻璃裁切1)参数设定应符合要求,依玻璃切割参数设定表2)Glass裁切后外形尺寸及其它相关尺寸应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

17、。3)Glass裁切过程中不能有刮花ITO膜或造成玻璃刮花等不良。4)Glass裁切后不能有裂痕、边缘不能有批锋或毛刺等不良。5)Glass裁切后检查其裁切刀刀口切痕是否连续、明亮、均匀且圆滑,并测量其刀口深度是否符合裁切深度要求,参照玻璃切割参数设定表 5.磨边1)磨边后的产品加工位置要平滑,不能有缺角或崩角现象。2)磨边后的产品测量其相关尺寸应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6.检验注意事项:A、操作人员正常生产1-3片需做首件确认;重工、补投、换机种、中白班交接均需制造带班与制程品管确认后方可生产,并双方同时在首件确认单及产品上签名。B:制程品管确认不通过之不良现象与带班或机手产生不同意见,带班需主动

18、找QC一起协商解决或呈上级主管确认,在未解决之前,制程QC有权停止生产。C:检验人员必须十指佩戴指套.,且不可触摸到T/P可视区;D:将检验的产品置于检验员前方的位置,双手小心托住产品边缘,不能使产品弯曲。,ITO裁切QC检验规范,1、FILM镭射切割时应注意那些问题?2、ITO GLASS裁切时的主要控制点?,讨论一下吧,看看谁记住的最多?,ITO压合QC检验规范,1、首件确认1.生产前:检查产品是否存在缺陷,应无明显外观不良,产品材质与生产设置条件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2.引线对位A)根据工程规格书或标准样品,确认引线对位的正确性(引线是否为良品)B)引线对位的方向和位置准确:无偏斜、错位不良

19、;C)对位处应无异物、杂质、线路刮伤等不良3.压合A)压合前,确认产品压合条件符合热压机压合设定参数要求B)检查压头大小与工程规格书要求相符,压力与各压合机台的脉冲热压机压力设定参数表要求相符;C)检查压头的平整度是否OK,如不符合要求,则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要求:4.压合后的产品A)参照“标准样品”检查其压合位置的准确性,即引线对位准确,无压偏现象。B)在显微镜下观察导电胶的熔解、固化情况良好,无压合断线现象,引线与上、下线粘合紧密、无气泡。C)热压良好的产品,其引出线应满足拉力测试要求:FX2Kg;Fy500g;Fz150g.且引出线无明显松动,功能测试良好;,ITO压合QC检验规范之注意事

20、项,4.检验注意事项:A、操作人员正常生产1-3片需做首件确认;重工、补投、换机种、中白班交接都要机手与制程品管确认后方可生产,并双方同时在首件确认单及产品上签名。B、制程品管确认不通过之不良现象与带班或制造员工产生不同意见,带班需主动找QC一起协商解决或呈上级主管确认,在未解决之前,制程QC有权停止生产。C、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ITO戴指套作业规范佩戴指套,且不可触摸到T/P可视区;D、将检验的产品置于检验员前方的位置,双手小心托住产品边缘,不能使产品弯曲,ITO压合QC检验规范,1、产品压合时的主要控制点是。?2、压合后产品的拉力测试应满足FX?FY?FZ?,ITO封胶、喷码检验规范,一:I

21、TO封胶检验规范:,ITO封胶、喷码检验规范,二:喷码检验规范,ITO封胶、喷码检验规范,三:贴Mylar 检验规范:,ITO封胶、喷码检验QC须注意事项,四:检验注意事项:A:操作人员正常生产1-3片需做首件确认;重工、补投、换机种、中白班交接印都要机手与制程品管确认后方可生产,并双方同时在首件确认单及产品上签名。B:制程品管确认不通过之不良现象与带班或机手产生不同意见,带班需主动找QC一起协商解决或呈上级主管确认,在未解决之前,制程QC有权停止生产。C:检验人员必须十指佩戴指套.,且不可触摸到T/P可视区;D:将检验的产品置于检验员前方的位置,双手小心托住产品边缘,不能使产品弯曲;,ITO

22、封胶、喷码检验规范,1、ITO产品封胶时的高度要求?2、封胶时应注意那些事项?,发挥你的想象力,回顾一下刚才所讲的内容吧!,ITO测试检验规范,一、作业内容:1.高压测试:1)确认产品与标识单机种相符,根据机种编号查找ERP系统内相应的工程规格书,根据工程规格书中FPC检验图中标识的PIN间距找出对应的測試治具,并根据工程规格书及相关的功能测试参数要求设定测试参数;2)检查排线、测试治具和设备正常后进行首件制作与确认。2.低压测试:1)确认产品与标识单上的机种相符,根据机种编号在ERP系统查找相应的工程规格书,根据工程规格书中FPC检验图中标识的PIN间距找出相应的测试治具;2)根据工程规格书

23、及功能测试参数要求检查设定的测试参数,各项均无误时检查测试治具和设备间连接无误后式进行首件制作及确认。3.线性测试:1)确认产品机种编号正确无误后根据机种编号在ERP找出对应的工程规格书,并根据工程规格书中FPC检验图标识的PIN间距找到对应的測試夹具、检查设定的压力、寻边内缩尺寸、线性(线间距)等均须符合相关参数表要求;2)根据工程规格书要求检验排线、治具和设备无误后进行首件制作与确认。3)同一时间生产同一机种时,不同机台可使用同一首件,首件应放置于固定的首件放置区以便随时核对。4)正常生产过程中机台重启、换机种、中白班交接都需做首件确认。,ITO测试检验过程问题点,1、ITO测试时是否需要

24、核对相关参数?2、测试前是否需对测试治具进行确认?,ITO贴面版QC检验规范,首件确认1.贴面版1.1.在生产前,检查产品是否存在缺陷应无明显外观不良,产品材质、配套工序符合ERP中相应机种的工程规格书要求。1.2.参照标准样品确认面版图案、方向性是否正确。1.3.根据ERP中相应机种的工程规格书检验面版的规格型号、尺寸应符合要求。1.4.参照标准样品确认面版贴合的位置,不能有面版偏、斜、错位等现象。1.5.面版贴合应平整无气泡、面版与产品内无异物、杂物、污渍、密合度良好。2.贴底胶2.1.根据ERP中相应机种的工程规格书确认底胶的材质、尺寸是否符合要求。2.2.底胶贴合参照标准样品,确认贴合

25、方向,贴合应平整无气泡、不能进入T/P可视区域或露出T/P外形,密合度良好。,ITO贴面版QC检验规范,3.贴泡棉胶、贴面键3.1.根据ERP中相应机种的工程规格书检验泡棉胶、面键材质、尺寸符合要求。3.2.参照标准样品确认泡棉胶、面键贴合的位置,不能有面版偏、斜、错位、进入T/P可视区等现象。4.打PIN装HOUSING4.1.根据ERP中相应机种的工程规格书确认PIN、Housing规格、型号、厂牌,需正确无误;4.2.打PIN位置准确,无偏斜4.3.打PIN后导通性良好(PIN尖与导电面接触电阻小于10欧姆)4.4.HOUSING装上后应无脱落现象,ITO贴面版QC检验小结,1、面版贴合

26、时应注意避免哪些不良?2、打PIN后PIN尖与金手指导电面的接触电阻应小于多少欧姆?3、说说打PIN时应注意的事项有那些?,ITO终检检验规范,1、首件制作时机1.1换机种、中白班交接均需制作首件.2、首件确认项目2.1 按ERP中的相应机种工程规格书内容进行核对:a:产品编号与标识单相符。b:机种编号、规格、图案、尺寸、材质与样品相符。3、首件确认:3.1 机种编号与样品及ERP内的工程规格书相符。3.2 外观:依触摸屏检验规范做外观判定依据;产品尺寸、规格、材质、引出线方向、喷码等均需符合工程规格书要求;4、首件制作过程:首件由操作员工制作后交于制造部带班审核,审核通过后,带班签名以示首件

27、已制作完毕,制程品管对首件进行复核,制程品管签名确认后方可生产,同时需将首件挂于检验台或置于首件固定放置区。,ITO终检检验规范,5、首件制作注意事项:首件确认:制程品管在首件审核中,如与制造部带班意见不同,制造部带班需主动找QC一起协商解决或呈上级主管确认,在未解决之前,制程品管有权停止生产。6、巡检/抽检注意事项:制程品管在巡检/抽检过程中可依照相关文件规定进行适当的取样,在发现不良数量超出允收标准时可依照相关文件规定或根据不良严重程度判定是否需重检。,ITO终检检验规范小结,1、ITO终检首件确认项目有哪些?2、请你谈一下一个合格的首件应符合那些条件?,ITO产品检验标准,10.4寸以上检验标准;10.4寸以下检验标准;手机类机种检验标准;客户提供的标准;,制程必备的工具,岗位工作职责作业规范(SOP)检验规范(SIP)测量仪器的使用各工序的控制重点制程常用的控制方法,你学会了吗?,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