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经济学概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经济学概论ppt.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8,1,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2023/7/8,2,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对经济运行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特别是对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说明这些有意义的宏观总量如何决定以及引起这些总量波动的原因,并且提出促进增长和减少波动的对策。,2023/7/8,3,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 选择,以决定
2、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 总需求。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 总供给。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社会资源总量和价格水平。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2023/7/8,4,当问题的分析由微观的个量扩展到宏观的总量时,首先遇到的障碍是总量的度量问题。同一种商品和同一种劳务的数量在单位统一的情况下可直接加总得到总量,但不同种类的商品数量因为计量单位的不同无法直接加总得到总量。因此,阐明宏观总量技术规定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构成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核算要解决宏观经济运行总量的价值度量问题,特别是说明以国民收入形式度量的总产量,说明现有资源
3、的利用及其产品的去向,从而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全貌。,2023/7/8,5,遵循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提供的线索,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建立说明宏观总量决定的理论,其中包括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货币、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就业、国民收入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等理论模型。上述理论有利于说明国民收入、物价及失业总水平的大小,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出相应的宏观政策,包括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当研究问题的角度由静态转向长期变动规律分析时,宏观经济学还试图说明宏观总量的变动趋
4、势,揭示经济增长的动因,寻求稳定增长的可能性,并阐述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和制止手段。限于课时,对于经济学概论的课程,我们主要讲授第六章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第七章简单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对于经济学的课程则除了讲授这两章之外,还要讲授第八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和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2023/7/8,6,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特点,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是由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全部活动及其最终结果决定的。,(一)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为便于描述宏观经济运行,先假设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只由居民和厂商两个部门构成,没有政府、没有国际贸易。居民部门一方面消费各种商品和劳务,另一方面出售劳动
5、力、提供资本等生产要素,并以要素收入的方式收取报酬;厂商部门一方面采购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等各种生产要素,并向作为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家庭部门支付报酬,另一方面出售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劳务,取得销售收入,即两部门都具有双重身份,从事需求和供给商品的经济活动,从而产生货币流和货物流,构成了宏观经济运行。如图:,居民整体称为居民部门,企业整体称为企业部门,2023/7/8,7,假设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厂商生产了个单位的最终产品,而这些产品又以消费品和投资品的方式被出售给家庭,继而转化为厂商的收入,表现为图上方由厂商部门向家庭部门转移。从另一方面看,厂商出卖产品的个单位的收入是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代价,它构成
6、了以利息、地租、利润、工资等形式出现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样,最终产品实现了一个循环流程,整个经济处于均衡运行之中。(隐含的假定是:居民家庭将得到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厂商又把从居民家庭得到的全部销售收入用于采购生产要素,即在两个部门的货币循环中既没有漏出,也没有新增加的注入量)由此可见,一个经济系统活动规模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多少,可以由循环流转图中上方的产品流转或下方的收入流转加以度量。并且,就如同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可以由消费者对它的最终支出和销售者获得的最终收入度量一样,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所得到的度量结果都必然相同。,虚线表示货物流,实线代表货币流。(更正:下面实线箭头应该相反),2023/
7、7/8,8,(二)三部门经济(封闭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政府也以收入和支出的方式参与经济生活,发挥其干预经济的功能。因此可以把两部门经济系统扩展为包含政府的三部门经济系统(假设没有国际贸易)。如图:,2023/7/8,9,在三部门经济中:家庭提供生产要素,获得厂商支付的收入,同时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等转移支付作为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其收入除了支付个人消费品与投资品的购买外,还有部分收入必须以税收的方式交给政府。厂商一方面同时向私人和政府提供产品和劳务以取得收入;另一方面,它需要向生产要素所有者支付报酬,并向政府纳税。政府一方面以税收的方式获取收入;另一方面,又因对产品和劳
8、务的购买以及转移给家庭的收入而进行支出。,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内,经济运行不仅有企业、居民还有政府和国外,所以又称四部门经济。因此在三部门经济的基础上,还要包含进口和出口两个变量,同时,政府还有一笔关税收入。同上面的分析一样,开放经济也能保持均衡。,2023/7/8,10,假设厂商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单位。厂商以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形式出卖给家庭单位,以办公用品和军火等形式出卖给政府单位,厂商获得单位的收入。另一方面,厂商单位的收入将支付给作为要素所有者的家庭。同时,家庭获得单位的收入以外,还将获得单位的政府转移支付。家庭将单位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投资品,而将单位用于纳税。从政府部门来看,政府获得单位的税收
9、收入,同时支付购买厂商产品和劳务个单位以及给予家庭转移支付个单位。这样,经济活动完成了一个循环流程。经济处于均衡之中。因此,国民经济产出规模仍然可以由家庭和政府对消费品、投资品的购买表现出来的价值量或由家庭和政府所得到的收入加以衡量,并且这两种方式得到的结果必然相等。,同样隐含假设:整个系统没有漏出,也没有新的量注入,2023/7/8,11,二、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经济系统的活动成果通常由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理解这一定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0、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不是指出售成交的价值。第二,这里,国家的概念是在地域的意义上理解的,故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家的含义也可以从国民的意义上加以理解。一个国家的国民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简写为(Gross National Product)。第三,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它不包含以前产品的库存等。第四,国内生产总值只包含那些作为最终产品进入消费和生产领域的产品,不包含中间投入的产品。第五,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包含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包含无形的劳务,比如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等。最后,
11、由于最终产品和劳务是各种各样的,因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示出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把它理解为产量,只是这些产量是以货币单位表示出来而已。,2023/7/8,12,(二)GDP的核算方法,根据上一节的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的大小可以从购买者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出售者的角度来说,即可以由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两种方法加衡量。,支出方法测算 支出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的方法。如果,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的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而,分别表示它们相应的价格,那么所有这些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就是国民生
12、产总值,即 从支出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房和存货方面的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对商品以及对劳务的支出,比如政府购买军火和用于警察的支出。,2023/7/8,13,把家庭部门的支出简单表示为,厂商部门的投入即私人投资表示为,政府购买表示为。于是,以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如果我们分析的经济系统中还包括对外贸易部门,那么,由于外国人还可能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同时,本国还有可能购买外国生产的产品,因此,用支出方法测算的中扣除本国居民用于进口产品的
13、支出,再加上出口产品的价值。以表示一个国家的出口,表示进口,则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即净出口()应该包含在支出方法测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于是,包括对外部门在内的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支出方法测算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有些支出项目产不应计入中。这些项目包括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此外,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GDP中,因为领取者并未向政府提供任何相应的产品和劳务与之交换。第二,避免重复计算。由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并无明显的区分,因而在测算过程中容易造成重复计算。在实际测算中,如果最终产品的价值全部计入中
14、,那么中间产品就不应计入中。,2023/7/8,14,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的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方法测算的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的总和。,收入方法测算,厂商出售产品的收入被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租金和利息、购买中间产品、支付产品税等间接税、补偿折旧。在扣除了中间产品的支出之后,以收入方法测算的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和折旧。其中,工资包括雇员和业主的工资和薪金,也包括已被扣除的应缴纳的所得税;租金收入包括房屋出租收入,也包括自己居住房屋的市场租金;利息是净利息,包括应缴纳的税金;利润是
15、指公司利润和非公司利润,它们都是税前利润,其中公司利润主要包括股息、未分利润和公司所得税三部分,而非公司利润则是合营企业和农场等非公司的利润;间接税是指税收负担不由纳税人承担的税收,即可以计入成本的那些税收(通过加价转移),比如,营业税、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折旧是补偿机器等固定投入的那部分销售收入。,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折旧,2023/7/8,15,既然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要素的收入,在扣除了应缴纳的各种税收之后,要素所有者把收入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储蓄。以表示消费,表示储蓄,表示税收,则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利用收入方
16、法测算,同样需要注意不应计入收入的项目:第一,销售上一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不计在内,例如销售上一期房屋、汽车等,只是所有权变更,并未创造新收入。第二,与生产无关的收入不计在内,例如出售股票和债券,它们只是一种金融交易,并不是该期生产产品的收入。第三,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收者的收入。,2023/7/8,16,(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外,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有关的重要的统计量还包括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是国内生产总值减去资本的折旧。由于折旧是补偿机器设备等固定的投入的成本,因而它不是本期生产
17、的产品,故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把这部分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掉,以便使得反映经济活动的“净值”。但是,由于实际折旧是很难得到的,通常是估计值,因而也就在应用中把等同于。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尽管间接税构成成本,但并不构成要素的收入,因而需要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掉。这样,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总和就是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折旧间接税折旧,上述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了宏观经济的最终成果,从定义上来看,三者之间具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通常,称和为广义的国民收入,而称为狭义的国民收入。在进行理论分析
18、时,如果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分析折旧、间接税等数量在中所占的份额,那么上述三个总收入量可以近似地看成相同,并泛称它们为国民收入。,2023/7/8,17,个人收入()是指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它等于狭义的国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税和公司所得税以及公司未分利润,再加上政府和厂商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净额。即:保险税和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利润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净额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是个人最终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数量,它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支付。即:个人收入所得税其他非税支付,2023/7/8,18,被称为“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没有,就无法谈论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
19、期,无法提供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依据。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衡量着所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表现。,(四)GDP的重要意义,2023/7/8,19,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对于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如果测算不存在误差,那么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恒等的。由此可以得到一系列很有意义的结论:,1.用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私人部门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和税收。于是,支出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给出了下面的恒等式:(),(上式两边同消去C,M进行移项),即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与出口(也即国外的购买)之
20、和等于私人的储蓄、政府税收(也即政府储蓄)与进口之和。,3.在没有对外贸易的经济中,经济的进出口等于零,从而可以得到:即私人投资与政府购买之和等于私人储蓄与政府税收之和。,4.在两部门经济系统中,进一步简化为:即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投资等于储蓄。,2023/7/8,20,四、名义和实际,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变动不仅取决于该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数量,而且也受到这些产品和劳务价格的影响。同样的最终产品量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名义又称货币,是按计算期(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实际是用之前某一年(基年)的价格作为固
21、定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目的在于:说明国名GDP的动态变动时,这种变动是由于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变动引起的还是由于价格的变动所致。例如:,一个国家在2000年生产汽车万辆,发电200万度,当年汽车价格为1000美元,电价为每度美元,假设只有这两种商品,则该国在2000年的为:1000112001200万美元。假定2008年该国生产汽车万辆,发电300万度,而汽车价格是1500美元,电价为美元,则该国在2008年的为:1500223003600万美元。与2000年相比,2008年的GDP增加了2400万美元,增长了两倍。但从产品量的角度来看,该国的
22、汽车和电均没有增长两倍,其中的原因是在产品增加的同时,产品的价格也在提高。因此,利用名义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产出。,在进行GDP的动态比较时,怎样才能消除价格的影响?,2023/7/8,21,为了消除价格对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影响,通常用一个不变的价格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即计算实际。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以2000年为基年,按这一年的价格计算2008年该国的,得到:1000213002300万美元。这说明,与2000年相比,2008年实际GDP只增加了1100万美元(而非2400万美元)。实际反映了产出数量的增加。,一般的,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数量为,而当期的价格分别为
23、,则 名义;如果这些最终产品在基期的价格为,则 该年度的实际。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称为GDP折算指数,即:折算指数名义实际 在已知折算指数时,可以由名义GDP折算出实际GDP,其公式为:实际名义折算指数,由于宏观经济学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体系中总产量是如何决定的,因而实际才是我们所真正关心的。,2023/7/8,22,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核算恒等式与均衡条件,回想微观经济学中涉及的市场机制。最初,人们注意到的是市场上存在着交易双方,当买卖双方成交时,买者和卖者面临着相同的价格,而买者的支出一定等于卖者的收入。为了说明交易数量和商品的价格,微观经济学从消费者
24、的消费选择入手,分析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计划,即需求曲线;从生产者的选择入手,分析生产者提供该商品的计划,即供给曲线。然后,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最终使得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均衡状态恰好与供求相等。当我们完成这一分析时,也就揭示了决定价格的因素。,宏观经济问题也可以由市场机制加以说明。国民收入核算相当于度量了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产出水平。因此,为了说明这一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就需要阐述总需求和总供给。,2023/7/8,23,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的理解:上一节得到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给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某种启示。从经济运行的结果来看,如果忽略统计误差,用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测算的国民收
25、入一定是恒等式,即无论价格水平有多高,经济体系中支出的数量一定等于收入的数量。如果设 想经济体系总处于支出与收入相等的运行状态下,那么,经济运行结果一定与核算的 结果相同。因此,为了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国民收入量的大小,我 们把宏观经济中的总支出和总收入分别置于经济运行之初加以考察,即考察经济中 的总支出和总收入计划。则两者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作用,并最终使得宏观经济处于 均衡状态,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支出一定等于收入,从而使得我们建立起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条件(隐含的假设是没有漏出也没有新的增量注入)。,2023/7/8,24,二、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与均衡条件,在两部门条
26、件下,总供给是由生产要素的供给组成的(与GDP的收入法相对应),每一种生产要素都有报酬,所以,从供给的角度衡量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由劳动的报酬-工资、资本的报酬-利息、土地的报酬-地租和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组成,以表示总供给,则工资利息地租利润。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以分为消费和储蓄,也即:消费储蓄。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是由居民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构成的(与GDP的支出法相对应),居民的需求称为消费支出,企业的需求称为投资支出,由表示总需求,则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均衡国民收入由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决定,所以,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则,也就是。这就是说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储蓄和投
27、资相等,即储蓄要全部转化为投资是均衡的条件。,.两部门经济条件下,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构成与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条件),2023/7/8,25,.封闭经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条件),在三部门经济条件下,总供给由生产要素的供给组成,即在两部门经济基础之上再加政府的供给,每一种要素的供给都要获得相应的报酬,所以国民收入由劳动的报酬工资、资本的报酬利息、土地的报酬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和政府供给的报酬组成,我们把政府提供要素的报酬称为税收,则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所以按最终用途有S(为税收)。从总需求的角度看,三部门经济基础的国民收入是由居民的消费支出加企业的投资支出再
28、加政府的支出构成,居民的支出称为消费需求,企业的支出称为投资需求,政府的支出主要是政府购买,则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表示政府购买)。均衡国民收入由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决定,所以,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则,也就是。,2023/7/8,26,.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请注意:开放经济是当今经济系统的常态。以()表示净出口,则().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的总供给是一定时期内可供使用的消费品和投资品,由消费、储蓄和税收三部分构成。以表示总供给,表示储蓄,表示税收,则。,当两者处于均衡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从而均衡条件为:,2023/7/8,27,三、宏观经济运行
29、均衡条件举例说明 以两部门经济体系为例,在只有家庭和厂商的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可以归结为投资与储蓄的相等。,设经济系统开始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此时国民收入量为个单位,即厂商生产了个单位的产品;相应的,作为提供生产要素的报酬,家庭部门得到单位的收入。如果家庭将这单位的收入全部用于下期的消费,则生产者一方的全部产品完全得到实现,厂商就会继续生产个单位的产品,从而经济系统会在个单位(GDP=100单位)的水平上循环下去。,2023/7/8,28,但是,通常家庭并不把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而是储蓄一部分。假定家庭部门只将个单位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消费,比如个单位,那么另外个单位作为
30、储蓄漏出国民收入循环流程。这时从厂商部门来看,经济中有个单位的消费需求,从而厂商把其产品中的个单位提供给家庭消费,另外还有个单位的产品有待实现。如果家庭部门中有人以投资方式向厂商部门注入个单位,则厂商另外个单位的产品得到实现,从而个单位的产品全部实现,经济系统继续在个单位的水平上运转。,但是,在经济系统中,储蓄和投资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行为,它们未必由同一些人来完成,也未必由同一些因素所决定。如果投资数量为个单位,则厂商中实现的产品只有个单位,另外个单位成为库存,于是,厂商将在下期减少产量个单位。如果投资数量为个单位,则厂商部门的投资品价格上升,促使厂商下期增加生产,并直到总产量达到个单位为止。,2023/7/8,29,由此可见,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与储蓄相等决定了经济产出总量最终处于何种水平。当投资超过储蓄时,经济的总产出就会增加;反之,投资小于储蓄,经济的总产出减少。这就是说,分析投资与储蓄的相等是论证国民收入决定的关键。下一章将延续这一道理进一步介绍国民收入的决定。,储蓄是漏出,投资是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