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5135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科举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科举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科举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科举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举制度.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举考试制度专题,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研究所杨林坤,明远楼是贡院考场的核心建筑,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它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明远二字取自大学“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至公堂是监临官(纠察关防总摄闱场事务)和外帘官(在考场提调监试的官员)办公的场所。,开笔礼,正衣冠 平步青云 状元巾洗脸 朱砂开智 敲启智钟 启蒙描红 举茶奉师 金桂许愿,正衣冠 平步青云 状元巾洗脸 朱砂开智,敲启智钟 启蒙描红举茶奉师 金桂许愿,蒙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名贤集千家诗 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二十四孝闺训 改良女儿经,“三

2、百千”,童生,凡读书人参加过考试,而未进秀才者,为童生。三级考试:县考、府试、院试社会地位和待遇:1诉讼时可具名童生某人2考秀才时受重视3死后神主“待赠登仕郎”,人生七十还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监生,监生者,国子监肄业生也。(贡生)监生:恩监、荫监、优监、例监社会地位和待遇:1比童生高,比秀才低。2优者可参加廷试。3有顶戴,遇县官可不跪。4死后神主“太学生”。,秀才,通过院试取得名次者,这是正途出身第一步。院试极受重视社会地位1可上禀帖2有顶戴3可减赋税4基层社会地位最崇5死后神主“庠生”,廪生,秀才中的优秀者,在县学读书食饩,称廪生。社会地位1比秀才高一点2可担保童生

3、考试3可参与县馆事务4可做点主官5死后神主“廪生”,贡生,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生: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社会地位及出路1可参加大挑任官,比于举人2可任差使官3不属县官管理4可掌书院,举人,经过乡试取得名次者,称举人。秋闱、贡院乡试最重要拜老师、会同年、会同门、刻朱卷、鹿鸣宴社会地位1国家储备人才,理论上可当官。2参加会试3与知县平行,称老爷4祭祖点主官,进士,春闱,举人公车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取得名次者,称贡士。贡士一个月后参加保和殿复试,称为进士。太和殿传胪大典琼林宴、登瀛洲、谢恩、释褐礼、题名碑甲榜、两榜状元、榜眼、探花、传胪,

4、科举制度史略 创立时期,前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 分封制与“世卿世禄”战国时期“养士”与“军功”汉代“察举”与“征辟”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官人)制”隋朝开科取士的雏形 开皇三年(583)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七月,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唐代的常科考试 常科:每年分科举行的考试称常科。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生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投牒自举”常科的科目: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明经和进士是主要科目,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明经居多

5、。,科举制度史略 创立时期,开元二十四年(736),常科由礼部侍郎主持。武则天载初元年(689)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这是殿试的开始。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制科出身,名望虽高,犹居进士之下。”,科举制度史略 创立时期,宋代各州秋季“取解试”,第二年春天礼部“礼部试”或“省试”。范仲淹改革科举,王安石改革科举 既重经义,又有文采。三舍法取人三级考试制度确立 开宝六年(973),宋太祖主持讲武殿复试。英宗治平三年(1066),定省试三年一次。考试措施完备 锁院、糊名、誉录元朝科举一度

6、被废,元文宗恢复考试,考试内容开始重视朱熹四书集注。,科举制度史略 发展时期,明代学校成为科举的必由之路。“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明代科举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行。乡试每三年一次,子、卯、午、酉年举行。考试分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题,经义四题;第二场,试论一题,判语五条,诏、诰、表一道;第三场,试经史五题。分别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举行。南北榜争,“分地而取”原则确立。连中三元庶吉士“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科举制度史略 兴盛时期,顺治丁酉科场案 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顺天乡试案,杀同考官二人。江南乡试案,主考二人斩决,同考官十八人处绞,家产籍没

7、。还有河南、山东、山西三省科场案。康熙辛卯科场案 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江南乡试案,3人斩决,5人绞监候,秋后处决。咸丰戊午科场案 咸丰八年(1858)顺天乡试案,惩处91人,斩决5人。,科举制度史略 清代科场案,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兵部考试,试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亲试武举十二人,先试骑射,然后试策。“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武举殿试,赐出身。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武科乡试、会试。弘治十七年(1504),武举由6年改为3年一次。嘉靖二十年,武举分边方、腹里录取。崇祯四年(1631),武科殿试正式开始。,

8、科举制度史略 历代武举,科举制度对文官制度的影响,什么是文官制度 英文Civil Servant,或Civil Service,原意为“文职仆人”或“文职服务人员”,指经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无过失而得常期任职的国家公务人员。西方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的影响 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科举制度的是葡萄牙的两位传教士克鲁兹和胡安冈萨雷斯德万多萨。1569年,前者著有中国游记一书,对中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作法倍加称颂,后者在大中国志中则详细介绍了科举考试的方法和内容。科举制对亚洲国家的影响 日本、朝鲜、越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