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心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5824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安全心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交通安全心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交通安全心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交通安全心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交通安全心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安全心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安全心理》PPT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行人交通特性,人类活动中不可缺少步行交通,掌握行人的交通特性也是交通安全学的一个内容。,(一)过街特性 行人横穿道路有单人穿越和结群穿越两种。单人穿越有待机穿越、抢行穿越、适时穿越等三种情况。在穿越过程中又有匀速穿越、中途停步、中途加速、中途减速等情况。行人过街心理有怕车辆、不怕车辆和前瞻后顾等现象。由于目前我国交通意识教育未能深入人心,所以不怕车辆的行人大有人在,这是多发事故重要原因之一。行人结群而过容易被驾驶员发现,相对于单人穿越危险性小些。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结群而过给交通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容易产生交通紊乱、滞阻、堵塞等。,(二)行人分布特性 行人一般在大商店门口、电影院、体育场、学校

2、门口、广场和交叉口等地方比较集中,而且穿越不规则。在郊外公路上更有突然穿越的现象发生。一般行人能在人行道上步行,但目前我国在车多、人多和交通意识淡薄的情况下,人车混走的现象绝不少见。,(三)年龄特性和其它 行人的年龄在交通上的反映差异很大。儿童天真,特别是10岁以下的儿童更是无视行车的存在,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几次行动方向的变化,而且儿童的判断力极低,所以交通事故中儿童占的比例很大。老人反应迟缓,采取应急动作的能力极差,所以老人在交通事故中占的比例最大。壮年人稳重沉着,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占大多数,不易出现交通事故。青年人思想活跃行为鲁莽,穿越道路往往是快而不规则,危险性大。但青年人反应敏捷,常有化险

3、为夷,交通事故的比例最小。妇女在步行中较胆小,一般是正常的交通规则遵守者,不易出现交通事故。精神病患者和其它疾病患者在步行中会有突然穿越、突然变向和突然倒地等现象,这种情况在整个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虽小,但在其自身比例中有极大的危险度。在交通体系中,针对行人的特性应加强交通意识教育,根据实情做出隔离人车、诱导人流和采取行人立交桥或地道等措施。,三、乘客交通特性(一)需求心理特性 乘客中有上班、上学、公务、社交、娱乐和旅游等各种不同目的人员。不同目的的乘客对乘车有不同的需求,有的要求准时,有的要求快捷,有的要求票价低廉,有的要求舒适等。为满足乘客的需求,在道路设计、车辆制造、行车驾驶和交通管理等方

4、面都应认真研究。,(二)乘客反应特性 不同的道路等级、路面质量、行驶的平稳性、车箱内的乘客气氛、载客量、周围景观、地形等,都会对乘客产生不同的反应。当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横向力系数 0.2 时就有不稳定感;当 0.4 时,乘客有感到翻车的危险。当路面状况恶劣,开裂不平整,乘客会有厌恶心理,情绪烦躁,有的乘客还会晕车。山区陡坡道路或高填土路段乘客会有恐惧感反应。乘车时间长、车速过慢或驾驶员办私事等会引起乘客厌倦或不满。所以在行车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和行车条件,使乘客感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使乘客在旅途产生一种享受的感觉。,四、生物节律与交通 人,包括驾驶员、行人

5、和乘客,都存在着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例如脉博、呼吸、体温、血压、排泄、睡眠等都有一定的规律,称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对人体的行为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家们已证实,人体内存在大约100多种这样的循环,如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及睡眠等循环,这些循环称为生理节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霍尔曼斯瓦布达和德国著名的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利斯通过对病人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人体内存在23天周期的体力循环和28天周期的情绪循环。20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教授阿尔弗雷德、泰尔其尔,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又提出了33天周期的智力循环。统称为三大节律。三大节律在每一周

6、期中都有高潮期和低潮期。高潮期时人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涨、智力开阔;低潮期人的行为处于较差状态,体力袁弱、情绪低落、智力抑制;在高潮期与低潮期之间称为临界期,人的适应性差,行为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差错。,1981年,我国对重庆、西安和上海等地汽车运输公司和公共交通公司近几年发生的490起重大交通事故,进行生物节律分析,结果表明,有72%发生在临界日。一些国家的交通安全工程师,早已开始应用生物节律理论来研究如何预防交通事故的问题,每当临界日来到之前,研究者就向驾驶员发出警告,提醒他们在临界日注意安全或安排他们从事一些轻松的工作。从一些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些措施的确有助于减少交通

7、事故。,人的生理节律计算(手工直接计算)以周岁天数(周岁数365)加上闰年的天数(周岁数+4并取整数),再加上当年的天数;然后将所得的总天数分别除以各自周期23、28、33,所得商数即为被计算者已生活了多少体力、情绪、智力周期,余数所对应的曲线状态为计算日所处的生理节律状态。可用公式表示如下。,五城市出入口的道路交通特性 城市出入口的道路是处于城市道路和郊区公路之间的路段,所以它既具有城市道路的部分特性,也具有郊区公路的部分特性。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性:1.过渡性 由于城市出入口道路处于城乡之间的特殊性,所以出现了交通流量大而交通不规则性。从乡区交通较少而简单的交通组成逐渐进入交通流量大而复杂交通

8、组成的城区。往往在这些路段上管理不严,交通事故多发。2.集散性 由于城市出入口道路既接近城市,又有较开阔的场地,所以在城乡物资交流时,往往选在这种路段上作为物资集散地。,3.多变性 出入口道路的交通组成、交通量、行车速度、纵横向干扰和交通环境随时随地会发生变化,而且出入口道路的位置也会随城市的发展而向郊外移位。4.开放性 出入口道路沿线一般是待开发地区,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所以必须很好地利用地理优势作好开发的规划,加强开放性经济,使开放带动开发。但出入口道路不是城市道路又不是乡间公路,所以在交通组成、交通目的和交通速度等方面带有复杂性,在开放开发中务需处理好远景和近期的规划。,一交通事故

9、的基本概念 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1991年国务院发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一次明确地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交通事故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年月日起施行)日本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由于车辆在交通中所引起的人的死伤或物的损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交通事故的定义:道路交通事故是在道路上所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有害的或危险的事件。,交通事故,二.交通事故的现象 碰撞:交通强者(相对

10、而言)的正面部分与他方接触。主要发生在机机、机非、机人、非非、非人、车物之间。碾压:作为交通强者的机动车对自行车或行人等的推碾或压过 刮擦:相对交通强者的车辆侧面与它方接触,称为刮擦。翻车:两个以上的侧面车轮离开地面。侧翻(2轮)大翻(4轮)坠车:车辆掉下去,如掉入桥下、溪涧。爆炸爆胎事故。失火。,三.交通事故分类标准,四.交通事故的成因 由于我国道路交通非常复杂,所以产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也很复杂,一般来说,产生交通事故的成因有如下几类:(一)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 在交通事故中,人是主要因素,人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1.人的直接因素:注意不当;超速行驶;不注意(疏忽);措施不力。2.人的间

11、接因素:酒精中毒;药物损伤;疲劳;缺乏经验;其它原因(不熟悉道路、不熟悉车况等)。,(二)交通事故中的车辆因素 1.灯光照明过强或过弱;2.喇叭不响;3.轮胎突爆或摩阻系数特小;4.转向装置不灵:失灵,不灵敏;5.制动装置:制动跑偏,制动距离太长,制动侧滑,制动失效。,(三)交通事故中的道路因素1.直线段太长;2.平曲线半径太小,视距不良;3.竖曲线半径太小,视距不良;4.纵坡过大,坡长太长;5.长坡尽头出现小半径平曲线;6.低等级道路比高等级道路事故多;7.路况质量差比质量好的事故多;8.交叉口的事故比路段事故多。,(四)交通事故中的交通状态因素 1.交通量:交通量稀少,易产生超速现象,事故

12、增多;交通量特大,相互干扰大,事故量增多。2.混合交通:混合交通的事故比单一类型车辆交通的事故多。混合交通是我国目前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五.交通事故的规律(一)公路交通事故的规律和特点 1.在一般公路和山区公路上主要是超车和避让引起的事故多;2.超速行驶引起的事故多;3.凡纵坡大、转弯半径小、路面滑的地段事故多。,(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律和特点 1.时间规律:凡社会不稳定或重大改革时期,事故多;在一年中第三季度人们活动频繁,道路处于雨季泥泞,故事故多;每天中午驾驶员疲劳,是一天中事故多发时段。2.路段规律:城市交通事故多于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交通量大人口密集路段事故多;窄路、弯道、坡道处的事故多;“瓶颈”路段事故多。3.车辆行驶规律 左转车辆引起事故多;形成直角行驶的两车引起的事故多。4.车种规律 客运车辆事故多;私人车事故多;性能差别大的车追尾事故多。5.人员比例规律和特性 伤亡人员中,在职人员死伤多,其次是中小学生和外地人。6.驾驶员年龄规律和特性 青年驾驶员引起的事故多。7.引发事故的车型规律 交通事故中,机动车撞机动车的事故最多,其次是机动车撞非机动车或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