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5842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分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产业分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产业分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产业分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产业分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分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分类》PPT课件.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产业分类,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类型中国的产业分类产业分类的演变趋向,(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一、产业分类方法,2.原料关联分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

2、业、木材业、卷烟业等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3.用途关联分类法: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 双向关联:纵向关联、横向关联 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

3、率、较强的扩散效应。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

4、界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 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一边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特征:第一,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法,设有7位数字的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后再层层细

5、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种不同的产品类型。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四)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实际上同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且比后者更细致。它同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着稳定的相关联系,其分类的大项很容易组合成三个部分,因而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三次产业相对应。根据国际标准

6、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性,为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被广泛运用。,(五)两大部类分类法是马克思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所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第部类。此种方法的缺陷:(1)不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2)许多产品难以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3)分类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与其他方法相差甚远,分析口径不一,而且不够细化,其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优点:这种分类法具有直观、简便

7、、易行的特点。它在研究和安排工业化发展进程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重化工业化进程。这种分类法来源于前苏联,只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不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缺陷:(1)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2)农轻重界限模糊,相当多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3)农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七)生产要素分类法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

8、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生产要素分析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这有利于一国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这种趋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所以生产要素分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局限性:它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另外,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一)四次产业分类法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的四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我国学者王树林的四次产业分类法:第三产业属于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第四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

9、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由于划分产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有很多,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只能是大概的划分。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三)生产流程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是指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这种划分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相对于某一产业的工序位置来说的。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基准产业作比较的更加模糊的习惯称法。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四)霍夫曼分类法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时将产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将

10、产品用途有75%以上属资本资料的产业划分为资本资料工业,难以用以上标准划分的产业则被列入其他工业。这一划分界线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划分和量度,因而这一方法在特定条件下才有实际应用价值。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转换和原因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法一方面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深入考察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进而揭示制造业内

11、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关联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有关政府部门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的不同特征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分类演变(物质平衡表体系),农重轻分类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分类: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商业霍夫曼分类消费资料工业:食品、纺织、皮革、家具制造资本资料工业:冶金、机械、化工、金属制品其他工业:橡胶、木材、造纸、印刷,轻、重、化工业分类法,工业结构三分法在制造业范围内轻、重工业分类基础上,将化学工业独立出来,从而形成工业结构的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后两者常放在一起成为重化工业,生产要素集约度分类法,资源密集型产业劳

12、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分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国际标准产业分类:门类,A农、林、牧、渔业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热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地质勘探、水利管理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H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I金融、保险业J房地产业K社会服务业L卫生、体育、社会福利M教育、文化艺术N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O国家机关、社会团体P其他行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94),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大类 制造业,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皮革、羽绒制品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印刷、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化工原料及

13、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纤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服装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武器弹药制造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大类 社会服务业,公共设施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旅馆业租赁服务业旅游业娱乐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类纺织业中的中类产业,纤维原料加工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绢纺织业针织品业其他纺织业,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小类棉纺织业中的小类产业,棉纺业棉织业印染业棉制品业棉线带制造业帘子布制造业其他棉纺织业,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类食品制造业中的中类产业,糕点、糖果制造业乳制品制造业罐头食品制造业发酵制品业调味品制造业

14、其他食品制造业,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小类糕点、糖果制造业中的小类,糖果业糕点业饼干业方便主食品业蜜饯业其他糕点、糖果制品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原则和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编码方法及代码。本标准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在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分类原则,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则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原则,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

15、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靠拢,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

16、单位。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则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a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b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c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其中,乡、镇办以及村办企业中,可划归工业各行业的单位应当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有固定的(或相对固定的)生产组织、场所、生产设备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员;常年从事工业生产活动或从事季节性生产,全

17、年开工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具有单独的帐目,能够同农业及其他生产行业分开核算的;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对于农村中本身以从事农业为主,而只在某些时候兼做一些工业生产活动或其他生产活动的农户,按其从事的主业应划归农业。,编码方法,行业分类采用了线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与此相对应,本体系编码主要采用层次编码法。门类在体系中与大类的联系并不紧密,它的编码与大、中、小类的编码方法独立。具体地说,门类采用了字母顺序编码法,即用ABC顺次表示门类;大、中、小类依据等级制和完全十进制,形成三层四位数字码的产业类别标识系统。但大类在参与层次编码的同时,又采用

18、了数字顺序编码法,即代码前两位表示大类,从01开始依据分类体系的排列次序按升序给大类赋码;代码的前三位和前四位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每层代码从1开始编,按升序排列,最多编到9。如82表示大类“信息、咨询服务业”,822表示中类“咨询服务业”,8223表示小类“会计、审计、统计咨询服务业”。,由于在分类的每一层设立了带有“其他”字样的收容类,为了能够标识这些类别,每层都用特殊的数字表示。即大类代码为“99”时,表示大类的收容类;中类和小类的代码末位数字为“9”时,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的收容类。如果大类或中类不再细分,则它们后面的代码补“0”直至第四位。各层尽可能留有空码,以适应今后增加或调整类目需要

19、。,行业编码工作的过程:,首先,应熟悉行业的分类原则及排列顺序,对代码本的构成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是编码工作准备阶段。,代码本是按照第一、二、三次产业原则进行分类的。,第一产业:农业代码本:(门类)A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代码本:(门类)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代码本:(门类)F、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H、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I、金融保险业、J、房地产业、K、社会服务业、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M、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

20、术服务业、O、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P、其它行业。,编码时先根据“单位名称”和“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判断行业属于第几产业哪个门类,再查大类,找小类的类别名称,根据小类代码后的文字注释内容进行归类。,容易混淆的行业归类的具体说明:,养蜂管理站是为养蜂场所提供兽医服务的部门,应归入农、林、牧、渔服务业中的畜牧兽医服务业(0530)。而养蜂场所则应归属于畜牧业中的其他畜牧业(0390)。,煤炭采选业(06)包括:煤炭开采业(0610)、煤炭洗选业(0620),是指对无烟煤、烟煤、褐煤的开采与洗选。但是,煤制品(蜂窝煤、煤球等)的生产不列入本类,而应列入生活用其他产品制造业(4392)

21、。,在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中类代码为:131)中包含面、米制品业(小类代码为:1313),是指挂面、米粉丝等的生产,但糕点及方便面、方便米粉、面包等方便主食品的生产不列入本类,而列入方便主食品业(1414)中。此外:粉丝、粉条与米粉丝不同,其主要成份是淀粉,所以应归入其它食品制造业中的淀粉及淀粉制品业(1492)。,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中不包括专作治病的药酒的生产,药酒的生产应放在: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2730)中。,制鞋业(1830)包括全部或大部分用纺织品为面料制作各种呢绒鞋、绸缎鞋和布鞋。应注意此类不包括:1、皮鞋应归入皮鞋制造业(1921)2、胶 鞋应归入橡胶靴鞋制造业(2960)3、塑

22、料鞋应归入塑料鞋制造业(3060),竹、藤、棕、草制品业(2040)包括竹藤棕草日用品及包装用品等的生产。不包括:1、竹藤家具应归入竹、藤家具制造业(2120)2、竹藤棕草工艺品应归入竹、藤、棕、草工艺品制造业(4315),纸浆制造业(2210)包括机制纸浆木及生打纸浆的生产,但化纤浆粕的生产不列入本类,而应列入化纤浆粕制造业(2811),纸制品业(2230)不包括本册的生产,本册的生产列入本册制造业(2413)中。,复制磁带、声像带及电影、电视胶片及唱片、唱盘,编码应在记录媒介的复制(2320)中。生产空白磁带、磁盘,编码应在信息化学品制造业(2675)中。,教学用的模型及标本的生产应归入教

23、学标本、模型制造业(2417)中,而不应放入教学制造业(4227)中。,隔热保温材料制造业(3136)中包括:岩石棉、矿渣棉、玻璃棉、膨胀蛭石及其制品等的生产。但石棉制品隔热保温材料不列入本类,列入石棉制品业(3161)。,切削工具制造业(3431)包括钻头、铰刀、齿轮刀具、螺纹刀具、车刀、锯片等的生产。不包括手工具及量具量仪的生产,手工具生产列入手工具制造业(3435),量具量仪生产列入量具量仪制造业(4242)。,铸锻件制造业不包括:1、铸铁管生产应归入铸铁管制造业(3420)2、独立暖气片厂应归入水暖管道零件制造业(3463),金属制品业(大类代码为34),其中包含:1、建筑用金属制品业

24、(中类代码为346)2、金属结构制造业(中类代码为341)建筑用金属结构及构件的生产不列入建筑用金属制品业(346),而应列入金属结构制造业(3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大类代码为42)中的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包括光学仪器的制造,但请注意,这里的光学仪器不包括:1、光学玻璃应归入光学玻璃制造业(3143)2、玻璃仪器应归入玻璃仪器制造业(3145)3、照相机应归入照相机及器材制造业(4254),公路运输业(大类代码为53)中包括的汽车运输业(小类代码为5310)是指利用汽车进行的客、货运输活动。(如长途客、货运),不包括市内公共交通,市内公共交通列入社会服务业中的市内公共交通业

25、(中类代码为75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中的机械、电子设备批发业(6270)不包括:1、农、林、牧、渔机械的批发业应归入农业生产资料批发业(6330)2、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的批发业应归入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业(628)3、医疗器械的批发业应归入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批发业(617)4、民用电工、电讯器材的批发商业应归入五金、交电、化工批发业(616),旅游业(8000)包括经营旅游业务的各类旅行社和旅游公司等的活动。而不应包括接待旅游活动的场所,如:1、饭店应归入餐饮业(大类代码为67),并按正餐、快餐等划分行业类别。2、公园园林绿化业(7520),建筑业中包括:土木工程建筑业、线路管道

26、和设备安装业及装修装饰业三大类,应该注意的是:当一个施工单位从事土木工程时,在工程内部敷设电路、管道和安装一些设备的部门,应列入土木工程建筑业(4790),而不应列入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中。,承接家庭装修监理工作的单位应归属于家务服务业(7670),但是不包括城建监察和建筑物的质量监督工作,这些工作就归入其他公共服务业(7590)中。,注意政党机关(9500)和社会团体(9600)的区别:政党机关: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和所属办事机构、各民主党派各级机关办事机构和各级政治协商会议。社会团体:包括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工商联及各类协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福利会、中国保护儿童委员会,

27、各类学术团体和宗教团体等。,服务业新的分类方法,传统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服务业新的分类方法,传统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2.1 产业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第一次产业为与初级生产阶段相对应的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Industry)第二次产业为和工业的大规模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的制造业为主 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

28、try)第三次产业为以非物质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包括商业在内的服务业,2.1 产业分类方法,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十大项:(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和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7)交通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8)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2.1 产业分类方法,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以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划分法,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分类方法农轻

29、重分类法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钱纳里一泰勒分类法 按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农”:大农业,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轻”:轻工业,轻工业的产出主要是消费资料的产品“重”:重工业,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包括了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和家具制造业 资本资料工业包括了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一般机械工业、运输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 其他工业包括了橡胶工业、木材加工业、造纸工业和印刷工业等 霍夫曼规定,当某产业产品的用途有75以上属于资本资料的产业划分为资本资料工业;产品的用途有75以上属于消费资料的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而那些难以用上述原则进行划

30、分的产业,则统统列入其他工业。,钱纳里一泰勒分类法,初期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中期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 后期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后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 衡量标准:关联度和需求的收入弹性,按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劳动集约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其范围可用一个产业的就业系数来界定(纺织业)资本集约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一般可用资本系数来对其范围进行界定(电力)技术集约型产业也称为知识集约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IT),2.2中国产业

31、分类的演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是对应的,这种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不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会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现代化的倒U型假说,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 总的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相对应,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主导产业的转换与产业结构变化,主导产业的种类决定了产业结构的主要类型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按照主导产业的特点,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1)农业为主导的阶段(2)轻纺工业为主导的阶段(3)原料和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阶段(4)

32、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为主导的阶段(5)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的阶段(6)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7)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配第-克拉克定律主要研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变化的规律 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二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问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理论 库兹涅茨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

33、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 主要内容: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结构演变规律 传统的工业化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阶段:“重工业化”阶段:工业以轻工业为中心向重工业为中心发展的阶段。重工业化率,是指在国民收人中重工业所占的比例“高加工度化”阶段:工业结构从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发展“技术集约化”阶段:技术密集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业结构表现为技术集约化,重工业化过程,重工业化过程,是指在工业结构中由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为主的过程霍夫曼系数霍夫曼定律: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高加工化过程,

34、高加工化过程-在工业发展的重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又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由于加工度越深,附加价值也越大,所以高加工度化过程也被称为高附加价值化过程工业的高加工度化过程意味着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工业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加深,当原材料工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其增长的速度将被加工装配型工业所超越,技术集约化过程,工业的发展过程在其重心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移,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装配工业转移的同时,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而言,还经历了由劳动力集约型向资本集约型进而向技术集约型工业转移的过程,这就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集约化过程,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

35、动的影响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供给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1、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产业结构或多或少地具有资源开发型的特性 资源匮乏的国家就不可能形成资源开发型的产业,最多只能成为资源加工型的产业结构,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2、

36、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程度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以及可供给能力的程度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资金又缺乏的因家应该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不足而资金比较充裕的国家应该多发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3、技术进步 技术水平的不同决定了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技术进步又引起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来自比较生产率的差异,表现为:生产要素从比较生产率低的部门向比较生产率高的生产部门转移;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主要取决于部门之间生产率增长速率的差异。不同的部门由于创新和技术进步速度的不同,生产率增长速度也不同。,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4、资金供应状况

37、资金供应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一方面包括资金的充裕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包括资金向不同产业部门的投向偏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投资是产业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5、商品供应状况 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商品包括原料品、中间投入品、零部件、进口品等商品 后向关联系数越大的产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就越大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是在基础产业、上游产业或后向关联系数较大的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后,下游产业或前向关联系数较大的产业才能得到比较大的发展,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6、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国内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或称作政治、经济、

38、社会、法律、文化等环境因素 一国的国际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等其他环境对该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有很大的影响,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1、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1)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2)个人消费结构(3)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4)消费和投资的比例,(1)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一般地说,人口愈多,消费需求的绝对量就愈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人口的增加将会降低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阻碍该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人均收入水

39、平的提高,必然促使需求总量的增长,需求总量的变化又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新古典增长模型:Gy=Gk-Gn,(2)个人消费结构,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最大的是个人消费结构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仅消费的需求总量会扩大,而且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消费物品的档次更加趋于高度化,个人需求趋向多层次和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结构将会带动多层次的产业结构的递进升级。中国的排浪式消费到多元化消费,(3)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是一种重要的需求结构 中间产品是指需继续投入生产过程,并在生产过程中一次转移全部价值的产品,如原材料、零部件等 最终需求产品是指不再需要进入生产过程,即

40、可供人们消费或投资之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的需求结构决定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的内部结构;最终产品的需求结构决定着生产最终产品的产业的内部结构。MPS下的内部循环,前苏联的教训,郑国渠,(3)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决定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比例的主要因素是三方面:专业化协作水平 专业化程度越高,产出的最终产品对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越大 生产资源利用率生产资源利用率越高,相同产出的最终产品对中间产品消费需求减少;反之,就增大 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度 越复杂则对中间产品的需求量越大,(4)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直接决定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的比例关系;消费和投资比例的变化直

41、接引起消费资料产业与资本资料产业的比例变化。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很好地说明了消费和投资比例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20022009 周期性的消费率下降,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2、投资需求 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 投资结构: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例:四万亿投资的结果)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部分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国际贸易是通过本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

42、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 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主要影响有:资源、商品、劳务的出口,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些商品的进口,也可能会对本国某些产业的发展起抑制作用,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一是外资企业直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二是外资企业中间产品的供应结构和最终产品的销售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是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间接地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43、 产业结构的变化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最直接 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市场给出信号直接引导人们的投资与消费行为,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市场法规与机制的完善程度也成为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之一 经济大国的结构困境,83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主导产业: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产业(包括产业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这些关键产业就被称为主导产业 与非主导产业相比,主导产业具有以下的特征:,主导产业特征,1、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2、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 3、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有三种形式:“前瞻效

44、应”,即主导产业(产业部门)对新产业、新技术、新原料和新能源的出现产生的诱导作用“回顾效应”,即主导产业产生的对为其提供投入物的产业和部门发展的刺激作用“旁侧效应”,即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应根据一国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吸收消化能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本国的国情。其次,根据一些制定过产业政策的国家的经验,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还可以参考另外一些选择基准,如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关联度基准、过密环境基准和劳动内容基准,以及短替代弹性基准、增长后劲基准和瓶颈效应基准等,需求收入弹性基准,需求收入弹性是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示

45、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赖程度,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采取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将那些随着收入增长,需求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生产率上升基准,基本思想是从供应角度,选择那些最具备生产率提高潜力,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这里的生产率是指产出对全部投入要素之比 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提高一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基准与需求收入弹性基准是一致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关联度基准,赫希曼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指出,在产业关联链中必然存在一个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在投入产出关系中关联系数最高的产业,这个产业的

46、发展对其前、后向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将这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同时发展,关联度基准,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关联度基准可以作为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基准的辅助指标。产业关联度基准的指标是产业关联度,它是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之和 影响力系数(i,j=1,2,3,n),感应度系数(i,j=1,2,3,n)Aij 是列昂节夫逆系数矩阵的系数值。列昂节夫逆系数矩阵表示为:(I-A)-1=,过密环境基准和劳动内容基准,过密环境基准要求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强化社会防止和改善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过密环境基准的着眼点是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社

47、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考虑到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该标准提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满意程度 从过劳死到过度劳动标准,短替代弹性基准、增长后劲基准和瓶颈效应基准,即重点扶植那些无法替代的短缺性产业,满足社会最迫切而又必不可少的需求的短替代弹性基准;重点支持那些对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有深刻和长远影响的产业,以保持整个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增长后劲基准;重点发展那些瓶颈效应大的产业,以减少因瓶颈而造成的摩擦效应的瓶颈效应基准 80年代的能源交通,区域产业结构评价,(1)区域开发中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资源结构是否适应,能否发挥区域优

48、势;(2)区域产业结构的功能能否承担起全国劳动地域分工的重要任务;(3)区内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如何,即产业之间是否协调;(4)结构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即向高层次结构转换的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如何;(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1、产业结构专门化程度评价,(1)区位商。衡量某一产业部门专业化程度的指标。其中:是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是i地区j部门的职工人数或工业总产值,是i地区职工总数或全部工业总产值,是全国j部门的职工人数或工业总产值,是全国职工总人数或全部工业总产值。,产业结构专门化程度评价,(2)结构相似系数结构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采用的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差异程度的指标。其计

49、算公式如下:S12 是结构相似系数,X1i 是区域l中i产业的结构比重,X2i是区域2(一般取作全国)中i产业的结构比重,其系数介于0-1之间,系数值越大,相似程度越高;系数值越小,相似程度越低。通过计算区域开发前后的结构相似系数,可以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专门化程度或趋同化程度的变动情况(125规划),2、产业结构变化程度评价,结构变动度是衡量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其中:Dt是t期相对于基期的结构变动程度;Sit是t期i产业的结构比重;Si0是基期i产业的结构比重。,3、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评价的依据是HS帕洛夫提出的产业转移分析理论 该理论对工业结构变化与区域经济增

50、长间的关系进行了概括,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中客观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转移因素作用。一是比例转移,一是差异转移 比例转移:量度全国范围内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如果一个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同时又是全国范围的低速增长部门,则比例转移下降;反之,则比例转移上升,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评价,差异转移:量度区城工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即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过程可能由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推动,尽管这种产业可能是全国范围内的衰退产业或低速增长产业 用产业转移分析理论来评价区域产业结构,需计算如下三种指数:总体转移指数、比例转移指数和差异转移指数,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评价,总体转移指数 是实际的区域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