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概述》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特别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产业结构理论发展到今天其体系也日臻成熟。,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产业分类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的演进模式,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产业分类,什么是结构 结构是指某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状态,最早应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什么是产业结构 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这一概念始用于20
2、世纪40年代。其涵义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一、产业结构的涵义,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里昂惕夫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这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从最初的实证分析逐步转到理论研究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理
3、论的形成。,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等。,三、产业的分类方法,1、三次产业分类法,1935年由费希尔首次提出,后来克拉克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理论,建立了产业分类及统计体系。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产品的产业第三产业是建立在第一、二产业基础上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我国目前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为: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
4、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等。,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I、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或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1)两大部类分类法,2、生产结构分类法,是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
5、等工业部门。,(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进程的分析时,将工业部门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三类。消费资料工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和家具制造业等;资本资料工业包括金属制品、一般机械、运输机械和化学工业等;其他工业包括木材加工业、造纸工业和印刷工业等。,(3)霍夫曼分类法,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3、生产要素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
6、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实际上同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且比后者更细致。根据国际标准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性,为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被广泛运用。,(1)国际标准分类法,4、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我国现行的标准分类法,是以三次产业分类为基础编制的。自1985年以来经历4次修订,目前执行的GB2002版本。,(2)国家标准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
7、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的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瓶颈产业、先行产业等。,了解:战略关联方式分类法,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的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的产业。,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产业。,瓶颈产业:产业结构系统中的短线产业,它使产业结构系统的综合产出能力受到了限制。,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了解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产业结构的现状、变动趋势和规律,进而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8、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演进,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演进的一般规律,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产技术体系等。,自然资源是相关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般国家在发展产业时,往往注意发挥资源优势,优先发展同本国可以开发利用的丰富资源相关的产业,以积累资金进一步发展其他产业。一国自然资源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该国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质”的方面: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生产技能的状况,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发展。低质量的劳动力必然阻碍产业结构向更高阶
9、段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量”的方面: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说来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裕,可以考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分析我国的情况?,生产技术结构的进步与变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能源利用率的水平提高,会对一定规模加工产业的能源需求量减少,相应的能源产业部门的供给规模也会缩小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会导致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同时使用原有陈旧技术、工艺的产业部门会衰退尤其是与其他产业部门高度相关的崭新技术的出现会引起一国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包括个人消费结构、投资需求、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2、需求因素的影响,个人消费结构是指个人在衣、食、住、行、文化
10、、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将直接影响消费资料产业部门的发展,并间接影响给消费资料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发展,从而也就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例如:1875年恩格尔定律。,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就是投资结构。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那部分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是
11、一种重要的需求结构,其比例变动将会使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动。决定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比例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化协作水平、生产资源利用率和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制造水平的复杂程度等。,3、对外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包括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技术转移等。,进出口贸易有利于各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主要影响有:资源、商品、劳务的出口,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国内紧缺资源、劳务的进口,可以弥补本国生产该类商品的产业不足,同时进口某些新产品、新技术还对开拓本国市场、为本国发展同类产业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国际投资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
12、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人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技术转移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生产技术、技术诀窍等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和转让。国际技术转移可以促进新兴幼稚产业的较快生长,并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和高度化发展中起到很好的作用。,4、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制度、政策、发展战略这类人为因素,作为市场主体行为结果的客观运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在某些方面,尤其在实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行为主体都是追求收益最大
13、化的。例,日本的制度变迁。,产业结构的变动总是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转化,这两个方面的不断变化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只有正确的把握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才能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二、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前提:以若干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一指标;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本框架。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移动。,1、配第克拉克定理,首先,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
14、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其次,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最后,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是同步的。,2、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失效:进入七十年代后,第二产业无论在劳动力还是在国民收入方面其相对比重都在60年代以后呈下降状态。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和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两项指标却都在上升,其比重均在50%以上,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服务化”。,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霍夫曼定理:就
15、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的规律。他认为,工业化的四个阶段的霍夫曼比例分别为5(加减1);2.5(加减1);1(加减0.5);1以下。霍夫曼对工业结构演变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理论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如梅泽尔斯、库兹涅茨和盐野谷裕一等。,3、霍夫曼定理(1931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罗斯托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
16、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4、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回顾效应:指主导部门对某些供给生产资料部门的影响;旁侧效应:指主导部门对所在地区的影响;前向效应:指主导部门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出现的诱导作用。罗斯托经济增长六个阶段:第一,传统社会阶段;第二,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第三,起飞阶段;第四,成熟阶段;第五,高额消费阶段;第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钱纳里从经济长期发展中考察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发现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
17、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5、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通过对20世纪50、60年代经济结构全过程的研究,认为投资和储蓄只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重要的是进行全面的结构转变。他提出3个阶段6个时期的划分: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一时期(传统社会):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第二时期(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农业结构向现代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工业化阶段:第三时期(工业化中期):制造业由轻工业向重型工业迅速增长转变,非农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即重化工业阶段;第四时期(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
18、时,第三产业由平稳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发达经济阶段:第五时期(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普及;第六时期(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的消费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在发展的总体趋势上呈现出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然而,从发展轨迹上看,各国的产业结构由于其起飞的端点和生存的环境不同,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也是有所差别的。,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演进模式,一、平衡增长模式和非平衡增长模式 是从资源配置的倾斜角度对产业
19、结构的发展方式进行的归纳。1、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理论,基本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在国民经济的各产业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投资,以各产业的平衡增长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代表人物: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是资本的不足,由于资本的供给、储蓄和市场需求的“不可分性”,小规模投资不可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因而应实行“大推进”战略,在各个部门都进行大量的投资,使各部门一起发展,形成相互依赖、互为市场的局面。,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易摆脱贫困的原因在于其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纳克斯认为,要打破这样的循环,必须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各
20、个部门进行投资。因为只对一些行业进行投资,这些行业的发展将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而如果同时投资于不同的行业,则将带来市场的全面扩大。,2、非平衡增长理论 主要思想:由于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而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通过关联效应和诱发性投资等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代表人物:赫希曼、罗斯托,赫希曼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重点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在进行投资次序的选择时,“有效顺序”就是按照各备择产业部门的“诱发投资”大小来决定。罗斯托关于非平衡增长的观点,是与其主导产业
21、的理论相联系的。,平衡增长理论与非平衡增长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这两种理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一般而言,在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非平衡增长理论更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因为该理论的假说更符合实际国情;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有了较为牢固的工业化基础,资本的积累也较为丰富时,平衡增长理论就更多的被应用,以使国民经济能够得到长期、稳定和协调的发展。,二、雁行发展模式与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分别描述了一些产业在工业化不同阶段国家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这两个都要求将本国产
22、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1、产品循环发展模式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第一阶段:工业先行国家由于技术资金优势,率先对新产品进行开发和生产,占领国内市场。(导入期)第二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开始出口产品。第三阶段:国外市场形成,开始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成熟期)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的价格返销,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开始开发新产品。(标准化期),2、雁行发展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第一阶段:工业后发国家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对一些较为先进的产品通过进口来满足。(导入期)第二阶段:企业通过引进技术,使技术和资金等条
23、件日趋成熟,具备了以国产产品取代进口产品的能力,并伴随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产业也逐渐形成。(进口替代期)第三阶段:国内需求继续增加,规模经济和廉价生产要素的优势不断累积,最终实现了产品的出口。(出口期),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是从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间的关系角度描述产业结构的发展轨迹的。,1、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在一些产业领域采取鼓励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以支持本国相应产业发展的模式。,特点:具有大国结构的国家比较适合采用,但也不能长期应用。,2、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增长,支持和鼓励国内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进行发展的模式。,特点:具有小国特点的国家更易获得成功;一般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一般能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较快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