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码设计》PPT课件.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hapter 9 MIS设计,Section 1 MIS概述Section 2 代码设计Section 3 I/O设计Section 4 模块功能与结构设计Section 5 编制系统设计报告,Section 1 MIS设计概述,系统设计的目的,目的: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系统模型分为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确定系统做什么,在系统分析阶段提出而;物理模型则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在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系统设计的任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子系统划分(U/C矩阵)系统流程图计算机及网络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
2、计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设计报告,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性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系统性: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整个系统的设计应风格一致,设计要规范,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平台要尽量一致,系统采用的代码体系要统一,最可能大地做到数据共享,使数据一次输入得到多次使用,人-机界面的风格要一致等等。,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抵御干扰、保障正常工作的能力。可靠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它包括对错误数据的检错和纠错能力,对错误操作和外界干扰的抵御能力,系统的自恢复能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及正确性等。同时,还要求系统应具有保密性和抗计算机病毒的能力。,灵活性:灵活性是指系统对环境
3、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系统修改、维护方便。这就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部分的独立性,尽量减少各子系统之间的依颇性。这样,使系统既便于修改,又容易增加新的功能。,经济性:系统的运行应能为企业产生收益,系统的收益大于支出。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工作效率:系统的工作效率是指系统的处理能力、处理速度、响应时间等与时间有关的指标。这与计算机硬件的选择、程序的结构及算法的设计以及数据文件的设计有很大
4、的关系。,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要满足用户的要求,用户对各种功能的使用以及用户的操作灵活、简便、容易,系统输出的报表、屏幕显示的画面等清晰、美观,人机界面友好。,Section 2 代码设计,概念,MIS中,每种实体(人、事、物、部门)都必须有代码。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代码的功能,唯一标识实体节省存储单元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代码设计的原则,代码要具有唯一性标准化和通用性,代码设计要尽量采用国家或有关部委颁发的编码标准可扩充性,当增加新实体时,可直接在原代码系统中扩充,而不用重新组织。代码的设计要能满足三、五年的使用要求
5、。短小精悍,现代化企业的编码系统已由简单的结构发展成为十分复杂的系统。为了有效地推动计算机应用和防止标准化工作走弯路,我国十分重视制订统一编码标准的问题,并已公布了GB2260-8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l988-80信息处理交换的七位编码字符集等一系列国家标准编码,在系统设计时要认真查阅国家和部门已经颁布的各类标准。,代码设计在系统分析阶段就应当开始。由于代码的编制需要仔细调查和多方协调,是一项很费事的工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系统设计阶段才能最后确定。,编码方法,(一)顺序码(二)区间码(三)助记码,(一)顺序码,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优点:简单
6、明了;代码短。缺点:没有逻辑基础,(本身不能说明任何信息的特征,)不易于分类处理;,增加编码只能排在最后;删除则造成空码。适用:通常作为其他码分类中细分类的一种补充手段。,(二)区间码,某企业的用户分类和代码。,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实例:中国公民身份证,1-2:所在省市2-4:所在地区5-6:所在县区7-10:年11-12:月,12-13:日14-16:户口所归属的派出所17:性别18:校验码,优点:分类基准明确,码中的数字(或字母)与位置代表一定的意义,因而检索、分类或排序都很方便;缺点:有时造成代码过长。,(三)助记码,助忆码用文
7、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例:用TV-C-20代表20英寸彩色电视机。助忆码适用于数据项数目较少的情况(一般少于50个),否则可能引起联想出错。此外,太长的助忆码占用计算机容量太多,也不宜采用。,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代码作为计算机的重要输入内容之一,其正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处理工作的质量。特别是人们重复抄写代码和将它通过人手输入计算机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更大。,为了保证正确输入,有意识地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另外加上一个校验位,使它事实上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验位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代码一旦输入,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运算方法按输入
8、的代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以证实输入是否正确。,校验位可以发现以下各种错误:抄写错误,例如l写成7;易位错误,例如1234写成1324;双易错误,例如26913写成21963;随机错误,包括以上两种或三种综合性错误或其他错误。,附:UPC条形码的校验,UPC条形码是全国统一使用的商品编码标准,分为四个部分:系统类别、厂商编码、各厂商的产品编码、校验位,校验码的计算:从编码右边开始定义为1,2,将偶数位相加的值再乘以3,将奇数位相加,然后将它们相加,取余数,取10的补码即为校验码,注意问题,合理的编码结构是信息处理系统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代码设计时,应
9、注意以下一些问题:(l)设计的代码在逻辑上必须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应当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例如,在设计用于统计的代码时,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往往使之能够在不需调出有关数据文件的情况下,直接根据代码的结构进行统计。,(2)一个代码应惟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3)代码设计时,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否则,在短时间内,随便改变编码结构对设计工作来说是一种严重浪费。一般来说,代码愈短,分类、准备、存储和传送的开销愈低;代码愈长,对数据检索、统计分析和满足多样化的处理要求就愈好。但编码太长,留空太多,多年用不上,也是一种浪费。(4)代码要系统化,代码的编制应尽量标准化,尽量使代
10、码结构对事物的表示具有实际意义,以便于理解及交流。,(5)要注意避免引起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如0、2、1、S、V与与o、z、I、5、U易混;不要把空格作代码;要使用24小时制表示时间等。(6)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例如字母-字母-数字的结构(如W)比比字母-数字-字的结构(如W2W)发生错误的机会要少一些。,(7)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这样人们读写时不易发生错误。如如726-499-6135比比7264996135易于记忆,并能更精确地记录下来。(8)若已知码的位数为p,每一位上可用字符数为Si,则可以组成码的总数为:C=Si。例如,对每位字符为
11、0-9的三位码,共可组成C=l0l0l0=1000种码。,Section 3 I/O设计,输出设计工作内容:,输出方式的设计:输出设备、输出介质输出内容的设计:内容应根据使用人员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对于不同级别的领导和不同的业务人员,应该提供详略不同、内容不同的报表。输出格式的设计:对于打印输出和终端屏幕显示要进行版面和屏幕设计,版面应清晰、明确、方便阅读。,各种常用的输出方式,输入主要设计工作,选择适宜的输入工具和方式原始凭证的设计输入数据的校验,常用的输入设备,目前常用的输入设备有以下几种:读卡机。在计算机应用的早期、读卡机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这种方法把源文件转换成编码形式,由穿孔机在穿孔
12、卡片上打孔,再经验证、纠错,而后进入计算机。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速度慢,且使用不方便,已被键盘-磁盘输入装置取代。键盘-磁盘输入装置。由数据录人员通过工作站录入,经拼写检查、可靠性验证后存入磁记录介质(如磁带、磁盘等)。这种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易于携带,适用于大量数据输入。,光电阅读器。采用光笔读入光学标记条形码或用扫描仪录入纸上文字。光符号读入器适用于自选商场、借书处等少量数据录入的场合。而纸上文字的扫描录入尚处于试用阶段,读错率和拒读率较高,价格较贵、速度慢,但无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终端输入。终端一般是一台联网微机,操作人员直接通过键盘键入数据,终端可以在线方式与主机联系,并及时获得处理
13、结果。,输入检验,输入设计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减少数据输入中的错误,在输入设计中,要对全部输入数据设想其可能发生的错误,对其进行校验。1.输入错误的种类(1)数据本身错误。指由于原始数据填写错误或穿孔出错等原因引起的输入数据错误。(2)数据多余或不足。这是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如数据(单据、卡片等)的散失、遗漏或重复等原因引起的数据错误。,(3)数据的延误。数据延误也是数据收集过程中所产生的差错,不过它的内容和数据量都是正确的,只是由于时间上的延误而产生差错。这种差错多由开票、传送等环节的延误而引起,严重时,会导致输出信息毫无利用价值。因此,数据的收集与运行必须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并要事先确定
14、产生数据延迟时的处理对策。,2、数据的校验方法数据的校验方法有:由人工直接检查、由计算机用程序校验以及人与计算机两者分别处理后再相互查对校验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是以下几种,可单独地使用,也可组合使用。,(1)重复校验。这种方法将同一数据先后输入两次,然后由计算机程序自动予以对比校验,如两次输入内容不一致,计算机显示或打印出错信息。(2)视觉校验。输入的同时,由计算机打印或显示输入数据,然后与原始单据进行比较,找出差错。视觉校验不可能查出所有的差错,其查错率为75%-85%。(3)检验位校验。参见前面内容。,(4)控制总数校验。采用控制总数校验时,工作人员先用手工求出数据的总值,然后在数据的输
15、入过程中由计算机程序累计总值,将两者对比校验。(5)数据类型校验。校验是数字型还是字母型。,(6)格式校验。即校验数据记录中各数据项的位数和位置是否符合预先规定的格式。例如,姓名栏规定为18位,而姓名的最大位数是17位,则该栏的最后一位一定是空白。该位若不是空白,就认为该数据项错位。,(7)逻辑校验。即根据业务上各种数据的逻辑性,检查有无矛盾。例如,月份最大不会超过12,否则出错。(8)界限校验。即检查某项输入数据的内容是否位于规定范围之内。譬如,商品的单价,若规定在50元至1000元范围内,则检查是否有比50元小及比1000元大的数目即可。凡在此范围之外的数据均属出错。,(9)顺序校验。即检
16、查记录的顺序。例如,要求输入数据无缺号时,通过顺序校验,可以发现被遗漏的记录。又如,要求记录的序号不得重复时,即可查出有无重复的记录。,(10)记录计数校验。这种方法通过计算记录个数来检查记录有否遗漏和重复。不仅对输入数据,而且对处理数据、输出数据及出错数据的个数等均可进行计数校验。(11)平衡校验。平衡校验的目的在于检查相反项目间是否平衡。例如,会计工作中检查借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12)对照校验。对照校验就是将输入的数据与基本文件的数据相核对,检查两者是否一致。例如,为了检查销售数据中的用户代码是否正确,可以将输入的用户代码与用户代码总表相核对。当两者的代码不一致时
17、,就说明出错。,出错的改正方法,出错的改正方法应根据出错的类型和原因而异。(1)原始数据错。发现原始数据有错时,应将原始单据送交填写单据的原单位修改,不应由键盘输入操作员或原始数据检查员等想当然地予以修改。(2)机器自动检错。当由机器自动检错时,出错的恢复方法有以下几种:,待输人数据全部校验并改正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舍弃出错数据,只处理正确的数据。这种方法适用于作动向调查分析的情况,这时不需要太精确的输出数据,例如,求百分比等。只处理正确的数据,出错数据待修正后再进行同法处理。剔出出错数据,继续进行处理,出错数据留待下一运行周期一并处理。此种方法适用于运行周期短而剔出错误不致引起输出信息正确
18、性显著下降的情况。,人机对话设计,人机对话设计是指在系统运行中,为了进行控制和整理用户与系统对话的界面和方式的设计常用的三种方式:菜单式;回答式;一般问答式原则:在对话设计中,要明确对话的对象,从用户使用的角度进行设计,用词和表达方式应尽量照顾用户的习惯;对话要清楚、简单,不能具有二义性。,菜单式:通过屏幕显示出下一步程序可能执行的方向和目标,用户根据显示的内容,指定一个所期望的执行方向。这种方式如同在菜单上点菜一样,称为菜单式。,回答式:当程序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系统通过显示屏幕向用户提出一个问题,等待用户回答“是或“否”,然后根据用户的回答决定下一步程序执行方向。这种方式常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
19、和防止出错的情况。例如用户要求删除某一记录,在屏幕上显示该记录的部分内容,让用户核对,核对正确输入Y,系统执行删除操作。,一般回答式:为了下一步程序的执行,系统要求用户给出某些参数值,如文件名、程序名、记录代码、计算的参数值等,这时采用一般回答式。,Section 4 模块功能与结构设计,一、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1974年美国的WStevens等首先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构想,以后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1、模块化2、由顶向下,逐步求精3、模块分解,1、模块化2、由顶向下,逐步求精3、模块分解,1、模块化,模块化是指将系统按一定规则构造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模块是结构化系统的基
20、本元素,从逻辑上看,模块就是处理功能,给它一定的输入信息,它能对之进行加工处理,输出结果信息。从物理上看,它是可用一个名字来表示的一组程序,如FoxBASE中的PRG文件。在结构化设计中,模块的功能应当简单明确,易于理解,模块之间的联系应尽可能减少。,2、由顶向下,逐步求精,系统划分模块的工作应按层次进行:把整个系统看作一个模块,然后把它按功能分解成若干第一层模块,它们各担负一定的局部功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每个第一层模块又可以进一步分解成为更简单一些的第二层模块,越下层的模块,其功能越具体,越简单。设计者应先设计顶层结构,然后逐层向下;不应过早地解决低层次的细节问题。,模块化
21、的层次结构具有简明性,设计者容易思考,阅读者容易理解。只要保证每个模块能正确完成其自身的功能,尽量减少模块之间的联系,整个系统的正确性和可修改性就可以得到保证。,3、模块分解,上层模块分解为下层模块,有3种不同的结构形式: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无论多么复杂的系统,都可分解为3种基本形式的组合。,二、设计任务,HIPO,hierarchy plus input-process-output(分层输入处理输出)HIPO分层图:将整个应用软件系统合理地分解成各功能模块,强调各功能模块之间关系,形成功能结构化层次结构(HIPO分层图,层次化模块结构图)IPO图(输入处理输出图):通过对数据流程图分析
22、得到IPO图(模块结构图、控制结构图),三、模块结构图(控制结构图),SD方法采用图形表达工具模块结构图。,(一)模块结构图基本符号(二)基本结构(三)模块调用和通讯的规则(四)模块结构图的标准形式(五)模块结构图的绘制,(一)模块结构图基本符号,模块,调用,控制信息,数据存储,数据,1、模块,模块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易于处理的基本单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看成一个模块,也可以理解为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模块应具备以下四个要素:输入和输出:模块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都是同一个调用者,一个模块从调用者取得输入,加工后再把输出返回调用者(外部)功能:模块
23、把输入转换成输出所做的工作(外部)内部数据: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内部)程序代码:用来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内部),2、调用,在模块结构图中,用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箭头总是由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但是应该理解成被调用模块执行后又返回到调用模块。,直接调用:最简单的调用关系,指一个模块无条件的调用另一个模块。判断调用:一个模块是否调用一个从属模块,决定于调用模块内部的判断条件,则该调用称为模块间的判断调用,采用菱形符号表示。循环调用:如果一个模块通过其内部的循环功能循环调用一个或多个从属模块,则该调用称为循环调用,用弧形箭头表示。,3、数据,当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调用模块可把数
24、据传送到被调用模块处供处理,而被调用模块又可以将处理的结果数据送回调用模块。在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使用与调用箭头平行的空心圆点箭头表示,并在旁边标上数据名。,A,B,调用,X,Y,Z,4、控制信息,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例如,数据输入完成后给出的结束标志,文件读到末尾所产生的文件结束标志等。控制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前者只反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在模块结构图中,用实心圆点箭头表示控制信息。,查职工,读人事数据库,调用,职工号,简历数据,无此职工,(二)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选择结构3、循环结构,1、顺序结构,A,B,C,程序框图,上层模块,B,A
25、,C,模块结构图,FoxPro语言DO ADO B DO C,2、选择结构,条件,A,B,Y,N,FoxPro语言IF 条件.T.DO AELSE DO BENDIF,上层模块,A,B,程序框图,模块结构图,3、循环结构,条件,F,N,Y,FoxPro语言Do WHILE 条件.T.Do FENDDO,上层模块,F,程序框图,模块结构图,模块间循环调用关系图(上层模块对下层模块的多次反复调用),(三)模块调用和通讯的规则,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受到上级模块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其直接上下级模块,任何模块不能直接与其他上下级模块或同级模块发生通信联系。若有某模块要与非直
26、接上下级的其他模块发生通信联系,必须通过其上级模块进行传递。模块调用顺序为自上而下。,(四)模块结构图的标准形式,1、转换型结构2、业务型结构,上层模块,输出,处理,输入,1、转换型结构,转换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数据加工(中心变换)和输出,它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经过加工后输出。,上层模块,调度,检查业务类型,处理三,处理一,处理二,2、业务型结构,业务型结构包括一个检查业务类型的模块和一个调度模块,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度模块调度不同的下层模块,进行不同的处理。,Section 5 编制系统设计报告,一、作用,系统设计报告又称为系统设计说明书,它是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
27、系统实施的出发点和依据。,二、编写要求,对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是:应全面、准确和清楚地阐明系统实施过程中具体应采取的手段、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应的环境要求。,全面是指对系统的总体结构、所有功能模块以及相应运行环境都应进行全面说明。准确是指对各功能模块内部规定、用户接口以及相互逻辑关系应给以准确、无二义的描述。清楚是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应文字简洁,可读性好,便于系统实施和维护人员阅读和理解。,三、主要内容,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说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代码设计说明用户界面设计说明控制结构图及处理过程说明数据库设计及说明实施费用估计,实施方案可提出多个(一般为23个),由用户、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讨
28、论,经比较、选择、修改,最后通过批准,成为系统的实施方案。,Chapter 10 MIS实施,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投入切换和试运行。,当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完成后,系统工作的重点就从创造性思考转入具体的实践性阶段。系统实施就是具体实现新系统在系统设计阶段所设计的物理模型,它主要工作是由系统开发小组来完成。,程序设计与调试,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系统设计阶段的模块结构图以及数据库结构和编程语言设计。程序调试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实现系统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一)程序设计目标,可维护性
29、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可维护性:可以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由于信息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需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就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为此,就要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此外,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对程序进行相应的升级。MIS寿命一般是3年至8年时间,因此程序的维护工作量相当大。一个不易维护的程序,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不能满足应用需要而被淘汰,因此,可维护性是对程序设计的一项重要要求。,可靠性: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正常情况下能正确工作。意外情况下应便于处理,不至产生意外的操作,从而造成严重损失。可理解性: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当层次清
30、楚,便于阅读。,效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程序效率的地位已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因为硬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其性能却不断完善和提高。程序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地位日益重要。程序设计人员工作效率高不仅能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而且可明显降低程序的出错率,进而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为了提高程序设计效率,应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如:MIS生成器等。,程序效率与可维护性、可理解性的关系通常是矛盾的。实际编程过程中,人们往往宁可牺牲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也要尽量提高系统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片面地追求程序的运行效率反而不利于程序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因为,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软件愈来愈复杂,同时硬
31、件价格不断下降,软件费用在整个应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从而使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和效率。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具体编程中应采用的方法,能够指导人们用良好的思想方法去设计程序。,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常用编程工具,电子表格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开发工具可视化编程工具CASE工具,(四)程序的调试,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
32、出现差错。在程序设计阶段也不可避免产生新的错误。G.Myers 对测试目标做出了如下归纳:测试是为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好的测试方案是很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方案;成功的测试是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彻底地测试并且找出全部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在一定的开发周期和经费的限制内,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程序的调试就是要在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试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在大型软件的研制过程中调试工作的比重是很大的,一般占50左右。所以对于程序的调试工作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四)程序的调试,测试的基本方法,黑盒测试(又称功能
33、测试,数据驱动测试,基于规格说明书的测试):将被测试程序对象看作黑盒子,不考虑其内部程序结构与处理过程,仅仅对于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即检查适当的输入是否能够产生适当的输出。,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玻璃盒测试,基于覆盖的测试):分析程序结构与过程执行路径,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检验程序的每条通路是否按预期正常进行,力求提高测试覆盖率。,3、程序调试的主要步骤,模块调试。按上述要求对模块进行全面的调试(主要是调试其内部功能);分调(子系统测试)。由程序的编制者对本子系统有关的各模块实行联调,以考查各模块外部功能、接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正确性;,联调(系统测试)。各模块、各子系统
34、均经调试准确无误后,就可进行系统联调。联调是实施阶段的最后一道检验工序。联调通过后,即可投入程序的试运行阶段。,实践证明这种分步骤的调试方法是非常奏效的。它得益于结构化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在其操作过程中自身形成了一个个反馈环,由小到大,通过这些反馈较容易发现编程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地修正之。,二、人员培训,为用户培训系统操作、维护、运行管理人员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功能。一般来说,人员培训工作应与编程和调试工作同时进行,本部分所要讲的人员培训主要是指系统操作员和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系统整体结构和系统概貌;系统分析设计思想和每一步的考虑;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与使用;系统
35、所用主要软件工具(编程语言、工具、软件名、数据库等)的使用;,汉字输入方式的培训;系统输入方式和操作方式的培训;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文档资料的分类以及检索方式;数据收集、统计渠道、统计口径等;运行操作注意事项。,三、试运行和系统转换,(一)基础数据准备(二)系统试运行(三)系统切换,(一)基础数据准备,基础数据准备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基础数据统计工作要严格科学化,具体方法要程序化、规范化。计量工具、计量方法、数据采集渠道和程序都应该固定,以确保新系统运行有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各类统计和数据采集报表要标准化、规范化。,基础数据准备是指按照系统分析所规定的详细内容,组织和统计系统所需的
36、数据。,(二)系统试运行,系统试运行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输入各原始数据记录;记录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状况;核对新系统输出和老系统(人工或计算机系统)输出的结果;,对实际系统的输入方式进行考查(是否方便、效率如何、安全可靠性、误操作保护等);对系统实际运行、响应速度(包括运算速度、传递速度、查询速度、输出速度等)进行实际测试。,在系统联调时我们使用的是系统测试数据,而这些数据很难测试出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一个系统开发完成后让它实际运行一段(即试运行),才是对系统最好的检验和测试方式。,(三)系统切换,系统切换是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1、直
37、接切换法,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一般要经过较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考虑到系统测试中试验样本的不彻底性,一般只有在老的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2、并行切换法,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一般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新系统为正式作业,原系统作校核用;第二步: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在验证新系统处理准确可靠后,原系统停止运行。,并行处理的时间视业务内容而定,短则2至3个月,长则半年至一年。转换工作不应急于求成。,3、试点过渡法,先选用新系统的某一部分代替
38、老系统,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系统切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给系统的顺利切换创造条件。新系统的投运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录入工作量特别庞大,应及早准备、尽快完成。,系统切换不仅是机器的转换、程序的转换,更是人工的转换,应提前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系统运行时会出现一些局部性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系统工作人员对此应有足够的准备,并做好记录。系统只出现局部性问题,说明系统是成功的,反之,如果出现整体的问题,则说明系统设计质量不好,整个系统甚至要重新设计。,各种切换方法特点比较,直接切换 用新系统替换原系统,而没有过渡阶段 转换简单,转换费用少、风险比较大
39、当新系统比较成熟时采用,平行切换 对新系统、老系统进行对比 保障了业务工作的平稳过渡 费用比较高,业务人员的负担比较重(两套系统)逐步转换 根据业务流程和子系统投入的风险大小,将各子系统逐步投入运行,Chapter 11 MIS运行,一、系统运行管理,MIS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为了让MIS长期高效的工作,必须加强对MIS运行的日常管理。MIS运行的日常管理决不仅仅是机房环境和设施的管理,更主要的是对系统每天运行状况、数据输入和输出情况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完备性及时如实的记录和处置。这些工作主要由系统管理员完成。,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
40、,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除了记录正常情况(如处理效率、文件存取率、更新率)外,还要记录意外情况发生的时间、原因与处理结果。,二、MIS的维护,MIS维护的内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维护应用程序的维护数据库(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三、MIS的评价,概念:系统评价是对系统进行测量,检查其达到或完成目标的情况,确定系统的实际能力和价值。目的:对新系统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其是否达到在新系统开发时所确定的目标。并提出今后系统改进和扩展的方向。,作用:系统评价是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估计、检查、测试和评审,包括用实际的指标和设计的指标进行比较,以求确定新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对新系统运行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指标:,系统评价的一般指标,系统性能指标完整性、正确性、可靠性、可维护性、适应性、保密性、响应时间、文档的完备性直接经济效益指标一次性投资、系统运行费用、系统运行后增加的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指标管理体制进一步合理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基础数据规范化、管理的效率、企业的形象等,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