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101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统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企业统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企业统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企业统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企业统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统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统计》PPT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9,1,3.2.2 企业劳动对象投入统计,(一)、原材料统计,1、原材料供应统计:采购、收、支、存等问题,是原料和材料的总称。来自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劳动获得的产品称为原料如原木矿石籽棉。把原料进一步加工所提供的产品称为材料如钢铁锯材棉纱。,原材料,按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产品实体,在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三者的划分仅取决于它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还是辅助作用。不取决于它们本身的特性。,(1)、原材料采购的统计决策,如纯碱在玻璃厂是主要材料,而洗涤是是辅助材料,2023/7/9,2,采购决策时一般要着重三个要素,一是企业对原材料种

2、类、质量、数量的要求二是市场的可供资源,企业可支配的资金及仓储能力三是市场材料的需求类型,是一次性需求还是连续需求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内容:,2023/7/9,3,资材购买品类选择指标,供应部门,设计创意部门,指示,资材种类、等级,进行价值分析,技术部门,总结:选择价值工程系数最大的资材。即最低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以提高采购的经济效益。V=F/C。,2023/7/9,4,a、费用一次性摊入成本的资材价值分析指标 替代资材价格功能比=既定功能的产出价格/(替代资材价格+替代资材后须追加的单位产出费用),当上式指标值大于原资财价格功能比(产出价格除以资材价格的商)时,则资材可以替换;反之则不可取。,

3、待选资材价格功能比=不同功能的产出价格/(待选资材价格+待选资材须增减的单位产出费用)。在产出功能可变的前提下,上式指标值最大的待选资材为首选资材。,资材购买品类选择指标,2023/7/9,5,b、费用多次性分摊进入成本的资材价值分析指标,替代资材价格功能比,=,既定功能的产出价格,替代资材寿命期产出总量,替代资材价格+替代资材寿命期须追加产出费用总额,当上式指标值大于原资材价格功能比时,则资材可以替换;反之则不可取。,待选资材价格功能比,=,不同功能的产出价格,待选资材寿命期产出总量,待选资材价格+待选资材寿命期须追加产出费用总额,在产出功能可变的情况下,上式指标值最大的待选资材为首选资材。

4、,2023/7/9,6,资材供应商信誉评估指标,广义的资材供应商,流通市场的批发商、资材制造商和外协制造商。,企业供应部门必须拥有两个以上的供应商,通过信誉评估加以选择。具体指标是资材交货净值加成率。交货净值加成率=质量成本比值+交货成本比值+服务成本比值。,a、,b、,c、,d、,加成率是指为资材购进净价值以外的追加费用率,其值越高说明供应商的信誉越差;反之,信誉越好,应当首选之。,:,2023/7/9,7,交货净值:是指实际收到的资材购入价值与应由企业承担的运输、保险、税杂费用之和。质量成本比值:质量成本是指自资材抵达企业始,企业为使用该资材所支付的有关资材质量方面的所有费用,包括确认资材

5、质量的化验费、进货验收费、退货处理费,由资材质量问题引起的补救费用和无法补救的损失费用等,将质量成本总额去除交货净值,即为质量成本比值。该指标用来评价供应商所供资材的质量水平。交货成本比值:交货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延迟交货成本,前者由为购买资材所支付的调查、通讯、差旅、谈判等费用组成,后者是指由于供货商没有按时交货而导致企业的补救和损失费用,将交货成本总额去除交货净值,即为交货成本比值。该指标用来评价购买供货商所供资材的便利性和可靠性。,2023/7/9,8,服务成本比值:服务成本是企业使用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材可能节约的费用,因服务成本难以计量,故采用给各项标志评分的办法予以解决,狭义的服务

6、指方便购买者的购买方式和售后服务,广义的服务还包括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成品储备能力、生产均衡性、资金融通能力和管理水平等。计算公式为:服务成本比值=,各项标志最高等级分总和,-,供应商各项标志得分总和,各项标志最高等级分总和,从上式可知:如某供应商得分均为满分则比值为零,说明服务最佳,则使用该供应商提供的资材具备可靠保证。,2023/7/9,9,资材购买批量控制指标,a、企业的资材供应部门需要控制购买数量,指标有:经济购买批量。购买批量:是指每次购买的数量。例如:某企业年度的资材需求量要是集中一次购买,则购买批量就等于年度需求量。(当然这不叫经济批量)。b、资材(一种)年供应成本方程式

7、:,某种资材年供应成本,=,年需求量D,每次购买批量Q,每次购买的业务成本O,+,每次购买批量Q,2,(单位原材料年度储存成本H+资材单价P年利率I),2023/7/9,10,A上式中,条件:年需求量确定,每次购买业务成本、单位资材年度储存费用、资材单价、年利率不变。结论:可以用1/2的购买批量作为年平均库存量;此时供应成本随着购买批量的变化而变化。B思考题?上式中的购买批量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经济购买批量?此时资材的年供应成本又是怎样的情况?,2023/7/9,11,(2)原材料收、支、存统计,、原材料收入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收到并经验收理入库手续的原材料数量。,必须注意以下两条原则:,

8、A必须是企业实际收到的。谁收入谁统计,购入的、来料订货的借入的。,在途材料不算,实际到货与货单上不符的,按实际到货算,B必须是办理了验收入库手续的。,已到本企业没办手续不算。,如急需用了没办手续的原材料则应计入收入量。,2023/7/9,12,车间从企业仓库领用但没用完的材料(退料),本期领用但没用完而退回的材料,不计入收入量,而只需冲减本期发料数即可。,上期领用但没用完而退回的材料,要作为其他收入而统计在原材料收入量中。,企业收回借出的原材料两种处理方法,若收回同期借出的原材料不计入收入量,而只需冲减本期拨出量即可。,若收回以前时期借出的原材料,则作为其他收入统计在原材料收入中。,2023/

9、7/9,13,、原材料消费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原材料数量。统计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原材料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数量,必须注意以下两条原则:,A必须是在本企业内使用的,谁消费谁统计,B必须是实际投入使用的。,自备的、借入的、用来消费的就算,借出的、委托外单位加工的,不算,与原材料的来源和所有权无关,只与是否在企业内部使用有关。,以投入生产工序作为消费量统计,一次投入以后多次使用的不重复计算消费量。,车间或工地已经领取但尚未使用的原材料不能计入消费量。,2023/7/9,14,工业企业原材料消费量包括以下一些项目,用于生产工业产品的消费用于制造各种非标准设备或专用设备的消费用于经营维修(包括大修

10、理)的消费用于制造各种工艺装备的消费用于生产各种包装器材的消费用于劳动保护方面的消费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新产品试制科学实验的消费用于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其他福利事业的消费其他消费,2023/7/9,15,、原材料拨出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拨出并已办理出库手续的全部原材料数量。,只要办理了出库手续不论是否提走,均应作拨出量统计。,拨出加工、卖出、借出以及无偿援助拨出等原材料。,包括,实际上,是使用权转移,不包括本企业内部各车间、仓库间的拨出转移。,2023/7/9,16,、原材料库存量,必要性:生产是连续的,而原材料却是分批供应的,因此为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按其作用不同

11、分:经常储备和保险储备,经常储备:是保证企业日常生产需要的储备。它是在前后两批原材料进厂的供应间隔期内,为保证生产不间断进行所需要的原材料储备。,保险储备是未来防止原材料供应发生不正常情况时不致使生产中断而建立的储备。平时是不准动用的。,定义:是指企业在一定时点上尚未使用而实际存有并归企业所有或支配的原材料数量,2023/7/9,17,、原材料库存量,必须注意以下两条原则:,必须是企业有权支配动用的。,不论是购入的、借入的、,不论是放在外单位、还是委托外单位代为保管的。,谁支配谁统计,若没权支配,即使错发到本企业也不能作为库存量统计,必须是尚未使用而实际结存的。,即使领走,但还没投放第一工序,

12、应办理假退料手续而计入库存量,期未盘点出现盘盈或盘亏,则按实有数统计而不是按账面数统计。,2023/7/9,18,以上四者的关系如下:(原材料收入量、消费量、拨出量、库存量),原材料期未库存量,=,原材料期初库存量+本期原材料收入量-本期原材料消费量-本期原材料拨出量盘盈(盘亏),其中:盘盈盘亏就是指实际库存与帐面库存的差异。小于0就是盘亏,大于0就是盘盈。,2023/7/9,19,原材料消耗和利用统计,A、原材料消耗量统计,工业企业:包括合格产品次品和废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损耗以及边角余料等,只与生产的产品有关啦,是指生产某一种产品自投料开始到制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

13、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全部数量。,建筑企业: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在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全部原材料数量,2023/7/9,20,原材料消耗量与原材料消费量的区别:,企业原材料总消费量是以企业为单位计算的,不仅包括产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也包括非产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但不包括发外加工而在外单位消耗的原材料。,原材料消耗量仅包括产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但包括发外地加工而在外单位消耗的原材料。但不包括在进入生产过程之前的各种储运损耗。,2023/7/9,21,总结:原材料消费量以企业为对象,原材料消耗量以产品为对象,只要是用于该产品的生产就计入消耗量。,2023/7/9,22,原材料领

14、料量与投料量领料量中有可能有一部分到期末尚未投入生产过程。如果办理了退料手续,则本期领料量等于本期投料量。如未办理退料手续则有差别。投料量与完工劳动成果的原材料消耗量:不相等。消耗量可能包括前期投料,转为本期成品消耗,而本期投入的原材料,除生产成品以外,期末可能尚积存一些半成品和在制品,即使成品中也可能有尚未检验入库的,其原材料消耗不能计入本期消耗量。所以,只有从本期的投料量中扣除期末半成品在制品和尚未检验入库成品的消耗,加上期初结存的半成品在制品和未检验入库成品的消耗,才等于本期劳动成果的原材料消耗量。,2023/7/9,23,B、原材料利用总量,计算公式(工业企业。单位工业产品原材料消耗量

15、),单耗,=,生产某种工业产品的某种原材料消耗总量,某种工业产品入库合格品产量,原材料单耗: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的有效消耗量是指某种原材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产品实体的数量。,原材料利用效率=原材料的有效消耗总量/实际投料量,C、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统计,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的基础指标是原材料的有效消耗量。,上式中的分子包括合格品和废品,2023/7/9,24,(一)计算原材料消耗总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它只是指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不包括经营维修、包装消耗、技术组织措施、劳动保护和科学实验等用料在内。要分清领料量与提料量。本期领料量到期末可能尚存有领而未用的材料

16、。本期投料量与入库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也有区别。本期入库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可能有部分是前期投料生产的结果;本期投入原材料除生产成品外,到期末可能尚积存一些半成品,在制品,它们尚未制成成品;其次即使完成生产,也可能有尚未检验的,相当于在制品性质。这一部分半成品、在制品和尚未检验的产品所消耗的材料都应扣除去。当期初结存的这些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应当加上。,2023/7/9,25,本期投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存料量+报告期领料量-期末领而未用的存料量。或报告期投料量=报告期领料量,核算本期入库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总消耗量的方法,1、生产过程比较简单,周期短,半成品、在制品结存量的差额较小,或变动不大,也没有

17、未检验产品。则本期投料量大致为其总消耗量,只需调整领而未用的数量。,2、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周期长,半成品、在制品结存量变动大(包括未检验产品)。则应作较多调整。,本期总消耗量=期初领而未用的存料量+本期领料量-期末领而未用存料量+期初结存半成品、在制品、未检产品的耗料量-期末结存半成品、在制品未检产品的耗料量。,2023/7/9,26,机械工业产品:一般采用零件法计算单位产品的消耗量。零件法实质上是以“整机拆零”,分别计算每一零件的消耗量,然后汇总成台。单位零件平均消耗量=某种零件期初结存数耗用材料量=某种零件期初结存数该种零件期初单耗零件期初单耗=,2023/7/9,27,在大批量生产几种产

18、品、产品零件种类繁多的情况下,如果制定有单位产品消耗定额,则可用定额比例法来计算单位产品实际消耗量。公式:某种产品单位产品实际消耗量=某种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这种方法不宜做为材料指标的正式核算方法。直接用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完成情况指标。如:某自行车厂生产某种型号自行车,钢材消耗定额为每辆25公斤,报告期生产了10万辆,实际耗用钢材总量245万公斤。,2023/7/9,28,单位产品耗煤电量指标生产产品耗煤(电)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生产用煤量)/产品产量生产多种产品的工业企业,可按煤(电)的消耗定额比例分摊消耗量,然后分别按各种产品计算单耗。消耗各种燃料,如用不同的煤炭、重油、煤气等,需按其发热

19、量大小折合成7000大卡的标准煤,以消除使用不同燃料所造成的资料不可比因素。折合标准煤数量=某种燃料数量(某种燃料的发热量大卡)/7000大卡,2023/7/9,29,单位工程建筑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指标形式有两种:一是以实物工程量进行核算。即单位实物工程实际消耗原材料的数量。如某铸造车间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在施工中消耗水泥120吨,则按单位工程计算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水泥实际消耗指标为:单位建设面积水泥消耗量=120/1000=120公斤/平方米。二是以建筑安装产值进行核算,即万元建筑安装产值实际消耗数量。再如上例建筑安装产值为100万元,则按单位工程计算的

20、万元建筑安装产值水泥实际消耗量为120/100=1.2吨/万元。,2023/7/9,30,单位运输工作量原材料消耗量指标,单位运输工作原材料消耗量,是按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平均耗用的材料燃料数量。计算公式为:单耗=某种材料燃料实际消耗总量/运输工作总量(其中,运输工作总量一般指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单位畜产品饲料消耗量=每头牲畜饲料消耗量/畜产率或=饲料消耗量/畜产品数量=(饲料消耗量/牲畜头数)/(畜产品数量/牲畜头数),农业和商业原材料消耗指标,2023/7/9,31,D 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定额的统计分析,1)单耗定额指数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

21、单位劳务工作量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数量标准。定额一般由技术设计,现场测定,统计资料分析三中方法共同制定。单耗定额指数即以实际单耗水平与单耗定额水平对比所得的结果。,2023/7/9,32,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具体分为四种情况:,(1)一种原材料生产一种产品的检查,消耗定额指数,=,实际单耗(m1),消耗定额(mn),100%,结论:若计算结果小于100%,说明原材料节约,若大于100%,则说明原材料消耗已超支。在实际工作中还要进一步计算由于单耗降低(或增加)而节约(或超支)的原材料总量及增产量。,举例说明:,原材料节约(或超支)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增产量(内含)(就是已

22、经实现了的增产量)=实际产量-原材料消耗总量/消耗定额,2023/7/9,33,某厂报告期生产某种产品150,000件,钢材消耗定额为20,实际消耗钢材总量是2,880,000。求消耗定额指数及节约或增加数量及增产量。,解:实际单耗=2880000/150000=19.2,消耗定额指数=19.2/20=96%,原材料节约数量=-0.8150,000=-120,000,增产量(内含)=150,000-2,880,000/20=150,000-144,000=6,000件,增产量(外延)=原材料节约量/实际单耗=120000/19.2=6250,外延增产量是说节约的原材料可能增产6250件,但目前

23、尚没实现,至于下期是否实现要看生产能力.,2023/7/9,34,2、一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检查,消耗定额总指数,=,m1Q1,mnQ1,100%,由于单耗变动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或超支的量为:原材料的节约(-)或超支(+)=m1Q1-mnQ1,由于单耗变动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或超支的量为:原材料的节约(-)或超支(+)=m1Q1-mnQ1,例如: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钢材消耗资料如下表所示,求上面两个内容。,2023/7/9,35,3、多种原材料生产一种产品的检查,消耗定额总指数,=,m1Pn,mnPn,100%,由于单耗变动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或超支的量为:原材料的节约或超支额=m1Pn-

24、mnPn,式中pn为计划价格或是基期价格。,2023/7/9,36,4、多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检查,由于单耗变动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或超支的量为:原材料的节约(-)或超支(+)=m1PnQ1-mnPnQ1,2023/7/9,37,(4)原材料的利用率统计,(一)原材料利用率指标1.是以单位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劳务工作量来说明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及单耗的倒数。公式:原材料利用率=产品(或劳务)总量/原材料消耗总量*100%原材料利用率在不同行业有不同名称。如出油率、出粉率。饲料利用率或饲料报酬(某种畜产品总产量/饲料消耗总产量)2.是原材料消耗总量中形成产品有效实体或有效含量的原材料所占的

25、份额。公式如下:,2023/7/9,38,(1)原材料利用率基本公式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包含的某种原材料数量q/某种原材料消耗总量M(2)单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公式单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单位产品中包含某种原材料数量(q/Q)/单位产品某种原材料消耗总量(M/Q)(3)多种产品原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多种产品中包含的某种原材料数量(q)/多种产品某种原材料消耗总量(M),2023/7/9,39,(二)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执行的统计分析1、原材料利用率定额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标准。(1)当一种原材料生产一种产品时 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原材料

26、实际利用率r1/原材料利用率定额rn*100%(2)当一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时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定额指数=原材料实际综合利用率/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定额*100%,2023/7/9,40,2、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1)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M=M1-(q1/rn),M1报告期原材料实际消耗量,q1报告期完工产出量,rn利用率定额。(2)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在报告期已经实现的产出增长量q=q1-M1*rn(3)报告期节约原材料在下期投入生产经营可能取得的产量增长量 q=M*R1,2023/7/9,41,二、能源统计:,能源是指可以转换成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热能、光能等各种能

27、量的自然资源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所生产的产品。,(一)能源的分类与定义,1、按能源能否再生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1)再生能源:,是指在生态环境中能不断再生的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非矿物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也叫清洁能源。,(2)非再生能源:,是指经过燃烧或利用就失去了原有的实物形态而不能再生的能源。也叫矿物能源。如原油煤天然气铀层岩石煤等,对环境有污染。,2023/7/9,42,(1)常规能源:,2、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是指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广泛经常使用的能源,也称为传统能源。,(2)新能源:,是指正在研究开发、尚未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

28、能地热能工巧匠有海洋能等。,3、按存在的状态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1)一次能源:,指以原始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不需要经过加工或转换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也称初次能源或天然能源。,(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为其他形式和种类的能源产品(也称人工能源)如:蒸汽煤气电力焦炭汽油酒精等。,2023/7/9,43,(二)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使用的能源数量。,计算时,注意以下几点:,应是企业实际使用的能源量。转让给其它单位的能源量不能计入本企业的能源消费量,车间领用而未用的能源也不能计入本企业的消费量。,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的消费不作能源消耗消费统计。

29、,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不能作消费量统计。,2023/7/9,44,反映企业能源消费量的统计指标有:,1、终端消费,2、中间消费,3、综合能源消费,2023/7/9,45,终端消费:是指在企业内经过消费过程,已以光、热、电等形式释放到宇宙空间中,或已作为非能源产品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能源消费量。如:蒸汽用于取暖,原油生产橡胶等。包括主营活动用和附营活动用两部分。,返回,2023/7/9,46,中间消费:是指把某种(或多种)能源加工转换成另一种(或多种)更高级的能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量,也称加工转换消费量。,返回,有以下指标:投入量。指为生产两次能源产品而投入的能源数量;不包括加工转换装置本身的工艺用

30、能。,产出量。指经过加工转换装置产出的二次能源的产品产量。,损失量?,2023/7/9,47,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计算方法有两种(能源多样不能相加按国标煤来计算):,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该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即为以标准煤表示的终端消费中的主营活动用的能源消费量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终端消费中的主营活动用合计+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合计-能源加工转换的产出量合计。,返回,2023/7/9,48,(三)能源消费的分析指标反映能源的使用效益,1、总产值综合能耗,该指标是指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总产值之比。,反映单位总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计算公式,总

31、产值综合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总产值,2023/7/9,49,2、总产值综合能耗的对比分析,静态对比:与同行其他单位的相应指标对比。,动态对比:与本企业以前时期的相应指标进行的对比,分:,计算公式,总产值综合能耗指数,=,报告期总产值综合能耗,基期总产值综合能耗,100%,作用:,判断能耗的节约与否;与其他企业的差异程度。,2023/7/9,50,3、总产值节能量,由于报告期总产值综合能耗比基期综合能耗节约(或超支)所带来的能源节约或(超支)的总量。,计算公式,总产值节能量,=,(基期总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总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总产值,结果说明:,它大于0时,为节约;若它小于0,则为超支。

32、,2023/7/9,51,习题,1、某厂1991年末实有设备760台,其中已安装750台。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为730台,其中3台有漏油现象。因季节性原因暂停使用2台,另有三台因故障正在修理。要求:计算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使用率、实有设备的使用率、实有设备的完好率。,2023/7/9,52,习题,2、某厂用一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计算:各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数及原材料超支或节约的数量;全部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数及原材料超支或节约的总量。,2023/7/9,53,习题,、某厂基期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万吨,总产值为万元,报告期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万吨。总产值为万元。要求:总产值

33、综合能耗指数和总产值节能量。,2023/7/9,54,第三节 财力要素投入统计分析,一、企业资金运动规律二、资金筹资统计分析(一)筹资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二)资金成本及其计算(三)杠杆效应及评价三、运用财务能力统计分析(一)偿债能力统计分析(二)周转能力统计分析(三)盈利能力统计分析(四)股份制企业每股盈余分析,2023/7/9,55,一、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本金和周转用资金。企业的经营过程,也是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都在资金运动中集中反映出来。企业资金运动是社会资金运动的基础。一方面企业资金是社会资金的基本来源,另一方面企业

34、资金运动又受到社会资金制约。,2023/7/9,56,二、资金筹集统计分析,(一)筹集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对企业资金的统计分析,就是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运用及其使用效果进行定量的研究。(二)资金成本及其计算1、资金成本的涵义:是指企业为了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金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资金筹集费: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广告费等。资金占用费:指因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如股息、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的利息等。资金成本用相对数(资金成本率)表示:公式:K=D/(P-E),K是资金

35、成本率,D是资金占用费,P是筹资金额,E是筹集费,2023/7/9,57,2、资金成本的计算: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就各种主要资金来源分别计算资金成本,然后再据以计算整个企业综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另一种是计算按风险调整的资金成本。(1)主要来源资金的资金成本长期债券成本率:Ka=I(1-T)/C(1-F),I表示债券总额的每年利息支出;T表示所得税税率;C表示债券发行总额,F表示筹资费率。成本低,还可以抵税。优先股成本率:Kb=D/Pb(1-F).D是优先股总额的每年股息支出;Pb是优先股股金总额。它高于债券成本率。而且支付持优先股股息不存在抵税。普通股成本率:Kc=M/Pc(1-F)+G,M是

36、下一年发放的普通股总额的股息支出;Pc是普通股股金总额;G是普通股股利预计每年增长率。普通股成本最高。其原因在于,企业资不抵债时,普通股股票持有人的索赔不仅在债券持有人之后,还次于优先股股票持有人,其投资风险最大。因此其股利率比其他两者都高。,2023/7/9,58,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KiWi,Kw表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Ki表示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率,Wi表示各种资金来源占资金总额的比重。(2)按风险调整的资金成本的计算略。(三)杠杆效应及其评价“给我一点资金,我可以推动庞大的制造队伍,创造巨额社会财富”。初创一家公司,尤其是制造公司,创始人均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第一,需要多少资金投

37、入,以及形成多大的产量和销量,才会使公司盈利;第二,在既定的资金需求金额下,自己出多少钱,借入多少钱,才能够使企业的价值最大。,2023/7/9,59,(三)杠杆效应及其评价杠杆效益可以分为三个:经营杠杆效益和财务杠杆效益及复合杠杆效益。1、经营杠杆效益 经营杠杆,是指企业固定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的固定成本下,企业销售额越高,企业盈利越高,且固定成本不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销量的增长,单位销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会相应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经营杠杆效益所要讨论的问题是,不同水准的固定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盈利以及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何选择正确的固定成本方案使企业得

38、到尽可能高的收益。,2023/7/9,60,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表示。它是营业利润的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商。公式如下:DOL=(EBIT/EBIT)/(S/S),式中,DOL是经营杠杆系数,EBIT表示营业利润,指税息前利润,S表示销售额。或者用另一公式如下:()(),表示销售量为的经营杠杆系数。代表销售量。代表销售额;表示变动成本额;代表固定成本总额。后一种公式较为便利。例如:,2023/7/9,61,某企业在固定成本为 80000元,变动成本为销售额的60,当销售额分别为60,0000元,40,0000元,30,0000元时,其相应的经营杠杆系数可计算如下:1.COL

39、=1.5=(60,0000*0.4)/(60,0000*0.4-80000)=24,0000/160000=3/2=1.52.COL=2.03.COL=3.0以上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变动成本率和固定成本总额的范围内,销售额越多,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2023/7/9,62,2.财务杠杆效益 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在长期资金总额不变的条件下,企业从营业利润中支付的债务成本是固定的。当营业利润增减时,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就会相应的减少或增大,从而给每股普通股带来额外的收益或损失。财务杠杆效益的程度,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影响税后利润)财务杠杆系数是每股

40、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2023/7/9,63,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如下:财务杠杆系数是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税息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DFL=(EPS/EPS)/(EBIT/EBIT),式中DFL 是财务杠杆系数,EPS是每股利润。或者公式:DFL=EBIT/(EBIT-I)例如:某企业全部资本为150万元,负债比率为45%,负债成本率1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税息前利润为20万元,则财务杠杆系数为:1.68,它表明当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增加1倍时,每股利润将提高1.68倍。当负债为0,DFL为1。,2023/7/9,64,3、复合杠杆效益经营杠杆是通过扩大销售影响税息前利

41、润,财务杠杆是通过扩大税息前利润影响每股利润。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综合的结果,称之为复合杠杆系数(DTL),它是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乘积。公式如下:DTL=DOL*DFL=(EBIT/EBIT)/(S/S)(EPS/EPS)/(EBIT/EBIT)=(EPS/EPS)/(S/S),复合杠杆系数是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销售量)的变动率的倍数。,2023/7/9,65,三、运用财务能力的统计分析,(一)偿债能力统计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即企业的支付能力。用企业的流动资产保证企业负债及时偿付的可靠程度。意义:短期偿债能力高,可以提高企业信誉,节省筹资费用、采购费用,提高投资收益。两个指标:流动比

42、率(货币资产对流动负债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产对流动负债比率=货币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货币资产+短期有价证券+应收帐款)/流动负债。还可以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来分析变现能力。注意三点;时点指标,不同企业不同,过高不好。2、长期偿债能力,是保证一年以上债务及时偿付的可靠程度。,2023/7/9,66,指标有: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额/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额/企业所有者权益。(二)周转能力统计分析企业周转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原材料存货周转率及产成品周转率等指标来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总额

43、/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流动资产周转总额一般用产品销售收入指标代替,即固定资产折旧,利润,它们不参加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周转,故是一近似值。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是序时平均数。原材料存货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产成品存货,它反映产品存货周转速度和产品销售效率的指标。,2023/7/9,67,(三)盈利能力统计分析:资金利润率,它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全部资金的经营效益,但现代企业中资本金才是投资者投向企业的资金,对投资者来说更关心的是能充分表现企业投资收益性的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成本费用/资本金平均余额)

44、=成本费用利用率*资本金周转次数=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资本金平均余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本金周转次数,2023/7/9,68,企业利润变动的因素分析企业利润=企业收入-企业成本费用-企业税金或企业营业利润=【产品销售数量(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费用-单位产品税金)】受五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略四)股份制企业每股盈余分析: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当年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当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数。流动在外股数以流通日数加权的平均数。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股本,2023/7/9,69,第四节 企业科技投入统计 内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一、企业科技人员统计 人

45、数两种范畴:实有人数,折合全时人数。实有人数:是指在企业实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人员数量。有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折合全时人数:是将企业科技人员中兼职人员按其从事科技工作的时间折合相当与专职人员数后,在加上专职人员人数的总和。折合全时人员数=非全时人员人数*从事科技开发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比重+全时人员人数,2023/7/9,70,例如:某企业科技机构有科技人数60人,其中40人为全时人员,其余为非全时人员。非全时人员中,有10人是一半时间从事科技工作,有10人30%的时间从事科技工作。则:折合全时人员人数=10*50%+10*30%+40=48科技人员构成统计按科技人员

46、的职称划分为: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和初级职称人员。按科技人员的学历划分为:博士即博士后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其他人员。按年龄划分:青年,中年,老年科技人员等。按从事科技活动的时间划分:全时人员和非全时人员,2023/7/9,71,二、科技经费及资产统计,(一)科技经费统计科技经费来源统计:经费总额,各种渠道的数额。渠道有:上级拨款,专项贷款,企业自筹,结受外单位委托和其他。科技经费支出统计:支出总额和主要构成。科技活动物质条件统计科技活动的场所,仪器设备,物资材料,科技图书等。,2023/7/9,72,案例2:红光机床厂原材料消耗统计分析,在辞旧迎新之际,红光机床厂过去一

47、年的财务报表反映出一个引人往目的消息,即销售收入8214万元,比上年7713万元增长65;利润总额356万元,比上年445万元下降20,绝对值减少89万元。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些什么信息?搜集哪些资料?从而分析什么问题?光达机床厂的背景:该厂在刚过的一年里,机床产量420台,比上年400台增长5,而主要原材料钢材消耗总量达2037吨,比上年1600吨增加437吨,增长27.3,厂信息部及时查阅了有关资料:报告年度机床产量比上年增长5,钢材消耗总量比上年增长27.3,产品销售成本比上年增长21.4。,2023/7/9,73,这就初步显示,成本增长幅度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钢材消耗总量的增长幅度

48、大于产品产量增长幅度。有可能是原材料消耗过大,增加了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弄清利润下降的真实原因,就要收集整理如下资料:原材料消耗总量及增加量、增长率,机床产品、机床净重、工艺损耗、非工艺损耗、废品损耗等。分清原材料合理消耗和不合理消耗 说明:钢材消耗总量=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产量(单位产品净重量+单位产品工艺损耗量十单位产品非工艺损耗量),2023/7/9,74,2023/7/9,75,钢材消耗总量=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产量(单位产品净重量+单位产品工艺损耗量十单位产品非工艺损耗量)报告年度钢材消耗总量增加437吨是因为:1)从产量变动与单耗变动分析 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消耗钢材80吨,即

49、:(420400)1600400=80(吨)由于单耗提高而多耗钢材357吨:420(230374201600400)357(吨)由于两者共同影响,使钢材消耗增加量80+357=437吨,2023/7/9,76,2)从单位产品材料消耗的内容分析 由于单位产品净重增加而多耗钢材84吨:420(13444201200400)84(吨),由于单位产品工艺损耗量增加而多耗钢材63吨:420(273420200400)63(吨)由于单位产品非工艺损耗量增加而多耗钢材210吨:420(420420200400)210(吨)三个因素共同影响钢材消耗增加357吨:84+63+210357(吨)以上分析说明,钢材消耗总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仅工艺损耗和非工艺损耗量两项就比上年增加273(63+210)吨,占钢材消耗总量增加数的62.47(273437),价值82万元,占利润减少额89万元的92.1。这就证明原材料浪费是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2023/7/9,77,经过深入生产过程调查研究,发现钢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由来已久。从根本上讲,这是个管理问题。请写出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