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形式》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6433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33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形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信用形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信用形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信用形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信用形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形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形式》PPT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信用形式与管理,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含义及性质(1)含义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或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从事再生产的资本家相互提供的信用”(马克思),即指以赊销商品的方式提供信用商业信用在信用发展史上是最早的信用交易方式。商业信用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相联系,其发展既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融通渠道,又加快了小伙企业资源的循环和周转,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性质 商业信用属于直接融资的性质。(3)特点 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是否收复利息以及利息的高低完全由当事者双方协商确定,不直接受金融市场

2、上货币资金的价格所影响;,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它的产生要以再生产过程中商品资金的余缺、货币资金的余缺为条件,它的效应总是导致一些企业资金占用的增加,另一些企业资金占用的减少;它能够将多个债权债务关系联结起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锁链;它是从事再生产的企业家之间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一般不经过金融市场或交易所;其建立和消除决定于信用双方的意志,不经有关部门审批,不需要公布财务状况和评定信用等级。,2、商业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是商业信用交易方式存在的客观前提;(2)买卖双方良好的信誉及相互信任为商业信用的发生提供主观条件;(3)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提出对商

3、业信用的现实要求(4)商品盈余和货币资金短缺的矛盾的存在为商业信用的发生提供可能;(5)相关的配套制度为商业信用发展提供保障;(6)竞争压力与盈利的驱动是商业信用扩张的动力,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3、商业信用的形式(1)赊销商品 即由赊销者以商品形式授予赊购者信用。这里,信用的对象是商品,但仍然是以货币计量,将商品赊销给赊购者,既是买卖,也是借贷。赊销商品一般发生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赊销商品是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2)预付货款 即由买方以货币形式授予卖方信用的形式。其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金,买方将货币资金预付给卖方,既是借贷,也是买卖。预付货款一般发

4、生在卖方市场条件下,(3)分期付款 它是在基本建设或商品交易的条件下发生的,按工程进度或交货批量分期偿付货款。该信用方式类似赊销商品,但存在区别。赊销商品通常是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已全部转移到赊购者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分期付款通常是在商品的使用价值未形成或未全部转移到分期付款者手中的情况下发生的。,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4)经销、代销 就其一般意义来说,两者都是代销货方推销产品,但区别在于,经销是自行购销、自负盈亏,而代销只是接受委托收取佣金;经销是买卖关系,代销不是买卖关系,因为没有转移商品的所有权,也没有支付货款的义务。,(5)补偿贸易 国际贸易中以产品偿付进口设备、

5、技术等费用的贸易方式。它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买方以赊购形式向卖方购进机器设备、技术知识等,兴建工厂企业,投产后以所生产的全部产品、部分产品或双方商定的其他商品,在一定期限内,逐步偿还贷款本息。,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4、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规模有一定限制 一个企业有多少商品能够以赊销形式出售,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自有资金的多少 经济效益的高低借入资金的难易 资金周转的速度商品的品种 商品的质量商业信用的最高限额不超过全社会经营者现有的资本总额。,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一般只在贸易伙伴之间建立)(3)容易形成社会债务

6、链(4)期限较短(5)主要以商品形式提供的直接融资(6)一般既是买卖关系,也是借贷关系,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5、商业信用的作用(1)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降低商品成本有利于改进企业市场形象能促进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2)负面影响制造虚假繁荣形成不合理占用他人资金风险比较集中,多集中于其供应链的行业之中,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二、商业信用风险的含义及其表现1、商业信用风险的含义 商业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承诺而给另外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的表现是企业客户到期不能付款或到期

7、没有支付能力。(1)应收账款回收不力,轻则流动资金紧张,重则造成大笔坏账,导致经营困难。(2)买方市场下的两难选择(不断的信用扩张以扩大市场份额,最大限度的减少坏账以降低成本),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2、商业信用风险的表现 外在表现就是指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产生坏账、呆账造成资金供求的矛盾,引起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破产。(1)表面上看红红火火但实际上困难重重,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催讨债务增加成本,已成损失)。(2)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向客户提供销售信用,采取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中,允许客户在一定时间内支付贷款。,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三、我国商业信用的缺失状况1、商业信用缺失,可以理

8、解为一种非正常的商业信用,是指未建立在信用交易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不符合金融制度规范化,不利商品经济发展的信用形式。2、目前我国在商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经济主体相互拖欠(2)随意违约,不兑现承诺(3)假冒伪劣产品多(4)政府信用及法律威严受到考验(5)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乃至法律寻求保护,但是判决得不到有效地执行,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用和法律尊严产生了怀疑。,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四、商业信用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1、商业信用对微观企业造成的危害(1)企业资金损失严重(2)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系统风险(3)商业信用缺失使企业形象受损,企业形象内在基础是诚信的企业信用,家乐福沃尔玛部分超市因价格

9、欺诈被发改委处罚2011年01月26日12:37中国广播网 据国家发改委价检司介绍,家乐福在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多种价格欺诈行为。比如,长春市家乐福新民店销售“七匹狼男士全棉横条时尚内衣套”,价签标示原价每套169元、促销价每套50.70元,经查实原价应为每套119元;有类似“虚构原价”行为的还有:上海市家乐福联洋店、哈尔滨市家乐福大直街店、沈阳市沃尔玛中街店、南宁市沃尔玛朝阳路分店。上海市家乐福南翔店销售弓箭球形茶壶,价签标示每个36.80元,实际结算价每个49.00元;销售丁香吉祥茶壶,价签标示每套36.90元,实际结算价每

10、套66元。有类似“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的还有:昆明市家乐福世纪城店、武汉市汉福超市洪山广场店、重庆市沃尔玛北城天街店、长沙市家乐福芙蓉广场店、家乐福韶山路店等。家乐福部分城市的超市存在的第三种价格欺诈行为是:不履行价格承诺。比如,昆明市家乐福白云店销售老树普洱茶,宣传海报标价为每盒60元,实际结算价为每盒120元。有类似行为的还有:上海市家乐福张江店、长沙市家乐福贺龙体育馆店、哈尔滨市家乐福会展店等。另外,家乐福部分城市的超市还存在误导性的价格标示行为,其中,昆明市家乐福世纪城店销售特色鱿鱼丝,销售价格为每袋138元,价签标示时用大号字体标示“13”,用小号字体标示“8.0”,诱导消费者误认

11、为销售价格为每袋13.80元;销售2000克火腿礼盒,销售价格为每盒168元,价签标示时用大号字体标示“16”,用小号字体标示“8.0”,诱导消费者误认为销售价格为每盒16.80元。,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2、商业信用缺失对宏观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地危害(1)经济秩序混乱守信的受损,失信的人反而盈利,破坏了市场秩序。(2)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非法剥夺国家财政收入,损害国家的权威和国际声誉,比如,走私、盗版。(3)社会相关制度的扭曲,破坏了市场秩序而导致整个市场赖以存在默认契约基础丧失,从而在宏观经济整体层面上造成了“契约背景”伤害。,第一节 商业信用与管理,四、商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1.外部原

12、因(1)市场压力大,买方市场供大于求(2)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3)法律法规不健全(4)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2.内部原因(1)企业信用意识缺乏(2)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3)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低下,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一、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含义及性质(1)含义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产生的,它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完善。(2)性质 银行信用属于以货币为信用对象的间接融资。,2、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银行信用之所以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银行信用产生源于商业信用的局限性(2)银行信用是在货币经营基

13、础上形成的(3)银行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而产生3、银行信用的主要形式 存款、贷款、承兑、贴现、担保、开出汇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信用卡等等。,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4、银行信用的特点(1)作为银行信用载体的货币,在它的来源和运用上没有方向限制,既可以流入,也可以流出。(2)规模大、范围广、期限长,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3)信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接受性(4)信用风险的发生集中统一,可控性强,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5、银行信用的作用(1)节约流通费用和交易成本(2)促进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杠杆(3)货币流通速度的调节器(4)创造信用的基础(5)实施宏观调控

14、的重要途径,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主要联系商业信用是一切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产生又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如提供的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等业务;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可以相互转化,如承兑;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商业信用是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个联系,是直接为再生产服务的。,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2)主要区别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资本回流的限制;银行信用不受商品使用价值和流转方向的限制;银行信用可以由银行提供给任

15、何职能资本家,商业信用一般由商品的出卖者提供给购买者;较之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期限更长。,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二、银行信用管理 金融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使银行金融机构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而追求利润的内在冲动也削弱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防范能力。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大致可以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最基本的风险方式,它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兴衰成败,也会影响全球的经济稳定。,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1、银行风险的概念与种类(1)概念 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和市场交易对手违约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交易对象的财务和风险状况。信用风险

16、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贷款的流动性差,缺乏活跃的二级市场),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2、银行信用风险的种类 根据银行业务经营的性质,信用风险可分为5类(1)工商贷款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接到贷款申请时,通常根据“5c”法则(5c: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经营环境)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行”贷审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全程监督。,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2)消费者贷款风险消费者贷款主要包括房屋与汽车按揭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因为客户的能力千差万别,而且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容易受到疾病、失业、灾害等多方面的影响而急剧改变,因此违

17、约率较高。(3)票据业务信用风险 主要是由于票据的伪造、篡改、镖局权利的缺失或由于票据行为(如贴现、承兑)不当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票据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识别手段的滞后,银行间信息不能互通互享,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而造成的风险。,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4)结算信用风险 结算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替客户办理客户转帐或贸易结算过程中,借款人没有履行其所应承担的义务,也包括商业银行在买卖有价证券,外汇或从事债券回购风险及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时,交易对手不能按期履约的风险。(5)信用价差风险银行持有大量的信用敏感性资产,在利率市场化国家,这些资产的收益率(或价格)与资产的信用质量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18、由于信用敏感性资产信用级别恶化而使其与无风险资产之间的信用价差扩大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下降,这种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称为信用价差风险。,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3、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与要素(1)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国际金融界对现代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不仅仅从存款人和市场监督者的角度,更从商业银行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风险管理的五大目标:风险的识别、衡量、监督、控制、调整,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识别是指通过统一的标准分析确定可能的导致风险因素的行为风险识别的目标就是要认识风险,在业务流程中找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帐户信息和授

19、信信息等寻找和确定风险因素,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风险的衡量 风险的衡量是指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测算比较所有的授信风险,将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得到由于某些风险因素而导致的在给定收益情况下损失的数额或在损失情况获取收益数额的行为。信用风险衡量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和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量化风险。对风险因素和可能损失与收益如何进行评判等内容。,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风险的监测 风险监测是指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的全流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反映的行为过程。检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可以将风险在进一步加大之前识别出来。报告银行风险的定性

20、、定量评估结果以及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质量效果。,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风险的控制 风险的控制不仅仅局限于损失的控制,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风险的平衡,即损失与收益的平衡与收益的平衡。商业银行要做到风险平衡不是被动的通过增加风险资本准备来防范风险,而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比率的要求和商业银行自身有限的资本准备来主动地调节与配置信贷资产组合,以达到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这实际上要求银行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同时兼顾两个标准其一、银行风险资本抵御损失的能力其二、银行业务发展计划或利润计划的要求,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风险的调整 风险的调整亦称风险调整业绩,是指银行通过某种计量方法对

21、银行的不同部门、产品和客户间的收益情况进行科学的衡量。传统的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的衡量都是用会计资料进行的,例如利差或股权收益等。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产品的特殊性,任何业绩的取得都是要以一定风险付出为代价的,因此,将可能的损失与收益结合起来衡量银行的经营业绩才有意义。,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2)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信用管理的三大要素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客户授信整体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将每个客户和所有客户汇总起来视为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所有经济行所产生的合力对银行信贷资产或相关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客户的整体评价a、银行需要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和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b、一般而言,

22、一个客户或企业所能承受的债务的能力与其资信等级,经济实力有关,也与其所属和行业及当时的经济环境有关。c、具体:客户资信等级,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等。,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B 客户的风险域a、风险域是指以一个单一的公司或是自然人为核心,基于投资关系、借贷关系、经营关系、亲属关系及其他关系而与单一公司或自然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网络群体。这个单一的公司或是自然人成为这个风险领域的“风险域核心”,其他由于以上关系而连接起来起来的人成为风险域成员。b、风险域核心与风险域成员之间具有因成员一方事件而对核心方产生影响力的特性。当事件具有积极意义时风险或核心的影响力会朝有利于风险域核心的发展。反

23、之则朝着不利于风险域核心的方向发展。,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C、信贷资产的组合风险管理a、是指银行根据其授信业务的性质、种类、风险程度等因素对授信业务和信贷资产按照不同的地区、行业实行多组合、多层面、多角度的纵向与横向的动态监控。b、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等级进行评级,目的是为了判断和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质量状况,进行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的风险资本数额。其二、根据银行董事会的确定的损失容忍度,确定资本数额和业务发展及收益计划,确定信贷资产组合的最佳配置方案,以达到风险平衡的目的。,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信用风险平衡 信用风险平衡是指商

24、业银行为了实现风险管理最终目的,而在全行层面进行风险管理所采用的方法。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机构,在其他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随时随地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由于风险的不可避免和难以消除,商业银行只能通过实践指出其规律性,达到控制和锁定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尽可能做到损失与收益对称,即达到风险的平衡即收益与损失的对称,维持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收益与损失间的一种对称关系,盲目增加收益导致更大损失,过分的强调损失也会限制收益的取得。,第二节 银行信用与管理,统一授信管理 统一授信管理的内涵强调四个统一:授信主体统一,要求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的不同部门,不同分支机构不能独立自主,而以本部门利益或本机构的特殊性游

25、离于整体之外。授信客体统一,将客户作为一个整体,严防客户通过不同公司套取自身承受能力的授信。授信风险标准统一,要求银行无论是总分行还是不同的业务部门,必须用一个标准对客户进行识别和评价。授信业务管理的统一,要求银行内部经营部门和不同地域分支机构按照信用管理要求实施统一管理。,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一、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的含义及性质(1)含义: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为目的的信用形式。(2)性质:消费信用是以生活消费品为信用对象的一种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只要授信机构将一种信用工具授给提出申请的自然人,而他将取得的信用用于家庭生活的目的,这种信用就称之为个

26、人信用。在性质上,消费信用与个人储蓄行为相对应,储蓄的目的是用现在的收入去实现未来的消费,而消费信用相反。,2、消费信用发生的前提条件(1)客观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发展以及消费扩张的需要使消费信用成为必要;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消费信用提供发展空间;充足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消费信用的快速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制定完善的促进消费信用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是其基本保障。,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2)主观条件信用消费观念的形成个人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时消费需求与实际支付能力的不匹配 消费信贷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微观上,是消费

27、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者合理安排跨期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宏观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3、消费信用的形式(1)商品赊销:就是挂账,如30天零售赊欠帐户(2)分期付款:要求受信方支付首付,然后在一定时间内支付固定金额直到偿还全部款项为止。(3)消费信贷:银行对个人和家庭购买消费品或消费性支出提供的贷款。(4)信用卡消费(5)租赁消费:租赁信用是一种通过让渡租赁物品的使用价值而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信用形式,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4、经营消费信用的主要机构(1)零售商 零售商包括提供商品和劳

28、务的许多部门,如汽车推销商、家具推销商、百货商店、专业商店、医生等等。零售商开办消费信用有其久远的历史,在商业发展的早期就已存在。它们不是对消费者提供贷款,而是给予消费者一种在接受商品和劳务后延期支付的权力。零售商各机构通常要求消费者在接受商品或劳务后三十日内付清款项,或者安排一种循环信用。零售商中最普遍的信用方式还是信用卡。,1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且主要向一个小范围的邻居社区提供服务的小餐馆和小店。2是否能成为赊欠账款的客户,是以与店主老板的熟悉程度和他(她)对客户的信任程度为依据而决定的。3所赊购购物品均是价格较为使且的非耐久性消费品。4典型的B2c型消费信用形式,所有赊销均按照赊欠账款的人

29、的姓名设立独立的账户,5信用交易之后,商品的所商权转移给消费者,授信的商家一般无权或无法收回被赊销的商品。6因为采用这种方法的零售两规模很小,流动资金有限,赊销的空间有限。7通常每月结账一次消费者应该一次性付清所欠的账款。8如果消费者每月次都能付清账款,则不必支付任何利息或费用,否则也有可能被要求以罚款和利息的形式给予商家以经济补偿9这种信用交易通常是不必签约的,只需在月底按账单付清所欠账款。10作为授倍方的店主是不希望客人挂账的,所以一般不会主动结客人开立赊欠账尸。,(2)专业消费信用机构 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公司、信用协会等消费金融公司专门经营小额个人贷款,利率高、面对大众和社

30、会收入低的阶层。信用协会是一个合作性质的互助组织,参加协会的人相互都有某种行业或宗教上的联系,他们参加协会就购买股票,并可以从该机构得到比其他机构更优惠的贷款。,(3)商业银行 尽管零售商和专业消费信用机构最早进入了消费信用领域,但当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用业务以后,它们的优势就逐渐受到冲击。商业银行在传统上一直以短期商业贷款为其主要业务。除个别银行(如花期银行和美洲银行)在二十年代末成立了个人贷款部外,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是在三、四十年代才进入消费信用领域的,但是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速度很快。到1941年其业务量就达到了消费信用总额的26,仅次于销售金融公司位居第二位。,二次大战结束后一跃而上

31、升为第一位。商业银行几乎经营所有的消费信用业务,其汽车贷款,循环信用、住房贷款都遥遥领先于其它机构。商业银行通常要求对所贷款项提供担保品,担保品可以是贷款所资助购买的商品(如汽车和家具),也可以是储蓄支票簿、人寿保险单或不动产等。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在消费信用业务领域后来居上,与它的资金雄厚和业务经营多元化是分不开的,这不仅表现在它的消费信用业务的多样性,而且也表现在它从事广泛的业务,“把鸡蛋分散在各个篮子里”可以分散风险。此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遍及全国,在它开办循环信贷业务以后,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而且还丌展了一部分过去由零售商机构开办的信用计划和信用卡业务,从而在消费信用领域中处于绝对优

32、势的地位。,5、消费信用的主要作用(1)消费信用是一种消费的“均衡调节器”,能够实现消费与生产的均衡发展(2)消费信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发展消费信用能够增加居民购买力,提升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信贷使提前消费成为现实(4)发展消费信用能够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降低金融风险,寻求商业银行效益增长点,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二、消费信用的管理1、消费信用的风险 消费信用是经营者或者金融机构向个人消费者担保的信用,作为一种信用活动,它不可避免会与风险相伴,消费信用风险大致分为两大类。(1)系统性

33、风险 所谓信用性风险是指与整个经济体系相关联的风险。例如:由于某种原因使得整个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或危机状态。对于这一类风险,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2)非系统性风险 它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即由于债务人违约导致信用担保者(债权人)不能收回本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债务人违约既有可能是由于其收入变化、致残、死亡等因素,而失去了足够的支付能力,也有可能债务人刻意隐瞒真实情况骗取贷款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这种风险是消费信用业务中遇到的主要风险。,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2、消费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1)非对称性信息理论与消费信用风险所谓信息非对称性是指交易双方在经济活动中所处的

34、地位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不讲信用,不守承诺。,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与企业信贷市场相比,消费者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信息连续性低于企业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连续的,相应的借贷活动也是连续的,便于银行从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企业的信用作出判断。对于多数个人借贷者,借款活动并不连续,不利于个人借贷者信用状况的判断。个人信息的公开程度要低于企业 企业的信息如营业场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资产负债状况等都登记在案。个人收入财产状况都不透明,同时也缺少集中登记个人信息的部门。,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银行对企业信息

35、的甄别技术高于对个人借贷者 银行长期与企业客户打交道,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并形成一定的判断标准,企业信贷登记系统也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信贷造成的损失。银行与个人的关系,长久以来都是单向的,即接受个人存款,发展消费贷款的时间还很短。,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2)成本与消费信用风险约束机制缺位下违约成本的弱化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定,在这一假定的前提下,任何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决策的标准有两个,成本和收益。从这一角度看待消费者失信行为也就变得很简单,即消费者是否守信绝非因为其道德品质突然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取决于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对的成本与收益的理性判断。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下,消费者的失信

36、收益高于失信成本诱发了其失信的冲动。,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3)法律障碍与消费信用风险目前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与完善追索权难以实现,地方保护主义,司法漏洞,二级市场的落后没有个人破产法,不用担心因为信用不好而破产金融诉讼案件胜诉率高但执行效果差司法对债权人的保障不足,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3、降低消费信用风险的制度安排个人信用管理体系(1)作用降低消费信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个人信用登记制度的建立,使原来的分散于各机构的信息集中起来。如银行,社保,政府、税务,公用事业等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出具报告。为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改变其信息劣势,削弱不对称性可以减少银行的信贷成

37、本,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2)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成本,改善信用环境 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使个人的守信行为和不守信行为可以被社会公众广泛认知,至少是在一定范围内被认知。这样一来就会使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遭受重创,因为几乎所有的企业、商店、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个人进行信用交易,重要行业的雇主也不会聘用有失信记录的人,这就使得失信个人在生活中举步维艰。,4、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内容 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指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健康、规范发展的一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具体包括:(1)个人资信档案登记规范制度金融机构在向消费者或私营业主发放个人贷款之前,都

38、需要向有关机构核查贷款者的资信情况,一般是专门的资信档案登记机关。如美国的“信用署和信用报告署”。它们的信息十分完备,可以向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关于消费者利用信用的种类及余额、偿还历史等方面的信用。通过涵盖全国每个企业、每个成人资信情况的电子信息系统,可以随时为金融机构提供即时的和历史的资料。,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2)个人资信评估制度 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级模式,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资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评级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业务进行决策辅助。(3)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严格实施贷后风险监测,跟踪信贷资金流向一旦发现客户出现问题或其他可能影响银行贷款

39、资金安全的迹象,银行要与该客户联系,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第三节 消费信用与管理,(4)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和契约,依法约束借款人的行为加强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措施运用尖端科学技术防范风险,这一点在信用卡防伪和冒用方面尤为突出,(5)个人信用转嫁风险制度抵押。一般针对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贷款。一旦贷款无法收回,可以变卖抵押资产作为补偿。这种贷款风险防范方式在住宅抵押贷款业务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保险。与消费贷款一同推出的保险有人寿保险、意外险、健康险、财产保险、个人信用保险、贷款保险等。人寿险可以抵补贷款人在借款人死后遭受的损失;意外险、健康险可以抵补贷款入在借款人患病残疾后所遭受的

40、损失;财产保险则可以抵补财产发生意外给贷款人造成的抵押失效的经济损失。担保。主要出现在个人住房信贷领域。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同时也要降低银行放贷的风险,由政府出面组织信用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信贷担保。,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一、国家信用的内涵1、含义:国家信用(也称财政信用)是以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2、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国家运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如发行国库券、公债、地方政府债券(2)国家运用信用手段供应资金,如以有偿方式安排的某些财政支出,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3、国家在国家信用中起主导作用(1

41、)举债时,国家作为债务人与国内外债权人发生信用关系。(2)提供信用时,国家又作为债权人贷放资金,支持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国家信用起源、1981-1986年,国家信用的初始阶段。改革之初发行国库券的出发点在于弥补财政赤字。当时由于财政一方面放权让利,一方面又为改革提供补贴等辅助手段以及加大建设规模等,收支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而单纯向央行借款或透支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于是当时就采取了同时用借款和发行国库券两种方式来弥补赤字的手段。八一年开始发行国库券,主要是向个人和单位发行,期限10年。自第六年起每年抽签偿还20,这时的国债的作用是弥补赤字,为国家筹集建设资金。当时人们的观念认为只是临时性的措施

42、,财政状况好转之后就会消失。毕竟,中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日子,对债务难免持谨慎态度。,高峰、1986-1991年偿债高峰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国债偿还的问题。86年还本付息金额仅50亿元左右,列入当年预算,影响不大。但到了后来,每年还本付息的规模日益扩大,这时,除了对单位的部分到期债采取发行转换债或推迟偿还之外,主要是通过发行新债偿还旧债。这时,开始认识到国债在长期而不是临时发行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借新还旧,始终有一笔资金为财政所用,不必偿还。这在认识上是一个突破,但仍担心债务由于还本付息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市场化、1991-1996年走向市场化。从1988年开始,国债二级

43、市场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90年下半年到91年初,国债市场有普遍抛售转为普遍求购,1991年全面放开二级市场。在一级市场,1991年实行证券中介机构承购包销方式。1995年实行招标发行试点。1996年进行重大改革,采取投标发行的市场化发行方式,付息债采取收益率招标,无记名债在定利率和定条件的前提下采取划款期招标的方法。市场化试点最初是为了改善国债的发行条件,和提高国债利率一样,是筹集资金的手段,这是因为中国的国债大都是长期国债,流动性很差,开辟二级市场便于短期资金流入,而一级市场发展一开始也是为了方便销售,之后采取招标方式使利率水平接近市场利率,思路仍是降低发行成本,调动承销机构的积极性,保证完

44、成国债发行任务。但这些市场化的改革,对于中国金融市场、金融资产及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家信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形式公债这是一种长期负债,一般在1年以上甚至10年或10年以上。通常用于国家大型项目投资或较大规模的建设。在发行公债时并不注明具体用途和投资项目。国库券这是一种短期负债。以1年以下居多,一般为1个月、3个月、6个月等。专项债券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如中国发行的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财政透支或借款在公债券、国库券、专项债券仍不能弥补财政赤字时,余下的赤字即向银行透支和借款。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借款一般期限较长,一般隔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45、时(包括发行公债收入)才能偿还。有的国家(如中国)只将财政向银行透支和借款算为财政赤字,而发行国库券和专项债券则作为财政收入而不在赤字中标示。,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二、国家信用发生的前提条件1、国家财政的需要直接原因 国家信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政支持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职能的范围不断扩大,国家财政的需要日益增多,仅靠税收已不能满足,因此需要向公众举债,这就是公债产生的缘由。2、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公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公债虽然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但真正得到发展却是资本主义时期。(2)原因是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了大量的闲置资金。,第四节 国家信用

46、与管理,3、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1)发行公债的三大技术性条件金融机构、全国性的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信用制度金融机构作为公债操作的载体去吸收社会上的流动资金或闲置资金。金融市场为有价证券流动提供了场所,从而使资金持有者愿意投资公债。信用制度使政府与公民之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成为可能并提供保障。,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三、国家信用的性质 公债是一种债权的信用证书,这种证书在持有者即债权人手中的是从国家的税收中索取一定利息的凭证。国家信用是国家利用信用关系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对外信用性质是借入以国家财富作为担保的信用关系。,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四、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1、

47、国家筹资的信用形式(1)发行政府债券 如: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2)借款,包括:国外借款、国内政府间财政借款(3)存款,如邮政储蓄存款(4)有偿吸收社保基金2、国家投资的信用形式(1)债务资金的有偿投放(2)财政有偿支出,如财政周转金财政周转金是指财政部门设置的以信用方式有偿使用的资金.它是财政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支出分配的一种辅助形式(3)小型技改贷款(4)基本建设拨改贷,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3、从信用层次看(1)中央财政信用财政部信用(主要指国债)财政部委托信用(中央各部门发行的各项债券;基本建设拨改贷)(2)地方政府信用各种形式的周转金预算外专户存储地方公债,第四节 国家信用

48、与管理,五、国家信用的特征1、与银行信用比较起来(1)国家的主体性 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为债务人发生的信用管,发行权和支配权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处于信用关系的主导方面,公债认购者即债券持有人只是这种关系的承受者银行信用是以银行为中介人发生的信用关系,以存款发放贷款,加之存取自由,因此银行作为中介仅起到桥梁和中介的作用。,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2)政策性国家信用以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为主要目的,而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即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分配政策。银行信用则以盈利为目的,其信用活动具有鲜明的商业性。(3)计划性国家信用是国家分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国家财政的计划管理银行信用虽然受

49、国家计划指导,但较多受资金市场的调节,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4)稳定性公债一般期限比较长,不到期不能兑付,所以稳定性比较强银行存款期限一般不长,且存款人随时可以提取(5)广泛性在利率上比较灵活:国债在期限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差别利;一般期限相同利率相同银行贷富不贷贫;国家即贷富也贷贫,第四节 国家信用与管理,2、国家信用与财政税收相比较(1)自愿性 税收具有强制性;公债:债权债务双方自愿(2)有偿性 公债筹资的财政资金必须按时偿还,还要支付利息;税收具有无偿性,不还本不付息,国企上缴的利润也不偿还。(3)灵活性 国债发行多少,是否发行由政府灵活加以确定,不需通过法律形式;税收的标准却需国家

50、法律规定。,六、公债、国债、国库券1、公债(1)经济大辞典中对公债的解释是:公债,国家举借的债,包括内债与外债。按债务主体分为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与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债,一般所称的公债,大多指国家公债。因此:国家公债宜作为公债的全称,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公债(2)分类按发行地域:国内公债、国外公债按发行主体:中央政府公债、地方政府公债按偿还期限:短期、中期、长期按公债流动性: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按举债的方式:强制公债、自由公债,2、国债(1)定义: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按照法律法规或合同的规定,向其他经济主体承担一定行为义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导致政府有了国债收入,因此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