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互补还是替代?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互补还是替代?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互补还是替代专 业: 08级金融会计学 号: 013510110680姓 名: 闫 丹指导导师: 郑 春 美2011年10月目录开题报告.1中文摘要3前言4一、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辩证统一5(一)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化6(二)用银行信用弥补商业信用的不足6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7(一)银行信用的特点及优势71、银行信用的涵义72、银行信用的特点7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7(二)商业信用的特点及作用8三、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10(一) 商业信用的体系与重要性10(二) 银行信用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11四、上市公司信用存在的问
2、题与建议12(一)上市公司信用存在的问题121、忽视上市公司信用基础.122、信息不对称现象.12(二)对上市公司信用的几点建议121、重视上市公司信用基础.122、加强对信息的管理.12参考文献.14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这种信用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同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相联系,是直接为产业资本循环服务的。在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各企业之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经常出现不一致现象,使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产生脱节。有些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等待销售,而需要这些商品的企业又缺乏资金。如果仅仅局限于现金交易,势必造成商品销售时间的延长和再生产过程
3、的中断。这时能借助于商业信用,虽然暂时收不到货款,但商品毕竟销售出去了,那么企业就可以进行再生产。如果购买原材料的资金有问题,也可以向原材料的出售者借用商业信用。由此可见,商业信用能加速商品流通,从而加速整个再生产过程。就全社会来讲,商业信用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可以节省社会资金。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票居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1、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有:薛锋,张瑛,关伟:上市公司的信用结构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3月 蔡鄂生:银行信用与商
4、业信用,2011年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欧阳祖友:财务与金融,2010年第5期 中国人民银行:各项贷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明显增加,载中国财经信息网2、目前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都非常地关注,很多人也都在担心说下一次的金融危机是不是马上要来了,很多人可能会讲说前一次的金融危机根本就没有结束,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禁锢的延伸而已。我们最近看到的一个现象和2007年和2008年看到的一个现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最近我们看到的主要都是体现为这个主权国家,就包括像欧洲五国还有美国,他们的政府会不会出现违约,关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那是在2007年和2008年,更多地看到是一个公司层面,金融机构层面的问题
5、,大家还记得当时像雷曼兄弟,像AIG等等这些大型的金融机构,他们当时出了很多问题遭受重创.2008年、2009年的信用危机发生之后,对于这样的一些日本的家庭妇女来说,他不能够获得贷款,不能够再去做这个套息交易了,不管是澳大利元、新西兰元还是加拿大元。还有美元也是一样的,因为不管是哪种货币的贷款都非常难获得,所以这个套息交易就突然间停止了,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还有2009年。中国这个时候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这段时期中国就开始逐渐地针对美元来升值,因为原来的话我们说人民币是盯准美元的,但是现在的话,人民币对美元本来还是比较稳定的。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地发酵,欧美国家为主权债务所困,新进
6、国家又面临着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协调加强跨地区的全球金融监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全球最具实力的市场之一,中国银行业如何在分业、混业的十字路口作出选择,如何在改善治理、控制风险的同时积极地推进金融创新,如何利用资本优势积极地投身全球金融竞争格局的再造,把握未来发展的关键机遇.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笼罩在欧洲上空的债务危机隐患不散,美债危机接踵而至,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面临如此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国经济能否胜利实现经济转型、能否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正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重点在于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侧重点的提出信用缺失带来的影响。参考
7、文献:2011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本文主要研究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分别论述了商业信用的特点,作用,在经济领域内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还有银行信用的特点以及作用.本论文主要从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搜索和关注国内外的相关信息从而得出此结论.本论文把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分开来,分别谈论其作用特点,还提出了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缺失后的影响等,最后在汇总的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信用缺失的关键性。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1、2011年10月01至2011年10月03,大纲。2、2011年10月03至2011年10月07,初稿。3、2011
8、年10月07至2011年10月13,加工。4、2011年10月13至2011年10月15,定稿。中文摘要银行信用是以银行的资信保证对存款人的资金偿还和支付;商业信用是指非银行的工商企业保证偿还资金。当然也指非国家信用,如国债是国家信用。信用是有借有还的资金运动。例如:商业银行以银行信用负债获得存款,工商企业以商业信用赊销或提前取得预收款。从商业信用角度看,假如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就会在授予不授,期限长短上有较多的考虑,因为授信方必须要考虑再没有销货收入的情况下,自己企业持续运转所需要自己能否从其他渠道解决的问题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如贷款或贴现,授信方就可以解除后顾之忧;从银行角
9、度看,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票居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前言在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中,对信用的解释是:“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度,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信用(Credit),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货币银行学对信用的解释是:“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后者之所以可能借入,
10、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信用”这个词已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可能是人类认识中最为复杂、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一些事物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在所有的这些事物中,没有哪一件比信用更加古怪,更加微妙;信用从来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依赖于期望与担心这样一些感情;信用常常不用争取而自行出现,又总是无缘无故地消失;而且信用一旦丧失,就很难完全恢复信用非常类似于,而且在很多场合就如同是,人们靠管理国家的才智以及战场上的勇猛和指挥才能赢得的声誉与名望。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杰出优异的船长,会因为一些倒霉的偶然事件,一时失误或运气不佳而名誉受污,失去众人的爱戴,但是只要他
11、有卓越的才能、真正的本领,名誉迟早是会恢复的。同样,信用虽然会暂时黯然失色,在困境中挣扎,但是只要它有可靠而坚实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恢复。”对信用的真正含义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上市公司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交往,大多是在一定的信任基础之上进行的。如果没有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完成交易。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也逐渐在增加,日积月累形成了信誉,这种信誉也是有价值的。例如,它可以进行融资、购买商品等。上市公司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形成了不同的信用关系,产生了不同的信用流通工具。上市公司的信用包含上市公司与其他企业在
12、商品交易中形成的商业信用,与银行在资金借贷上形成的银行信用,以及从资本市场融资与股东形成的证券信用。这种三足鼎立的信用关系构成了上市公司的信用结构。上市公司信用结构是指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信用结构中,商业信用是上市公司信用结构的起点和基础,它是公司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信形式。而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是由于商业信用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即上市公司自身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周转或投资新项目扩大公司规模等而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如果上市公司在其中某一个方面出现了信用危机,则会造成信用结构失衡和引发总体信用危机。一、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辩
13、证统一现代企业可以选择通过供货商进行融资(商业信用)或者通过银行进行融资(银行信用)。目前,公司财务尤其是国内公司财务的学者对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者关系的研究还非常的少,国际上对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外部融资方式存在着互补或替代的关系。而我们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气氛下或者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来把问题探讨透?现在国际化以后,尽管我们的金融业有了长足的进展,甚至可以说是大跃进式的进展,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国有控股银行,工商银行(3.98,0.00,0.00%)已经是市值老大,但是它的老大是谁支撑的?其实大家影响清楚。而且我们现在站在这儿也可以非常认真或者是能够评论地去谈巴3,但
14、是在1995年前,你连巴塞尔协议本身的东西差距还在那儿摆着呢。但是经过本世纪的发展,现在对于巴3的要求,严格地来讲,我们的银行现在单纯从指标上来看,它也不差。但是这些变化到底怎么来的?我们就要从信用、理论问题来说。信用它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中国发展过程来看,人们都说要发展直接金融市场改变间接金融的结构、比例。但是银行信用基于商业信用。应该是商业信用银行、银行信用这样发展的。但是我国的商业信用在建国初期50年代,就慢慢赊销预付就给禁止。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地恢复,商业信用的票据化过程其实基础很不扎实。到了1995年,1995年实际上是我们国家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从法制建设上或者说是从金融市场的市场
15、化过程,就是因为这一年颁布了几个银行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教育法,这对于保护市场秩序很重要。一九二五年日本的商业银行在那个时代的日本银行的概念是什么?当时日本的银行还是习惯在这个业务当中相当的比例是票据业务,因为票据本身也是当做信贷和融资来做的,一般的小银行票据业务要占到他整个的一半,因为大部分给中小企业主,大银行也要占到三分之一。当时中国的银行或者金融业也是习惯于传统的业务,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流动资金实行的是定额管理,到了流动资金改革以后实行了全额管理,全给了银行。再加上我们这个体制改革多元化,现在老说项目资本金、投资结构,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从体制、机制、制度
16、上没有完全,还有待于完善的这个过程。就是说现在我们先不要跑到塔尖上去讨论问题,我们能不能在根上和基础上来讨论问题,就是制度的缺失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方面现在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我们现在的企业,大企业、小企业、三农,就是说你银行信用的覆盖,三农和中小企业的瓶颈问题,这几年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很值得思考,现在可以改善的还有很多,按照王岐山副总裁在建行提出的口号,叫做真正做银行,这样一步一步地把银行的事业推向更好的这么一个境地,使它真正能够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平稳然后快速发展。(一)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化世界上的事物很少有完全隔裂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
17、声相和,前后相随。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首先,商业信用的发展依赖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例如,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都具有一定的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期而持票人又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现金,银行办理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使商业票据及时兑现,促进了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同时,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是银行信用并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信
18、用体系的重要基础。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商业信用是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的,现行的银行信用体系,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相联系,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商业信用解决所需资金时,就不会去求助于银行信用。(二) 用银行信用弥补商业信用的不足对于外贸企业,如果充分运用国内信用证业务,还可以解决陌生交易者间的信用风险问题。它以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规避了传统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诸多风险。同时,信用证也没有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所设的金额限制,使交易量更具弹性,手续更简便。 、刚开始在国内贸易中发生业务往来的两家企业,
19、由于互相不熟悉,如果采取国内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双方可以通过单证进行约束,由银行进行单证的审核,并由银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将得到保障。 、买方双方可以利用在开证银行的授信额度来开立延期付款信用证,提取货物,用销售收入来支付国内信用证款项,不占用买方的自有资金,优化了资金使用效率。 、卖方按规定发货后应收账款可转换为银行信用保障,可以杜绝拖欠、坏账。 除了可以规避陌生客户的采购风险,国内信用证业务还可以解决国内贸易对手双方存在着由于交易地位不对等,或交易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难以成交的问题。 作为采购商,如与强大的上游供应商签订大额采购合同,往往需要预付货款然后交货,十分担心对方
20、的交货能力与履约意愿,而资金也难以在短期内筹措到位。作为生产商,如今市道不旺,终于获得一个数额可观的订单,结算方式为先交货后付款,同样难以把握对方的支付能力与履约意愿加上对熟客的放账,备料生产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作为中间贸易商,必须保证上家给的是下家要的,保证能够用下家的订单获取上家的业务认可而且还要避免因此而丢失自己的客源。更棘手的是资金问题,中间商由于缺乏有效担保手段,通常很难从银行融到资。二、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一) 银行信用的特点及优势1、银行信用的涵义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在产品赊销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买方提供融资支持,并帮助卖方扩大销
21、售。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方式授予企业信用,贷款和还贷方式的确定以企业信用水平为依据。商业银行对不符合其信用标准的企业会要求提供抵押、质押作为保证,或者由担保公司为这些企业做出担保。后一种情况实质上是担保公司向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了信用,是信用的特殊形式。2、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在现代经济信用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正因为有了银行信用,才使得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商业信用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银行贷放出去的已不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它克服了商
22、业信用在数量规模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是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由于提供信用的形式是货币,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使用方向上的局限性;、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信用形式,它和商业信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成分。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陷并使信用关系得以充分扩展,但是银行信用并非商业信用的敌意竞争者,在信用关系的发展中,二者实际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从商业信用角度看,假如没有银行信用
23、的支持,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就会在授与不授、期限长短上有较多的顾虑,因为授信方必须要考虑在没有销货收入的情况下,自己的企业持续运转所需资金能否从其他渠道解决的问题,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如贷款或贴现,授信方就可解除后顾之忧;从银行信用角度看,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票据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具有以下优势:以下哪个地图难度是在第二季中新增的?、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上游企业贷给下游企业,也可下游贷给上游。可小额聚成大额,也可大额分散成小额。满足长、中、短贷款的不同需要。、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能够创造信用。
24、发放贷款给企业,企业根据需要,可再次贷款给其他企业。对于外贸企业,如果充分运用国内信用证业务,还可以解决陌生交易者间的信用风险问题。它以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规避了传统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诸多风险。同时,信用证也没有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所设的金额限制,使交易量更具弹性,手续更简便。 第一,刚开始在国内贸易中发生业务往来的两家企业,由于互相不熟悉,如果采取国内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双方可以通过单证进行约束,由银行进行单证的审核,并由银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将得到保障。 第二,买方双方可以利用在开证银行的授信额度来开立延期付款信用证,提取货物,用销售收入来支付国内信用证款项,不
25、占用买方的自有资金,优化了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卖方按规定发货后应收账款可转换为银行信用保障,可以杜绝拖欠、坏账。 除了可以规避陌生客户的采购风险,国内信用证业务还可以解决国内贸易对手双方存在着由于交易地位不对等,或交易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难以成交的问题。 作为采购商,如与强大的上游供应商签订大额采购合同,往往需要预付货款然后交货,十分担心对方的交货能力与履约意愿,而资金也难以在短期内筹措到位。作为生产商,如今市道不旺,终于获得一个数额可观的订单,结算方式为先交货后付款,同样难以把握对方的支付能力与履约意愿加上对熟客的放账,备料生产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作为中间贸易商,必须保证上家给的是下家要的
26、,保证能够用下家的订单获取上家的业务认可而且还要避免因此而丢失自己的客源。更棘手的是资金问题,中间商由于缺乏有效担保手段,通常很难从银行融到资。(二) 商业信用的特点及作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企业以商品形式提供给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即通常所说的赊销商品。商业信用有如下特点:商业信用的债权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商业信用贷出的资本是处在商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商品资本;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在商品(或劳务)交易时,以賖销方式向用户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在宏观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了扩大生产和促进流通的作用。但就微观经济活动中的
27、工商企业而言,商业信用则是一条伸向市场联系用户的不可缺少的纽带,其作用表现为:、促进销售,扩大市场份额。现代经济是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而进行的生产与交换。市场除了对商品(或劳务)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方面的需求,还包括了对服务的需求,而提供商业信用正是满足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工商企业通过提供商业信用,缓解了用户的资金困难状况,维持了用户有可能中断的生产循环,保持了与用户的业务联系,从而使自身的产品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比率。在经济活动中,商业信用一直被认为是企业与用户间互利互惠的双赢之举。、减少存货,增加销售收入。企业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既满足了用户生产经营需要,也有利于自身资产的充分利用,同时还减少
28、了库存压力,降低了存货风险和仓储费用,加快了存货的流通速度和资金周转,提前确认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了企业产效益。、融通资金,促进生产发展。工商企业间所提供的商业信用,其实质是生产经营企业向生产消费企业提供了一笔便利而又快捷的融资服务,以低成本的方式缓解了生产消费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维持了企业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操作灵活,信用规模适度。商业信用较之于银行信用的操作更为简单灵活,信用双方一般依购销合同约定的条件,如5/5、3/10、n/15,或延期付款,分期付款期限等,合同生效信用随之产生。即使是商业承兑汇票,其手续也比银行承兑汇票或银行贷款要简便。一般情况下,销售方提供
29、的信用规模和用户的采购资金需求量是一致的,不会造成过度采购而引起的存货积压和浪费。商业信用对于润滑和促进生产、流通的作用,是其他信用形式无法替代的。在银行信用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商业信用仍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始终还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但也无可否认,商业信用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其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受限于賖销规模,信用方向单一,局限于有购销业务的工商企业之间,且信用期限短,较难满足企业长期生产周转的需要。其二,商业信用的存在使人产生一种虚假繁荣的市场需求,误导投资,又进一步推进了经济的虚假繁荣,控制不当容易诱发金融危机甚至引起经济危机。第三,我国的市场经济框架初步形成,但相应的法规和管理措施并不
30、完善,企业间失信违约而引起账款拖欠问题十分严重。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中国企业信用状况统计指出,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更为严重。”当然,由此而引起的坏帐损失和管理成本也明显增大。三、 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一)商业信用的体系与重要性商业信用是在商品交换活动过程中,由于商品交易与价值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使价值实现形式由现金交易演变为延期支付,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在现代商品交易中一个企业既是商业信用的提供者,又是商业信用的获得者。从目前信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看,公司都是站在商业信用提供者的立场上,对商业信用
31、的获得者或潜在获得者进行评估,以防止商业信用投资所出现的风险。实际上公司自身的信用也应包含在信用管理的内容中,只有注重自身的信用才能使得信用管理起到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对信用管理重视不够。据统计,我国设置的外商投资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约为20%;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设置信用管理部门的不到5%。我国设置信用管理部门的主要分布在银行和进出口公司等行业,生产制造业中有专门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很少见。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商业信用问题,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2002 年9 月份调整后成份股指数的公司(去除深圳发展银行)为样本,对其近3 年商业信用变化的统计结果如
32、表1。从表1 可以看出,虽然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在逐渐下降,但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比例以及坏账损失占应收账款的比例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9 家样本公司坏账损失的金额也从2001 年的18. 7 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5. 0 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有0. 64 亿元。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使用效率低、成本高。近期淘宝卖家抱团抗议淘宝服务年费暴增15倍,10月11日晚上9点过开始,对韩都衣舍、七格格、优衣库等淘宝商城大卖家进行一个商品一个商品地集中拍货。如果拍货后,店主不发货,就统一向淘宝商城申请赔偿。因为按淘宝商城规定,卖家72小时不发货可以得到赔偿,涉及的店铺将扣分乃至关店。但若店主发货,
33、则全部确定收货,并统一给该店铺的评级打03分,再立即申请退款。按照淘宝商城规定,若卖家72小时内发货,则买家可享受7天包退权益。此外,还通过狂点直通车广告等方式,直接对大卖家的评级、退货等信用指数等进行打击。马云对此连发两条微博称,“今天在中国,做商人难,做诚信商人更难,建立商业信任体系难上难。但选择了就必须去做!这是希望所在!”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而相比较下,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我国企业对未来付款表现缺乏信心,近33.3%的企业预计情况将“永不会改善”。从此可以看出,
34、商业体系是很重要的,我国继续加速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商业信用是上市公司信用结构体系中的基础,因此加强商业信用管理即能保证上市公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为利用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二)银行信用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上市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和还贷活动中形成了银行信用,它现已成为信用结构中的主体和核心,其信用工具一般表现为借款、贷款协议。银行信用为公司筹集资金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银行信用风险。到2008年底已经拥有资产总计高达408618.02亿元的1600家上市公司,无疑是银行眼中的贷款“巨头”。从20002007年,上市公司的新增贷款额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133446.
35、61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36405.6亿元,数额可谓是巨大,下表显示了上市公司2000年2007年的新增贷款额:同时,上市公司多是集团公司,企业多、分布广、多头贷款。集团多者有上百家,少的也有几十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若干公司由于戴着上市公司的光环,所以向银行贷款比较容易,那些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担保和集团内公司担保,一般也能得到银行贷款。一些内部企业产权比较复杂、控制人有意隐藏关系的众多企业,银行往往不易为是集团内部公司,而分别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像这样的上市公司,贷款规模又大,关系又复杂。银行信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市公司资金紧张,企业之间信用关系等问题。四、 上市公司信用存在的问题
36、与建议(一)上市公司信用存在的问题1、忽视了上市公司信用基础上市公司的信用是由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共同构成的。由于它由这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如果上市公司在其中某一个方面出现了信用危机,则会造成信用结构失衡和引发总体信用危机。但是目前国际上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研究和治理主要局限于证券信用风险,而忽视了上市公司信用基础的商业信用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以及各种信用风险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信用风险治理治标不治本。2、信息不对称现象首先,在交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信息状况、确定自己将要承担的风险程度,在一个交易和投资对象信用状况因素超级多、超级复杂的情况下,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会使
37、你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其次,信息的不及时,可能导致你在一场交易投资中失去自己的优势,可能使你损失的不仅是财务上的东西,很可能会损失你多年努力赚来的信用。三,信息的真假,一个真的信息,可以使你的公司具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一个虚假的信息,可以是你的公司具有一个劣迹记录。 (二)对上市公司信用的几点建议1、重视上市公司信用基础加强上市公司信用结构中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之间的相互放大和转化作用,使各种信用形式环环相连,扣扣相接,形成了信用链。在信用链条中任何一种信用形式都非常重要,都不能出现断裂。否则,信用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便会导致上市公司的全面信用危机。在研究和治理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时,不能只
38、限定在某一特定的信用形式上,即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全面的分析引起信用风险的根源及各种信用风险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2、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加强上市公司信息体制建设,发展全面的信息组织,使得信息能准确快速的传递和应用。上市公司内部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树立诚信为本,诚信兴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行业规范。上市公司高层也应该有诚信,应该把公司的诚信看的高于一切。参考文献1.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人民出版社,2000年2. 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2003年3.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4欧阳祖友:财务与金融,2010年第5期5. 蔡鄂生: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2011年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6薛锋,张瑛,关伟:上市公司的信用结构分析,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3 月7伊晓霞,天下周刊8. 中国人民银行:各项贷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明显增加,载中国财经信息网9. 塞缪尔森: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48年10米尔顿 弗里德曼:价格理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