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448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 春杜牧)(夸张)解说: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比喻、夸张)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

2、)解说: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拟人)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拟人)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反复)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反复)解说:“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

3、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比喻、夸张、设问)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解说: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双关)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

4、者)(对比)解说: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对比、借代)1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对比、对偶)解说: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1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解说: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19、“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解说: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2

5、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双关)解说:“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相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2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拟人)解说: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

6、题。(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

7、”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将“山溪渡”比作“交情”、将“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2分)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2分),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新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的翻着书,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

8、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问题: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答案:二者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前者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四海无闲田”反映农民拼命劳动,全国已没有荒废不耕种的土地了,农民种得广,收得多,这种现象与“农夫犹饿死”的现实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

9、的手法。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47小题: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4、这首诗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四种景物,并用惜、爱、露、立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初夏时节荷花池塘的美丽景色。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

10、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810小题:越调天净沙元无名氏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8、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绿草、黄沙、红叶、青山,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动词,但却处处跃动着活力。10、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以动衬静,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一曲新

11、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的表现手法。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未展芭蕉(唐

12、)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3分),巧妙运用比喻,(1分)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1分)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1分),(2012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

13、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2008年【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

14、种修辞手法?3分,比喻。(1分)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 奸邪为非作歹;(1分)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分),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2分)“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

15、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山峰的壮阔;(1分)“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1分),2008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3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1分)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

16、“风景”比为“箭”等;(1分)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1分),2008【辽宁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1分)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1分)比拟

17、,如说新月“学”扇。(1分),2012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修辞:借代(1分)“碧”借代青山碧绿,“黄”指代菊花,勾勒出色彩鲜明的图景。(1分)体现了作者对野外大自然的欣赏和对野菊的喜爱之情。(1分),【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

18、,“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2010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运用借代手法(2分)“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1分)“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

19、枝叶的繁密。(1分),2009重庆卷 试题: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借代,反问【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1分)“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1分)“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

20、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江西卷)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交情”、“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2005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

21、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 简要分析。答: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尽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2006年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作

22、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注:空碛:空旷的大沙漠。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说明。答: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陇云愁绪,由此可见人的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23、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 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24、。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注谪仙:李白。,(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蜂 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

25、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三、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大

26、国的一朵奇葩。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

27、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边塞诗的内容显得异彩纷呈。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写士兵的乡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表现塞外生活的

28、艰辛:“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连年征战的残酷:“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对荒淫将军的怨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描绘塞外绝域的风光:“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维),四、咏史诗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29、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足见其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登乐游原、题乌江亭等。,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2)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3)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30、,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乌 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五、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这类作品如果扩而大之的话,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抒情诗。由于“诗言志”的关系,咏怀的作品相当多,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鉴赏咏怀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3分析“事”与“怀”的结合。,阊门即事张继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