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保健》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485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与保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健康与保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健康与保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健康与保健》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健康与保健》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与保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与保健》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健康与保健,第一节: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三节:初级卫生保健,第一节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一、健康观的演变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三、健康测量,一、健康观的演变,(一)神灵主义的健康观(超自然力量控制)(二)自然哲学的健康观(世界是一个有机体,人体类似于自然界)(三)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机械论是初级阶段,显微镜的发明、免疫学、化学治疗的进步)四、1977年恩格尔:生物-心理-社会,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一)健康的定义:,一、健康的概念演变(一)微观概念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2、健康是人们身体感到舒适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4、健康是人体正常

2、的生理、心理活动,5、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宏观概念1、人权: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2、道德:保护个人及他人的健康;3、法律:义务及责任。,1948年WHO在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心理上、生理(躯体)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什么是健康?,1990年WHO健康概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二)健康的内涵,1、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面的改变的有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健康促进是20世纪80年代WHO提出的健康教育新概念,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

3、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是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改变的组织、法律、资源支持等各项策略和活动。,2、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95年WHO西太区: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的概念,以健康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施干预,创造良好

4、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健康。健康促进基本特征: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行为和环境的改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与区别,1)健康教育是先导(具有造势功能),健康促进是发展方向和目标。2)健康教育对目标人群的作用需要自觉性,而健康促进具有约束性。3)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4)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预防。5)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和主观的参与于一体。,它是一种导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条件所采取的健康教育与环境相结合的策略,也就是把个人选择和社会对健康的责任结合起来以创造更健康的将来的人和环境之间的调节策略。目的 是改进人群或个人应付环境和心理压力的能力,从而保持健康的平衡。,2

5、、健康的维度(5个方面),1)身体状况:自我照料、躯体活动能力、迁移能力、体力活动能力2)心理状况:情感过程、认知功能3)社会功能状况:社会资源、社会接触4)角色功能5)总体健康的感受:A.现时健康理念B.未来健康期望 C.满意度与幸福感,3、健康的特征,1)健康的唯物史观:A.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物,其健康内涵不同。具体地讲,健康与特定环境下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和由此积累起来的防治疾病的经验有关B.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需求有关,2)健康的连续性:健康和疾病是相对的3)健康的普遍重要性:健康是人权,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权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三、亚健康状态,概念:亚健

6、康理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20世纪7080年代,很多人出现易疲劳、食欲不振、头痛头昏、记忆下降、心情郁闷等症状,又查不出原因,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患病人数更是不断攀升。疲劳成为发达国家严重的健康问题。困扰了医学界多年。,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及后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非疾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因此提出亚健康(sub health)。,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亚健康,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人类隐形“杀手”,例一:40的年龄50岁的身体 李女士,44岁,企业高层领导。平时因为工作过于紧张觉得疲劳、乏力。近几年总疑神疑鬼,感觉丈夫有外遇,

7、换件干净的衣服也要被她奚落半天;,亚健康病例报告:,对下属失去耐心,一点小毛病就忍不住大声呵斥。尤其不能容忍的是睡到半夜,突然起来给远在美国的儿子打电话,丈夫认为她进入更年期,暗示她去医院检查。她接受朋友的建议,到市体质监测指导中心作体质检查。对心肺功能、平衡感、柔韧度、耐力、爆发力、敏捷度等7个方面评价:认为她的体质年龄为52岁,比实际年龄整整大8岁。,例二:30不到的姑娘大把掉发,李小姐一身时髦的名牌衣着和面部精致的化妆,都掩饰不住她眉宇间透露出来的疲惫与憔悴。她夜间长期失眠,早上没有动力起床,大量掉头发,对烟酒依赖加重,经常出现一时间记不起同事姓名的情况。,原因?一位典型的高级白领,毕业

8、于国内名牌大学,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凭着优秀的外语水平,受雇于一家跨国公司。她常抱怨“感觉很累!件件事都累,每天下来疲惫不堪,逐渐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我的世界很灰,有时候甚至想到死,一了百了。”一向信心十足的她,甚至对自己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更让她感到无奈的是,她感到心理上非常孤独。“明年我就30岁了,想起事业无进展,爱情没有着落,年龄逐年增大,新人又层出不穷,我就一阵阵恐慌。”,亚健康指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或边缘状态),又称慢性疲劳综合症(CFS)或“次健康”、“中间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亚健康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

9、证据,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人体虽没有明显病变,但已有功能障碍。如胸闷、气短、目眩、失眠、健忘、无名头痛等。各种仪器和化验手段都不能发现阳性结果没有对症的药物没有合理的解释,亚健康状态四大要素: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WHO全球性调查表明:,我国预防医学会数据表明:(目前)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已上升为75%。女性多于男性 中年人高于青年人 城市明显多于农村 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的亚健康发生在亚健康

10、的人群中高达70%以上。,亚健康的转归有二:一是若经过及时有效的调控,可向健康状态转变;二是任其发展进一步恶化,转向疾病态,甚至出现“过劳死”(如猝然死亡的现象)。,亚健康的转归?,亚健康,疾病,健康,健康是个连续谱,转归的方向取决于自我保健措施和自身免疫力水平,(一)以WHO健康新概念依据分类1躯体亚健康 不明原因的体力疲劳、周身不适等。2心理亚健康 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冷漠、厌世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等。4道德亚健康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二、亚健康的分类,(二)按照亚健康概

11、念的构成要素分类1、身心有不适觉,但又难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4、某些临床检查的临界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5、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等。,影响亚健康因素很多 1、理化因素 环境、大气、水、噪音等污染,长期处于高温、高压(或低压)、寒冷、过度辐射、震动环境下,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物理化学因素是防不胜防的危害最大的因素,三、亚健康的形成因素,2营养因素 饥饿或低血糖、营养缺乏和过剩、暴饮暴食、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脱水等。3生物学致病因素 细

12、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昆虫或有毒动物咬伤等。,4内分泌因素 处于内分泌功能波动期,如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等,或有轻微内分泌功能紊乱等5躯体因素 环境变化、职业特点造成的躯体不适、肥胖、消瘦、睡眠不足、缺氧、缺乏锻炼等。,6行为因素,大量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习惯药物依赖睡眠不足缺乏体力活动等,WHO(92年)报告:全球死亡数占60%,7精神因素 遭遇生活事件刺激、人际关系紧张、人文环境突然变化、经济压力大等。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害:1)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和胃肠系统;2)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降低;3)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4)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恶性肿

13、瘤和感染机会增加。,8社会因素 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失业等。9身心处于超负荷状态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身心负荷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人体各个系统不堪重负,从而造成了机体身心疲劳。,亚健康的临床表现以主观感受为主,伴随各种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同时或交替出现,极少或没有客观体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亚健康的评估。,四、亚健康的临床表现与评估,1睡眠生物节律失调 失眠或嗜睡等生物节律失调是亚健康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健忘 其特点为短期记忆下降,长期记忆则不受影响;3食欲不振 表现为不思饮食;4性欲低下 多由个人遭受各

14、种压力而引起;5情绪化 烦躁、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等;6抑郁或低沉 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感到孤独无助,前途无望。,7、焦虑不安 情绪不稳定,易失控或极端化;8、头痛、头晕、胸闷、心悸等躯体症状;9 排泄问题和肢体不适 常出现尿频、尿急,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表现;10疲乏无力 往往伴随其他症状出现;11免疫功能低下 易感冒、皮肤轻微感染、口腔粘膜溃疡等。,“将军肚”早现(3050岁),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伴侣。脱发、斑秃、早秃 每次洗发都有一大把头发脱落,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3040岁的人频频去洗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性能力下降

15、 中年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阳痿、女子过早闭经,是身体整体衰退第一信号。,例 如,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心算能力越来越差。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情绪等。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想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脑子里想东想西,精神难以集中等等。,我咋又忘了!,近5年中国科学院所属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仅53.3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近年来,若干位于四十余岁、五十出头的英才英年早逝,有的还未届不惑就重病在身,来日不多

16、似乎“英年早逝”正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病。,健康、亚健康、疾病是动态可以相互转化的。很多人的疾病都是源于自己长期的“亚健康”状态。,五、亚健康人的保健指导,21世纪人类保健目标是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亚健康的防治的关键 保健、防病,亚健康的防治:,旧观念 新观念疾病导向 健康导向治疗 预防生物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他人治疗 自我保健,首先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一)亚健康人的生理调节 亚健康是潜伏在人体内的“隐性杀

17、手”。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或习惯有关。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远离“亚健康状态”的生理调节重点。如合理膳食、适当的运动与休息、规律生活、节制烟酒等。,如保障睡眠 研究显示:睡眠占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是获得免疫力的最佳途径,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而当今因工作或娱乐造成的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健康最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警觉。,横下心来保障足够的睡眠吧!,户外运动 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生活,空调、电视、电脑,出门坐汽车,使人远离阳光和新鲜空气,经常处于萎靡不振、忧郁烦闷状态。户外活动,到郊外呼吸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新鲜空气,对调节神经系统大为有益。加强自我运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一个真理动则不衰。经常运动,持之以恒,便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说:“生命在于运动”。,(二)亚健康人的心理社会调节1提高心理素质,消除心理危机 心理素质的关键是自我保健意识。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2调节不良心态 是健康行为的重要环节。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心胸开阔,不为小事计较;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释放压抑的情绪,摆脱痛苦困境;增强自信,增强对他人和社会的信心。,3培养健康心理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控制情绪,养成豁达、乐观、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的品格。做到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使身心处于协调平衡状态。切忌

19、:由于自我的期望值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4心理调节法 利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解决自己和他人心理上的矛盾。如暗示疗法、疏导疗法、音乐疗法、自我松弛和娱乐疗法等。美国哈佛大学的瓦伦特博士指出:“你可以承认存在着乌云,但别忘了乌云边缘的光明。”“拨开乌云见光明”。,WHO迎接21世纪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正确认识健康的内涵,保持人体健康状态,干预亚健康状态,增加第一状态(健康状态)人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三)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针对亚健康的成因和危害,必须强化自我防护。1“平心”即平衡心理、

20、平静心态、平稳情绪。2“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3“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4“增免”即通过有氧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5“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阻止亚健康状态发生。,三、健康测量,概念:对健康概念及其相关事物进行分解、量化,通过特定的测定工具或其他医学检测手段,收集被测对象的有关数据资料,描述其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或特征的过程。(一)健康测量标准的演变过程20世纪中叶,科技水平低,主要指标: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后期逐渐扩大到: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长发育、营养、智力等方面,特点是:1、从负向到正向:如发病率到满意度2、由客观

21、扩大到主观:生命体征到主观感受3、数量扩大到质量:寿命 4、从一维到多维: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5、从客观评价到主体评价:从医务工作者的测量到注重个人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6、非健康的标准由疾病扩大到功能完好状态,(二)健康指标的分类1、按评价内容分:生理、心理、社会2、按评价结果分:直接指标如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等,间接指标如人口特征指标、社会状况指标3、按方式分:客观、主观4、按水平分:单一指标、综合指标5、按对象分:个体、群体,(三)常用的健康指标,1、人口学指标:反映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及其变化2、生理学指标;反应生物学特征方面,由生长发育、遗传代谢和营养状况三部分3、心理学指标:反映人心理

22、活动4、疾病指标:反映人的健康受到疾病或其他外来伤害而造成的损害指标:如发病率、疾病构成比、生存率等5、死亡指标:包括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和顺位等6、综合指标:从多个角度反映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况,如生命素质指数,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7%)二、人类生物学因素(15%)三、生活方式(60%)四、医疗卫生服务(8%),环境质量优劣影响人类生死存亡、人类健康水平,一、环境因素(自然、社会),(一)自然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环境(environment):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因素WHO: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

23、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 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社会心理,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卫生学研究的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环境介质,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按性质,分 类,空气水体土壤食物生物,环境因素,物理因素,气象因素,放射元素电离辐射,生活、生产环境,阳光电磁辐射,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异常气象,物理因素变化,放射物质使用微光、激光应用机器、交通噪声、振动,化学因素,自然环境化学组成比较稳定,人为原因(环境污染),自然原因:洪水、地震、大风暴、火山爆发,燃

24、料燃烧,工业废水污染或灌溉农田(汞;镉;砷),空气 水 土壤 食物,化学组成变化,3、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生存。某些微生物可以成为人类疾病的致病因素或传播媒介.,4、地理因素,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如当地质中某些元素过高或过低时,会造成地方病.,(二)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1、社会发展: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网络、凝聚力、人口发展、卫生事业等2、社会经济:3、文化因素: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二、人类生物学因素,(一)遗传:遗传结构的缺陷或周围环境的显著改变,导

25、致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遗传疾病增加。(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影响疾病的转归。(三)情绪、生活事件(LCU):一年内大于300U,第二年的生病率达75%以上,三、行为生活方式,行为:人或动物为适应环境所做出的反应或活动,是脑功能或内在心理需要的外在表现。持续性定势化的行为称为习惯。固定的习惯及其典型特征的总和称为生活方式(重要的重复的反复性活动)(一)促进健康的行为(1)有利性:自己、他人及社会;(2)规律性:(3)和谐性:能根据整体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4)一致性:行为与内心的情绪一致;(5)适宜性:行为强度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1)

26、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等;(2)保健行为:定期检查;(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4)戒除不良嗜好行为;(5)预警行为:如用安全带;(6)求医行为:(7)遵医行为。,(二)危害健康行为: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健康所期望的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确定的行为。特点:1、该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健康期望不一致,对健康有危害2、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的明显性和稳定3、后天习得的。分四类: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2、致病性行为:如A型行为3、不良生活习惯4、不良疾病行为,四、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即医疗保健服务,指为提供卫生服务而展开的各项社会活动。目的:防治疾病、增进健康

27、、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延长寿命。(一)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组成: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信息、知识和技术(二)卫生服务:调整、改进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工作方式、方法,有适宜的服务计划、实施、评价管理技术,追求公平性和效率。,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一、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联合国中专门负责国际卫生工作的机构主要职责是作为权威指导和协调全世界卫生工作鼓励160多个成员国之间在卫生保健方面科技合作,旨使全世界人民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战略目标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目标提出的背景,1世界卫生状况 2社会经济问题 3.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状况4、社会发展趋势,世界卫

28、生组织于1977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世界各国政府及世界卫生组织在未来20年中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发展初级卫生保健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性措施,确定了人人参与卫生保健,加强各国之间积极的技术合作,平等互利,成果共享的原则。世界卫生组织不再以援助为主要手段去救济有困难的国家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向全世界传播以帮助各成员国。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指导原则,重点是面向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2

29、具体目标(1)每个国家的所有的人,至少都能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和一级转诊设施。(2)所有的人在其可能的范围内积极参加自我保健与家庭保健工作,并积极参加社区的卫生行动。,(3)全世界的居民团体都能与政府共同承担对其成员的卫生保健责任。(4)所有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都担负起全部责任。(5)全体人民都有安全的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6)全体人民都得到足够的营养。(7)所有儿童都接受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8)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学上的严重程度,到20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在1980年的水平。,(9)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和控制自然与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并促进精神卫生。

30、(10)人人都得到基本的药物。,二、初级卫生保健,(一)概念及意义1978年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作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的关键措施。,2.概念 初级卫生保健: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康复服务。是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2.含义:必不可少、费用能担起、技术切实可行、广泛参与、都能得到的服务,(二)特点 1社会性(普及性)不论居住何处,也不论社会经济状况如何,所有的人都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2、群众性3、艰巨性4、长

31、期性,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一)基本原则:1、合理布局 2、社会参与3、预防为主4、适宜技术 5、综合应用,(二)基本策略(1)确认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人人应享有最高而又能享有的健康,不应因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社会与经济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2)政府应对人民的健康负责。(3)人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加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4)各国发展卫生事业,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但也需要国际支持与合作,因为在卫生工作方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自给自足。(5)确认卫生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如果不能满足起码的卫生条件,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6)必须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来推动卫生工作

32、及其发展,为此要促进卫生方面的国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目标是:是全世界人民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对象和任务:对象-社区全体居民基本任务:1、促进健康2预防疾病3、合理营养4、身心康复(二)基本要素(最低工作内容):,八项内容1、开展针对主要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4、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8、提供基本药物。,四、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新

33、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致力于解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问题,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二)目标和任务:,总目标: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提高卫生保健水平。2010年的总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二)主要健康指标1.平均期望寿命:2010年达到7374岁,任何地区不低于68岁。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4,任何地区不

34、高于50。3.孕产妇死亡率 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3(三)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1.积极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2.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3.基本控制已有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疾病,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5.建立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保障人民权利6.大力开展健康教育7.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配套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8.建立以政府负责、群众参与、部门协调、法制保障为基本特征的卫生工作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筹资和运行机制。,(三)保障措施,1、加强对基层初级保健工作的领导: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2、完善和落实卫生经济政策:是专项基

35、金、多渠道筹集基金。3、推进农村卫生改革,建立初级卫生保健监测和评估制度4、推进初级卫生保健的法制化进程:严格执行已制定的法规,依法监督管理,(四)实施策略,1、分级管理 2、分步实施3、分类指导4、协调发展,(五)进一步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1、坚持历史形成的农村卫生工作基本经验,把完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巩固乡村医生队伍作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赋予其新的活力和内容,使其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加强领导3、认真执行有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4、加强法制建设,将保健法纳入法制化轨道5、加强三级保健网建设,6、因地制宜,稳步促进合

36、作医疗发展:7、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8、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五、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卫生策略取得的进展:多数国家采纳了卫生保健,婴儿死亡率发病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二)设施全球卫生策略进程中的主要障碍1、P 25(三)21世纪影响健康的有利和不利因素:P25(四)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五)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3.使全体人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六)到2020年全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1、关于卫

37、生成果1.到2005年,将在国家内和国家间使用健康公平指数作为促进和监测健康公平的基础,最初将以测定儿童发育为基础来评价公平2.到2020年将实现在世界会议商定的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期望寿命的具体目标3.到2020年全世界疾病负担将极大减轻。这将通过疾病控制规划得以实现。4.到2020年麻疹将被根除,淋巴丝虫病将被消灭;到2010年恰加斯病的传播将被阻断,到2010年麻风将被消灭;到2020年沙眼将消灭。此外,维生素A和碘缺乏症在2020年前也将被消灭。,关于部门间的行动:5.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部门间行动,在提供安全饮用水,适当的环境卫生,数量充足和质量良好的食物和住房方

38、面取得重大进展。6.到2020年所有国家 将通过管理、经济、教育、组织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规划,采纳并积极管理和监测能巩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减少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策略关于卫生政策和系统:7.到2005年所有会员国将制定、实施和监测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相一致的各项具体政策的运行机制。8.到2010年,全体人民将在其整个一生获得由基本卫生职能支持的综合、基本、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9.到2010年将建立起适宜的全球和国家卫生信息、监测和警报系统。10.到2010年研究政策和体制的机制将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予以实施。,(七)行动的政策基础,1、是健康成为人类发展的基础2、发展可持续卫生系统旨在

39、满足人民的需要,(八)思想战略性行动,1、与贫困作斗争2、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健康3、使各部门卫生政策相一致4、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九)2010年中国卫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一)卫生发展总目标2010年的总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二)主要健康指标1.平均期望寿命:2010年达到7374岁,任何地区不低于68岁。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4,任何地区不高于50。3.孕产

40、妇死亡率 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3(三)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1.积极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2.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3.基本控制已有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疾病,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5.建立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保障人民权利6.大力开展健康教育7.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配套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8.建立以政府负责、群众参与、部门协调、法制保障为基本特征的卫生工作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筹资和运行机制。五、卫生发展战略,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5.建立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保障人民权利6.大力开展健康教育7.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配套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1、与效率。8.建立以政府负责、群众参与、部门协调、法制保障为基本特征的卫生工作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筹资和运行机制。五、卫生发展战略,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三个战略重点,按照公平与效率兼顾得来的原则,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推行区域卫生规划,走以内涵发展为主、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上:规模-卫生服务质 量和效率卫生事业重点选择上:农村卫生服务力量发展上:中西医并重,卫生服务模式上: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 模式卫生发展格局上:区域卫生规划卫生发展的基本措施:依靠科技、教育、改革政策、完善法制、增加投入等。,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三个战略重点,按照公平与效率兼顾得来的原则,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推行区域卫生规划,走以内涵发展为主、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上:规模-卫生服务质 量和效率卫生事业重点选择上:农村卫生服务力量发展上:中西医并重,本章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