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493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健康心理学,主讲:李凤霞,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 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心理健康: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论:,许又新、1988(一)体验标准:主观体验、内心世界。包括:良好的心情 恰当的自我评价,(二)操作标准:观察、

2、试验、测验方法 心理活动的过程 效应 关键是效率 心理活动的效率 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三)发展标准:纵向考察分析 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 有使可能性 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郭念锋、1986临床心理学概论(一)周期节律性:若经常处于紊乱状态,则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二)意识水平: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若经常分散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二、心理健康十标准论:,(三)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易被环境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思维动摇。(四)心理活动强度:抵抗能力(强烈精神打击)认识水平 与人的 生活经验 有关 性格特征 神经系统的素质,(五)心理活动耐受力(内受力)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六)康复

3、能力:(七)心理自控力:(八)自信心(是否有恰当的自信)(九)社会交往(十)环境适应能力:,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正常心理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或:不包含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有典型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的 心理活动“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健康”和“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的如何。,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从发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变化的内、

4、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从动态角度把“健康心理活动”定义为: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心理活动”的定义是: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使用心理学的干预手段,可以帮助人们端正生活方式,除去种种不良生活习性,如吸烟、大量饮酒、不好的饮食习惯等等,以便保护人的身体健康,等等。有以下3个方面: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一、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

5、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2、患者的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 感官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从现阶段咨询心理学自身发展状况来看,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神经症的某些症状之间,界限混浊不清。一来造成咨询心理学对精神病学的依附;而来给咨询心理学的临床分类诊断和确定工作目标带来麻烦。,从总体来看,心理健康咨询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心理健康咨询对象”的分类,用“用途”和“效度”这

6、两个维度,作为分类的可靠检验标准。许又新,一、用途,(一)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四)咨询方案的制定(五)疗效评估(六)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七)职业培训(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二、效度,所谓效度,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一)症状学效度1、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2、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二)预测效度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进入“心理不健康状态”之后的自然发展历程,可因个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受刺激的性质等条件的不同,产生三

7、种不同的结果:(1)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2)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3)心理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从而出现间断性的身体虚弱,情绪和情感的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1)非专业的社会支持。在外界刺激性质和强度不甚严重、反应不甚强烈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在出现的早期,可被此类社会支持化解。(2)专业的心理咨询。,(三)结构效度,1在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1)人口学因素:青春发育期、更年期更易发生。(2)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

8、分类,一、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定义:“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或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内容不泛化)

9、,二、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定义: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限在一年之内;至于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子予以考虑。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动的性质”和“病程”。,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映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以后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

10、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反应对象被泛化。,三、第三类型神经症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焦虑焦虑症状包括三方面: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精神运动性不安。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适应,意味着脑力和体力的付出,包括对实

11、践的性质和强度的评估,对自我能力的评估等等。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所谓压力,并不单纯是客观事件自身,而且更多的成分是人们的主观体验。,一、压力的定义:一种说法认为,压力就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另一种说法认为,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的反应。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二、压力源的种类:,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生物性压力源 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和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精神性压力源 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

12、求的内在和外在事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 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等。,三、压力源的测评,1、社会再适应量表霍尔姆斯 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得分较高的人较容易罹患心脏病、骨折、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小感冒。量表中的分数,也与“精神障碍、抑郁、精神分裂症以及严重的心理疾病有关”,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两个量表:(1)日常生

13、活中的量表,计117个题目,(2)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计135个题 戴隆基斯1982年使用这两个量表,结果提示: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振奋事件与健康无关。提出一种见解:“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重要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3、知觉压力的测评 知觉压力:是对某种“超个人能力事件”的体验。如:中、小学生必须经常完成超限的 课后作业等。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确定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事情有哪些。,四、压力的内省体验,是人的内心冲动。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心冲突

14、分为四大类:双趋冲动: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人的内心便形成了双趋冲突的局面。,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想吃鱼有怕腥”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比如处在腹背受敌的情景时。“前有悬崖后有追兵”双重驱避冲突 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驱避冲突中。,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三大类: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如果我们在生活的某一事件阶段内,经历着某一

15、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吃一堑,长一智”。,叠加性压力:分2类第(1)同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里,由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俗称“四面楚歌”。第(2)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俗称“祸不单行”。,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疲劳症”,“心理麻痹”,“创伤后压力失调”经过极端压力后情绪方面:以沮丧为主,罪恶感,以激惹,暴怒,同时伴有攻击行为,与亲人变得疏远,

16、对当时的记忆丧失,长期注意力难以集中。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灾难症候群)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恢复期。“后怕”康复。,二、压力的适应,塞利“一般适应症候群”。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衰竭阶段(消耗最大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警觉阶段。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促进新陈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等。,搏斗阶段: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

17、源被大量消耗。由于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个体变得敏感、脆弱。衰竭阶段: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这是,已无法继续去抵抗压力。疾病和死亡的发生都是可能的,,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体质、压力论。认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器官敏感论。认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三个阶段:对压力的相应阶段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临床相阶段,(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对压力的相应阶段(1)只有被个体察觉、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2)都是与人

18、的本质属性相关联的事件,这些事件大致有三类,即生物性的、社会性的和精神性的。,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中介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 免疫系统。两种功能:(1)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2)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低。,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1)认知、评估作用 正确地认识和评估压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使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否则,效果相反。,拉扎鲁斯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 有三类:1、认识结果是两可的。事件可能是压力他要求自己去适应;对自己不构成威胁无须去应对它。2、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可以影响压力的体验。第 3、面对事件,当事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

19、自我能力评估过低,可以增强焦虑情绪,即增强对压力体验的程度。,(2)调节控制作用 当事人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对客观事件认知上的不足,是增强相对压力的重要因素。对局面的控制类型有三类:1)行为的自我控制:在压力下,对自己的行为有无主动权的问题。2)认知的控制:在压力下,对自己的思维活动有无自主权的问题。3)环境的控制,(3)人格的影响作用外控型人格: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自己对自己如何生活,是无能为力的。内控型人格:认为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失误。,社会支持系统:作用也有两种:(1)具体地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2)给当事人精神

20、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理解事件的性质和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有学者研究:在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日常生活习惯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有密切的社会联系,如家庭、婚姻、非正式社团组织联系的人,寿命较长。缺乏密切社会联系的人,有3%30%的机会更容易死亡。亲密的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生物调节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压力可导致免疫功能损害,其他种类的压力,如果过度控制、孤独、冷淡、社会支持系统不良等变相的压力,也可以破坏免疫功能。总之: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进行增益或消解获得相对强度决定的。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功能状态决定。,临床相

21、阶段临床症状又有:及时型症状 滞后型症状及时型的症状:是影响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滞后型的症状: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模糊,由于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后来的类似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精神属性,二、-三、-,(二)-(三)-,竞争、攻击、厌恶、“酸葡萄”心理,退缩、怨天时地利、强调客观,模仿,认可,理性化,不泛化:只攻击某一对象,泛化:攻击一批比自己强的人,泛化:对所有比自己强的人和事退缩、自卑(含反向表达),不泛化:只对

22、特定对象产生退缩反应(含反向表达即过分谦虚),傲慢,谨慎或退缩,羡慕,嫉妒,高于他人,低于他人,不同之处,相同之处,1、自己与他人比较,2、-3,(一)、自我认知,一、认知,贝克的认知转变法(了解),抑郁认知三联征:1、患者对自我的消极认知(有缺陷、无能力、被人抛弃的),从而产生无价值感,伴有消极体验。2、患者对自己经验的消极解释。对自己要求过高。生活的道路上有着不可克服的障碍,常觉得自己与快乐无缘。3、以消极的态度认识未来。,贝克认知转变法的基本过程(了解),1、监察消极的自动思想2、弄清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3、检验这些不正确的自动思想的真实性,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一旦认识了一种

23、歪曲的信念,则可训练患者依下列顺序进行严格检查:我的证据是什么?对那个问题有无其他别的认知存在?假设那是真的,结果是否就会那么糟?用更接近现实的解释替代消极的认知?,抑郁患者的认知歪曲主要有以下形式:,1、过渡引申:从一个具体事件发生引申出 一般规律的结论。2、任意推断: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武断、草率的做出结论。3、非逻辑思考:把有些概念无根据的联系在一起,出荒的结论。4、个人化:在缺乏相应联系的情况下,把外部事件的发生全部归因于自己。,5、极端的思想:看问题的方式是非白即黑,事物只有单一色,没有中间色彩。6、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变化就对事件推断和结论。7、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件的意义做出歪曲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