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规划》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593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规划》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卫生规划》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卫生规划》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卫生规划》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卫生规划》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规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规划》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卫生规划,第一节 卫生规划概述,一、卫生规划的内涵1、规划:即较为长远的全面发展计划,是对某一领域或某项事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整体性规划,就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设计,具体表现形式为整套行动方案。,2、卫生规划卫生规划是以满足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目标,在卫生管理与改革、疾病监测与预防、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医院服务、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内统筹规划卫生资源,制定一系列综合性的行动方案和相关程序设计,分为卫生发展规划、卫生项目规划、卫生机构规划卫生发展规划 1977年,WHO指出,主要卫生目标“到2000年使世界所有的人民都达到在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生活有成效的那

2、种健康水平。”如“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卫生项目规划 应用现有资源,针对具体的卫生问题,以完成某特定项目为目标,在特定的时期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其行动方案。如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全球基金项目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9-2015年)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卫生机构规划如某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二、卫生规划的特点1、前瞻性2、科学性3、可及性4、整体性5、战略性,三、卫生规划的意义(一)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的有效策略(二)有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为我国医疗机构改革质量评估提供依据,四、卫生规划的分类1、规划时间

3、长短: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2、规划内容性质:卫生机构规划、卫生人力规划、卫生经费规划、卫生设备规划2013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要点2013年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工作要点,3、功能:程序、实体计划、组织计划、功能计划4、对规划执行的约束力: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五、卫生规划的原则统筹全局、和谐发展效率与公平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动态、协调原则,六、卫生规划的程序,1、环境分析与问题诊断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人群健康状况卫

4、生资源情况卫生服务状况,问题诊断(1)提出卫生问题(2)科学预测主要卫生问题的未来趋势(德尔菲法)(3)权衡比较,确定现阶段的主要卫生问题(4)卫生需求分析(5)卫生资源供给分析,回顾性分析: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例,分析过去若干年特定卫生问题的主要疾病和卫生条件有哪些变化?该特定卫生问题是否好转、稳定或更严重?过去若干年中,特定卫生问题的产生、发展、转归及其与卫生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的关系。过去若干年中,特定卫生问题最多的人群是哪些?特定卫生问题对这类人群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受严重影响”人群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如何?描述受特定卫生问题影响的人群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状况以及行为方式等,这

5、些因素与卫生问题之间的关系。过去若干年中,人口如何变动?社会、经济如何发展?包括趋势和程度等等。,前瞻性分析:以慢性非传染疾病为例,未来五年、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特定卫生问题是否继续存在,抑或越来越严重?未来五年、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特定卫生问题是否继续影响着特定人群?上述人群未来社会和经济条件会呈现何种变化,这些条件变化 对于特定卫生问题的解决有何作用?整个社会、经济、地理、自然条件会呈现何种变化?这种变化对解决特定卫生问题有何影响?用上述答案与回顾性分析作对比,它们之间有无区别?区别的症结在哪里?,确定现阶段主要卫生问题主要评价依据: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发病率控制的可行性管理的现实性,卫生资源供

6、给分析分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信息、社会评价等方面。分析当前卫生组织的成员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组织的资金状况怎么样?设备使用效率如何?在提供服务方面一贯很成功吗?社会公众对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及其质量的评价如何?是否满意?可以动用的资金:卫生系统内部的资源卫生系统以外的社会团体提供的资源。,2、确立目标与量化指标确立目标 组织通过努力而希望实现的一种未来状况。目标的时效性 目标的可测量性 目标的可考核性 包括:目的,目标内容,目标人群,目标人群所分布的地区,完成活动的时间要求,数量和质量标准的界定,目标的效果。,案例分析,规划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

7、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有序、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个人医药费

8、用负担进一步减轻。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器械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公平可及、合理使用。支撑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有效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运转。摘自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传统目标的设定过程,明确指标 是目标的细化,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指标的准确性 指标的灵敏性 指标的安全性 指标的实用性 常见的卫生指标:国民健康水平指标、卫生政策指标、卫生资源指标、卫生服务指标。链接: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主要指标。,3、拟定规划方案 备选方案的内容:方案的指导思想、方案的主要特征、主要工作内容、所涉及的可利用资源现状、可行性评估、对备选方案的成

9、本全民测算、风险评估与困难分析,4、评价与决策执行控制与优化评价包括三类的评价:即适宜度评价、进度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适宜度评价涵盖适合程度和足够程度两方面,而结果评价则包括效率、效果、效益和影响四个方面的内容。适宜度评价目的是论证规划的适宜性和可行性,主要回答如下问题:规划所提出的卫生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是否与公众的客观需要相符合?符合程度如何?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策略是否与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应程度如何?规划是否与当前卫生政策或其它卫生规划相匹配?匹配程度如何?规划目标与规划的各项活动是否具有明显的关系?相关程度如何?规划的各项策略在社会范围内是否可行?可行程度

10、如何?规划所需要的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供给?供给程度如何?(分析环境和分析资源),足够程度足够程度是指规划环境和资源分析中明确的重大问题和障碍,在卫生规划制定过程中是否给予了足够重视。进度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各项规划确定的活动按期完成。主要方法是比较各项活动的现状同原订时间计划之间的差异,分析提前或延期的原因,提出推广或整改意见及措施。效率(efficiency)是指卫生规划或活动的成果同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之间的比较分析,是对花费的精力和使用的资源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效果(effectiveness)是指规划对于解决某一卫生问题或改善不良卫生状况所取得的预期成果。在效果评价中可通过分析

11、各项目标的达到程度来提高卫生工作和机构的功能。效益(benefit)卫生规划的产出多是社会福利的提高,体现为社会效益,多反映在效果指标上。也有一些卫生规划,其产出可用货币来衡量,或可以将其产出效果转化为可用货币计量的值。此时可应用成本一效益(cost-benefit)方法评价规划的产出。影响(influence)影响是指规划目的之外的,对卫生和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第二节 区域卫生规划,一、区域卫生规划概述(regional health planning)1、内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群健康状况、主要卫生问题和卫生产品与服务需求现状等因素为依据,确定本区域阶段

12、性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质量,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寻求卫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以保证本地区基本医疗的公平性,满足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实现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活动过程。针对特定区域 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2、特点:地域性科学性资源导向性3、原则(1)政府引导下的全行业管理(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3)科学定位、逐步实施,二、区域卫生规划的内容(程序)(一)现状分析(二)确定目标 1、明确区域卫生发展目标 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基本卫生服务配套和相关基础资源的有效供给 2、制定区域卫生发展策略 一级预防:健康促进 二级预防:早发展、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对症治疗、防止病残、促进康

13、复 3、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 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 改组、改制、改向,(三)卫生资源配置1、构建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2、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配置依据 医院病床需求量=,3、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医生配置护理人员配置卫生监督员配置,4、卫生经费配置 对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等重点领域,保留并增加专项资金。5、医疗设备配置 遵循原则:分级适应,注重效益,三、区域卫生规划编制中若干热点问题关于区域卫生规划中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一般认为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筹集和配置全社会的卫生资源,使人们在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公平与效率。如何理解卫生

14、领域的公平?一是健康状态的公平,指社会不同人群的健康差异。二是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指每个人在遇到同样的健康问题时具有同样的可能来获得同样质量的卫生服务。三是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指需要卫生服务较多的人群应获得较多的卫生服务。四是卫生筹资的公平,即具有同等支付能力的人应对卫生服务给予同等的支付;对于不同支付能力的人,其支付水平应有与其支付能力呈正相关,也就是具有较高支付能力的人应多支付。五是政府卫生投入分配的公平,指是否最需要卫生服务而又无力支付的人首先能够获得政府支持的基本卫生服务,即政府卫生投入应使经济收入低的人受益。,如何理解卫生领域的效率?配置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可达到最大利益的程度,它要

15、求一种经济系统尽最大可能为其成员提供最需要的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根据经济学原理,当资源的配置符合配置效率时,任何对于目前产出结果的数量或种类的改变都会使一些人得益而另一些人利益受损。技术效率是指选择能够以最低价格提供指定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即在固定投入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产出。要使卫生资源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效率,就必须使卫生资源在宏观上具有配置效率和在微观上具有技术效率。,关于选取何种方法测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问题在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测算方法上提出了两套方案方案1是“服务目标法”,充分利用现有卫生统计信息系统,通过对卫生资源存量的定量描述和对规划年限资源数量结构变化趋势的预测,以资源利用效率和调整的可行性为依据计算出规划年不同区域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方案2为“卫生服务需要需求法”,通过调查确定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作为资源配置标准的主要依据。制定医疗资源配置标准以需求为基础;制定预防、保健资源标准以需要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