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商理论》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厂商理论,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要素时,厂商依据合同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费用。这是以货币形式支付并直接反映在帐面上,故又称会计成本。,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生产者使用自己提供的那一部分生产要素,作为报酬而应付给的费用。这些费用在形式上没有支付,不体现在帐面上,故称隐含成本。隐含成本即正常利润。,=占用生产要素费用=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列入会记帐目的成本+正常利润,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生产中实际消耗的费用=显性成本=工资+原材料等费用+折旧+借贷利息+管理费用,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第五章厂商理论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上研究生的决策分析:(大概估计)研究生学期长2.5年(30个月),共计24个月(在校时间)学费:20000元一月饭费:300元一月杂费:200元(包括电费,手机费,其他开销)住宿费:1200元/年书费:暂计为500元(统共)合计开销:20000+24500+6300+6100+1200*2+500=37300元,第五章厂商理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如果现在参加工作:一个月工资:1500元/月(工资水平以某市为标准)一年后工资涨为:2000
3、元/月各种补贴:300元/月生活费(包括饭费+生活杂费):500元/月合计收益:150012+200018+30030=18000+36000+9000=63000元合计开销:50030=15000元最后收益:63000-15000=48000元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本:48000+37300=85300元,第五章厂商理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特点:机会成本不是指实际的货币支出机会成本是除此项业务之外的最好的业务收益,(选择决策的收益-机会成本)决定决策是否合理,第五章厂商理论,理解:经济学中研究的是经济成本,而不是会计成本,1)从
4、会计成本角度:合理,120-100=20万元,企业盈利。,举例:某企业花费100万元购买了一批生产要素,从事服装生产,生产出来的服装卖了120万元,如果不是从事服装生产,而是用来生产鞋子的话,可以得到140万元,该企业从事服装生产是否合理?,2)从经济成本角度:不合理,120-140=-20万元,企业亏损了,资源没有最优配置,因此经济成本更多指的是机会成本,第五章厂商理论,进一步对比: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1)从会计成本角度:,2)从经济成本角度:,超额利润为零,企业还会不会继续生产?如果正常利润也为零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共收入120万元,工资,原材料,折旧,贷款利息,管理费用,显性成本,经济
5、利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共收入120万元,工资,原材料,折旧,贷款利息,管理费用,显性成本,自有生产要素投入,超额利润,正常利润,隐性成本,第五章厂商理论,进一步对比: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1)从会计成本角度:,2)从经济成本角度:,经济利润,自有生产要素投入,超额利润,正常利润,隐性成本,问题:什么决定了“正常利润”在“经济利润”中的最小比重?,回答:机会成本,20万元,12万元,8万元,第五章厂商理论,1、固定成本(FC)含义: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特点: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内容:包括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工资、设备租金等,2、可变成本(VC)含义: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
6、要素的费用特点: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内容:原料、燃料和工人工资,3、总成本(STC)含义:短期内所有成本的综合内容:STC=FC+VC,4、边际成本(SMC)含义:在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内容:SMC=STC/Q,第五章厂商理论,1、FC 2、VC 3、STC 4、SMC,1)公式举例:TC=Q3-12Q2+60Q+40,TC=Q3-12Q2+60Q+40,FC=40,VC=Q3-12Q2+60Q,SMC=3Q2-24Q+60,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SMC变化规律:先减少后增加,1、FC 2、VC 3、STC 4、SMC,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第五章厂商理论
7、,2)图形描述:,SMC变化规律:先减少后增加,1、FC 2、VC 3、STC 4、SMC,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SMC与MP的对偶性证明:,回顾:MP的变化规律,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SMC变化规律:先减少后增加,1、FC 2、VC 3、STC 4、SMC,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SMC与MP的对偶性:,结论:SMC下降阶段对应MP上升阶段SMC上升阶段对应MP下降阶段,举例:若劳动力单位成本60元/天,增加一人可增加产量10件,再增加一人增加产量12件,求SMC的变化,SMC1=60/10=6元/件SMC2=60/12=5元/件,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SM
8、C变化规律:先减少后增加,1、FC 2、VC 3、STC 4、SMC,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SMC与MP的对偶性:,结论:SMC下降阶段对应MP上升阶段SMC上升阶段对应MP下降阶段,举例:若劳动力单位成本60元/天,增加一人可增加产量12件,再增加一人增加产量10件,求SMC的变化,SMC1=60/12=5元/件SMC2=60/10=6元/件,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FC变化规律: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保持水平状态,1、FC 2、VC 3、STC 4、SMC,原因:短期成本分析,固定成本不变,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VC变化规律: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开始缓慢的增加,最后
9、又迅速增加,原因:SMC的变化影响,1、FC 2、VC 3、STC 4、SMC,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VC变化规律:开始缓慢的增加,最后又迅速增加,原因:受SMC的变化影响,1、FC 2、VC 3、STC 4、SMC,C,Q,0,VC,回顾:SMC变化规律,SMC与VC关系证明:,VC切线的斜率等于SMC,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VC变化规律:开始缓慢的增加,最后又迅速增加,原因分析:受SMC的变化影响,1、FC 2、VC 3、STC 4、SMC,C,Q,0,VC,SMC与VC关系:,VC切线的斜率等于SMC,结论:SMC下降阶段,VC斜率由大变小,开始阶段,缓慢增加;SMC
10、上升阶段,VC斜率由小变大,最后又快速增加;对应点:SMC最低点-VC切线斜率最小点,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VC变化规律:开始缓慢的增加,最后又迅速增加,原因分析:受SMC的变化影响,1、FC 2、VC 3、STC 4、SMC,C,Q,0,VC,SMC与VC关系:,VC切线的斜率等于SMC,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VC变化规律:开始缓慢的增加,最后又迅速增加,原因分析:受SMC的变化影响,1、FC 2、VC 3、STC 4、SMC,C,Q,0,VC,SMC与VC关系:,VC切线的斜率等于SMC,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STC变化规律: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起始点不在零点;
11、开始缓慢的增加,最后又迅速增加,原因分析:受VC变化的影响,1、FC 2、VC 3、STC 4、SMC,FC,第五章厂商理论,5、平均固定成本(AFC)含义: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6、平均可变成本(AVC)含义: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7、短期平均总成本(SAC)含义:短期内所有平均成本的综合内容:SAC=AFC+AVC,第五章厂商理论,1)公式举例:TC=Q3-12Q2+60Q+40,5、AFC 6、AVC 7、SAC,AFC=40/Q,AVC=Q2-12Q+60,SAC=AVC+AFC,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AFC变化规律:随产量的增加递减,开始减少得快,以
12、后减少的慢,原因:受AFC始终不变的影响,5、AFC 6、AVC 7、SAC,回顾:FC的变化情况,AFC=40/Q,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AVC变化规律:开始时逐渐减少,然后又随产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原因:VC的变化影响,5、AFC 6、AVC 7、SAC,回顾:VC的变化影响,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AVC变化规律:开始时逐渐减少,然后又随产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原因:VC的变化影响,5、AFC 6、AVC 7、SAC,C,Q,0,VC,AVC,AVC与VC的关系:AVC=VC/Q,VC射线的斜率等于AVC,结论:前期:VC增加速度 Q的增加速度AVC处于递减阶段中期:VC处于
13、过渡阶段,几乎不增加AVC处于递减阶段后期:VC增加速度 Q的增加速度AVC处于递增阶段,B:VC的射线斜率最小点,A,B,C,C:AVC的最低点,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VC、AVC和SMC的相互关系:,5、AFC 6、AVC 7、SAC,C,Q,0,AVC,C,Q,0,VC,AVC,A,B,C,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SAC变化规律:递减阶段开始减少得快,以后减少的慢;递增阶段,随AVC的上升而上升,原因:SAC=AFC+AVC,5、AFC 6、AVC 7、SAC,回顾:AFC、AVC的变化,SAC的初始阶段:AFC迅速下降;AVC缓慢下降初期时AFC比重较大因此:迅速下降
14、SAC的中后阶段:AFC缓慢下降AVC先继续下降,而后上升中后期时AFC比重较小因此随AVC的下降而下降,上升而上升,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SAC变化规律:递减阶段开始减少得快,以后减少的慢;递增阶段,随AVC的上升而上升,5、AFC 6、AVC 7、SAC,回顾:STC的变化情况,Q,AVC,AFC,SAC,SAC 与STC的关系:SAC=STC/Q,STC射线的斜率等于SAC,回顾:SMC的变化情况,SAC的最低点对应STC射线斜率最小点,SAC 与SMC的关系:,SM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STC、VC和SAC、AVC、SMC的相互关系:,5、A
15、FC 6、AVC 7、SAC,VC、AVC和SMC的相互关系:,C,Q,0,VC,C,Q,0,AVC,SMC,STC,SAC,第五章厂商理论,2)图形描述:,C,Q,0,VC,C,Q,0,AVC,SMC,STC,SAC,小结:SMC:先减少后增加;原因:MP;FC:水平状态;VC: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原因:SMC;STC:=FC+VC;AFC:持续减少,开始较快,后来较慢;AVC:先减少后增加;原因:VC;AP;SAC:=AFC+AVC;,1、FC 2、VC 3、STC 4、SMC 5、AFC 6、AVC 7、SAC,A,B,N,C,M,O,P,相互关系:STC射线的斜率=SAC;VC射线的
16、斜率=AVC;STC、VC切线的斜率=SMC,第五章厂商理论,练习:,一个面包厂商的总成本函数为:TC=1000+10Q-0.9Q2+0.04Q3,求: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的产量。,1、FC 2、VC 3、STC 4、SMC 5、AFC 6、AVC 7、SAC,解:方法1:TVC=10Q-0.9Q2+0.04Q3 AVC=TVC/Q=10-0.9Q+0.04Q2,方法2:MC=d(TC)/dQ=10-1.8Q+0.12Q2 AVC=MC 10-0.9Q+0.04Q2=10-1.8Q+0.12Q2 解得:Q=11.25,解得:Q=11.25,第五章厂商理论,1、长期总成本(LTC)含义:工厂规模可以
17、变动的条件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2、长期平均成本(LAC)含义: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3、长期边际成本(LMC)含义:是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第五章厂商理论,1、长期总成本(LTC)要点1):长期总成本曲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当存在无数条STC曲线时,LTC与STC的两点区别:LTC从原点出发,而STC不从原点出发两者形状相似,但决定因素不同:LTC:规模报酬原理(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STC:边际收益递减规律(=FC+VC(SMC、MP)),第五章厂商理论,1、长期总成本(LTC)要点2):LTC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
18、最小总成本。,Q1,Q2,Q3,将LTC曲线上的每一点与原点连接,连线的斜率即为LAC。,第五章厂商理论,2、长期平均成本(LAC)要点1):LAC曲线呈“U”字形(由LTC推导出),LAC曲线呈“U”字形,第五章厂商理论,2、长期平均成本(LAC)要点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SAC有无数条时,第五章厂商理论,2、长期平均成本(LAC)要点3):在LAC曲线的下降段,LAC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在LAC曲线的上升段,LAC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在LAC曲线的最低点,LAC曲线相切于相应的SAC曲线的最低点。,解释:1)在LA
19、C曲线的下降段,斜率为负且逐渐减小2)在LAC曲线的上升段,斜率为正且逐渐增大3)在LAC曲线的最低点,斜率为0,第五章厂商理论,3、长期边际成本(LMC)要点1):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LMC,LTC切线的斜率既为LMC,LTC的A前段规模报酬递增,LMC的B前段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是逐渐减少的,LTC的A后段规模报酬递减,LMC的B后段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是逐渐增加的,第五章厂商理论,3、长期边际成本(LMC)要点2):LTC、LAC、LMC的关系,回顾:LTC与LAC的关系,LTC的A(规模报酬为不变点)对应LMC的B点(最低点),LTC射线的斜率既为LAC,LTC的C(射
20、线斜率最小点)对应LAC的D点(最低点),LMC与LAC相交于D点,即LAC的最低点上。,第五章厂商理论,1、总收益(TR)含义:厂商销售产品得到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收益中既包括了成本,又包括了利润,2、平均收益(AR)含义: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益,3、边际收益(MR)含义:厂商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益,4、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五章厂商理论,4、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前提:当产品的价格不随市场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时,均衡条件:MR=MC,此时的Q是厂商最佳产量规模,举例:,第五章厂商理论,4、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前提:当产品的价格不随市场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时,均衡条件:MR=MC,此时的Q是厂商最佳产量规模,图形解释:,d(AR=MR=P),第五章厂商理论,4、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前提:当产品的价格不随市场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时,均衡条件:MR=MC,此时的Q是厂商最佳产量规模,数学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