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议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990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4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中的议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中的议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中的议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诗中的议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诗中的议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中的议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的议论》PPT课件.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反馈练习,一、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问题: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3分)2、诗歌前两句与后两句各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3、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答:不以成败论英雄(2分)。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1分)2、诗歌前两句与后两句各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答: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3、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

2、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2分)。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1分)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1分),二、鉴赏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1、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2、问:这两首诗的观点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5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答: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议论手法

3、。(2分),以下答案都是正确的,关键是说出好在何处!杜诗好(1分)。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1分),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1分)。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1分)。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1分)。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地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第一首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

4、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以上四种分析均可,任选其一),三、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1)、(2)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3分)(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6分),参考答案(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