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免疫调节》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8801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免疫调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复习免疫调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复习免疫调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复习免疫调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复习免疫调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免疫调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免疫调节》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主梳理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种类:扁桃体、胸腺、骨髓。(2)作用:免疫细胞的场所。,淋巴结,生成、成熟或分布,脾,2免疫细胞(1)种类:、T细胞和。(2)淋巴细胞起源:;种类:T细胞(在 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作用:发挥免疫作用。分布:位于中。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浆细胞分泌的、效应T细胞分泌的和溶菌酶等。,吞噬细胞,B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抗体,淋巴,因子,胸腺,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组成:第一道是,第二道是,第三道是。2作用:第一、二道防线发挥 作用;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互动探究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你知道是先增殖还

2、是先分化?提示先增殖,因为增殖是分化的基础。,皮肤和黏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典例导悟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2.淋巴细胞的种类与功能,造血干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感悟拓展1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2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3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4容易混淆的抗原和抗体(1)抗原抗原的两种性能:A: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

4、效应细胞;B: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抗原的特点:异物性(即“非己”成分,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大分子性;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去向:在细胞免疫中,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发生免疫反应,体液免疫中,被相应的抗体消灭。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不能称为抗原。,(2)对抗体的理解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条件:只对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起作用;只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

5、在抗原进入细胞后不起作用)。抗体属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典例导悟1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凝集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多为氨基酸,少部分为核糖核苷酸C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B,吞噬细胞(摄取处理),B细胞,1、体液免疫过程:,2、细胞免疫过程,感悟拓展一、记忆细胞与二次应答反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

6、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初次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的浓度变化可用下图表示。,特别提示1、(1)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2)免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2

7、.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1)能产生抗体的只有浆细胞,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也是浆细胞。(2)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其消灭。,典例导悟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D,P129例2、4,免疫功能异常1.自身免疫病(1)实质:机体对自身细胞的抗原识别范围扩大的结果。自身免疫病患

8、者的机体不但将死亡、衰老和变异的细胞清除,同时也将正常细胞误认为是抗原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2)发病机理: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3)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2.免疫缺陷病(1)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而引起的疾病。(2)病例:艾滋病(AIDS)发病机理: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之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传播、毒品注射、母婴传播、血液或使用病人用过的未消毒的注射器等传染。,【高考警示钟】不是所有的病原体都能制备疫苗的原因(1

9、)艾滋病病毒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在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即使制备出疫苗,也很难对机体内所有的艾滋病病毒产生有效的预防。(2)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所以艾滋病病毒难以制备疫苗。,3、过敏反应(1)概念:已知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 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2)特点:发作、反应、消退;一般不会破坏,也不会引起;有明显的 和,相同抗原,功能紊乱,迅速,强烈,较快,组织细胞,组织损伤,遗传倾向,个体差异。,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内灰尘、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3)过敏原:,注意抗原与过敏原:过敏原具个体差异性,而抗原不具个体差异性。过敏反应必须是机体

10、第二次接触过敏原,第一次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抗体的分布位置不同。,2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抗体的比较,自主梳理一、免疫学的应用1预防接种对人或动物接种,使机体获得免疫能力。2疾病的检测运用抗原能与抗体发生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3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最大难题是实行手术后,免疫系统会将移植的器官当作“”成分进行攻击。,疫苗,特异性结合,非己,抗体,二、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典例导悟4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疾

11、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C,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C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核糖体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答案A,命题热点1二次免疫反应与器官移植【例1】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当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生成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

12、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反应而脱落,这是_细胞所起的作用。,(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其特点是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浆(2)排异T淋巴(3)C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记忆BD解析(1)由抗原的定义知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细胞接受抗

13、原刺激后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2)鼠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已”排斥“非己”,因而鼠对不同于自己品系的皮肤会产生免疫反应,即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3)兔子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X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B表示兔子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若在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血液中X的抗体含量一直降低,出现曲线D所示的变化。,拓展提升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的图表分析从图表可解读以下信息(1)机体接受

14、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免疫力。,(2)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命题热点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例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1)表示_,d是_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填编号)。(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填字母)。(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_(填编号)。(5)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

15、(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答案(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效应 T二(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得分)(3)b c d e g(有a、f 的答案不给分,缺一不得分)(4)(5)b 免疫缺陷病,解析a为吞噬细胞,b为T 细胞,c为B 细胞,d为效应T细胞,e为记忆细胞,f为浆细胞,g 为记忆细胞。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为T(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B)细胞,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作用,为细胞免疫,为体液免疫,A为淋巴因子,B为抗体。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所以需通过细胞免疫进行清除。HIV 主要攻击 T 细胞,所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16、,命题热点3关于实验考查本节实验考查点归纳总结(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切除小鼠的胸腺,验证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结论:细胞免疫全丧失,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2)器官移植:同一个体中不存在免疫排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免疫排斥。(3)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观察两组生活状况。,【例3】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

17、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当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

18、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的疫苗。,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存活率_。答案(1)活细胞抗原决定簇(2)抗体同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接种病毒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不同浓度的病毒疫苗低高,解析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如活鸡胚、培养的动物细胞等)进行培养;在制备疫苗时,有两点要求:第一,疫苗进入动物体后,不能引起动物患病;第二,能刺激动物体,使其产生抗体。这就意味着制备疫苗时,必须使其核酸失活(或不要其核酸),丧失感染能力,但不能使蛋白质失活,使其保持抗原的特点。病毒进入动物体后,要

19、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消灭。,1(2010山东理综,26)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运动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兴奋,导致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3

20、)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导致了糖代谢异常。(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缺乏。,答案(1)单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或:ADH),解析(1)在生物体内部形成的反射弧中,由于反射活动始于感受器和突触的存在,因而神经冲动是

21、单向的;神经末梢向肌纤维传递冲动,是由于神经纤维轴突末端膨大部分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经过间隙,作用于后膜受体,使后膜产生膜电位来完成的;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可出现双向传导现象,若同时同强度刺激神经纤维两端,两边传来的神经冲动会相互抵消,注意这种情况在生物体内不会发生。(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这种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3)体内血糖升高有两方面的直接原因,即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肾上腺素也参与血糖的升高。(4)尿量异

22、常增多,可推知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推知下丘脑内渗透压调节中枢受到了损伤。,2(2010江苏高考,31)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_的明显增加引起的。(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_。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3)给丙注射胰岛素_(填“能”或

23、“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答案(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胰高血糖素(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乙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不能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解析由题意可知,三人中甲的血糖调节正常;乙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会居高不下,出现高血糖或糖尿病;丙尽管胰岛素分泌正常,但由于胰岛素与自身抗体结合,失去生理活性,因此最终表现的症状与乙相同。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二者的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1)图示为正常人运动后血糖浓度的调节,由图可见,一般情况下,血糖浓度保持在1.0g/L,当剧烈运动开始后,由于血糖大量氧

24、化分解释放能量,而又不能及时补充,因此出现血糖浓度下降;由于血糖浓度过低,刺激在有关神经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明显升高。(2)由于甲血糖调节正常,血糖含量稳定,正常情况下无尿糖,而乙、丙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因此用斐林试剂检测,乙、丙出现砖红色沉淀,甲尿样为试剂颜色蓝色。乙尿液样检出现砖红色沉淀,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含量过高,从而出现糖尿现象。,(3)由于体内具有与胰岛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给患者体内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原因是抗体与胰岛素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了信

25、息传递途径。,3(2010全国新课标,29)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答案(1)淋巴细胞(2)抗原(3)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

26、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A组与B组对照可知,(1)应答淋巴细胞。大鼠要产生抗体,除要有相应的淋巴细胞以外,还要有外来刺激,即相应抗原的刺激,因此(2)应填抗原。动物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在抗体、溶酶体、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直接参与免疫的是抗体、溶酶体、淋巴因子,因此这三种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编码抗体的基因不直接参与免疫活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关,属于免疫细胞,而红细胞的作用是运送氧气,与免疫无直接关系。,4(2010青岛一模)当人体感染H1N1病毒后,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共同清除病毒。请回答与此有关的

27、问题:(1)当人精神状态不好时(如焦虑、紧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更易感染H1N1病毒而患病,试分析原因_。(2)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_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_,则垂体释放的_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答案(1)T细胞活性下降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促进其他免疫细胞加强免疫功能减弱,使抗体生成量减少(或者是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28、(2)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3)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解析(1)当人精神状态不好时(如焦虑、紧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则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促进其他免疫细胞加强免疫功能减弱,使抗体生成量减少(或者是体液免疫功能降低),从而更易感染H1N1病毒而患病。(2)发烧是体温调节异常,而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3)感冒发烧时由于通过皮肤散失水分较多,所以应多喝水,喝水增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则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1(2010全国,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

29、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免疫细胞的分类及功能。T淋巴细胞可以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由于抗原具有特异性,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形成的效应B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相应的特异抗体,抗体的种类由刺激的抗原决定。,2(2010江苏高考,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

30、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及有关知识。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先天无胸腺的动物表现先天免疫缺陷,因此A错误。饲养该类动物,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括饲料无菌);该类动物对异体组织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人类的癌细胞作为异体组织,可以在无胸腺的小鼠体内无限增殖。,3(2010福建理综,1)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知识中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知识。题干中的结核杆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当其进入内环境

31、时,由体液免疫对其进行处理,当其进入细胞后,细胞发生一些变化,这时被称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攻击这些靶细胞,将靶细胞裂解,释放出这些细胞的结核杆菌,再由体液免疫进行处理。故此题选D。,4(2010浙江理综,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二次免疫的特点等知识。一定时期内注射三次疫苗,目的是刺激体内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

32、生大量的抗体。A选项,疫苗在体内会很快被清除,不能积累。间隔注射疫苗是为了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相同的抗原刺激产生相同的淋巴细胞,因此乙肝疫苗间隔注射三次,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而不是种类。,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答案D,要点归纳一、抗原与抗体(见下表),要点归纳,3特异性免疫的几个主要问题(1)抗原刺激B细胞,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决定簇,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刺激信号和淋巴因子辅助B细胞;另一条途径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2)抗原的传递多数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来实现的。(3)抗体本身不能清除抗原,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1.体液免疫的过程,2细胞免疫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