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注射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0359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注射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常用注射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常用注射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常用注射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常用注射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注射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注射法》PPT课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及动脉注射。,(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注射环境整洁安静,符合无菌操作要求2.注射前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3.严密消毒常规消毒:2%碘酊、70%乙醇;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以上。碘伏消毒。,一、注射原则,4、注射器空筒的内壁、活塞、乳头和针头的针尖、针梗、针栓内壁必须保持无菌,(二)、认真执行查对制度,1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2严格检查药物质量3给药途径准确无误4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所有用过的注射器和枕头都要先

2、浸泡消毒后,再进行处理,集体注射时,要做到一人一止血带,一人一垫枕,一人一消毒,(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规格合适;注射器完整,不漏气;针头:型号合适、锐利、无钩、无弯曲;衔接紧密;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密封,在有效期内。,(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解剖上安全,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不能在异常皮肤处进针。长时间多次注射,轮流更换注射部位。注射时,注射部位应放松。,(六)现配现用注射药液,(七)注射前排尽空气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排气时应防止药液浪费。,(八)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进针时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皮肤,各种注射法进针角度和深度不同,(九)、注药前检查回血,静脉、动脉注射须见回血

3、方可注射。皮下、肌内注射时,如发现回血,应拔出针头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十)掌握无痛技术,1、做好解释与安慰,使患者心身放松2、二快一慢3、适当的体位与姿势4、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5、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宜选用相对较长、较细的针头,而且进针要较深6、注意配伍禁忌,(十一)安全注射,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其中包括:1.注射人员戴无菌手套进行注射。2.被注射者的注射部位干净被消过毒。,二、注射前的准备,(一)用物的准备1、注射盘皮肤消毒溶液无菌持物镊消毒棉签、消毒治

4、疗巾(针垫)、砂轮、开瓶盖器、弯盘等。,2、注射器及针头3、注射药物4、注射本,(二)抽吸药液,1、自安瓿瓶(大、小),自小安瓿瓶,自大安瓿瓶,2、自密封瓶内,进针,注入空气,抽吸药液,拔针,常用注射给药法,ID,IM,IV,IH,动脉注射,皮内注射,皮内注射(intradermic injection,ID)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目的:1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注射部位,1皮肤试验:常选择前臂掌侧下段。该处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此处皮色较淡,易于辨认局部反应。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3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

5、。,实施,核对 抽药 选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在前臂掌侧下1/3段,预防在三角肌外侧)70%乙醇局部消毒皮肤 待干 吸药 排气 左手绷紧病人局部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给学 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肤内,深度为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放平注射器 左手拇指固定针栓 右手轻轻推注药液0.1ml 皮丘隆起(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拔出针头,勿按压,清理用物。,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hypodermic injection,H)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技术。目的:1需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而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时。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用药。,注射部位,常选择在上臂三角肌下缘,亦可选择在上臂外侧、腰

6、部、背部、大腿前侧、外侧或两侧腹壁。,实施 核对 选部位 皮肤消毒 待干 吸药 排气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栓(右手)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进针 深度为针梗的1/2或2/3到皮下 松开左手 右手固定注射器 左手抽吸无回血后 缓缓推注药液 完毕,干棉球按压针孔处皮肤,迅速拔针 安置好病人 清理用物。,肌内注射法,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他生物膜快。自肌内注射的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达到血液内,吸收完全而迅速。,目的,由于

7、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采用口服给药。要求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适于皮下注射。,注射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常用部位有:臀大肌、臀中、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常用定位方法有两种,十字法:,臀大肌“十字法”定位方法:,从臀裂顶点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联线法,臀大肌“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臀中、小肌注射法,臀中、小肌解剖特点:,臀中、小肌定位法,臀中肌、臀小肌注射: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放于髂前上棘

8、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和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示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另一种方法是以病儿的手指的宽度为标准,在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股外侧肌注射法,取大腿中段外侧,膝关节上10,髋关节下10处,宽约7.5。此区域大血管少,神经干很少通过,同时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幼儿。,股外侧肌注射大腿分为三等分取其中间的三分之一段,股外侧肌定位,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三角肌注射 位于肩峰突起下23横指处(约肩峰突起下2.55cm)。,患者卧位,侧卧位 患者侧卧,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俯卧位 患者俯卧,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仰卧位 患者仰卧使药液注入患者臀中肌或臀小

9、肌内。常用于危重患者及不能翻身的患者。坐位 为门诊患者接受注射时常用的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或臀部肌内注射。如为后者,患者坐的位置要稍高一些,以方便操作。,IM体位,1、侧卧位上直下弯,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一侧,3、仰卧位,4、坐位,执笔式,【评估】病人的病情、给药目的、给药途径和 药物性质。注射部位皮肤和静脉血管状况。病人对药物注射的认识态度和合作程度。,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计划】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注射盘内有三瓶架、无菌棉签、2ml或5ml注射器、按医嘱准备 的药物、弯盘、注射牌等环境准备:适合无菌操作,光线适宜,

10、必要 时遮挡病人。病人准备:明确目的及过程。并积极配合,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实施,解释核对 病人取合适体位 常规消毒皮肤 排气、核对 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 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皮肤呈90迅速刺入2.5cm3cm 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活塞 无回血 均匀速度注入药液 完毕 用无菌干棉球按于进针处皮肤,右手迅速拔针 病人取舒适卧位 清理用物。,【评价】病人了解注射目的,有安全感,能够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操作正确,病人无不良反应。治疗性沟通有效,达到预期效果。,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

11、;IM),持针,进针,抽回血,推药,拔针,以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用前臂带动腕部力量,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深度约为针梗的2/3(约2.53cm),松开左手,抽动活塞,观察无回血后,固定针头,以匀速缓慢推药,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反应,注药毕,用无菌干棉签轻压进针处,快速拔针,并继续按压片刻再次核对,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取舒适体位,整体床单位回治疗室,清理用物,四、肌内注射(IM)注意事项,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3两岁以下婴幼儿应选用臀中、小肌注射。,四、肌内注射(IM)注意事项,4、严重水肿患者

12、:选用较长的针头,深部注射,进针长度为针梗长的3/4,注射前先用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按压,将水肿液推向一侧后再进针。5、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选用较细的针头,治疗时尽量集中用药,减少创伤次数,注射后拔针按压至拿走棉签后针眼无出血时为止。不要揉擦针眼处,以免造成局部皮下渗血。,四、肌内注射(IM)注意事项,6、肥胖患者:选用较长的针头,深部注射,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3/4。7、儿童和消瘦患者:选用小型号的针头,进针深度较常人稍浅;或者角度改在5080,防止针头刺到骨骼。,肌肉注射时采用的特殊技术,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 留置气泡术Z型肌肉注射法,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在同一时间为多个患

13、者肌内注射,可节约人力和时间。治疗车上层放注射盘、治疗本、铺无菌巾的治疗盘、注射小牌。治疗车下层放一盛消毒液的容器(用以浸泡用后的注射器)和小面盆(内有擦手小毛巾)。根据注射小牌吸取药液,针梗插入安瓿或针套内,放于无菌盘内,活塞柄对准注射小牌,将余下的安瓿放于注射器后面,以备查对,最后盖上治疗巾。,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按床号顺序准确地进行注射。每为一位患者注射后,操作者需消毒手。全部注射完毕后,再次核对无误后,清理消毒用物。,集体注射盘,肌肉注射产生局部硬结原因,1、深度未达肌内2、未交替更换注射部位3、推药速度快4、注射液溶解不全或落入微粒杂质5、药物浓度过高,肌肉注射产生局部硬结处理,1.定

14、位准确2、推药匀速3、生土豆片外敷4、热水袋或硫酸镁湿热敷,课后思考题,1、皮内注射药物过敏试验前为什么要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2、肌内注射的臀大肌的几种定位方法3、肌内注射的操作要点,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可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到全身,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目的:1需迅速发挥药效,尤其在治疗急重症时。2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只适宜经静脉给药。3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检查,如肾功能试验,胆囊X线摄片检查。4输液或输血。5静脉营养治疗。,注射部位,四肢浅静脉小儿头皮静脉股静脉,静脉的选择,粗直、弹性好、相对固定;避开关节与静脉瓣;长

15、期静脉用药者,自远心端向近心端注射。,四肢浅静脉注射法,上肢常用: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以及手背静脉下肢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小儿头皮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尤其在冬天选用头皮静脉,患儿不易着凉,故目前患儿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法。常用的头皮静脉有:额上静脉、颞浅静脉、眶上静脉、耳后静脉和枕后静脉。,实际操作 技术13-5静脉注射术,表13-2 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头皮静脉注射法,股静脉,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内侧。,四、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 病人病情及治疗情况,以及所用药物

16、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病人意识状态、对静脉注射给药的认识及合作程度 注射部位静脉是否显露,以及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2.环境准备 3.护士准备 4.用物准备,实际操作 静脉注射术,操作前准备,用物准备:注射盘、止血带、小垫枕、输液贴 型号合适的针头 或头皮针 大小合适的注射器 及医嘱用药,注射单,五、操作规程 操作程序 四肢浅静脉注射头皮静脉注射股静脉注射,实际操作 技术13-5静脉注射术,点击播放四肢浅静注射法,实施,吸药 排气 选静脉 消毒皮肤 穿刺上方6cm处扎止血带 病人握拳 再次消毒皮肤 待干 左手拇指紧绷静脉下方 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 由静脉上方或侧

17、方平稳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 见回血,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 再顺静脉推进少许0.51 cm 松止血带、松拳 一手固定针头,一手缓缓推药 完毕 干棉球按压穿刺处 右手迅速拔针 再按压穿刺点片刻,止局部血 清理用物。,静脉注射法,四肢浅静脉注操作重点1.扎止血带部位 穿刺点上方约6cm处2.消毒方法 常规消毒3.进针角度与深度 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4.给药姿势5.拔针 干棉签轻压两个穿刺点(皮肤、静脉),迅速拔出针头,按压至不出血为止。,实际操作 技术13-5静脉注射术,头皮静脉注操作要点1.病儿体位 仰卧位或

18、侧卧位,必要时剃去注射部位毛发2消毒方法 婴幼儿仅用70%乙醇3.固定静脉 手拇、食指固定静脉两端4进针角度与深度 沿静脉向心方向,针头与皮肤呈15-20角,由静脉上方刺入皮下,见回血即可5.拔针方法 拔出针头后局部立即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min,实际操作 技术13-5静脉注射术,股静脉注操作要点 1.病人体位 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臀下垫砂袋便于穿刺2消毒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同时消毒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3进针角度与深度 股动脉最明显捕动处内侧0.5cm处刺针头和皮肤呈90或45角抽动活塞见有暗红色血液,即固定针头给药4.拔针按压止血 将干棉签轻压穿刺点(皮肤、静脉)迅速拔针,按压至不

19、出血,实际操作 技术13-5静脉注射术,六、注意事项 1.对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应有计划地自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以及病情变化 3.去甲肾上腺素、钙剂等强刺激性药物不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 4.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作注射引导 5.股静脉注射 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采用 如抽出鲜红色血液,提示针头刺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510min,确认无出血后,在另一侧股静脉穿刺,实际操作 技术13-5静脉注射术,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针头进入皮下后,未能“一针见血”,反复沿静脉穿刺,擦伤

20、血管壁,致使注入的药液外溢,局部肿胀疼痛,穿刺前未探明静脉深浅,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可见回血,但松止血带后,再抽又无回血。若推注药液,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刺入过浅,当松解止血带时,静脉回缩,使针头脱出,药液注入皮下,虽见回血,但推注药液局部即隆起,并感疼痛,可能系针尖斜面仅部分刺入静脉,部分尚在皮下,穿刺后见回血,局部无隆起,但患者有痛感,针尖斜面部分至全部穿透血管壁,药液注入深部组织,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1、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静脉位置较深,先扎止血带找合适静脉并摸清走向;加大进针角度3040,从血管正面刺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2、水肿病人:按肢体浅静脉走

21、行位置,先用手指按压局部推开皮下组织间液,迅速穿刺。,3、休克病人:扎上止血带,反复推揉局部,使血管充盈进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4、老年人:用手指固定静脉防止滑动,穿刺时用力勿过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5、天气寒冷:先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局部热敷,使血管充盈。,微量注射泵的应用,适应证 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微量注射泵的应用(操作要点),插好电源打开开关固定注射器。,微量注射泵的应用(操作要点),设定速度,微量注射泵的应用(操作要点),连接穿刺针穿刺、固定按键操作(开始、静音)

22、拔针、取注射器、关闭),动脉注射法,是将药液加压注入动脉,常用的动脉有股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桡动脉。目的:抢救重度休克 用于抢救重度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病人。用于施行某些特殊检查 如脑血管造影、下肢动脉造影等。用于区域性化疗,动脉注射法,操作前准备1用物准备:注射盘、合适的注射器、68号针头、药物、砂袋、无菌手套与无菌治疗巾等巾等。2病人准备:(1)股动脉为最常用部位,取仰卧位,两大腿稍分开,穿刺侧大腿外展,砂袋垫于腹股沟下,以显露注射部位。(2)新生儿如采用股动脉垂直进针易伤及髋关节,故多选用桡动脉。(3)血液病病人禁忌此方法注射,以免引起流血不止。3环境准备: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4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动脉注射法,用物:同一般注射法、68#针头、沙袋、无菌手套。进针角度:90度(股动脉)、40度方法:摆好体位消毒(直径要大)戴无菌手套固定动脉穿刺见鲜血涌入快速推药拔针、加压至少5min。,桡动脉注射法,动脉注射法,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以防感染。2有出血倾向者,谨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