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症状》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0403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4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精神症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常见精神症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常见精神症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常见精神症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常见精神症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精神症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精神症状》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精神症状(三),一、注 意 障 碍,1、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表现为很难对周围的事物发生反应,较强的刺激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多见于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一、注 意 障 碍,2、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表现为患者往往只集中注意某一事物,而其他事物很难唤起注意 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或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患者。,一、注 意 障 碍,3、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下降所致。表现为注意力不能稳定在中心任务和目标物体上,一会就会松懈或注意力不自觉地发生转移。多

2、见于神经衰弱、精分和儿童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一、注 意 障 碍,4、注意转移(注意分散)被动注意明显增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不断转换注意对象。主要表现为见啥说啥,话虽多,内容肤浅,严重时表现为随境转移。可见于躁狂症。,一、注 意 障 碍,5、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有意注意)的增强如被害妄想驱使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的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是针对自己的;有疑病观念的患者注意增强,指向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如过分的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见于神经症、偏执狂、精分、更年期抑郁症等。,二、记 忆 障 碍,1、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清

3、晰地回忆起来,甚至连细节都能记忆犹新。主要见于躁狂症和偏执状态患者。,2、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临床上较多见开始是近事记忆减退,后涉及远事记忆。轻者表现为近记忆的减弱,如记不住刚见过面的人、刚吃过的饭;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可见于较严重的痴呆患者。,3、遗忘指部分或全部的不能回忆以往经历临床上根据表现不同可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根据记忆内容的发生顺序可以分为顺行遗忘、逆行遗忘、界限遗忘和进行遗忘。脑外伤、脑卒中患者遗忘的长短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界限性遗忘又称心因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

4、愉快事件有关,主要见于癔症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癔症。,顺行性遗忘是发病之后经验记忆的丧失,不能回忆记忆缺失之后一段时间的经历。有人认为,对于顺行性遗忘患者来说,有一个完好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储存系统,只是缺少了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能力。,逆行遗忘指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过去的信息与时间梯度相关的丢失。所有的镇静催眠药物都有逆行性遗忘副作用,其遗忘程度与药物种类及药物的血浆浓度有关,也就是接受的信息决定与遗忘的程度,即药物剂量越高,其血中浓度越高,遗忘也越严重,其机理是第二级记忆发生扰乱。,进行性遗忘即患者除有遗忘外,同时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和淡漠,随大脑损害的不断加

5、重,记忆损害也进行性加重,其受影响较大的是再认和回忆。,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记忆错构可导致诬告行为,其证言不可信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5、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由于记忆障碍,其虚构的内容也不能记住,故虚构内容常发生变化,前后矛盾,且容易受暗示。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时称作柯萨可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症。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思考题,如何区分虚构与错构?,三、智 能 障 碍,智力(智能)是指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解

6、决问题,形成概念的能力。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与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有关。智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通常指一般能力。一般用智商衡量智力高低。,美国心理学家1987年 一篇文章在调查了当今世界1000多位心理学家之后得出智力的要素:1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993 2解决问题的能力 977 3获得知识的能力 96 4记忆力 802 5适应环境的能力 772 6精神运动速度 717 7语言能力 71 8数学能力 679 9一般能力 62 10创造力,三、智 能 障 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1、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

7、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2、痴呆:是智能发育完好以后,由于外伤、病变等因素导致智能重新丧失,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力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等。,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之为假性痴呆,可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包括刚塞综合症、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1)刚塞综

8、合症(Ganser syndrome):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A患者能理解问题的意义,但回答内容不正确B行为方面也可错误,如将钥匙倒过来开门C但生活能自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2)童样痴呆A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B即成人患者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称阿姨、叔叔。(3)抑郁性假性痴呆A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活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B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C抑郁缓解后智能完全恢复。,四、自知力障碍,又称

9、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病特有的表现。,五、情感障碍,在精神疾病中,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即情感程度的改变情感性质的改变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一)情感程度的改变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语音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表现为可理解的、带有感染性的情绪高涨,且已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常见于躁狂症表现为不易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状态称为欣快症,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

10、2、情感低落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情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严重时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情感低落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3、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常体验到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见于焦虑症、恐惧症及更年期精神障碍。,4、恐惧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抖。恐惧常导致逃避(回避行

11、为),(二)情感性质的改变1、情感迟钝表现为情感反应(喜、怒、哀、愁等)平淡,对能引起鲜明情绪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情感迟钝不仅指正常情绪反应量的减少,更包括高级情感和精细情绪的逐渐受损(如劳累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但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2、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患者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3、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时,反而表现伤感;或在描述自己遭受伤害时,却表现为愉快的表情。多见于精分。,(三)情感协

12、调性的改变1、情感脆弱指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紧要的事情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见于神经衰弱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2、易激惹是指微小的刺激就能诱发非常强烈的情绪体验,情感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不协调。表现为易发怒、易伤感、易委屈、易愤慨等;极易因小事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常见于疲劳状态、躁狂症、人格障碍、神经症或偏执性精神病患者。,(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3、强制性哭笑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既无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情感协调性的

13、改变 4、欣快是在痴呆基础上的情绪高涨,出现单调刻板的笑容,不具有感染力,给人傻呆、愚蠢的感觉。常见于脑动脉硬化精神病患者。,六、意志行为障碍,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而又相互影响。认识过程是意志的基础,而人的情感活动则可能成为意志行动力或阻力。(一)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二)意志缺乏指意志活动缺乏。对任何活动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且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多见于精分晚期精神衰退时及痴呆。,(三)意志减弱指意志活动减少患者表

14、现出动机不足,常与情感淡漠或情感低落有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不愿活动,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七、动作与行为障碍,几个基本概念动作: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行为称为动作。行为: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成为行为。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性障碍,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抑制等。,常见的动作行为障碍如下:(一)精神运动性兴奋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时称作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状态,并和环境密切联系。多见于躁狂症。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主要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与外界环境也是不配合的。如紧张型精分

15、症的兴奋、青春型精分症的愚蠢淘气的行为和装相、鬼脸等。谵妄时也可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性行为。,(二)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见于精分,称为紧张性木僵。轻度木僵称作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动大小便。见于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如主动违拗、被动违拗。多见于精分紧张型。3、蜡样屈曲:在木僵基础上出现,患者的肢体任人

16、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可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空气枕头。见于精分症紧张型。,4、缄默: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见于癔症及精分紧张型。5、被动性服从:患者被动地、绝对地服从医生或他人的命令或要求,即使行为后果对自己不利甚至伤害也依然如此。多见于精分紧张型。6、刻板动作:指患者机械刻板的反复重复单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分紧张型。7、模仿动作:指患者无目的的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如做怪相、扮鬼脸等。多见于精分青春型。,8、意向倒错:患者的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其行为活动无法为他人所理解。如喝尿、吃粪便、自杀等。多见于精分青春型。9、作态:指患者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势、动作、步态与表情。如做怪相、扮鬼脸等。多见于精分青春型。10、强迫动作:指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发生的动作,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计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