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第三讲线虫蛲、旋、丝.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0641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7第三讲线虫蛲、旋、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007第三讲线虫蛲、旋、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007第三讲线虫蛲、旋、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007第三讲线虫蛲、旋、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007第三讲线虫蛲、旋、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7第三讲线虫蛲、旋、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7第三讲线虫蛲、旋、丝.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寄生部位:人体回盲部 儿童感染率高,Enterobius vermicularis,细小乳白,有头翼及食道球,雌雄异体,形态特征(Morphology),1.成虫,蛲虫,形态特征(Morphology),蛲虫,双侧不对称,内含蝌蚪形幼虫,2.虫卵,形态特征(Morphology),蛲虫,雌雄交配后,雌虫沿大肠下行至肛门外,37C,6h,经口,沿小肠下行到回盲部蜕皮3次,1个月左右,二.生活史 life cycle,成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回盲部),蛲虫,12指肠,1.成虫寄生虫部位:主要在回盲部、结肠,重度感染时也可在小肠以上寄生。2.虫体咬附在肠粘膜上,也可在肠腔

2、内。以肠内容物、组织和血液为食。3.雌虫在肛周皮肤产卵,虫卵(为感染虫期)在肛周发育6小时即有感染性。4.患儿因痒而搔抓时,经手食入而造成自身感染,也可污染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等而使他人感染(经口、吸入均可)5.雌虫可在产卵后进入生殖系统,如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造成异位寄生。,蛲虫,二.生活史 life cycle,蛲虫在肛门 周围 产卵,蛲虫,蛲虫卵在肛门周围,蛲虫,蛲虫卵孵化,蛲虫,烦躁不安、夜间磨牙、失眠、食欲减退、消瘦等。,三.致病作用,1.雌虫在肛门产卵所致局部刺激症状,肛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继发性炎症。,蛲虫,三.致病作用,1.雌虫在肛门产卵所致局部刺激症状,蛲

3、虫,2.成虫可致肠道轻度炎症,消化功能紊乱。,appendicitis caused by enterobius vermicularis,3.雌虫异位寄生。,异位寄生可形成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主要累及泌尿生殖道,三.致病作用,1.雌虫在肛门产卵所致局部刺激症状,蛲虫,2.成虫可致肠道轻度炎症,消化功能紊乱。,女性生殖道异位寄生,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腔肉芽肿,尿道内寄生,蛲虫性阑尾炎,四.诊断,1.查成虫:夜间在肛周可查到。,2.肛周虫卵检查法:,蛲虫,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The best time for collection is early in

4、the morning before defecation Searching female worms around the anus at night,四.诊断,蛲虫,五.流行病学,流行遍布世界,感染者不少于5亿人。,流行特点:,寒带感染率 热带,城市感染率 农村,儿童感染率 成人,聚集性,蛲虫,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一).传染源:,(二).感染方式与传播途径:,1.经口接触感染(间接):用具、食物手口,蛲虫,五.流行病学,2.吸入感染,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一).传染源:,(二).感染方式与传播途径:,1.经口接触感染(间接):用具、食物手口,蛲虫,五.流行病学,18,3.自体外重复

5、感染:肛门手口,2.吸入感染,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一).传染源:,(二).感染方式与传播途径:,1.经口接触感染(间接):用具、食物手口,蛲虫,五.流行病学,19,19,19,4.逆行感染:肛周虫卵孵化出幼虫 幼虫钻入肛门入肠内发育为成虫。,3.自体外重复感染:肛门手口,2.吸入感染,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一).传染源:,(二).感染方式与传播途径:,1.经口接触感染(间接):用具、食物手口,蛲虫,五.流行病学,个人治疗集体治疗,六.防治原则,同时进行,同时进行,治疗 预防,蛲虫,集体预防:做好环境卫生,用具经常消毒。0.05%碘液1小时可使虫卵全部死亡,六.防治原则,蛲虫,个人治疗:丙

6、硫咪唑(albendazole)200mg 1个月后再治一次。,集体治疗:全家、全班同时服药。,个人预防: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每晚肛周涂软膏。,旋毛形线虫,(旋毛虫),Tichinella spiralis,成虫细小,雌雄异体。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纤维内,在其周围形成梭形囊包。,一.形态,旋毛虫,24,在肌肉中的旋毛虫幼虫囊包,成虫,幼虫,囊包,幼虫,成虫,幼虫,囊包,(人、猪、鼠、猫等小肠),经血循到横纹肌,生食猪肉入12指肠,钻入肠粘膜24h内回肠腔,雌雄交配感染后5天,肠粘膜循环 S右心、肺主动脉、全身,2个星期,二.生活史,(转换宿主),(肌肉),旋毛虫,囊包(宿主吞食),成虫(交配),新宿

7、主,小肠腔,肠粘膜,肠腔(蜕皮4次),幼虫,胃液 肠液,幼虫,雌虫入肠粘膜产幼虫,随淋巴、血循环,囊包 横纹肌细胞),48h,57d,新宿主,半年,二.生活史,旋毛虫,钙化,卵胎生产幼虫,14d,3.生活史中无外界自由生活阶段,但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幼虫囊包转换宿主才能继续发育)。,特点:,二.生活史,旋毛虫,1.成虫幼虫在同一宿主内寄生。成虫小肠(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幼虫横纹肌,2.感染虫期:幼虫囊包。感染方式:经口感染,5.虫体寿命:成虫2个月左右,幼虫在囊包内可活数年。,4.除人以外,许多哺乳动物(猪、犬、羊、猫、熊、狼等)可作本虫的宿主,28,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在患病的37

8、周内死亡,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幼虫侵犯的部位 机体的功能状态(对旋毛虫的免疫力),因素,三.致病作用,旋毛虫,29,病变部位,肠壁,脱囊幼虫钻 入肠壁,十二指肠炎 空肠炎,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出血、浅表溃疡,致病机理,持续1周,1.侵入期,初次感染,幼虫在肠内发育成熟,三.致病作用,旋毛虫,30,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极易误诊!,临床表现,1.侵入期,三.致病作用,旋毛虫,三.致病作用,旋毛虫,1.侵入期,2.幼虫移行期(23周),指新生蚴经血循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31,病变部位,肌肉,机械损害 毒性作用,炎症反应,虫体周围,炎

9、症细胞浸润,肌细胞坏死、崩解,肌间质轻度水肿,肌纤维变性、肿胀、排列 紊乱、横纹消失,横纹肌病变,致病机理,32,急性全身性血管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0%75%)水肿(眼睑、面部、全身)发热、,全身肌肉酸痛 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为甚,咀嚼、吞咽、说话困难,声音嘶哑甚至无声,呼吸时胸痛,严重感染者:广泛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毒血症、呼吸系统伴发感染,死亡率:30%,死亡,临床表现,三.致病作用,旋毛虫,1.侵入期,2.幼虫移行期,肺炎、肺水肿、肺出血、非化脓性脑膜脑炎、肝肾损伤,Trichinosis:edema,三.致病作用,旋毛虫,1.侵入期,2.幼虫移行期(23周),幼虫在肌肉内

10、形成包囊后,急性炎症可消退,全身症状消失,但肌肉酸痛、消瘦等症状可持续存在。重症者可呈恶病质或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心肌炎)。,3.肌肉内成囊期(416周),2.病程:感染后2-15天发病。首先为非特异性肠炎,约在感染后第2周起出现不规则发热,2周后出现肌压痛,眼睑浮肿,指甲下或结膜下出现片状出血。,四.实验诊断,症状与下列疾病相似:,流感、风湿热、皮肌炎、肾炎、急性胃肠炎、钩体病。,根据以下几点综合考虑:,1.病史:了解有无食生肉史,群体发病。,旋毛虫,4.免疫学诊断:IHA ELISA IF,3.病原学诊断:肌肉压片法。,四.实验诊断,旋毛虫,1.病史:,2.病程:,盐只能杀死肉类表面的幼虫

11、;深部的可活1年以上。-12C可活57天。70可杀死肌肉表面的幼虫腐肉中的幼虫可保持活力2-3个月。,五.旋毛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旋毛虫,人吃半生的含旋毛虫囊包的猪肉,可感染旋毛虫,六.旋毛虫的宿主及传播途径,旋毛虫病属于动物源性疾病,在野生动物中传播的途径,弱肉强食,相互残杀。,旋毛虫,鼠,猪,人,猪,野生动物,猫、犬,传播途径,人体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食入了半生 或生的受染猪肉(涮羊肉、涮猪肉、烤猪肉串),熟食,生、熟菜板分开加强肉类检查治疗:Mebendazole 100mg tid 5-9天 Sebendazole 50mg/kg/d 5-7天 Fubendazole 200-40

12、0mg/d 10天,七.防治,旋毛虫,丝虫,丝虫是一种细长的、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在陆生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皮下组织或体腔的线虫。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Filaria,一.概述,寄生于淋巴系统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热带、亚热带流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 东南亚流行帝汶布鲁线虫 流行于印尼、帝汶岛寄生于皮下组织盘旋尾丝虫 流行非洲、拉美,引起河盲症链尾唇棘线虫 罗阿丝虫寄生于体腔常线唇棘线虫 流行于非洲。寄生胸腔、腹腔。欧氏曼森线虫 流行于非洲、拉美,寄生腹腔。,丝虫,44,盘旋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

13、寄生在人体皮肤内,并可造成严重的眼部损害甚至失明的病原体。本病又称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或瞎眼丝虫病,在拉丁美洲亦称Robles 氏症。流行:34个国家(非洲、拉丁美洲和 西亚的南、北也门)(我国援外人员有 本病的发生)受威胁:9000万人 受感染:1760万人 致盲:32.6万人 传播媒介:蚋(Simulium),Onchocerca volvulus skin nodules,46,罗阿罗阿丝虫(Loa loa),是非洲的“眼虫”,引起罗阿丝虫病(loiasis),亦称为游走性肿块或卡拉巴丝虫性肿块(Calabar swelling)。流行:主要在非洲热 带雨林地区 患者

14、:有估计2-3百 万人(绝大部分在非洲)。我国从非洲回国的援外 人员、留学生中屡见有 本病的发生 传播媒介:斑虻(Chrysops),全世界有9亿人受丝虫威胁丝虫病人有9千万我国建国初3千万病人,目前有病人约200万。丝虫病为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我国只有两种: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丝虫,成虫乳白色,细长如线。雌雄异体,属卵胎生。体长不到10cm;雄虫尾端卷曲半到3圈,具交合刺。雌虫大于雄虫,尾端直。两种成虫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相似。,二.形态,1.成虫:,雄,雌,丝虫,丝虫卵在子宫内发育很快,最后虫卵拉长,卵壳形成鞘,幼虫包于鞘内,称为微丝蚴。,2.幼虫,微丝蚴,虫体细长,头

15、部钝圆,尾部尖细,外被鞘膜,内含体核。,丝虫,二.形态,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体态体核,头间隙,尾部,丝虫,二.形态,三.生活史,马来丝虫上、下肢浅淋巴系统班氏丝虫深、浅部淋巴系统,1.成虫寄生部位:,丝虫成虫只寄生人体,人为唯一的终宿主。马来丝虫偶然可寄生长爪沙鼠,无流行病学意义。,两种丝虫均可异位寄生,如眼前房、乳房、肺、脾和心包等处。,丝虫,2.发育过程,成虫,淋巴,微丝蚴,淋巴、血,腊肠蚴,蚊胸肌,蚊下唇,丝状蚴,丝虫,三.生活史,丝虫,特点:,寄生于淋巴系统感染虫期是丝状蚴传播虫期是微丝蚴感染方式为经蚊叮咬,三.生活史,丝虫,3.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周围血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16、,10Pm2Am,班氏微丝蚴,三.生活史,丝虫,55,(nocturnal periodicity),白天,夜晚,马来微丝蚴,8Pm4Am,原因:a.与微血管的舒缩有关 b.与氧气的吸入量有关 c.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有关,3.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周围血中夜多昼少的现象。,10Pm2Am,班氏微丝蚴,三.生活史,丝虫,(nocturnal periodicity),马来微丝蚴,8Pm4Am,57,四、致病,机体反应 感染程度 重复感染情况 丝虫寄生的部位 继发感染,成虫(雌虫)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感染期幼虫、微丝蚴,因素,丝虫,带有丝状蚴的蚊叮人,后果?,未发生感染,微丝蚴血症,(带

17、虫者),发病,四、致病,丝虫,59,成虫和幼虫的代谢产物,雌虫子宫的分泌物,丝虫崩解产物,产生 局部和全身 性急性反应,(或型超敏反应),刺激,致病机理,幼虫的蜕皮液,淋巴管内皮肿胀,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及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管内淋巴栓形成,1.急性炎症期,四、致病,丝虫,60,临床症状,2.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急性期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数周或数月,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生。丝虫病常有反复发作,“流火”、“红线”(离心性),四、致病,丝虫,1.急性炎症期,1.丝虫热:成虫代谢产物、蜕皮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61,3.丹毒样皮炎,皮肤浅表细微淋巴管发炎 弥漫

18、性红肿,临床症状,2.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急性期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数周或数月,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生。丝虫病常有反复发作,四、致病,丝虫,1.急性炎症期,1.丝虫热:成虫代谢产物、蜕皮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4.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3.丹毒样皮炎,临床症状,2.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急性期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数周或数月,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生。丝虫病常有反复发作,四、致病,丝虫,1.急性炎症期,1.丝虫热:成虫代谢产物、蜕皮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63,淋巴系统阻塞 炎症反应,淋巴循环动力学发生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局部淋巴回流受阻,淋巴管曲张或破裂,淋巴液流入周围组

19、织 导致淋巴肿或淋巴积液,致病机理,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四、致病,丝虫,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四、致病,丝虫,64,1.象皮肿(elephantiasis),淋巴管阻塞破裂淋巴液积聚于皮下组织,淋巴液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局部皮肤和 皮下组织显著增厚、弹性消失、变粗、变硬,象皮肿,淋巴液肿,临床表现,65,象皮肿,皮肤局部血循环 障碍,皮肤抵抗力降低,易引起细菌感染,局部的急性炎症 或慢性溃疡,加重,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四、致病,丝虫,(1).象皮肿(elephantiasis),临床表现,66,马来丝虫引起的下肢象皮肿,Elephantiasis of scrotum,Elephantias

20、is of breasts,68,69,班氏丝虫引起的上下肢和 生殖系统象皮肿,70,精索、睾丸淋巴结阻塞,淋巴液渗入鞘膜腔内,鞘膜积液、阴囊肿大,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四、致病,丝虫,(2).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 testis),临床表现,71,(3).乳糜尿(chyluria),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受阻腰干淋巴压力增高,从小肠吸收的乳糜液经侧支流入肾淋巴管,经肾乳头粘膜破损处流入肾盂,乳糜随尿液排出乳糜尿,从淋巴管破裂 乳糜液流入腹腔,乳糜腹水,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四、致病,丝虫,临床表现,72,蛋白质,脂肪,微丝蚴,乳糜尿,乳糜尿,血性乳糜尿,正常尿,丝虫,(3).乳

21、糜尿(chyluria),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四、致病,临床表现,3.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 pulmonary eosinophilia,TPE),由血液中微丝蚴抗原所导致的I型变态反应。,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超度增多;IgE水平显著生高;胸片可见中下肺弥漫性阴影;外周血中查不道微丝蚴,但在肺或淋巴结的活 检中可查到微丝蚴。,临床表现:,74,五.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生活史的区别,班氏丝虫,马来丝虫,主要:淡色库蚊(北纬30度以北)致倦库蚊(北纬30度以南)次要:中华按蚊 东乡伊蚊(东南沿海),主要: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东乡伊蚊

22、(东南沿海),中间宿主,75,晚上10时至次晨2时,晚上8时至次晨4时,五.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生活史的区别,马来丝虫,班氏丝虫,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中出现高峰的时间,五.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生活史的区别,马来丝虫,班氏丝虫,除浅部淋巴系统外,多在深部淋巴系统(主要见于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成虫的寄生部位,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以下肢为多,五.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生活史的区别,马来丝虫,班氏丝虫,除浅部淋巴系统病变外,还出现精索、附睾、睾丸的急性炎症,鞘膜积液、阴囊象皮肿、乳糜尿等.,主要引起四肢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象皮肿(膝、肘以下),致病,厚血膜法:晚上9点以后采血新鲜

23、血滴法浓集法海群生白天诱出法,1.病原学诊断,(1)血检微丝蚴 晚9点到次晨2点采血,78,78,六、实验诊断,丝虫,2.免疫学检查,(2)体液及尿液检查微丝蚴,取尿液、鞘膜积液、淋巴液、腹水、乳糜尿浓集涂片染色镜检,(3)成虫检查法,1.病原学诊断,六、实验诊断,丝虫,(1)血检微丝蚴 晚9点到次晨2点采血,组织内活检成虫 1)直接 2)切片,检测抗体、抗原:间接荧光抗体实验、免疫金银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探针:PCR-ELISA法(可检出:1条微丝蚴/50l血),六.流行环节,1.分布,班氏丝虫: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周围血

24、中有微丝蚴的病人及带虫者。,2.传染源,丝虫,81,丝虫病在我国的分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和台湾等16个省(市、区)。山东、海南、台湾仅有班氏丝虫流行。建国初全国864个县(市)流行丝虫病,病人3099.4万。,我国丝虫病的地区分布,人群普遍易感,部分人有一定保护性免疫力。感染与受蚊叮咬的机会多少有关。,3.传播媒介,班氏丝虫:淡色库蚊、致乏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东乡伊蚊(东南沿海)。,4.易感人群,丝虫,83,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1%以下,消灭丝虫 病标准,以县或相当的行政区划为单位,经省级考核消灭丝虫病10年以上,并达到人群监测无微丝蚴阳性,蚊媒监测无人体丝虫幼虫感染。,基本消灭丝 虫病标准,七.防治,海群生 马来丝虫病:0.75 顿服 班氏丝虫病:0.5 bid 3天 海群生食盐法 50mg/d,1.治疗病人及带虫者,2.灭蚊、防蚊,药物: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 diethyl carbamazine,DEC)呋喃嘧酮(furapyrimdone)伊维菌素(IVM),丝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