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中毒的原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0728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起中毒的原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引起中毒的原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引起中毒的原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引起中毒的原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引起中毒的原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起中毒的原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起中毒的原因》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毒是人类暴力致死的重要因素,法医毒物学的形成,第十章 毒物与中毒,概述,中毒是我国法医实践中继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之后的第三大死因和解剖类型 我国:自杀最多:72.10%;意外:18.24%;他杀:8.77%;其他:原因不明。美国:自杀:54.07%;意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意外、治疗上的错误、环境因素、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吸毒和药物滥用等):37%;原因不明:8.36%;其他:,差异与原因分析:1.虽都以自杀最多见,但我国的比例明显高出许多;2.意外中毒美国则高出许多3.他杀,我国明显高。原因:1.发达国家尸检毒物分析检查率高,毒物分析技术先进,使投毒杀人的阴谋容易败露。2.我国对有毒物质

2、管制不严。,毒物、毒品与中毒、中毒死,凡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与作用,致机体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即为中毒。这种物质即为毒物。中毒死毒品:毒品是指受国际和国内禁毒立法管制的、被非法生产、加工、贩运和滥用的、连续使用后产生依赖性并可造成人体机能损害的天然或合成物质。,1997年新刑法第357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理解:注意其相对性,毒物与药物 用于治疗疾病时称药物,用作伤害机体时则为毒物。有些毒物与药物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微量用于

3、治病,稍大剂量就为剧毒药。如:阿托品(atropine)、吗啡(Morphine)、砒霜(三氧化二砷),(二)剂量,剂量大小是最基本的,既不能说微量即可引起中毒的才叫毒物,也不能不管剂量多大,只要进入机体有毒性作用的就是毒物。如果这样认识,那么食盐(NaCL)也是毒物了,因一次口服200-250克可致命。有些食物食用不当也会中毒,如食木薯中毒。,(三)变化,物质进入机体后虽有危害作用甚至致命,但如果没有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与作用的,也不能称之为毒物。如吞服碎玻璃、血管注入空气、大量注射清水等都可致命,但都是物理作用,所以这些物质不是毒物。吞金而死,(四)途径,毒物还要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机体才能

4、发挥毒性作用。如蛇毒进入血液立即发挥毒性,口服入胃却被胃液分解破坏而失去毒性。汞液态与蒸汽态的不同 注射(血管内)浆膜腔肌肉)吸入口服灌肠,(五)分类(毒性),毒物一般是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确定其毒性的。采用口服形式,以每公斤体重一次口服剂量为单位,逐次增加,凡能出现中毒症状的,就为中毒量。被试验的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即为半数致死量(LD50)。,根据半数致死量的剂量大小,又可分超毒、极毒、高毒、中毒、低毒、无毒六级剧毒、高毒、中毒、低毒。一般而言,如经一次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小于005;0.5-5;5-15;15。,二、引起中毒的原因(一)投毒杀害,罪犯以毒物作杀人工具或先用毒药消除被害人

5、抵抗能力 1.混入食物、饮料。2.伪称良药骗用(镇江案):3.伴、注入正在治病的药物 4.喷洒:将有毒物雾化、汽化,或喷洒在用具上 5.射弹、皮刺:毒气枪、毒弹伞。6.塞入自然孔道:肛门、阴道、鼻腔等。有一丈夫利用氰化物在夫妻生活后对其妻下毒手致其急性死亡。7.利用药物的禁忌症。侦查难度大。,(二)自杀:农村以农药、山区以有毒动植物多见。渐增多(三)误用:小孩误吃了灭鼠药等。福建一小孩误吃了涂有毒鼠强的地瓜干鼠药规定不能使用毒鼠强-为了避免二次中毒-猫、人的中毒-环境污染(四)意外事件化粪池、地下通道、地窖等-CO2、H2S沉积、聚积(救人的人也会一起中毒,表现为立即发生的昏迷),1.突发性群

6、体性中毒多见:百人以上:1997,山西塑州甲醇中毒;1998,江西毒猪油中毒;1999年,广东肇庆市因食参杂液体石蜡的食用油引起681人中毒2.环境污染中毒日益严重:工业三废3医源性中毒尚未引起重视:耳毒性,肾毒性等,案例:广东,浙江等4.吸毒日渐增多:,作用与影因,toxic action:毒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损害总称为毒作用。a.局部作用:直接作用,见于直接接触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生殖腔道、泌尿道)-表现为:刺激性炎症、腐蚀性、凝固性、液化性坏死。b.全身作用:1.细胞毒 2神经毒(一部科幻片中用此药捕猎恐龙)3.血液毒(部分蛇毒)4.致癌苯类、亚硝胺类、偶氮染料eg.浙江某地的制

7、鞋厂-工人连续被诊断为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血癌、致突变、致畸 母体妊娠的前三个月-黄曲霉素、烟碱、磺胺嘧啶、四环素,二、影因,(一)、毒物本身的因素1.剂量-进入体内的剂量(有效剂量),不是口服的剂量如呕吐、排泄出的除外-量效效应比如p281案例-p280-剂量增加1倍-毒性增加20倍(一般而言)。2.毒物的理化性状-决定毒物被机体吸收的量和速度的重要因素。如汞。固、液、气三态。液态又分为脂溶性、水溶性两种。固态与其溶解性的大小有关。正相关关系。BaCO3 与BaSO4-医疗上用作X线检查的造影剂。3.不同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a.协同作用(相加、促进)-两种毒物都在正常范围内,但一起作用则可

8、以引起中毒。-酒精对所有脂溶性毒物都有增强毒性的作用、催眠镇静药之间、麻醉药之间。b.拮抗作用(相减、抑制)-阿托品与有机磷之间瞳孔的不同变化-考点,4.毒物性状的变化一般随存放时间变长而毒性下降,比如挥发性毒物,或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而导致失效(氢化物-与CO2反应而失效)但也有随时间而毒性增强的。Hgcl-Hgcl2被氧化,(二)、机体的因素,1.年龄(age):小孩较敏感、老人排泄慢,易蓄积2.健康状况(health):与排泄速度有关3.营养状况:营养不良、饥饿、消瘦、过度肥胖-降低耐受性4.过敏性:青霉素、毒蜂等毒虫5.习惯性、成瘾性、耐受性:吸食、使用毒品者6.体内蓄积:铅等重

9、金属-铊中毒的表现-清华大学生的案例;医疗中治疗性药物的蓄积,需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比如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洋地黄-拿破伦,三、分类,a.急性(acute poisoning)30days,中毒的检验与鉴定,任务1.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2.如系中毒,确定是何类何种毒物中毒;确定进入体内毒物的量是否足以引起中毒和死亡;分析毒物是何时、以何种途径和形式进入人体;确定中毒、中毒死亡的方式,是自杀、他杀、意外、灾害、环境污染等。,二、如何发现中毒案件,提出问题(重点掌握的内容-具备处理此类案件所需的怀疑精神和职业的敏感性)(一)、案情-p2831.突然发生的死亡2.死亡过程(经过可疑):与病程不符3.

10、死亡时的症状可疑;p2834.同时有其他人发生类似的情况;如南京的集体食物中鼠药中毒5.曾流露过服毒的念头或群众反映有被毒死的可能;,(二)、现场,进入现场后嗅到特殊气味;现场有呕吐物;3.有可疑的包装工具和可能的投毒工具;4.有正在进食或食后突然发生症状、死亡的迹象;5.有剩余毒物或可以食物;有动物(如昆虫)等死去,死得可疑;睡眠中突然死去;尸体姿势不自然,又未发现致命损伤现场有与毒物有关的书籍处于使用状态;现场发现其他有关中毒的其他文字材料。,(三)、尸检,1.衣服有可疑流痕、粉末,口袋有特殊气味或可疑包装用具、纸片等2.口鼻周围有腐蚀痕、流痕、粉末、色痕、特殊气味等。口腔、牙缝有可疑异物

11、3.尸斑颜色特殊,如鲜红色、蓝褐色、青灰色等4.瞳孔异常的大(0.6cm)或小(0.2cm5.有可疑针孔、或某根血管颜色异常6.皮肤有可疑的对应小口7.阴道有可疑异物8.水中浮尸、死因不明9.体内有特殊气味10.消化道或呼吸道有特殊颜色或腐蚀现象11.体内有类似毒物作用的形态改变12.经全面的检验(尸表、解剖)未发现明显致死原因,检验鉴定中毒案件注意事项分析问题,1.常规提取包括胃及胃内容、血液(心血)以及尿液等体液2.对于非胃肠途径中毒(及怀疑非胃肠途径中毒)除常规取材外还应提取相应入体部位的人体组织。如注射针点、皮肤、黏膜吸收处,同时应提取对侧或邻近的正常组织以便对照。-重金属中毒还可以提

12、取毛发、骨骼等。(拿破伦和牛顿死因),3.洁净、分盛、足量不加防腐剂,必要时加乙醇,留样对照开棺验尸应取周围腐泥作对照冷藏保存、运送,检验结果的分析解决问题p288-290,对所送检的检材进行毒物化验时,若无指定检验范围(即检验何种毒物),则只检常见毒物。检验程序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一般都是先定性,对阳性结果再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所送检材有无某种有毒物质。有则用-阳性表示,无则用阴性示之。半定量:分析测定所送检材含某种有毒物质大体浓度(含量),一般用几个“+”表示。定量:测定所送检材所含某种有毒物质的量:,用每百克检材,或每毫升检材含某种物质若干毫克或微克。,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

13、假阳性、假阴性)法医毒理学p38,强阳性、阳性:如含量已达到致死血浓度一般可以认定中毒死如有定量检测结果则很能说明问题。弱阳性:a.毒物是否作为药用进入机体eg.男性,军人,38y,死前学习、生活正常,检验发现巴比妥,定量发现量微,最后调查证实死前一晚服用散利痛片(每片含苯巴比妥0.03g)-死亡原因为冠心病猝死。分析致死原因-具体的量b.是否是死后进入尸体-如埋葬所在地的土壤中含有某种c.是否是腐败产物d.是否是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污染e.是否是正常人体所含物质,阴性-考虑,a.收集检材是否及时、合适、全面、足量。eg.臀部注射敌敌畏中毒仅检验胃内容;b.是否因腐败而分解消失;c.是否因加入防腐

14、剂而被破坏;eg.氰化物中毒者,尸体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则体内氰化物迅速被破坏而不能检出是否因筛选范围太小,造成漏检;e.检验技术方法是否正确、灵敏;f.是否属于目前无法检验的药毒物。,检验所用的方法很多,有机、无机化学分析,物理化学检验,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层析分析等。但因检材、试剂、仪器的灵敏度、检验者的技能、所用的方法等各种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因此,化验结果未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情况常会出现的。总之,化验结果阳性、阴性,均不能据此就肯定或否定中毒,应根据化验及尸体检验结果,结合现场及案情,综合分析,切忌简单从事。,一氧化碳中毒,(一)来源 一氧化碳(CO)为气体毒物,无臭无

15、味,比空气略轻(比重0967)-通风环境下一般不会发生中毒事件。含碳物质(柴、草、碳、煤、石油等等)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CO。汽车排气含CO 37-7煤气含CO 10左右火药燃烧气含CO 30-60。以家庭生活用煤及煤气中的CO中毒较常见。,各种气体毒物中毒发生率中,CO属最常见之一。近年来安装燃气热水器的家庭大量增加,由于通风排气问题没解决好,或排出废气倒流人房间,引起意外中毒事故常有发生。尤其冬天闭门关窗,室内CO达到003浓度时就可明显中毒。以意外中毒多见、自杀、他杀均有。有的犯罪分子在室内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打开煤气开关或把接口搞松使其漏气,或乘人人睡用管子引来煤气熏鼻,或拎煤炉农村人室

16、等,达到谋杀目的。有的还伪装自杀或意外现场。由于CO中毒死者尸班颜色与氰化物中毒相似,有的罪犯投氰化物杀人后,伪装煤气意外中毒现场。,(二)作用 体内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Hb)主要功能是从肺结合到02输送给全身组织细胞。CO与Hb的亲和力比02大200350倍,所以CO被吸人肺后即进入肺泡壁血管内与Hb结合成HbCO,Hb一旦与CO结合,就失去输02能力(三)致死量空气中CO含002以上为中毒量。含007时,呼吸几小时可致死亡。一般说心内血中HbCO浓度45以上可致死,平均致死浓度为50-60。但个体情况有很大关系。,(四)主要症状 头痛(前额尤甚)、头晕、恶心、呕吐、肌肉麻痹、心悸,四肢无力

17、,往往意识尚清时已自知中毒,但很想喊又喊不出声,想脱离险境又走不动、爬不了,继而意识模糊、昏迷,死于呼吸中枢衰竭。主要症状与HbCO浓度关系见表:(五)尸体征象 尸斑砖红色,唇粘膜、各内脏、肌肉、血液均鲜红色。肺水肿。心肺、胃肠外膜可有出血小点。窒息征象(六)检材血,取心内血50100cc,乙醇中毒氰酸及氰化物中毒 苯中毒 有机磷类中毒:具刺激性大蒜味 阿片中毒:主要作用于神经,对脊髓、延脑、丘脑等痛觉传导区,具有强烈 的麻醉作用。有镇静、镇痛作用。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吗啡,吗啡是阿片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常见的吗啡类有:吗啡,可待因(甲基吗啡),蒂巴因,以及吗啡衍化物海洛因、戴阿因(乙基吗啡

18、)、阿朴吗啡等 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酰化合成物,多见制剂为盐酸盐。毒性与吗啡相似。有很强的成瘾性,兴奋作用强烈,临床不用,另外还化学合成物,类似吗啡作用的派替啶、美沙酮等。派替啶临床用于镇痛。美沙酮主要用于海洛因戒断症状时 与阿片作用一样,但程度更为强烈、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与兴奋二种作用。中枢的兴奋性物质叫脑腓肽(脑吗啡),没有这物质,中枢就失去兴奋性。吗啡一旦到中枢就替代脑腓肽,而吗啡作用更强烈,很快形成依赖(成瘾)这种替代很顽固,不轻易逆转,所以吗啡中断,就出现兴奋性物质危机,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即为戒断综合征。,大麻含四氢大麻酚,THC对中枢神经有抑制和兴奋作用。镇痛、抗惊、提神,能促脑内多

19、巴胺转化,出现幻觉和运动失调,精神活动异常。把干燥的大麻叶做成烟卷或混合烟草制成卷烟当烟吸,多吸成瘾,出现中毒大麻中毒主要症状为精神活动异常,其特征为幻觉。,LSD,致幻剂是指引起精神活动异常,出现幻觉的药剂。较常使用的有麦角胺衍化物类,如:二乙麦角酰胺(LSD)。苯乙胺衍化物类,如:麦司卡林,必哌啶(Piperidine)。LSD作用于大脑,产生精神活动紊乱,典型的症状是产生丰富色彩的幻觉和错觉。距离感觉紊乱,有四肢分离感,情绪抑郁、兴奋不定,还为恐怖不安所笼罩,出现精神分裂样症状。,兴奋剂,能引起精神兴奋,消除疲劳的药剂。主要是苯丙胺类药,医疗上有时用于辅助性给药。已被普遍认识的有: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又称去氧麻黄素或冰毒)、苯异丙胺,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MDMA,摇头丸),甲基麻黄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军队强制士兵使用兴奋剂,致大批人成瘾。有的运动员亦使用兴奋剂,因而受严罚。吸毒、使用兴奋剂已成为社会问题。由于服用兴奋剂,精神活动失常,或性欲亢进,容易出现违法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