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与礼仪》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0756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体与礼仪》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形体与礼仪》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形体与礼仪》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形体与礼仪》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形体与礼仪》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体与礼仪》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体与礼仪》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第四篇 异曲同工的我国少数民族礼仪,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一、我国少数民族礼仪简说,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全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区约占全国面积的50%-60%,东北、西北、西南比较集中,多与汉族交错杂居。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两大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我谨就那些分布较广、人数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之风情、民俗礼仪为大家做介绍。,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内蒙古、东北地区,土地辽阔、肥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北部屏障。目前,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的

2、少数民族主要有六个。分别为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蒙古族则主要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内。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为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内主要的少数民族。,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1、蒙古族 蒙古族在东北三省及青海和新疆等地。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部的大草原上,大多从事畜牧业,他们的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日常礼仪与草原与牛羊息息相关。礼貌礼仪 蒙古族的日常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及请安四种。“敬古壶热”(鼻烟壶)是蒙古族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婚姻礼仪 蒙古族的婚礼隆重而又独特,尤

3、以鄂尔多斯草原的蒙古族传统婚礼更具特色。迎亲的队伍于傍晚时分启程,带着弓箭,食品和礼物及一只装满酒的小瓶子,骑着骏马前去迎亲。到达新娘家后,迎亲队伍要绕蒙古包转一圈并将哈达及一只剥好的小羊送给操办婚事的厨师。带来的弓箭则放在象征勇敢精神的玛尼宏旗杆下。婚礼上人们一边畅饮,一边对唱。到达婆家以后,新娘头上蒙的红纱巾要由婆婆揭下来。婆婆还要给新娘送礼并取个名字。然后,新娘要公婆及众宾客行磕头礼。,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饮食习俗 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牛、羊、马的奶制品)和红食(牛、羊等牲畜的肉食品)两种,白食待客是最高的礼遇,因为在蒙古族的饮食习俗之一。

4、节庆“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两个节目。“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日;“大年”叫查干萨勒,意为白色的新年。另外,最为隆重的传统盛会与节日应数每年的七八月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其中包括传统的射箭、赛马和摔跤等比赛。,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2、满族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统治者统治中国达295年之久,因而该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该民族大部分居住在东北三省。礼貌礼节 满族人极其注重礼节,讲礼貌。平日相见都要行请安礼。其最隆重的礼节为抱见礼,即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均行此礼,以表示亲昵。家居内一般均设有“万字坑”。每家庭院的影壁后

5、都立有一根四五米高的“索伦杆”,为每年祭祖时所用。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婚姻礼仪 满族的婚姻礼仪有其自己的特点。定亲时,男方要请媒人到女方家,三次后,才能知道婚姻能否成功,而且每次都要带一瓶酒。结婚典礼时,送亲车和接亲车中途相遇时,要举行换车仪式。新娘过门先不进房,而是在预先搭好的帐篷里坐一会儿,谓之“坐帐”或“坐福”。晚间,新娘和新郎要手挽手绕着放有酒盅和酒壶的桌子转三圈后饮酒。炕上点燃的一对蜡烛彻夜不息。,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饮食习俗 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与汉族的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与汉族有

6、些相似,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但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悖”,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等。满族人忌吃狗肉,也不戴狗皮帽子。这源于“义狗救主”。,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3、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居住在东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少量散居全国各地。礼貌礼节 朝鲜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优良传统。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人们都以照顾体贴老人为荣。对长辈用尊称,遇到长辈要请安让路。吃饭时要给长辈先盛饭,并给长辈摆单人桌。在长辈面前不能喝酒、抽烟。还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节日。在日常生活中,朝鲜族人初次见面要双膝跪席,双臂按膝

7、,稍俯上身,通报姓名,同辈人可互相握手。,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二、内蒙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婚姻礼仪 朝鲜族的婚姻礼仪很有特色。男女结婚前要分别准备礼妆和嫁妆。传统婚礼要举行两次,新郎骑马到新娘家举行婚礼叫新郎婚礼,新娘坐轿到新郎家后举行的婚礼叫新娘婚礼。饮食习俗 冷面、打糕、泡菜和明太鱼都是朝鲜族人十分喜爱的食物,另外,他们喜吃狗肉的习俗。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是朝鲜族常用来招待客人。,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西北地区是一片广袤、辽阔的土地。西北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域。如回族、东乡组、土族、撒拉族、保安组、维吾尔族、锡伯族等,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哈

8、萨克族人数相对集中。1、回族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之多仅次于壮族。回族主要集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并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的特点。,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宗教信仰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他们每年举行开斋节(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古尔邦节(教历十二月十日)和圣纪节节日。礼貌礼节 回族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对老年人非常尊重。见面时,年长的有的还把手放在胸前,躬身施礼,年轻的行握手礼。,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婚姻礼仪 回族人传统的婚姻仪式要由阿訇主持。婚礼上,阿訇先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

9、和对方结婚,待双方回答愿意后,阿訇书写婚书,念古兰经,并把红枣撒在新郎头上以示祝贺。最后由阿訇当众宣读婚书,婚礼即告结束。饮食习俗喜好 除宗教节庆外,回族还有自己的文娱活动。如:“花儿”民歌即兴唱、打木球、斗牛等。,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2、维吾尔族“维吾尔”是民族自称,系团结和联合之意。主要居住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有80%的维吾尔族人居住在南疆。宗教信仰礼貌礼节 见面时,通常的礼节是把右手按在胸部中央,身体前倾并问好。,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饮食习俗 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居多。在节庆或喜庆的日子里,维吾尔族人总是以独具风味的民族食品抓饭来招待客人。另外,馕是维

10、吾尔族传统的主食,喝奶茶、吃靠馕是最常见的吃法。喜好 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最惊心动魄的体育技艺叫“达瓦孜”;另一传统游戏“沙哈尔地”也极为流行。,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方。其中有门巴族、羌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阿昌族、苗族、独龙族、基诺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15个民族,散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及西藏自治区境内。其中藏族、彝族、白族、傣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人口均已逾百万。,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1、藏族宗教信仰 大多数藏民信奉喇嘛教。礼貌礼节 藏族有献“哈达”、唱酒歌的礼节。婚姻礼仪 藏族人的婚俗有其特点,

11、小伙子追求姑娘时是抢走姑娘头上的帽子,几天后再送还,如果姑娘高兴就收回,如果不喜欢就不要了;如果姑娘向小伙子表达爱情就是赠送随身佩戴的饰物。,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饮食习俗 藏族的饮食在牧区和农区稍有不同,但吃青稞面、酥油茶和牛羊肉、奶制品的嗜好都是共同的。节庆 藏族的节日很多。譬如雷顿节、沐浴节等等,藏历年是其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按照藏族习俗,大年初一,藏族人是不外出的而是全家人团聚举行家庭式的新年仪式。,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2、苗族礼貌礼节 苗族人历来有尊老爱幼的美德。苗族为人朴实,客人来了会拿出最好的食物进行招待

12、。饮食习俗 苗族人历来有吃酸食的习惯。家家都备有酸坊,制作酸鱼、酸肉、酸菜及其它酸性食物。,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婚姻礼仪 苗族青年谈恋爱是在公开场合,甚至是集体地、按固定形式进行。苗族将这种活动称为“游方”。节庆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敬桥节是苗族颇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最热闹的活动之一是踩芦笙。龙船节也是苗族村寨十分重视的节日。喜好 斗牛、爬坡杆、跳鼓和滚芦笙唢呐等等。,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3、彝族礼貌礼节婚姻礼仪 彝族人的婚礼中有背亲、摔跤和新婚之夜打闹的礼节。婚期确定后,男方要提前三天到女方家迎亲。中午过后,迎亲者将新娘背到屋外的草棚内为

13、其梳妆打扮。然后女方家设宴款待迎亲人员。当众人酒足饭饱之后,便开始摔跤以示庆贺。,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节庆“火把节”是彝族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在火把节的狂欢之夜是青年男女结识、相爱的好时机。著名“阿细跳月”是节庆时常跳的一种舞蹈。4、白族 白族自称“白尼”、“白子”,汉语是白人的意思。1956年正式定名为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四川、贵州、湖南省等。,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礼貌礼节 白族人很讲究礼节,称呼人时往往前边加“阿”字,以示尊重友好。访友、探望病人一般在下午和晚上。为客人斟茶。白族人民在

14、生活中很注重“六”的礼俗。在他们的观念里,数字“六”有尊重吉祥之意。因此,相互馈赠都以“六”为标准。,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饮食习俗 白族人的饮食习惯与众不同,喜欢吃酸、冷、辣的食物。凡请客或过年过节时,有个规矩就是不分四季早晚,第一道菜一定要凉拌酸味菜。在过年过节时,白族人还喜欢吃生肉,称之为吃生皮。节庆 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重大传统节日。当地人叫“街子”。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人们装扮一新。欢天喜地来到苍山脚下庆贺佳节。,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五、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我国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在种类上虽无法与西南地区相比,但它却拥有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

15、族壮族。另外,瑶族、仡佬族、京族、土家族等等。1、壮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其中90%以上的人口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百色、河池和南宁是他们的聚居之地。,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礼貌礼节 壮族人热情好客,非常讲究礼节,尊老爱幼是他们的传统美德。婚姻礼仪 男女婚后,女子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婚礼在夫家举行,当晚新娘住在夫家,次日回娘家。以后只有在农忙或节日期间才到夫家劳动或居住几天。二三年后,才能到夫家居住。,五、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五、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礼俗,饮食礼俗 壮族与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喜欢吃糯米饭。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五色

16、饭”的花糯米饭,并相互馈赠,表示祝福。壮族人民还在节日做五彩蛋的习惯。节庆 壮族人民素来喜爱唱歌。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举行歌圩的日子,因而这天被称为歌圩节。“歌圩”即“窝埠坡”,意为到田间去唱歌。,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1、朝鲜族老人节,黑龙江一带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日为老人节,而延边一带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望月,是朝鲜族传统的节日,每年正月十五元宵夜,要举行庆祝集会。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语意为“娱乐”“游戏”的意思。是蒙古族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七、八月间举行,主要为摔跤、赛马、射箭、蒙古象棋等等,同时还进行物资交流和

17、生产技术交流。,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3、回族开斋节,回族传统的节日之一,又称“肉孜节”。每逢伊斯兰教教历九月,成年的穆斯林要斋戒一个月,即称“斋月”。古尔邦节,又称“库尔班”、“忠孝节”。意为“牺牲”、“献身”,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纪念日。因此称“圣纪”。中国的穆斯林习惯将圣纪和圣纪合并纪念,称为“办圣会”。,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4、维吾尔族谒水节,是新疆北部维吾尔族人的传统节会。一般在初春时选一吉日举行。5、藏族藏历年,是藏族的新年。每年藏历正月初一开始,历时3天至5天。沐浴节,沐浴节意为“洗澡”。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时间七天。,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6、傣族泼水节,又叫“浴佛节”,是傣族传统的节日。时间在傣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历时三天。节日的头一天是送旧。清晨虔诚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心用沙堆成宝塔,围坐在四周听佛僧诵经,祈祷丰年,后行浴佛礼,给佛像洒水“洗尘”,开始相互泼水。青年男女也趁此丢包定情。,公共形体和社交礼仪,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